《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求取 ⇩

第一章 创伤后应激反应1

第一节 病理生理1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1

二、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2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临床意义4

一、应激反应的有利作用4

二、应激反应的有害作用4

三、调整应激反应的方法5

第一节 体液疗法的总原则7

第二章 体液疗法7

第二节 体液疗法的实施8

一、累积损失量的补充8

二、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的补充11

三、体液疗法的临床监测12

第三章 酸碱平衡失常的判断与治疗原则15

第一节 酸碱平衡失常的判断15

一、判断的基本条件15

二、判断的依据16

三、酸碱失常的命名18

四、酸碱失常的判断方法20

五、病例分析22

第二节 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原则23

一、代谢性酸中毒24

二、代谢性碱中毒24

三、呼吸性酸中毒24

四、呼吸性碱中毒25

参考资料25

一、血液酸碱分析的基本理论25

二、复合酸碱失常31

第一节 血气分析的指标及其临床含义38

一、氧分压38

第四章 血液气体分析38

二、血氧饱和度39

三、氧含量39

四、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40

五、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41

六、二氧化碳分压42

第二节 血气分析的临床判断42

一、PaO2、PaCO2与通气、换气功能43

二、氧的传输45

三、组织呼吸47

一、渗透、渗透浓度和渗透压48

第一节 基本概念48

第五章 体液渗透浓度监测48

二、渗透浓度和渗透压的计量与换算49

三、晶体与胶体渗透压50

第二节 渗透浓度的检测50

一、冰点渗透浓度检测法50

二、计算检测法51

第三节 渗透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51

一、有效渗透分子与无效渗透分子51

二、渗透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52

一、心率54

第一节 监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54

第六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54

二、动脉压55

三、中心静脉压57

四、肺小动脉楔压59

五、心排血量60

六、心肌收缩性指标63

七、心肌氧平衡的指标65

八、周围循环监测指标66

第二节 临床应用66

一、心血管监测与治疗原则66

二、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68

参考资料73

一、动脉穿刺测压73

二、中心静脉压的测定74

三、肺小动脉楔压的测定77

四、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78

五、心阻抗血流图监测80

第七章 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识别和治疗81

第一节 意义和应用范围81

一、术前心电图检查81

一、心电图监测仪器82

第二节 心电图监测的方法82

二、心电图持续监测82

二、心电导联及其选择84

第三节 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识别和治疗86

一、窦性心动过速86

二、窦性心动过缓87

三、房室传导阻滞88

四、心房扑动和颤动90

五、室性早搏91

六、室性心动过速93

七、心室扑动和颤动94

九、围术期心肌缺血95

八、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电图改变95

第八章 呼吸功能监测97

第一节 呼吸功能监测的方法97

一、一般监测97

二、简易呼吸功能监测98

三、呼吸功能的测定98

第二节 呼吸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103

一、呼吸系统疾病103

二、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105

三、呼吸功能监测的正确估价105

一、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06

参考资料 麻醉与呼吸功能监测106

二、手术等因素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08

三、麻醉期间呼吸管理时的呼吸功能监测108

四、麻醉后严重并发症的呼吸功能监测109

五、估计肺手术病人的术后耐受性109

第九章 脑的监测110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110

一、常用监测方法110

二、影响颅内压的因素111

三、适应证112

第二节 脑电监测112

二、影响脑电图的因素113

一、脑电图分析113

四、自动处理的脑电活动监测115

三、应用范围115

第三节 诱发电位监测116

一、诱发电位波型117

二、常用的诱发电位117

三、麻醉药物对诱发电位的影响117

四、应用范围118

第四节 脑血流监测118

二、惰性气体吸入法119

三、惰性气体注射法119

一、脑血流图119

四、氢清除法120

五、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测定法120

第十章 体温监测121

第一节 体温监测方法121

一、测温计121

二、测温部位121

第二节 发热123

一、机理与病因123

二、发热的临床判断124

一、影响体温的因素126

第三节 麻醉期间体温监测的意义126

二、体温监测的意义127

第十一章 出、凝血监测128

第一节 出、凝血监测方法128

一、出血倾向的临床监测128

二、(表Ⅵ-11-1)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监测129

第二节 出、凝血监测的临床应用131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31

二、严重肝脏疾病所致出、凝血障碍132

三、肾功能衰竭的出、凝血障碍133

一、溶栓疗法的出、凝血监测134

参考资料134

四、手术中出、凝血异常的监测134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出、凝血监测135

三、肝素抗凝机制及临床应用动向136

四、新型溶栓药137

第十二章 氧疗138

第一节 缺氧138

一、缺氧的原因138

二、缺氧的病理生理139

一、氧疗的适应证140

第三节 氧吸入治疗140

二、CO2排出综合征140

第二节 CO2的病理生理140

一、高CO2血症140

二、氧疗的方法142

三、氧疗注意事项144

第四节 高压氧治疗144

一、高压氧的效果144

二、高压氧对生理的影响145

三、高压氧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45

四、高压氧的并发症146

第五节 氧中毒146

一、机械控制呼吸150

第十三章 机械通气150

第一节 通氧方式的意义和选择150

二、机械辅助呼吸151

三、呼气末正压和持续气道正压152

四、气道减压通气156

五、间歇指令通气156

六、深吸气和吸气末停顿158

七、反比通气158

八、高频通气158

一、适应证160

第二节 适应证、参数调节和实施方法160

九、低频正压通气和体外二氧化碳排除160

二、呼吸参数调节161

三、实施方法162

第三节 生理影响及并发症防治164

一、机械通气对生理的影响164

二、并发症的防治168

第十四章 输血173

第一节 大量输血173

一、适应证173

二、并发症174

第二节 成份输血176

一、红细胞177

二、血浆178

三、止血治疗的血液成分178

四、新的血浆蛋白制剂179

第三节 自身输血和血浆代用品179

一、自身输血179

二、血浆代用品180

第十五章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181

第一节 生理基础181

二、并发症和反搏术的撤离182

一、反搏泵装置182

第二节 方法182

第三节 临床应用183

参考资料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操作方法184

第十六章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救中的应用187

第一节 危重病人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基本条件187

一、基本条件187

二、注意事项187

第二节 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测治疗中的应用188

一、临床应用188

二、并发症的预防190

一、起搏器的结构和分类191

第十七章 心脏起搏、电复律和除颤191

第一节 心脏起搏器的应用191

二、适应证192

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92

第二节 电复律与除颤193

一、基本原理与设备194

二、适应证194

三、选择性电复律的禁忌证195

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96

一、能量代谢197

第一节 能量代谢与能源197

第十八章 完全胃肠外营养197

二、能量来源199

第二节 蛋白质的需要量199

第三节 营养状态的评价200

一、营养不良200

二、营养状态的评价201

第四节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适应证203

第五节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途径204

第六节 并发症205

参考资料 关于TPN患者的术中注意事项207

一、Starling理论208

二、肺水肿的形成机理208

第十九章 急性肺水肿208

第一节 发病机理208

第二节 病因与病理生理209

一、血流动力性肺水肿210

二、通透性肺水肿211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212

一、临床表现212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212

二、纠正低氧血症213

一、维持气道通畅213

第四节 治疗213

三、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214

四、其他治疗214

第二十章 心肺脑复苏216

第一节 心跳骤停的原因、分类和诊断216

一、心跳骤停的原因216

二、心跳骤停的类型217

三、心跳骤停的诊断218

第二节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218

二、人工通气219

一、呼吸道通畅219

三、建立人工循环220

第三节 心肺复苏—后续生命支持223

一、机械通气223

二、机械人工循环224

三、药物治疗224

四、心室纤颤与除颤227

第四节 后期复苏处理227

一、维持循环功能227

二、维持呼吸功能228

三、防治肾功能衰竭229

第五节 脑复苏230

四、防治胃肠道出血230

一、脑完全性缺血的病理生理231

二、脑复苏治疗措施232

第二十一章 休克235

第一节 概论235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235

一、病因236

二、病理生理236

三、临床表现与监测237

四、治疗原则238

一、病因240

第三节 心源性休克240

二、病理生理241

三、临床表现241

四、治疗原则242

第四节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244

一、病因244

二、病理生理244

三、临床表现245

一、组织血液灌流量246

参考资料246

五、治疗原则246

四、常见合并症246

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247

三、自动心肺功能生理(APP)测试248

四、组织间液249

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CP)250

六、抗休克裤(Antishock MAST)250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力衰竭252

第一节 病因和病理生理252

一、病因252

二、病理生理253

第二节 临床表现254

一、一般临床表现254

二、左、右或全心衰竭的临床特点255

第三节 治疗原则256

一、减轻心脏负荷256

二、增强心肌收缩力257

三、其他治疗258

第二十三章 急性呼吸衰竭259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259

一、病因259

第二节 病理生理260

一、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260

二、分类260

二、低氧血症伴低碳酸血症261

第三节 诊断262

一、诊断262

二、鉴别诊断263

第四节 治疗263

一、原发病的治疗263

二、控制感染263

三、呼吸支持疗法264

五、预防并发症265

四、维持循环稳定265

六、加强监测266

第二十四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267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267

一、肾前性267

二、肾性急性肾衰267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268

第二节 发病机理268

一、原尿回漏268

二、肾小管阻塞268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268

一、少尿期270

第三节 分期及其功能代谢改变270

三、恢复期271

二、多尿期271

第四节 治疗原则272

一、病因治疗272

二、少尿期治疗272

三、多尿期及恢复期治疗274

第二十五章 多器官功能衰竭275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生理275

一、病因与发病顺序275

二、病理生理276

二、细胞代谢障碍278

第二节 发病机制278

一、微循环障碍278

三、免疫机制障碍279

四、体液介质的作用279

第三节 临床诊断279

一、诊断标准279

二、MOF的分期280

第四节 治疗原则与预防281

一、治疗原则281

二、预防284

1991《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大金,曾因明主编;王文治等编写 1991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外科危重病监测与治疗(1996 PDF版)
外科危重病监测与治疗
1996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重症康复医学   重症监护后的遗留问题及康复治疗( PDF版)
重症康复医学 重症监护后的遗留问题及康复治疗
危重症监测抢救技术( PDF版)
危重症监测抢救技术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1998年10月第1版 PDF版)
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
1998年10月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重症肌无力诊疗与康复( PDF版)
重症肌无力诊疗与康复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痧症治疗( PDF版)
痧症治疗
治疗药物监测讲义(1987 PDF版)
治疗药物监测讲义
1987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内科急重症治疗学(1996 PDF版)
内科急重症治疗学
1996 济南:济南出版社
治疗药物监测  理论与实践(1988 PDF版)
治疗药物监测 理论与实践
1988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历代长寿方精选(1987 PDF版)
历代长寿方精选
1987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治疗药物监测(1989 PDF版)
治疗药物监测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测治疗手册(1998 PDF版)
现代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测治疗手册
1998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儿科危重症监护治疗技术(1988 PDF版)
儿科危重症监护治疗技术
1988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现代心胸重症监护与治疗(1997 PDF版)
现代心胸重症监护与治疗
1997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1999 PDF版)
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
1999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