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志》求取 ⇩

卷一 概述1

卷二 大事记11

卷三自然地理79

第一章 地理位置79

第二章 地质 地貌79

第一节 地质79

第二节 地貌86

第三章 气候91

第一节 气候特征91

第二节 气温要素93

第三节 降水要素99

第四节 其它气象要素104

第五节 物候112

第六节 气候变迁114

第七节 天气预报116

第四章 自然灾害117

第一节 地震117

第二节 旱灾118

第三节 水灾120

第四节 风灾123

第五节 阴雨 霜冻 冰雹124

第六节 虫灾125

第五章 水文128

第一节 地表水128

第二节 地下水132

第三节 水质132

第六章 土壤与植被135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135

第二节 土壤分区142

第三节 植被类型与分布143

第一节 矿产资源145

第七章 自然资源145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147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158

第四节 特产160

卷四建置163

第一章 历史沿革163

第二章 行政区划167

第三章 县城 乡镇172

第一节 县城172

第二节 乡镇173

卷五人口183

第一章 人口源流183

第二章 人口调查与管理187

第一节 人口编查187

第二节 人口普查188

第三节 户口管理217

第三章 人口构成218

第一节 年龄 性别218

第二节 分布219

第三节 职业220

第四节 文化程度222

第五节 姓氏222

第四章 婚姻家庭225

第一节 婚姻225

第二节 家庭226

第五章 计划生育227

第一节 有计划地发展人口227

第二节 计划生育措施230

卷六农业233

第一章 机构234

第二章 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235

第一节 经济体制235

第二节 经营管理239

第一节 土地资源247

第三章 土地资源及劳动力247

第二节 劳动力249

第四章 种植业252

第一节 种植区划254

第二节 耕作制度255

第三节 农作物257

第四节 耕作技术270

第五章 农业机械284

第一节 机构284

第二节 耕作机具284

第三节 排灌机具293

第四节 农机具管理293

第一节 养蜂295

第二节 采集295

第六章 多种经营295

第三节 编织296

第七章 农垦297

卷七林业303

第一章 机构304

第二章 森林资源304

第一节 林地面积及林木蓄积304

第二节 林种及树种307

第四节 四旁植树313

第三节 分布313

第五节 森林覆盖率及林分生长率314

第三章 育苗造林314

第四章 抚育采伐317

第五章 林木权属和管护317

卷八畜牧业321

第一章 机构321

第一节 草原324

第二章 草原及饲草料324

第二节 饲草饲料328

第三章 家畜家禽329

第一节 发展概况329

第二节 品种资源分布及经济地位331

第三节 饲养管理337

第四章 疫病防治338

第一节 疫病及分布338

第二节 防治342

第五章 畜种改良344

第一节 绵山羊改良344

第二节 大家畜改良346

第三节 猪、禽、兔改良347

卷九水利电力349

第一章 机构352

第二节 水利建设353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353

第二章 水利353

第三节 水利管理364

第四节 水能水面利用375

第三章 农电377

第一节 农电工程建设377

第二节 供电380

第三节 用电381

第四节 管理382

卷十工业383

第一章 工业体制384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384

第二节 集体工业388

第三节 国营工业395

第四节 企业管理404

第五节 管理机构406

第一节 能源407

第二章 各类工业407

第二节 冶金413

第三节 建材417

第四节 机械420

第五节 金属制品422

第六节 化工424

第七节 非金属开采426

第八节 建筑427

第九节 纺织430

第十节 造纸、印刷、包装431

第十一节 农副产品加工433

第十二节 其它440

第三章 主要工业产品简介444

第一节 丝绸之路447

第二章 古道447

第一章 机构447

卷十一交通运输447

第二节 驿道448

第三节 旧大路449

第三章 公路建设451

第一节 国管省管公路451

第二节 县管公路452

第三节 乡村公路454

第四节 桥涵455

第四章 运输457

第一节 国营运输457

第二节 民间运输464

第五章 交通管理471

第一节 公路养护471

第二节 交通监理472

第一节 铁路建设473

第六章 铁路473

第三节 运输管理473

第二节 管理机构474

第三节 运输概况475

卷十二邮电479

第一章 邮政480

第一节 网路与设施480

第二节 邮递481

第二章 电信483

第一节 网路与设施483

第二节 业务484

第三章 邮电企业管理485

卷十三城乡建设487

第一章 机构487

第二章 县城建设488

第一节 街道488

第二节 给排水489

第三节 公共设施490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493

第五节 园林建设495

第六节 典型建筑496

第三章 乡镇建设499

第一节 河西堡镇499

第二节 其他集镇500

第三节 农房建设501

第四章 建筑501

第一节 建筑队伍501

第二节 设计能力504

第三节 建筑材料504

第四节 建筑工程505

第五节 建筑施工管理508

第五章 环境保护508

第一节 工业“三废”污染509

第二节 工业“三废”治理511

第三节 其它公害的污染和防治512

第四节 环境管理和监测513

卷十四粮油购销515

第一章 机构515

第二章 购销517

第一节 收购517

第二节 销售522

第三章 议价粮油经营与市场管理530

第一节 议价粮油经营530

第二节 粮油市场管理530

第四章 储运532

第一节 仓库建设532

第二节 储存533

第三节 民间储粮534

第四节 调拨运输535

第五章 计划管理537

卷十五商业539

第一章 私营商业540

第一节 早期私营商业540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41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542

第一节 机构542

第二节 商品购进543

第三节 商品销售545

第四节 扶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547

第三章 国营商业551

第一节 机构552

第二节 商品购进554

第三节 商品销售557

第四章 对外贸易560

第五章 企业管理561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物价567

卷十六物价567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物价569

第一节 粮油570

第二节 其它主要农副产品和八类副食品570

第三节 烟酒573

第四节 纺织品582

第五节 木材582

第六节 饮食服务583

第八节 中、西药586

第七节 商品交换586

第九节 其它593

第三章 物价管理594

第一节 管理594

第二节 检查595

卷十七财政税务597

第一章 机构598

第一节 税收599

第二章 收入599

第二节 企业收入606

第三节 其它收入607

第四节 预算外收入608

第三章 支出611

第一节 基本建设支出612

第二节 农业支出612

第三节 工交商业支出613

第四节 科技文教卫生支出613

第五节 行政支出614

第六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614

第四章 财政管理619

第一节 财政体制619

第二节 财政管理620

卷十八金融623

第一章 银行623

第一节 历代货币流通626

第二章 贷币流通62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发行及流通628

第三章 存款储蓄632

第一节 存款632

第二节 储蓄634

第四章 信贷635

第一节 民间借贷635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信货637

第三节 工商贷款637

第四节 农业贷款641

第五节 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642

第五章 债券 保险643

第一节 债券643

第二节 保险646

第一章 机构647

卷十九综合经济管理647

第二章 计划648

第一节 计划制订与执行648

第二节 计划管理654

第三节 计划物资分配655

第三章 统计656

第四章 审计657

第五章 标准计量658

第一节 度量衡器的演变658

第二节 计量管理660

第三节 标准化663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665

第一节 集市贸易和市场管理665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668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670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671

卷二十教育673

第一章 机构674

第二章 各类教育675

第一节 书院 义学 私塾675

第二节 幼儿教育676

第三节 小学教育677

第四节 中学教育683

第五节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692

第六节 职业教育692

第七节 成人教育695

第三章 教师队伍697

第一节 教师概况697

第二节 师资培训698

第三节 教师待遇699

第四章 勤工俭学701

第一节 国家经费702

第五章 教育经费及设施702

第二节 社会集资703

第三节 校舍设备703

卷二十一科学技术705

第一章 机构705

第二章 科学技术实验研究706

第一节 科研项目706

第二节 科研成果708

第三章 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713

第四章 科技队伍721

卷二十二文物723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724

第二章 古城堡寨遗址727

第一节 古城遗址727

第二节 堡寨遗址733

第三章 书院 石窟 寺庙遗址737

第一节 书院遗址737

第二节 石窟、寺庙遗址738

第四章 古墓葬遗址741

第五章 古建筑745

第六章 石刻、石碑749

第一节 石刻749

第二节 石碑750

第七章 馆藏文物751

第八章 革命文物753

卷二十三文化、体育759

第一章 机构759

第二章 文化艺术760

第一节 文化宣传760

第二节 图书档案765

第三节 电影放映发行767

第四节 专业文艺团体769

第五节 民间文艺770

第六节 文化艺术创作779

第七节 艺文目录782

第三章 新闻、广播、电视797

第一节 新闻797

第二节 广播797

第三节 电视799

第四章 体育802

第一节 设施803

第二节 学校体育803

第三节 群众体育804

第四节 体育比赛806

卷二十四医药卫生811

第一章 卫生预防812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812

第二节 公共卫生812

第三节 地方病及防治814

第四节 传染病及防治818

第五节 职业病820

第二章 医疗医政821

第一节 机构821

第二节 医疗82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827

第四节 医疗制度828

第三章 妇幼保健829

第一节 妇女保健829

第二节 儿童保健830

第四章 医药经营与药品管理831

第一节 医药经营831

第二节 药品管理832

第五章 中草药与制剂833

第一节 中草药833

第二节 中草药引进与栽培834

第三节 中草药收购835

第四节 制剂836

卷二十五党派群团83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837

第一节 县委837

第二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844

第三节 党员教育848

第二章 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团体851

第一节 工农妇商组织851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855

第三节 科技文化组织859

第四节 国际友好团体859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860

第四章 国民党所属的社会团体861

卷二十六政务863

第一章 地方权力机构86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86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864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869

第四节 普选和人民代表的产生873

第二章 行政机构876

第一节 清朝、民国时期的机构876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878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879

第四节 基层政府883

第五节 人民来信来访884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885

第一节 会议885

第二节 组织与活动886

卷二十七民政 劳动 人事889

第一章 机构889

第二章 民政890

第一节 选举890

第二节 优待抚恤891

第四节 生产救灾 救济 扶贫895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895

第五节 自流人员收容安置900

第六节 移民安置900

第七节 政区边界问题调处901

第八节 婚姻登记904

第九节 殡葬改革904

第三章 劳动905

第一节 劳动就业905

第二节 劳动管理908

第三节 劳动保险与劳动保护909

第四章 人事913

第一节 干部录用和干部教育913

第二节 干部任免与奖惩919

第三节 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和晋升921

第四节 编制922

第五节 工资 福利和干部离休退休923

第六节 干部政策落实927

卷二十八司法929

第一章 机构930

第二章 公安932

第一节 社会治安932

第二节 户口管理935

第三节 交通和消防管理936

第四节 看守所937

第三章 检察937

第一节 刑事检察938

第二节 经济检察939

第三节 法纪检察939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940

第五节 监所检察940

第四章 审判940

第一节 审判制度940

第二节 刑事审判941

第三节 民事审判942

第四节 经济审判942

第五章 申诉复查943

第六章 司法行政944

第一节 法制宣传944

第二节 人民调解945

第三节 法律顾问和公证945

第七章 警察部队946

第八章 罪犯管理与改造946

卷二十九军事949

第一章 军事地形951

第一节 地形特征及战略地位951

第二节 军事要地951

第二章 军事防务953

第一节 驻军953

第二节 地方武装953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和人民武装委员会954

第四节 军需补给956

第三章 兵役制度957

第一节 募兵957

第二节 志愿兵957

第三节 义务兵958

第四节 预备役959

第五节 兵员动员960

第四章 民兵建设962

第一节 组织962

第二节 干部选配963

第三节 训练964

第四节 装备964

第五节 作用965

第五章 人民防空967

第一节 机构967

第二节 活动968

第三节 工事969

第六章 民国以来的重大兵事970

第一节 西军劫掠970

第二节 马仲英部过永昌970

第三节 宁远堡兵事971

第四节 红西路军征战972

第五节 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县城975

第六节 皇城剿匪976

卷三十民族宗教979

第一章 民族979

第一节 历史概况979

第二节 汉族980

第三节 少数民族980

第二章 宗教信仰982

第一节 佛教983

第二节 喇嘛教983

第四节 伊斯兰教984

第三节 道教984

第五节 天主教 基督教985

卷三十一风俗 方言 人民生活987

第一章 风俗988

第一节 衣食住行988

第二节 生育、婚嫁、殡葬993

第三节 岁时、节令、庙会和其它997

第四节 迷信陋习1001

第五节 满回蒙藏诸族风俗1002

第六节 社会风尚1004

第七节 其它1006

第二章 方言 俗语 农谚 歌谣1007

第一节 方言1007

第二节 俗语1019

第三节 农谚1021

第一节 农民生活1026

第三章 人民生活1026

第四节 歌谣1026

第二节 职工生活1028

第三节 消费与储蓄1029

卷三十二人物1031

第一章 历史人物1031

第二章 革命烈士1035

第一节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传略1035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政府烈士传略103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烈士传略1038

第四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1039

第三章 人物表1041

卷三十三附录1083

第一章 历代修志记略1083

第二章 文告 协议1085

后记1110

1993《永昌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祝巍山主编 199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