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 理论与实践》求取 ⇩

目录第一篇 基础知识第一章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1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1

四、举例 (213

二、决定血药浓度的药动学参数3

三、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4

四、给药方案的个体化7

五、治疗药物的监测与合理用药9

第二章实验室的建立16

一、实验室的建立是客观的需要16

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室17

三、如何建立一个实验室18

四、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19

二、取样21

三、测定21

一、申请21

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的程序21

四、数据处理23

五、结果的解释24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31

一、概述31

二、基本概念32

三、单室模型34

四、二室模型38

五、房室模型图40

六、多剂量给药42

七、生物利用度43

八、非线性药代动力学44

九、统计矩理论46

十、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系48

第五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52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52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一个动态过程53

三、百分结合率对血浆中药物量的影响54

四、结合常数对药物分布性质的影响56

五、白蛋白对蛋白结合的影响57

六、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结果58

七、蛋白的竞争性结合59

八、疾病状态时药物的蛋白结合率59

九、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在TDM中的意义60

第六章表观分布容积61

一、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61

二、药物的分布与分布容积62

三、表观分布容积的估算65

第七章药动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69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69

二、药动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70

三、结语75

第二篇 方法学第八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选择77

一、哪些药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监测77

二、测定什么78

三、测定方法的选择78

四、测定方法的建立和要求82

五、质控在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应用84

第九章血药浓度测定的质量控制86

一、常用术语86

二、质控方法87

第十章 唾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90

一、唾液的性质90

二、药物转运的方式90

三、唾液取样的方法92

四、唾液取样的注意点93

五、唾液样品的处理93

附:一些药物在唾液(S)及血浆(P)中浓度比值表94

附: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测定法95

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在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应用97

一、原理97

二、测定方法的建立98

三、应用及实例99

四、一些专门技术的应用103

五、仪器校正104

第十二章荧光法105

一、荧光的概述105

二、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的关系106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106

四、荧光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及仪器107

五、体液分析中的应用109

一、概述113

第十三章气相色谱法113

二、GC法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特点114

三、样品的预处理115

四、色谱条件的选择及实例121

第十四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26

一、概述126

二、分析实例134

第十五章放射免疫分析法139

一、测定原理139

二、测定条件和方法140

三、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143

四、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144

二、原理147

第十六章均相酶免疫分析法147

一、前言147

三、实验条件149

四、检测方法150

五、应用范围154

六、评语156

第十七章均相荧光免疫分析法159

一、荧光免疫分析法分类159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159

三、其它荧光免疫分析法简介162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167

一、概述167

第十八章微生物法167

二、测定原理167

四、试验菌种的选择和菌液制备168

五、琼脂平板制作169

六、样品的测定170

七、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170

第三篇 给药方案第十九章给药方案的制订172

一、列线图法172

二、参数法173

三、血药浓度的测定法175

四、图解法179

五、迭加法在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179

六、1%水平线法的应用180

七、Bayesian法182

一、肌酐清除率的测定183

二、由血清肌酐计算肌酐清除率的方法183

第二十章肌酐清除率的计算183

三、小儿肌酐清除率的计算185

第二十一章生物半衰期与给药方案187

一、什么是生物半衰期187

二、t0?5在用药中的意义187

三、t0?5在制订给药方案中的应用190

四、由t0?5确定给药间隔的简易方法191

五、制订给药方案时的注意点192

二、由Cls确定给药剂量D193

一、什么是清除率193

第二十二章药物清除率与给药方案193

三、由稳态时?ss来确定血药浓度的波动范围194

四、吸收给药时,tP及Cmax的估算195

第二十三章一点法与重复一点法的原理与应用199

一、一点法199

二、重复一点法200

三、重复一点法公式在静脉滴注中的应用201

第二十四章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203

一、数学原理203

二、ekt1/kt1值的估算204

三、ekt1/kt1值的选用与误差205

四、表24-2的使用方法205

五、应用实例206

六、小结206

第二十五章 图解法求算药动学参数及给药方案208

一、主图208

二、肾衰算图211

三、积累因子算图212

五、算图的改进223

第二十六章计算器fx-3600P在临床药动学中的应用225

一、利用LR功能,根据剩余法原理,计算药动学参数225

二、程序化计算功能在临床药动学中的应用228

三、积分运算功能在计算AUC中的应用237

一、概述239

第二十七章微型计算机及其在临床药动学中的应用239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41

三、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45

四、微机的选购246

五、微机在临床药动学中的应用246

第四篇各论第二十八章青霉素类257

一、概述257

二、理化性质258

三、药理作用259

四、体内过程260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261

八、药物的相互用作262

七、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262

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62

九、测定方法263

十、给药方案265

附:头孢菌素类266

第二十九章红霉素270

一、概述270

二、理化性质270

三、药理作用271

四、体内过程271

五、生物利用度和动力学质性272

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75

七、药物相互作用275

八、测定方法276

九、给药方案277

第三十章庆大霉素279

一、概况279

二、体内过程281

三、药代动力学性质283

四、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85

五、药物相互作用285

六、测定方法287

七、给药方案288

第三十一章丁胺卡那霉素293

一、概述293

二、体内过程295

三、药代动力学性质297

四、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99

五、药物相互作用299

六、测定方法300

七、给药方案301

第三十二章妥布霉素305

一、概述305

二、体内过程306

三、药代动力学性质308

四、治疗浓度范围309

五、相互作用309

六、血药浓度测定310

七、给药方案313

第三十三章地高辛316

一、药理作用及应用316

二、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16

三、体内过程317

四、药代动力学317

五、药物相互作用318

六、治疗浓度范围319

七、测定方法319

八、给药方案321

四、体内过程325

三、药理作用325

二、理化性质325

一、概述325

第三十四章乙胺碘呋酮325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327

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29

七、测定方法329

八、给药方案330

第三十五章利多卡因332

一、概述332

二、药理作用与用途332

三、体内过程332

四、药代动力学性质333

六、血药浓度测定方法335

五、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35

七、给药方法336

第三十六章美西律341

一、概述341

二、理化性质341

三、药理作用341

四、体内过程341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342

云、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43

七、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和药物的相互作用343

八、测定方案343

九、给药方案344

三、药理作用346

四、体内过程346

第三十七章心得安…………(346 )一、概述346

二、理化性质346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347

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47

七、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348

八、测定方法348

九、给药方案349

第三十八章双异丙吡胺350

一、概述350

二、理化性质350

三、药理作用350

四、体内过程350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351

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52

七、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352

八、测定方法352

九、给药方案353

第三十九章氨茶碱355

一、理化性质355

二、药理作用355

三、体内过程356

四、药代动力学特性357

五、血药浓度与效应358

六、毒性反应358

七、药物相互作用358

八、测定方法359

九、给药方案360

第四十章三环类药物364

一、概述364

二、理化性质364

三、药理作用364

四、体内过程365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366

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68

七、药物相互作用369

八、测定方法370

九、给药方案373

一、概况377

第四十一章锂盐377

二、体内过程378

三、药代动力学性质379

四、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80

五、合并用药及相互作用380

六、测定方法381

七、给药方案382

第四十二章苯妥英钠385

一、药理作用和应用385

二、副反应385

三、体内过程385

四、药代动力学386

六、药物相互作用387

五、有效血药浓度387

七、测定方法388

八、给药方案390

九、临床监测中注意事项393

附:唾液中苯妥英钠浓度的监测法394

第四十三章丙戊酸397

一、药理作用397

二、体内过程397

三、药代动力学398

四、有效血药浓度400

五、药物相互作用400

六、测定方法401

七、给药方法403

第四十四章卡马西平405

一、药理作用和应用405

二、体内过程405

三、药代动力学407

四、有效血药浓度407

五、药物相互作用408

六、测定方法408

七、给药方案409

第四十五章朴痫酮414

一、药理作用414

二、体内过程414

三、药代动力学415

四、有效血药浓度418

五、药物相互作用418

六、测定方法418

七、给药方案419

第四十六章氨甲蝶呤422

一、概述422

二、理化性质422

三、药理作用422

四、体内过程423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424

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425

七、药物相互作用425

八、测定方法426

九、给药方案428

第四十七章血卟啉434

一、概述434

二、理化性质及有效成份434

三、药理作用及光辐射治疗作用机制434

四、体内过程435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436

六、血药浓度与疗效及光敏副反应437

七、测定方法437

八、给药及治疗方案437

九、毒副反应和并发症438

三、药理作用440

四、体内过程440

一、概述440

二、理化性质440

第四十八章硫酸镁440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441

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443

七、药物相互作用444

八、测定方法444

九、给药方案445

第四十九章阿司匹林448

一、概述448

二、理化性质448

三、药理作用448

四、体内过程449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450

六、有效浓度与毒性451

实验五、苯妥英钠(DPH-Na)血药浓度测定(放免七、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452

八、测定方法453

九、给药方案453

四、体内过程457

三、药理作用457

二、理化性质457

第五十章速尿457

一、概述457

五、药代动力学性质458

六、有效浓度范围460

七、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461

八、药物的相互作用461

九、测定方法461

十、给药方案462

实验一、阿司匹林血药浓度测定(比色法)464

一、方法学实验464

第五篇第五十一章测定方法、生物药剂学及药动学实验464

实验二、硫酸镁血药浓度测定(比色法)465

实验三、氨茶碱血药浓度测定(紫外法)466

实验四、青霉素G钾血药浓度测定(HP-LC法)467

第五篇 实验部分法)468

实验六、庆大霉素血药浓度测定(微生物法)469

实验七、苯妥英钠片溶出速率测定470

二、生物药剂学实验470

实验八、阿司匹林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473

三、药代动力学实验474

实验九、肌注青霉素G钾动力学研究474

实验十、氨茶碱药动学性质的研究475

实验十一、硫酸镁药动学性质的研究476

实验十二、静滴庆大霉素动力学研究477

四、动物(家兔)试验的方法478

附录附录A药动学参数479

A-1:常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480

A-2:各种情况时,茶碱的药动学参数483

A-4:抗心律不齐药物的药动学参数485

A-3:β-阻断剂的药动学参数485

A-5:镇静剂的药动学参数486

A-6:治精神病和抗焦虑药物的药动学参数487

A-7:氨基糖甙类的药动学参数487

A-8 :抗感染药物的药动学参数488

A-9:肥胖者(>IBW 20~25%)所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489

A-10:甲状腺功能改变后所用药物的动力学参数490

附录B491

B-1:指数函数表491

B-2:(1/2)a函数表492

附录C剩余法494

附录D面积的估算500

附录E利用迭加原理对多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预测503

1988《治疗药物监测 理论与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刚主编 1988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1996 PDF版)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99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理论与实践( PDF版)
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理论与实践
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1998年10月第1版 PDF版)
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
1998年10月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食物权:理论与实践( PDF版)
食物权:理论与实践
治疗药物监测讲义(1987 PDF版)
治疗药物监测讲义
1987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测试技术理论与实践(1994 PDF版)
测试技术理论与实践
1994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药物与治疗(1989 PDF版)
药物与治疗
1989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感染治疗的理论与实践(1996 PDF版)
感染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1996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践(1998 PDF版)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1998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治疗药物监测(1989 PDF版)
治疗药物监测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1991 PDF版)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991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生物药物分析  应用于新药体内研究和治疗药物监测的理论与技术  第2版(1998 PDF版)
生物药物分析 应用于新药体内研究和治疗药物监测的理论与技术 第2版
1998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生物学监测  理论与实践(1999 PDF版)
生物学监测 理论与实践
1999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实用临床药物与治疗手册(1996 PDF版)
实用临床药物与治疗手册
1996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灌区水盐监测预报理论与实践(1997 PDF版)
灌区水盐监测预报理论与实践
1997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