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6

第一篇 建置第一章 县域42

第一节 位置42

第二节 县域变迁42

第二章 政区44

第一节 沿革44

第二节 行政区划45

第三章 县城、区、乡(镇)概况56

第一节 县城56

第二节 区、乡(镇)56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64

第一节 地层64

第二节 构造67

第三节 矿藏68

第二章 地貌71

第一节 地貌特征71

第二节 地貌类型72

第三节 地貌分区73

第三章 气候76

第一节 主要气候要素76

第二节 气候分区(层)82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83

第四章 水文88

第一节 水系88

第二节 水资源89

第三节 水质91

第五章 土壤93

第一节 成土母质93

第二节 土壤类型94

第三节 土壤养分96

第六章 野生植物99

第一节 植物种类及分布99

第二节 珍稀植物100

第三节 经济植物101

第四节 牧草资源102

第七章 野生动物104

第一节 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和分布104

第二节 珍稀动物104

第三节 野生脊椎动物资源105

附录:历代自然灾害年表107

第三篇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111

第一节 党的组织111

第二节 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115

第三节 党务116

第四节 党的重大活动121

第二章 国民党及其他党派12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129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130

第三节 青年党、民社党131

第三章 群众团体132

第一节 工人团体132

第二节 农民团体134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135

第四节 妇女团体137

第五节 工商团体139

第四篇 政权政协第一章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142

第一节 永顺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42

第二节 永顺县人民代表大会143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147

第二章 政府149

第一节 县署149

第二节 永顺县政府152

第三节 永顺县人民政府155

第三章 议政机构 人民政协167

第一节 议会 参议会167

第二节 人民政协167

第五篇 劳动人事第一章 劳动170

第一节 职工队伍170

第二节 用工制度171

第三节 劳动管理172

第四节 劳动保护173

第五节 劳动就业173

第二章 人事175

第一节 干部队伍175

第二节 干部制度176

第三节 工资福利180

第六篇 公安 司法 军事第一章 公安183

第一节 机构183

第二节 侦察保卫184

第三节 治安管理185

第四节 户政管理186

第五节 消防管理186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188

第七节 预审看守188

第二章 检察189

第一节 刑事检察189

第二节 法纪检察189

第三节 经济检察189

第四节 林业检察190

第五节 监所检察190

第三章 审判191

第一节 民事审判191

第二节 刑事审判192

第三节 经济审判192

第四节 林业审判193

第五节 申诉复查193

第四章 司法行政194

第一节 法制宣传194

第二节 民事调解与乡(镇)法律服务194

第三节 劳改劳教194

第四节 公证业务与律师事务195

第五章 军事196

第一节 军事机构及地方武装196

第二节 驻军199

第三节 兵役制度200

第四节 民兵203

第五节 重要战事206

第七篇 苏区第一章 中共地方组织212

第一节 省委、县委、区委212

第二节 基层支部、党员212

第二章 根据地政权214

第一节 省、县革命委员会214

第二节 区、乡苏维埃政府214

第三章 群众团体223

第一节 工会223

第二节 贫农团223

第三节 妇代会223

第四节 儿童团223

第四章 武装斗争224

第一节 武装组织224

第二节 重大战斗225

第五章 土地革命231

第一节 土地占有231

第二节 土地分配231

第六章 财贸232

第一节 财政232

第二节 贸易233

第七章 文化 教育 卫生234

第一节 文化234

第二节 教育234

第三节 卫生235

第八篇 经济综述第一章 生产关系的变革236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236

第二节 土地改革2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238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240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241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243

第一节 速度及水平243

第二节 产业结构及比例245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248

第三章 经济管理249

第一节 计划管理249

第二节 物价管理249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255

第四节 计量管理256

第五节 审计257

第四章 居民生活259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259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260

第九篇 农业第一章 种植业262

第一节 粮食作物262

第二节 经济作物271

第三节 其他作物274

第四节 特产275

第五节 农作机具276

第二章 养殖业278

第一节 畜牧业278

第二节 渔业283

第三章 林业286

第一节 森林资源287

第二节 营林288

第三节 森林保护291

第四节 油桐油茶292

第五节 木材及其他林产品294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及林场295

第四章 水利电力298

第一节 水利设施298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304

第三节 人畜饮水工程305

第四节 电力建设306

第五节 水利电力管理308

第五章 乡镇企业312

第一节 企业形式313

第二节 行业结构314

第三节 企业管理319

第十篇 工业 交通 邮电第一章 工业321

第一节 经营体制323

第二节 工业门类327

第三节 名、优、新产品338

第四节 工业管理338

第二章 交通340

第一节 交通建设340

第二节 水陆运输345

第三章 邮电3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349

第二节 邮政350

第三节 电信352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乡规划355

第一节 县城规划355

第二节 村镇规划356

第二章 集镇与农房建设358

第一节 集镇建设358

第二节 农房建设359

第三章 建筑361

第一节 建筑设计361

第二节 建筑队伍361

第三节 建筑材料363

第四节 施工技术364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366

第一节 房产管理366

第二节 土地征用366

第五章 环境保护368

第一节 环境污染368

第二节 监督治理369

第十二篇 贸易 财政 金融第一章 商业370

第一节 经营体制371

第二节 商业网点376

第三节 商品购销378

第四节 饮食服务383

第五节 对外贸易385

第二章 粮油贸易387

第一节 机构及网点387

第二节 购销387

第三节 储运391

第三章 财政393

第一节 财政收入393

第二节 财政支出401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收入与支出403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的推销407

第四章 金融408

第一节 机构设置408

第二节 货币发行与流通409

第三节 存款与储蓄410

第四节 信贷411

第五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414

第六节 保险415

第七节 信用合作社416

第十三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418

第一节 义学 书院 私塾418

第二节 学前教育419

第三节 小学教育420

第四节 中学教育424

第五节 师范教育428

第六节 职业教育430

第七节 成人教育431

第八节 教师434

第九节 经费与设施436

第二章 科学技术439

第一节 科技普及与推广439

第二节 科技研究与成果441

第三节 科技组织与队伍445

第十四篇 文化 新闻事业第一章 文化事业451

第一节 群众文化451

第二节 文学艺术453

第三节 电影事业466

第四节 图书468

第五节 文物470

第六节 档案480

第二章 新闻事业483

第一节 广播483

第二节 电视484

第三节 电视录像484

第四节 报纸484

第五节 新闻报道486

第十五篇 医药卫生 体育第一章 医药卫生487

第一节 医疗487

第二节 公共卫生493

第三节 防疫495

第四节 妇幼保健499

第五节 药品500

第六节 队伍与经费502

第二章 体育505

第一节 学校体育505

第二节 职工体育507

第三节 农民体育508

第四节 体育竞赛509

第五节 场地设施511

第十六篇 旅游业第一章 旅游资源514

第一节 不二门景区514

第二节 老司城景区515

第三节 猛洞河景区515

第四节 王村古镇景区516

第五节 小溪原始次森林景区517

第六节 湘鄂川黔边革命胜地景区517

第二章 旅游开发518

第一节 机构设置518

第二节 景点及项目开发518

第三章 设施 效益521

第一节 交通服务设施521

第二节 效益及影响521

第十七篇 民族第一章 土家族524

第一节 历史简况524

第二节 语言531

第三节 文学艺术540

第四节 风俗习惯543

第二章 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548

第一节 苗族548

第二节 其他少数民族553

第三章 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554

第一节 培养民族干部554

第二节 扶持开发民族经济554

第三节 加强民族团结555

第十八篇 社会第一章 人口556

第一节 人口发展556

第二节 人口密度及分布559

第三节 人口构成560

第四节 计划生育570

第二章 家庭573

第一节 婚姻573

第二节 家庭结构574

第三节 家庭关系575

第三章 姓氏576

第一节 人口姓氏构成576

第二节 家谱576

第四章 社会保障579

第一节 优抚579

第二节 救济581

第三节 社会福利582

第五章 风尚习俗584

1995《永顺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安位总纂;永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