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县志》求取 ⇩

序言1

凡例3

概述4

大事记9

第二节 境域41

第一节 建置41

第二章 建置 区划41

第一节 位置41

第一章 位置 境域41

卷一 行政建制41

第二节 区划42

卷二 人口53

第一章 人口源流53

第一节 土籍53

第二节 客籍54

第二章 人口规模54

第一节 人口总量54

第二节 人口密度56

第一节 性别 年龄57

第三章 人口构成57

第二节 职业 文化58

第三节 家庭 婚姻59

第四节 民族 姓氏60

第四章 计划生育62

第一节 机构设置63

第二节 婚育政策63

第三节 节育措施64

第二节 地层67

第一节 构造特征67

第一章 地质67

卷三 地理环境67

第三节 岩石68

第二章 地貌 土壤70

第一节 地貌特征70

第二节 地貌分类70

第三节 土壤分类71

第三章 山脉72

第一节 山脉走向72

第二节 主要山脉72

第二节 主要河流74

第四章 水系74

第一节 河流特征74

第五章 气象 水文76

第一节 气候76

第二节 水文83

第六章 自然资源86

第一节 植物资源86

第二节 动物资源86

第三节 矿物资源86

第四节 水力资源87

卷四 农业91

第一章 农业区划91

第二章 经济制度95

第一节 土地制度95

第二节 管理体制98

第三章 生产条件107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107

第二节 农用物资107

第三节 水利110

第四节 水土保持117

第五节 气象服务118

第四章 农业门类119

第一节 种植业119

第二节 林业127

第三节 畜牧业134

第四节 副业137

第五节 渔业138

第六节 乡村企业140

第一节 发展速度143

第五章 农村经济143

第二节 经济结构146

第三节 经济效益150

卷五 工业155

第一章 所有制构成155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155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156

第三节 个体所有制157

第二章 生产门类158

第一节 治炼158

第二节 机械160

第三节 食品162

第四节 电力163

第五节 建材166

第六节 化工167

第七节 造纸 印刷168

第八节 纺织 皮革169

第三章 管理体制172

第一节 行政管理172

第二节 经营管理173

卷六 商业177

第一章 私营商业177

第一节 经营规模177

第二节 私商改造177

第三节 个体商业发展178

第二章 集体商业178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178

第二节 合营商店和合作商店183

第三章 国营商业184

第一节 沿革规模184

第三节 代购代销店184

第二节 专业公司186

第四章 集市贸易194

第一节 圩镇设置194

第二节 集日安排194

第三节 贸易活动195

第五章 物资计划供应196

第一节 管理体制196

第二节 物资供应197

第一节 外贸管理199

第六章 对外贸易199

第二节 出口品种200

第三节 外贸生产基础202

卷七 粮油207

第一章 购销207

第一节 粮食购销207

第二节 油脂(料)购销211

第三节 粮油价格214

第二章 储运219

第一节 仓储219

第二节 调运222

第一节 粮食加工225

第三章 加工225

第二节 油料加工227

第三节 饲料加工227

第四章 管理机构228

第一节 航道231

第二节 航道建设231

第一章 水路231

卷八 交通 邮电231

第三节 航舶修造232

第二章 陆路232

第一节 乡道232

第二节 公路233

第三节 公路养护234

第四节 铁路237

第三章 运输237

第一节 水上运输237

第二节 公路运输239

第四节 人力运输240

第三节 铁路运输240

第四章 桥梁 渡口241

第一节 古桥241

第二节 公路桥241

第三节 铁路桥245

第四节 浮桥245

第五节 渡口246

第五章 码头搬运246

第一节 码头246

第一节 邮政网络247

第六章 邮政247

第二节 搬运247

第二节 邮政业务249

第三节 邮运工具250

第七章 电信250

第一节 电报250

第二节 长途电话251

第三节 农村电话252

第四节 市内电话253

第八章 管理254

第一节 交通管理254

第二节 邮电管理256

第一章 财政税务261

第一节 财政体制261

卷九 财税 金融261

第二节 财政收入262

第三节 财政支出265

第四节 附加及自筹资金收支269

第五节 田赋271

第六节 工商税收278

第七节 财税机构285

第一节 旧式金融业287

第二章 金融287

第二节 银行288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291

第四节 货币293

第五节 存款 储蓄 侨汇296

第六节 信贷301

第七节 保险306

第八节 基建拨款管理与监督307

第九节 债券发行309

第二节 科技扶助315

第一节 资金扶助315

卷十 革命老区建设315

第一章 国家扶助315

第三节 政策优惠316

第四节 各方支援316

第二章 投资方向317

第一节 生产投资317

第二节 智力投资318

第三章 投资效益318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318

第三节 脱贫状况320

第二节 乡村建设320

第四章 建设管理3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321

第二节 管理制度321

卷十一 城乡建设327

第一章 县城建设327

第一节 街道327

第二节 房屋328

第三节 水电设施329

第四节 绿化330

第二章 乡村建设330

第一节 集镇330

第二节 村庄331

第三章 环境保护331

第一节 环境监测331

第二节 污染治理334

第二节 环保管理336

第一节 建筑与房产管理336

第四章 管理336

卷十二 经济管理341

第一章 计划管理3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341

第二节 计划编制341

第三节 计划实施342

第二章 财政管理343

第一节 预算管理343

第二节 财务管理344

第四节 财务检查346

第三节 商品控购346

第三章 审计3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347

第二节 审计监督347

第四章 物价管理3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347

第二节 管理体制348

第三节 物价水平348

第四节 物价检查350

第二节 个体经济管理351

第一节 机构设置351

第五章 工商管理351

第三节 市场管理352

第四节 企业登记管理352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353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354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355

第一节 机构设置355

第二节 计量管理355

第三节 标准管理356

第一节 农民359

第一章 生活处境359

卷十三 人民物质生活359

第二节 职工361

第二章 食衣住用362

第一节 食衣362

第二节 住用363

卷十四 中国共产党367

第一章 基层组织367

第一节 建立 发展367

第二节 主要活动370

第一节 领导核心371

第二章 县委会371

第二节 工作部门374

第三节 领导活动376

第三章 党代会378

第四章 党员教育379

第一节 理论培训379

第二节 党课教育制度380

第三节 组织生活380

第四节 组织整顿380

第二节 组织工农381

第五章 党的群众工作381

第一节 宣传群众381

第三节 统一战线382

第六章 党纪检查383

第一节 纪检机构383

第二节 纪检活动383

卷十五 国民党及其他政党387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387

第一节 组织沿革387

第二节 主要活动388

第二节 中国民社党390

第二章 其他党派390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390

卷十六 政权机构393

第一章 权力机关393

第一节 工农兵代表大会39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9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395

第四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398

第一节 行政机关400

第二章 行政机构400

第二节 行政职权402

第三节 历任知县知事县长404

第三章 参政机构407

第一节 县参议会407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407

卷十七 社团415

第一章 工农青妇商组织415

第一节 工人组织415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418

第二节 农民组织418

第四节 妇女组织423

第五节 商会 工商联425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427

第二章 其他群众团体427

第一节 互济会427

第二节 反帝大同盟427

第三节 中苏友好协会分会428

第四节 文联428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428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429

第六节 教育学会429

第一节 洪帮 洪江会430

第二节 青帮 新建会430

第三章 帮派组织430

第三节 革新社 澄清社431

卷十八 民政437

第一章 选举437

第一节 竞选437

第二节 普选437

第一节 支前438

第二章 拥军优属438

第二节 优抚439

第三节 安置443

第三章 社会福利444

第一节 生活救济444

第二节 生产救灾445

第三节 收容遣送446

第四节 福利事业447

第二节 土地利用4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449

第四章 土地利用与管理449

第三节 土地管理451

第五章 社会事务452

第一节 婚姻登记452

第二节 殡葬改革453

第三节 信访453

卷十九 劳动人事457

第一章 劳动管理457

第一节 劳动就业457

第二节 职工状况459

第三节 劳动管理460

第四节 职业培训462

第二章 人事管理462

第一节 干部任用462

第二节 人员编制464

第三节 干部考核468

第四节 干部培训468

第三章 工资福利469

第一节 俸禄 工资469

第二节 劳保福利471

第三节 退职 退(离)休474

卷二十 公安司法477

第一章 公安477

第一节 机构设置477

第二节 社会治安478

第三节 监所管理481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481

第二章 检察482

第一节 机构设置482

第五节 消防482

第二节 刑事检察483

第三节 经济检察484

第四节 法纪检察485

第五节 监所检察485

第三章 审判486

第一节 机构设置486

第二节 刑事审判486

第三节 民事审判487

第四节 经济审判487

第三节 律师489

第二节 民事调解489

第四章 司法行政489

第一节 法制宣传489

第四节 公证490

卷二十一 军事493

第一章 机构493

第一节 千户所 守备署 都司府493

第二节 军事科493

第三节 军事部493

第四节 县人民武装部493

第二节 征集496

第二章 兵役496

第一节 制度496

第三章 武装497

第一节 革命武装497

第二节 驻防武装499

第三节 群众举义武装501

第四节 地主帮派武装501

第五节 过境暂驻武装502

第一节 组织建设503

第四章 民兵503

第二节 军事训练505

第三节 武器管理507

第四节 政治教育508

第五节 战备执勤508

第六节 参与经济建设509

第七节 民兵代表大会510

第五章 军事设施与根据地511

第一节 军事设施511

第二节 军事根据地512

第六章 重大兵事514

第一节 抗元斗争514

第二节 太平军数战湘军514

第三节 北伐军驱走军阀部队515

第四节 三县农民自卫军攻占永新城515

第五节 红军三战永新城和永新困敌515

第六节 九陇山保卫战516

第七节 攻打黄门坊516

第八节 傅家垅、钱市街战斗516

第十节 金华山、松山战斗517

第九节 梅花山、沙市战斗517

第十一节 抗击日军518

第十二节 解放军解放永新519

卷二十二 教育523

第一章 类型 布局523

第一节 传统教育523

第二节 普通教育526

第三节 专业教育532

第四节 成人教育535

第一节 教学制度538

第二章 制度 结构538

第二节 课程设置539

第三节 教学形式551

第三章 设施 经费553

第一节 教育设施553

第二节 教育经费555

第四章 教师队伍558

第一节 师资构成558

第二节 教师任用559

第三节 教师培训560

第四节 教师待遇561

第五章 党校管理562

第一节 组织管理562

第二节 教务管理565

第三节 生活生产管理566

第六章 教育行政567

第一节 组织机构567

第二节 职能活动568

第一节 机构设置571

第一章 科技队伍571

卷二十三 科技571

第二节 队伍素质572

第三节 技术培训573

第二章 科技管理577

第一节 科技干部管理577

第二节 科技计划管理577

第三章 科普活动578

第一节 科普宣传578

第二节 科技咨询579

第三节 学术活动579

第四节 科技推广580

第一节 成果及论文584

第四章 科技成果584

第二节 学校科技小发明589

卷二十四 文化593

第一章 文化机构593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593

第二节 文化馆593

第四节 图书馆594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及电影院(队)594

第三节 文化站(室)594

第六节 新华书店595

第七节 广播站595

第八节 采茶剧团596

第九节 湘赣革命纪念馆596

第十节 文物办公室597

第二章 群众文化597

第一节 图书发行与图书阅览597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录像600

第三节 曲艺 戏剧601

第四节 音乐舞蹈604

第五节 电影放映605

第六节 报刊出版发行606

第三章 文艺创作607

第一节 文学创作607

第二节 书法创作608

第三节 美术创作608

第四节 摄影创作609

第五节 戏剧创作609

第七节 舞蹈创作610

第八节 曲艺创作610

第六节 音乐创作610

卷二十五 文物名胜613

第一章 文物613

第一节 古代文物613

第二节 革命文物621

第二章 名胜629

第一节 山629

第二节 瀑布630

第三节 石洞630

第四节 石塔630

第一节 机构设置633

卷二十六 医药卫生633

第一章 医疗633

第二节 中医634

第三节 西医635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637

第二章 药材638

第一节 药店 公司638

第二节 地产药材639

第三节 药材供销641

第一节 卫生642

第三章 卫生防疫642

第二节 防疫644

第四章 妇幼保健648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8

第二节 新法接生649

第三节 妇女保健649

第四节 幼儿保健650

第五章 管理651

第一节 行政机构651

第三节 业务管理652

第二节 人事管理652

第四节 财务管理654

卷二十七 体育659

第一章 学校体育659

第一节 体育课程659

第二节 体育师资659

第三节 体育代表队659

第四节 达标锻炼660

第五节 体育竞赛660

第一节 民间武术661

第二章 群众体育661

第二节 农民体育664

第三节 职工体育665

第四节 老年体育665

第三章 专业培训666

第一节 业余体校666

第二节 教练员裁判员培训666

第三节 运动队伍组建666

第二节 参加地区以上运动会667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667

第四章 体育运动会667

第四节 人才输送667

第三节 承办各级运动会671

第五章 机构设施673

第一节 机构673

第二节 设施673

第三节 饲养677

第二节 油茶采摘677

第一节 水稻种植677

第一章 生产俗规677

卷二十八 风俗习惯677

第四节 伐木运木678

第五节 匠作678

第二章 生活习俗679

第一节 饮食679

第二节 服饰680

第三节 居室681

第四节 器用682

第一节 传统节日683

第三章 时令节日683

第二节 法定节日684

第四章 婚丧喜庆684

第一节 婚嫁684

第二节 丧葬686

第三节 喜庆687

第二节 慰问宴客689

第六章 迷信陋习689

第一节 信神689

第一节 日常交际689

第五章 社交礼仪689

第二节 禁忌691

第三节 陋习691

第七章 家庭宗族691

第一节 家庭俗规691

第二节 宗族俗规692

第八章 优良风尚692

第一节 见义勇为692

第二节 好善乐施693

第三节 尊敬老人693

第四节 见利思义693

第五节 妇女解放694

卷二十九 宗教697

第一章 道教697

第一节 活动697

第二节 道观698

第三节 教规698

第二章 佛教699

第一节 活动699

第二节 寺庵700

第三节 戒规701

第三章 天主教702

第一节 传入702

第二节 活动702

第三节 教案702

第四章 基督教704

第一节 传入704

第二节 教堂704

第三节 活动704

第一章 语音709

第一节 声韵调709

卷三十 方言709

第二节 文白异读712

第三节 古今语音比较713

第四节 与普通话语音比较715

第五节 四乡语音的主要差异719

第二章 词汇730

第一节 词汇特点730

第二节 常用词表731

第一节 构词构形特点738

第三章 语法738

第二节 词的组合740

第三节 副词与语气词的运用741

第四节 语序742

第五节 句式744

卷三十一 人物749

第一章 传749

第一节 古代人物749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761

第二章 录816

第一节 古代人物816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818

第一节 长征干部826

第三章 表826

第二节 共和国将军830

第三节 高级科教人员831

卷三十二 灾异841

第一章 自然灾害841

第一节 水患841

第二节 干旱844

第三节 风灾845

第五节 冰雹846

第四节 雷殛846

第六节 雪患847

第七节 地震 地陷847

第八节 虫灾848

第九节 病疫848

第二章 异象849

第三章 其它灾害849

第一节 火灾849

第二节 兵燹851

第四章 重大事故852

第三节 虎灾852

卷三十三 文存857

第一章 文献 古籍藏本857

第一节 文献藏本857

第二节 古籍藏本858

第二章 诗词选867

第一节 旧体诗词867

第二节 新诗889

第三章 文选892

第一节 文史哲892

第二节 回忆录901

第三节 科教910

第四节 戏剧 歌曲924

附录979

一、重要文献选辑979

二、本届修志文件及公函1002

修志始末1007

编后记1009

县志编纂机构及人员名单1011

审定单位1013

1992《永新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永光主编;永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北京:新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祥云县志(1996 PDF版)
祥云县志
1996 北京:中华书局
永川县志( PDF版)
永川县志
永川县志( PDF版)
永川县志
永川县永川县交通志( PDF版)
永川县永川县交通志
江西省永新县地名志(1984 PDF版)
江西省永新县地名志
1984
江永县志(1995 PDF版)
江永县志
1995 北京:方志出版社
永丰县志(1993 PDF版)
永丰县志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永宁县志(1995 PDF版)
永宁县志
1995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永吉县志(1988 PDF版)
永吉县志
1988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永昌县志(1993 PDF版)
永昌县志
199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永登县志(1997 PDF版)
永登县志
1997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永兴县志(1994 PDF版)
永兴县志
1994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当代方志学概论(1997 PDF版)
当代方志学概论
1997 北京:方志出版社
永平县志(1994 PDF版)
永平县志
199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永靖县志(1995 PDF版)
永靖县志
1995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