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编建置39

第一章 地理位置39

第二章 建置沿革39

第三章 行政区划42

第四章 地域划拨45

第一节 飞地45

第二节 边远地域和叉花地46

第五章 乡(镇)概况47

第二编自然环境77

第一章 地质77

第一节 岩层序列77

第二节 侵入岩79

第三节 区域地质构造80

第四节 矿产资源81

第二章 地貌83

第一节 基岩裸露的石质山地地貌83

第二节 冰川地貌84

第三节 岭梁与沟谷相间地貌84

第四节 川区地貌85

第五节 滑坡地貌86

第三章 气候88

第一节 光照88

第二节 气温90

第三节 地温和冻土93

第四节 降水95

第五节 气压 风97

第六节 气候分区99

第七节 物候101

第四章 水文104

第一节 河流分布及水文特征104

第二节 水资源及分布105

第五章 土壤108

第一节 成土因素108

第二节 土壤分类及分布108

第三节 土壤的特征特性111

第四节 土壤养分115

第五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117

第一节 植物区系特点121

第二节 主要植被类型121

第六章 植被121

第三节 通渭主要植物名录123

第七章 动物127

第一节 兽类127

第二节 禽类128

第三节 鱼、两栖、爬行、蠕形类129

第四节 昆虫类129

第八章 自然灾害130

第一节 旱灾130

第二节 雹灾 暴雨132

第三节 霜冻136

第四节 连阴雨(雪)138

第五节 大风139

第六节 病、虫、草害139

第七节 地震140

第八节 其它灾害141

第三编人口145

第一章 历代人口145

第二章 分布与密度148

第三章 人口构成153

第一节 年龄 性别153

第二节 文化程度156

第三节 行、职业159

第四节 民族160

第五节 家庭规模和类型160

第四章 姓氏及部分姓氏源流考162

第一节 姓氏162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考165

第一节 机构166

第五章 计划生育166

第二节 开展概况168

第三节 晚婚晚育168

第四节 节育绝育169

第五节 教育与奖惩169

第四编农业·气象173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173

第一节 土地制度173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174

第二章 农业184

第一节 机构184

第二节 生产概况185

第三节 经济地位189

第四节 技术推广191

第六节 种子199

第五节 肥料199

第七节 种植业区划201

第三章 林业203

第一节 机构203

第二节 资源203

第三节 生产概况204

第四节 区划208

第五节 管理设施210

第六节 技术推广211

第四章 畜牧业212

第一节 机构及兽医队伍建设212

第二节 资源213

第三节 生产概况216

第四节 疫病防治221

第五节 畜禽改良与结构224

第六节 区划225

第五章 农村商品经济227

第一节 主要项目及产品227

第二节 产值及收入230

第三节 “两户”“一体”230

第六章 农业机械231

第一节 机构231

第二节 发展概况232

第三节 技术队伍建设235

第七章 农田水利235

第一节 机构235

第二节 水利建设235

第二节 水土流失概况239

第一节 机构239

第八章 水土保持239

第三节 防汛239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240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241

第九章 电力242

第一节 机构242

第二节 发展概况242

第十章 气象245

第一节 机构245

第二节 地面气象测报245

第三节 天气预报246

第四节 农业气象246

第五节 测雨雷达247

第六节 仪器设备247

第七节 气象谚语248

第五编工业253

第一章 机构253

第二章 发展概况253

第三章 私营工业254

第四章 集体工业256

第五章 国营工业259

第六章 乡镇工业261

第六编交通·邮电265

第一章 交通265

第一节 机构265

第二节 历史概况266

第三节 公路建设267

第四节 公路养护和管理280

第五节 运输282

第六节 交通监理285

第二章 邮政 电信286

第一节 机构286

第二节 邮政287

第三节 电信289

第四节 企业管理291

第七编财政·金融297

第一章 简述297

第二章 财政297

第一节 机构297

第二节 收入298

第三节 支出298

第一节 机构311

第三章 税务311

第二节 税种和税额312

第四章 金融321

第一节 机构321

第二节 货币322

第三节 存款323

第四节 贷款325

第五节 结算与资金管理327

第六节 证券发行330

附 保险业务330

第八编商业335

第一章 私营商业335

第一节 个体商业335

第二节 工商团体335

第一节 机构336

第二章 集体商业336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338

第三节 生活、生产资料供应338

第四节 多种经营339

第五节 管理制度339

第三章 国营商业343

第一节 机构343

第二节 商品购进344

第三节 商品销售345

第四章 粮食348

第一节 机构348

第二节 粮、油购销349

第三节 粮、油贮备与加工355

第一节 饮食业356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356

第二节 服务业357

第六章 物资357

第一节 机构357

第二节 物资供应359

第七章 物价359

第一节 机构359

第二节 物价管理359

第八章 工商行政管理366

第一节 机构366

第二节 集市贸易366

第三节 企业登记369

第四节 物资交流会376

第一节 城廓变迁381

第二章 县城建设381

第一章 机构381

第九编城乡建设381

第二节 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的布局与建设382

第三节 市政建设385

第四节 住宅建设388

第五节 寺庙建设389

第三章 村镇建设389

第一节 村庄389

第二节 集镇390

第四章 建筑业394

第一节 建筑队伍394

第一节 资源395

第五章 建筑材料395

第三节 施工设备395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395

第二节 建材生产396

第六章 环境保护398

第一节 污染398

第二节 治理399

第十编政党·社团40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及中国民主同盟40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404

第一节 地下党组织的发展与活动404

第二节 中共通渭县委员会405

第三节 中共通渭县纪律检查(监察)委员会413

第四节 统一战线工作413

第五节 信访工作414

第六节 历次政治运动415

第三章 社团组织421

第一节 农会421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422

第三节 产职业联合工会422

第四节 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423

第五节 工会424

第六节 共青团与少先队424

第七节 妇女联合会426

第八节 科学技术协会427

第十一编政权431

第一章 明、清、民国时的政权机构431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县署及所属机构431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县政府及所属机构436

第三节 县参议会438

第二章 人民代表会议43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39

第二节 全县人民代表大会439

第三章 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440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440

第二节 直属机构443

第三节 基层政权444

第四章 县政协445

第十二编民政449

第一章 机构449

第二章 地政449

第三章 劳动人事450

第一节 职工队伍450

第三节 劳动工资454

第二节 干部培训454

第四节 劳保福利457

第五节 退职 退休 离休459

第六节 落实政策459

第七节 城镇知识青年安置460

第四章 拥军优抚461

第一节 支援前线461

第二节 拥军优属462

第三节 抚恤462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63

第五章 社会救济464

第一节 救济 福利464

第二节 赈济466

第三节 扶贫468

第四节 施济469

第六章 婚姻法的实施470

第七章 民工及移民471

第一节 民工471

第二节 移民471

第三节 盲流人口的收容遣返472

第十三编司法475

第一章 机构475

第二章 公安477

第一节 治安保卫477

第二节 对“五类”分子的改造478

第三节 狱政479

第三章 检察479

第四章 审判480

附 典型案例四则482

第六章 公证486

第五章 人民调解486

第七章 辩护及咨询487

第八章 复查纠正错判案件487

第九章 苏朋违法乱纪案488

第十四编军事493

第一章 机构493

第二章 驻防与设施494

第一节 驻防494

第二节 设施495

第三章 兵役制496

第四章 地方武装497

第一节 民团 保安队 自卫队497

第三节 民兵498

第二节 壮丁总队 国民兵团498

第五章 重大兵事500

第十五编文化517

第一章 行政机构517

第二章 事业机构及发展概况517

第一节 图书馆517

第二节 文化馆518

第三节 广播站519

第四节 档案馆521

第五节 新华书店523

第六节 秦剧团523

第七节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524

第三章 群众文化工作526

第一节 展览526

第八节 通渭报526

第二节 文艺辅导527

第四章 民间戏曲527

第一节 秦腔527

第二节 皮影戏529

第三节 眉户剧530

第五章 民间歌谣531

第六章 社火与灯会538

第一节 春节社火538

第二节 元宵灯会541

第七章 民间乐器与曲牌541

第一节 乐器541

第二节 曲牌542

第二节 年画544

第三节 刺绣544

第一节 剪纸544

第八章 民间工艺美术544

第四节 陶塑545

第五节 雕塑545

第六节 玻璃画545

第九章 文艺创作546

第十章 文物古迹549

第一节 古遗址549

第二节 古建筑550

第三节 古墓葬551

第四节 碑刻552

第五节 馆藏文物552

第六节 近现代文物553

第二节 管理体制557

第一节 行政机构557

第十六编教育557

第一章 行政机构与管理体制557

第二章 学前教育558

第三章 普通教育559

第一节 私塾和书院559

第二节 初等教育560

第三节 中等教育565

第四章 成人教育573

第一节 教师进修学校573

第二节 电视大学教学班573

第三节 职工业余文化教育574

第五章 专业教育574

第一节 师范教育574

第二节 农业技术教育575

第六章 扫盲工作576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576

第七章 教师队伍577

第一节 地位和待遇577

第二节 文化素质579

第三节 来源与培训580

第八章 经费与设施581

第一节 经费581

第二节 设施584

第九章 勤工俭学585

第十章 学生组织585

第一节 童子军585

第二节 学生会586

第二节 科研单位5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589

第一章 科技组织589

第十七编科学技术589

第三节 农科网590

第四节 学术团体590

第二章 科技普及591

第一节 展览和科教片放映591

第二节 情报交流592

第三章 科研成果592

第一节 良种引进和培育592

第二节 黄土丘陵造林技术推广593

第三节 畜牧业新技术推广594

第四节 其它成果594

第二节 经费595

第一节 队伍595

第四章 科技队伍和经费595

第五章 计量596

第一节 主要度量衡器及计量单位596

第二节 计量管理597

第十八编体育601

第一章 机构601

第二章 设备和经费601

第三章 群众体育602

第一节 民间体育602

第二节 学校体育604

第三节 职工体育605

第四节 农民体育605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606

第五章 运动会606

第四章 业余体校606

第二节 参加地(专)区级以上运动会607

第十九编医药·卫生613

第一章 行政机构613

第二章 医疗613

第一节 发展概况613

第二节 公费医疗617

第三节 队伍建设621

第三章 卫生保健 防疫灭病621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621

第二节 妇幼保健623

第三节 防疫灭病626

第四节 居民死因调查628

第二节 经营管理632

第四章 医药632

第一节 机构632

第三节 中草药的收购和加工634

第二十编社会637

第一章 风俗637

第一节 日常生活637

第二节 节日642

第三节 婚嫁645

第四节 丧葬648

第五节 礼俗650

第六节 杂礼651

第七节 风尚652

第八节 忌讳653

第九节 恶习654

第十节 庙会657

第十一节 回民风俗658

第二章 方言659

第一节 语音659

第二节 词语663

第三节 语法669

第四节 俗语670

第三章 宗教674

第二十一编人物679

第一章 人物传679

第一节 通渭籍人物679

第二节 外籍人物701

第二章 革命烈士录702

第三章 先进人物录704

第四章 知名人士录706

第二十二编艺文725

第一章 历代县志序选725

第二章 碑文选729

第三章 艺文选732

第一节 文选732

第二节 诗歌选744

第三节 楹联选753

附录759

一、历代县志简介759

二、重要文献辑录760

三、匪患769

四、董德行及其家族771

五、传说轶事 奇闻773

1990《通渭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通渭县志编篡委员会编 1990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