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财政学》求取 ⇩

《现代财政学》目录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资源配置1

第一节资源稀缺与最优配置1

第二节资源配置的方式3

第三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5

一、政府失灵5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7

第四节政府在混合经济中的功能11

一、经济循环过程11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12

第二章财政基本问题13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13

一、财政概念的确定(13)财政产生与发展的理论考察(13) 财政的概念15

二、财政构成要素分析(16)财政分配的主体(16) 财政分配的客体(17) 财政分配的目的17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18

一、财政的职能(18)资源配置职能(19) 收入分配职能(19) 宏观调控职能(20) 资本积累职能20

二、社会经济福利准则(20) 效率准则(21) 公平准则(21)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与协调22

第三节财政分配原则23

一、财政职能与财政分配原则23

二、财政分配原则(24) 效率原则(24) 公平原则(25) 稳定原则(25) 发展原则25

第二篇财政支出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论26

第一节被忽视的财政支出26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29

一、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29) 瓦格纳定律29

替代效应理论(29) 发展型增长理论30

二、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31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33

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35

一、划分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式(35) 按国家职能划分财政支出结构(35)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划分财政支出结构(35) 按经济性质划分财政支出结构36

二、财政支出结构分析36

第四节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40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9) 充分体制国家产业政策(39) 优化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的相对比例及其内部结构(40) 压缩行政开支,加强科技教育投入40

一、购买支出的经济影响(41) 对生产的影响(41) 对分配的影响42

二、转移支出的经济影响(42) 对分配的影响(42) 对生产的影响42

第五节财政支出效果评价43

一、资源配置效率43

二、收入再分析43

三、经济稳定43

四、经济增长44

第四章投资支出45

第一节投资支出的经济学思考45

一、投资释义(45) 两种“投资”含义的比较及取舍(45) 投资与积累的区别46

二、财政投资支出范围界定(47) 财政不应参与盈利性投资(48) 财政投资主要领域是基础产业和农业49

三、投资与经济发展(5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1) 投资与经济发展52

四、我国的财政投融资建设(52) 财政投融资含义及其特征(53) 财政投融资功能(53) 建立我国财政投融资的具体构想54

第二节公共工程支出56

一、加快公共工程发展的重要性(56) 公共工程的含义及其功能(56) 公共工程建设急待加强57

二、财政公共工程支出增长因素分析(58):从可能方面看(59)从需要方面看59

三、财政公共工程支出的政策选择(60) 公共工程的政府订价与收费(60) 公共工程部门政府投融资61

合理选择财政投资的重点、提高公共工程的宏观配置效益62

第三节基础工业投资63

一、对基础工业部门投资特性的再认识63

二、“水桶效应”的长期困惑65

三、基础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原因的财政分析66

四、确定基础工业中的财政投资重点,扭转“瓶颈”制约67

第四节农业支出68

一、农业——不能再被忽视的产业(68) 农业的含义与地位(68) 不容乐观的农业形势(69)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0

二、财政农业支出的范围界定(70) 增加农业投入是实现农业增长的重要常规手段(71) 农业产业特有的生产规律与财政农业支出范围界定71

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73)财政农业支出应坚持的原则(73) 加强支农资金管理74

一、社会消费支出的态势变化75

第一节社会消费的变化及开支战略重申75

第五章社会消费支出75

二、未来社会消费开支战略77

第二节行政、国防支出78

一、行政管理支出(78) 行政管理支出的含义(78) 行政管理支出增减趋势分析(79) 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要求(80) 控制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80

二、国防支出(81) 国防支出的含义(81) 国防支出增减变动趋势分析(81) 国防支出的效益问题82

对国防支出的控制82

第三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83

一、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的重要性(83) 科教文卫支出含义(83) 科教文卫支出的重要性84

二、财政在科教文卫事业领域支出范围重申(86) 财政在科学事业领域支出范围界定(86) 财政在教育文化领域支出范围的界定(87) 财政在卫生事业领域支出的范围界定88

三、对文教科卫事业费的管理方法(88)全数预算管理方法(89) 差额预算管理方法(89) 经济核算办法89

第四节社会集团购买支出90

一、社会集团购买支出涵义(90) 社会集团购买支出含义(90)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支出的目的90

二、“控购”与财政的关系91

三、重建社会集团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92) 明确产权关系,割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父爱主义”(92) 规范市场主体,完善市场规则,净化市场秩序建立高效、畅通、可调控的市场体系(92) 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建立合理的商品比价和差价体系,更好地培育企93

第六章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94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94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及其特征(94) 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94)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94

二、社会保障内容及其功能(95) 社会保障内容95

社会保障功能96

三、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内在联系97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分析98

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改革思考路(99) 改革的原则要求(99)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内容101

第二节财政补贴103

一、财政补贴的含义及其分类(103) 财政补贴的含义(103) 财政补贴分类104

二、财政补贴存在的合理性分析104

三、财政补贴的实质及其作用(106) 财政补贴的实质是一种替代分配(106) 财政补贴的作用107

四、改革中国的财政补贴制度(108) 财政补贴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8) 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10) 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基本思路110

第一节财政收入形式112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112) 财政收入的形式112

第三篇财政收入第七章财政收入概述112

第二节财政收入质的分析114

一、财政收入质的理论分析115

二、财政收入质的现实分析117

三、虚假财政收入的后果及治理对策118

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119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客观性119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20)影响剩余产品率M/N的因素(121) 影响财政集中率F/M的因素122

三、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合理界限(123) 经验数据法(124) 要素分析法125

第四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126

一、财政收入结构(126) 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126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126) 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127) 财政收入形式结构127

二、财政收入结构分析128

一、从发展经济中提高效益中培养和开拓财源129

二、优化经济结构129

第五节增加财政收入的策略129

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分配体制130

四、引导调节社会财力131

五、强化财政管理,抑止财源流失131

第八章税收理论132

第一节税收根据132

一、什么是税收132

二、税收的特征(134) 税收的强制性(134) 税收的无偿性(134) 税收的固定性135

三、税收的根据(136) 公需税(136) 交换税136

保险税(137)分担税(137) 牺牲税(137) 掠夺税(137) 边际效用税(137) 社会政策税138

第二节税收的原则138

一、西方税收原则的发展138

二、我国的税收原则(141) 财政原则(141) 效率原则(141) 公平原则(142) 简便原则142

第三节税负转嫁与归宿142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142

散转(144) 消转144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143) 前转(143) 后转144

三、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145) 价格变动(145) 商品供求弹性(145) 课税范围(145) 生产者追求利润目际151

四、税负转嫁的经济影响151

第九章税收制度154

第一节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154

一、税制要素(154) 纳税人(154) 征税对象155

税率(157) 纳税环节(157) 纳税期限(157) 减税免税(157) 违章处理158

二、税收分类(158) OECD和IMF分类(158) 我国现行税收的分类159

第二节税制体系与发展161

一、税制体制(161) 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162) 按国民经济流转过程设计税制体系162

二、我国税制的发展165

第三节现行税制166

一、流转税类(166) 增值税(166) 营业税(169) 消费税(170) 关税171

二、所得税类(172) 企业所得税(172)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73) 个人所得税(174) 农业税175

三、资源税类(175) 资源税(175) 土地增值税176

土地使用税(176) 耕地占用税177

四、财产税类(177) 房产税(1 77) 契税(177) 车船税(178) 遗产税178

五、行为税(178)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78) 印花税(178) 城乡维护建设税(179) 屠宰税179

筵席税(179) 证券交易税179

第四篇财政调整第十章公债180

第一节公债的产生与发展180

第二节公债的种类与特点183

一、公债的种类184

二、公债的特点(185) 可接受性、灵活性、可行性(185) 可靠性、安全性186

第三节公债的功能186

一、分配功能186

二、调控功能187

三、融资功能187

第四节公债的发行与偿还188

一、公债的发行(188) 公债的发行方法(188) 公债的发行条件(189) 公债的发行原则191

二、公债的偿还(192) 公债的偿还方法(192) 公债的付息方式(193) 偿债资金的来源194

第五节外债的特殊性195

一、外债的特征与种类195

二、举借外债的原则(196) 适度原则(196) 均衡原则(196) 效益原则(196) 动态原则197

三、外债的偿还方式197

四、外债的规模(198) 影响外债规模的因素(198) 监测外债规模的指标体系199

第六节公债的负担201

一、什么是公债负担201

二、公债偿还负担的归宿202

三、公债的代际负担203

四、公债负担的衡量205

第七节我国公债的流通206

一、我国开放公债流通市场的必要性206

三、开放公债流通市场的意义209

二、我国公债流通市场概况(207)国债流通的有关规定(207)国库券买卖方式(207)国库券买卖价格的决定(208)收益的计算(208)转让市场的组织形式209

第十一章国家预算211

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一般问题211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211) 什么是国家预算(211) 国家预算的特征211

二、国家预算的组成212

第二节国家预算的程度214

一、预算的编制与审批214

二、预算的执行与监督215

三、国家决算217

第三节国家预算的形式217

一、国家预算的形式217

二、复式预算(218) 复式预算的特点(218) 我国复式预算的收支项目及平衡情况219

三、实行复式预算应注意的问题222

第四节 国家预算收支的相关性与平衡整体经济预算的兴起223

一、国家预算收支的相关分析223

二、预算收支平衡与总体经济平衡224

第五节国家预算制度重塑225

一、国家预算制度重塑的必要性(225) 国家职能转变要求改革国家预算制度(225) 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配套协调性要求改革预算制度(226) 财政走出困境与改革的要求226

二、预算制度重塑(227) 规范预算收支(227) 实行真正意义的分级预算体制228

第五篇财政政策第十二章财政政策概述230

第一节财政政策概念和种类230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及特点(230) 财政政策内涵230

财政政策的特点231

二、财政政策的分类(232) 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分类(232) 按财政收支活动与宏微观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233) 按财政收支和管理活动分类233

按所分配的利益种类分类(233) 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分类(234) 按政策的长、短期目标分类234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功能234

一、向导功能234

二、稳定功能235

三、协调功能236

第三节财政政策目标237

四、控制功能237

一、经济的适度增长目标238

二、经济稳定目标239

三、资源合理配置目标240

四、收入公平分配目标241

第四节财政政策主体及手段242

一、财政政策主体242

二、财政政策手段(243) 国家预算(243) 税收244

公债(245) 财政投资(245) 公共支出246

财政补贴246

第十三章市场非均衡与财政政策选择248

第一节市场非均衡与“四平”理论评价248

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与市场非均衡常态248

二、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理论分析的出发点与政策选择的归宿点249

四、“四平”理论需要更新和发展252

三、我国的“四平”理论(250) 理论的思路及实质(250) “四平”理论的指导意义(251) 两种观点辩析252

第二节对“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再认识254

一、“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含义254

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方针的必要性、合理性255

三、对“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方针的再认识257

第三节财政政策乘数效应与国民收入变动261

一、财政乘数的基本内容(261) 乘数的含义(261) 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变动原理261

二、对西方财政政策乘数的个别修正(263) 对税收乘数效应结论的修正(263) 对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结论的修正265

第四节市场“缺口”与财政政策选择266

一、我国的市场“供给不足型缺口”267

二、财政政策选择269

第五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271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7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同一性(27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273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配合方式274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模式的现实选择276

第六篇财政管理体制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278

第一节财政体制的含义与内容278

一、财政体制与预算体制278

二、财政体制内容(279) 规定预算管理层次(279) 规定预算管理体制原则(279)制定划分收支方法(279) 规定各级预算的管理权限279

第二节集权与分权及收支划分279

一、集权与分权的理论(279) 实行集权型预算管理体制的理论(279) 实行分权型预算管理体制的理论281

集权与分权的决定因素及选择282

二、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283) 收支划分的原则(283) 中央与地方收支协调的财政手段284

第三节我国财政体制的实践287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演进287

二、集权与分权循环剖析289

第十五章分税制与转移支付制度290

第一节分税制概述290

一、分税制的含义及种类(290) 分税制的含义290

分税制的种类291

1995《现代财政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国升,何成军著 1995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财政学原理(1999 PDF版)
现代财政学原理
1999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现代财政学原理(1999 PDF版)
现代财政学原理
1999
现代财政理论  下册(民国67.08 PDF版)
现代财政理论 下册
民国67.08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现代中国财政史( PDF版)
现代中国财政史
财政学  现代财政理论与政策(1974 PDF版)
财政学 现代财政理论与政策
1974
现代西方财政学(1994 PDF版)
现代西方财政学
199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现代财政学(1999 PDF版)
现代财政学
1999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现代财政(1995 PDF版)
现代财政
1995 青岛:青岛出版社
现代西方财政学(1983 PDF版)
现代西方财政学
198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现代财政与金融(1997 PDF版)
现代财政与金融
1997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现代乡镇财政学(1988 PDF版)
现代乡镇财政学
1988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现代财政学(1995 PDF版)
现代财政学
1995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现代财政税收(1996 PDF版)
现代财政税收
1996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财政学(1994 PDF版)
现代财政学
1994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现代财政与税收(1996 PDF版)
现代财政与税收
1996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