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志》
作者 | 云南省永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编者 |
---|---|
出版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745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2201908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468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一纳宗会1
序二高宗德2
序三张祖林3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8
第一篇地理38
简述38
第一章建置38
第一节 位置 面积38
第二节 建置沿革39
第三节区划演变39
一 明朝39
二 清朝39
三 民国39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40
第四节乡镇41
一 莲池乡41
二 宜就乡41
三 猛虎乡41
四 中和乡42
五 万马傣族乡42
六 永兴傣族乡42
七 维的乡43
八 永定镇43
第五节 村名轶释50
第二章自然环境52
第一节地质52
一 地层52
二 岩石54
三 地质构造54
四 矿藏55
第二节地貌55
一 基本概貌55
二 山脉56
三 坝子57
第三节气候57
一 日照57
二 气温57
三 降雨58
四 蒸发 湿度59
五 风向 风速59
六 霜冻59
七冰雹59
第四节水文60
一 水量60
二 江河63
第五节土地利用 土壤65
一 土地利用现状65
二 土壤65
第六节野生植物、动物67
一 植被67
二 野生动物68
第三章自然灾害69
第一节 地震灾害69
第二节 气候灾害70
第三节 滑坡71
第四节虫、兽、鼠害72
一虫害72
二 兽害72
三 鼠害72
第二篇人口 民族73
简述73
第一章人口状况74
第一节 历史人口74
第二节迁移77
一 行政区划变动77
二 迁移78
第三节 密度79
第二章 人口构成80
第一节 民族人口80
第二节 性别82
第三节 年龄82
第四节 文化83
第五节 行业 职业84
第六节 城乡人口86
第三章婚姻 家庭86
第一节 婚姻86
第二节 家庭88
第三节 生育与存活88
第四章计划生育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90
第二节政策措施91
一 鼓励晚婚、晚育91
二 鼓励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91
三 对城镇人口生育第二胎的规定91
四 农村有计划生育二胎的规定91
五 对终生无生育的规定91
六 对施行节育、绝育手术的规定91
七 对超计划生育的惩罚92
八 对破坏计划生育的处理92
第三节 进程92
第四节 效果94
第五章 民族95
第一节彝族95
一 语言 文字95
二 源流分布96
三 姓氏97
四 服饰97
五 饮食97
六 住房98
七 婚俗98
八 丧葬100
九 祭祀102
十 节庆102
十一 禁忌103
十二 宗教信仰103
第二节傣族103
一 源流 分布103
二 语言 文字104
三 姓氏104
四 服饰104
五 饮食104
六 住房104
七 婚俗104
八 丧葬104
九 节庆105
十 宗教信仰105
第三节回族105
一 源流 分布105
二 饮食106
三 住房106
四 婚俗106
五 丧葬106
六 节庆106
七 教育106
八 宗教信仰107
九 禁忌107
第四节傈僳族107
一 源流 分布107
二 姓氏107
三 服饰107
四 饮食107
五 住房108
六 婚俗108
七 家庭108
八 丧葬108
九 节庆108
十 宗教信仰108
第五节汉族109
一 源流 分布109
二 姓氏109
三 服饰109
四 婚俗109
五 丧葬110
六 节庆111
七 宗教信仰111
八 禁忌111
第六章民族事务112
第一节民族政策112
一 干部培养112
二 经济扶持112
第二节民族事务管理114
一 管理机构114
二 民族事务114
第三篇农业117
简述117
第一章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17
第一节 封建地主所有制117
第二节 土地改革118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120
一 互助组120
二 农业生产合作社120
第四节人民公社121
一 组织规模121
二 核算单位121
三 经营管理122
四 收益分配122
五 公共食堂122
六 自留地123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23
第二章农业生产124
第一节 耕地124
第二节作物区划与结构125
一 作物区划125
二 作物结构126
第三节农耕条件与技术138
一 耕作制度138
二 土壤138
三 肥料139
四 种子140
五 农技推广143
六 样榜田和综示区145
第四节作物保护145
一 虫害防治145
二 病害防治146
三 杂草防除146
四 鼠害防治147
第五节生产工具148
一 耕作工具148
二 提水灌溉工具149
三 播种工具149
四 收获工具149
五 植物保护工具150
六 加工工具150
七 农业运输工具150
第三章 畜牧业151
第一节饲草 饲料152
一 饲草152
二 饲料152
第二节 畜禽饲养152
一 大牲畜及羊152
二 生猪及家禽153
三 品种改良155
第三节 疫病防治156
第四章副业157
第一节采集157
一 药材157
二 菌类157
三 杂品157
第二节养殖158
一 养兔158
二 养蚕158
三 养蜂158
四 养鱼158
第三节 篇织159
第四节加工159
一 粮油加工159
二 小农具加工159
第四篇林业160
简述160
第一章森林资源160
第一节 森林植被160
第二节 林业用地161
第三节 森林蓄积162
第四节树种资源163
一 主要树种163
二 优势树种163
三 珍稀树种163
第五节 林业区划164
第二章营林生产166
第一节采种 育苗166
一 采种166
二 苗木168
第二节植树造林169
一 荒山造林169
二 四旁植树170
三 经济林木171
第三节森林改造172
一 迹地更新172
二 抚育间伐173
三 次生林改造173
第四节 营林生产投资174
第三章 森林保护175
第一节森林防火175
一 机构175
二 设施175
三 预防175
四 扑救175
第二节制止毁林176
一 制止毁林开荒176
二 制止滥砍乱伐177
第三节 防治森林病虫害177
第四节 封山育林178
第四章 山林权属178
第一节 私有林178
第二节 集体林179
第三节 国有林179
第四节林权纠纷180
一 县际纠纷180
三 国家与集体山林纠纷180
三 省际纠纷180
第五章林业产品181
第一节 木材采伐181
第二节 林化产品183
第三节 林果杂品183
第五篇水利187
简 述187
第一章工程建设188
第一节蓄水188
一 中型水库188
二小(一)型水库190
三小(二)型水库191
四 坝塘194
第二节 引水196
第三节 提水197
第四节 软管浇灌198
第五节 饮水200
第六节搬迁 抚恤202
一 搬迁202
二 抚恤202
第二章水利管理2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5
第二节 工程运行管理206
第三节用水管理206
一 灌溉用水管理206
二 收费207
第四节 综合经营207
第五节 防洪抢险208
有六篇工业210
简述210
第一章体制210
第一节私营、个体手工业210
一 私营手工业210
二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211
三 个体手工业211
第二节集体212
一 县属集体企业212
二 乡镇集体企业212
第三节 国营213
第二章 门类214
第一节电力214
一 电站214
二 电网215
三 变电站217
四 供用电217
五 电业管理218
第二节 煤炭219
第三节冶金 机械221
一 冶金221
二 机械221
第四节建材221
一 砖瓦221
二 水泥222
第五节森林工业223
二 采伐223
二 加工224
第六节食品224
一 粮油加工224
二 副食品加工225
三 冰糖226
四 酱腌品226
五 酿酒226
第七节服装 制革228
一 服装228
二 制革228
第八节船舶制造 木材加工228
一 船舶制造228
二 木材加工229
第九节其他门类230
一 土陶230
二 制药230
三 农具加工230
四 造纸230
五 小五金加工231
六 修理231
七 石膏生产231
八 印刷231
九 自来水生产231
第三章管理232
第一节机构和体制改革232
一 机构232
二 企业经济体制改革233
第二节管理制度233
一 计划管理233
二 民主管理233
三 经营管理234
四 技术管理234
五 劳动工资234
第七篇交通 邮电235
简述235
第一章交通线路235
第一节 驿道235
第二节公路236
一 国、省、县道237
二 县乡公路238
三 乡村公路238
四 专用公路238
第三节水路 铁路 机场238
一 水路238
二 铁路239
三 机场239
第四节桥涵239
一 驿道桥240
二 公路桥涵241
三 铁路桥隧道241
第二章运输243
第一节 人力运输244
第二节 畜力运输244
第三节机动车运输245
一 拖拉机运输245
二 汽车运输245
第四节 运输企业247
第五节 水运248
第三章交通管理250
第一节管理机构250
一 县交通安全委员会250
二 县交通监理站250
三 县农机监理站250
四 县农机培训站250
五 县交通运输管理站251
第二节公路管理251
一 省管公路251
二 县乡管公路251
三 专用公路管理252
第三节运输管理253
一 民间运输管理253
二 汽车运输管理254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256
第四章邮电258
第一节 体制258
第二节邮政260
一 邮路260
二 投递261
三 业务263
第三节电信264
一 电报264
二 电话265
第八篇商业267
简述267
第一章 体制268
第一节私营商业268
一 建国前的商业状况268
二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69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270
第三节 个体商业271
第四节集体商业272
一 供销合作社272
二 合作商店275
第五节国营商业276
一 商业局系统277
二 粮食局系统280
三 外贸公司282
四 物资局282
五 医药公司283
六 农机公司283
七 烟草系统283
第二章商品购销285
第一节日用品采购供应285
一 百货285
二 针纺织品286
三 文化用品288
四 五金、化工、交电288
第二节副食品采购供应290
一 肉食品290
二 烟、酒、糖、茶及其他副食品供应291
第三节农用物资供应291
一 化肥291
二 农药292
三 小农具292
四 其他292
第四节药品购销293
一 药材收购293
二 药品供应295
第五节 农副产品、废品收购295
第六节对外贸易296
一 粮油食品类297
二 畜产品297
三 土产类297
四 矿产类297
第七节物资购销297
一 石油297
二 煤炭297
三 化工 建材298
四 金属机电设备298
第三章粮油购销299
第一节收购299
一 统购300
二 超购301
三 议购301
第二节供应302
一 城镇供应303
二 农村返销303
三 饲料供应303
四 油脂计划供应303
五 议销304
第三节储存调运305
一 粮仓305
二 粮食保管307
三 粮食调运307
第四节粮油财政补贴308
一 政策性亏损补贴308
二 预购定金贴息309
三 超义务送粮补贴309
第四章 市场309
第一节专市310
一 牛市310
二 米市310
第二节集市310
一 县城310
二 宜就街311
三 大保关街311
四 中和街311
五 永兴街311
第五章饮食服务313
第一节 饮食业313
第二节 服务业313
第九篇财政 税收316
简述316
第一章管理体制316
第一节 财政316
第二节 税收318
第二章财政收支319
第一节财政收入319
一 预算内收入320
二 预算外收入321
第二节 财政支出323
第三章赋税328
第一节农业税328
一 田赋328
二 农业税330
第二节工商各税334
一 厘金334
二 货物税(烟、酒、糖税)335
三 工商税335
四 印花税335
五 工商所得税335
六 屠宰税335
七 牲畜交易税336
八 文化娱乐税336
九 车船使用牌照税336
十 奖金税336
十一 建筑税336
十二 城市维护建设税336
十三 教育费附加337
第三节其他税收338
一 烟亩罚金338
二 房捐338
第十篇金融339
简述339
第一章金融机构340
第一节银行 保险340
一 县银行(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40
二 中国人民银行永仁县支行340
三 中国农业银行永仁县支行341
四 中国工商银行永仁县支行341
六 其他银行机构3421
七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永仁县支公司342
第二节信用合作342
一 合作金库342
二 信用合作社342
第二章货币343
第一节金属货币343
一 银锭343
二 银元344
三 制钱344
四 铜元344
五 镍币344
第二节民国纸币344
一 滇币344
二 法币345
三 关金券345
四 金圆券345
五 “官印票”345
第三节 人民币345
第四节 现金管理346
第三章信贷347
第一节民间信贷347
一 高利贷347
二 賨会348
第二节农业贷款349
一 农贷发放348
二 贷款种类350
三 农贷豁免351
第三节 工商信贷352
第四节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354
一 基建拨款354
二 基建贷款355
第四章结算 存款356
第一节结算356
一 现金结算356
二 转帐结算356
第二节存款357
一 存款总额357
二 储蓄存款357
三 对公存款358
第五章保险债券360
第一节保险360
一 保险种类360
二 防灾理赔361
第二节债券362
一 同盟胜利国币公债362
二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362
三 国库券362
四 特种国债363
五 保值公债363
六 代理发行债券363
第十一篇经济综合364
简述364
第一章经济概貌365
第一节 发展状况365
第二节经济结构369
一 所有制结构369
二 产业结构369
第三节国民收入370
一 结构370
二 分配371
第二章经济管理373
第一节计划管理373
一 生产计划管理373
二 计划物资供应374
三 基建投资管理376
第二节工商行政管理376
一 工商登记376
二 集市贸易管理380
三 经济合同管理380
四 商标管理381
第三节物价管理381
一 管理体制381
二 价区划分382
三 物价变动382
四 检查监督385
第四节计量 标准 质量管理386
一 计量管理386
二 标准387
三 质量监督387
第五节 税征管理387
第六节经济协作388
一 合资388
二 租赁承包389
第七节 统计389
第八节 审计390
第十二篇城建 环保393
简述393
第一章建设303
第一节县城建设393
一 沿革393
二 街道建设394
三 房屋建设395
四 公共设施399
五 县城规划402
第二节 乡镇建设403
第三节村庄建设404
一 村庄变迁404
二 农房建设404
三 公共设施405
四 村镇规划405
第二章 管理406
第一节房地产管理406
一 公房管理406
二 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房管理406
三 房地产普查406
第二节土地管理407
第三节建筑管理408
一 建筑企业管理408
二 建筑市场管理408
三 工程质量管理408
四 城区建筑占用街道管理409
第三章环境保护409
第一节环境破坏与防治409
一 森林保护409
二 野生动物保护410
三 水污染与防治410
四 大气污染与防治410
五 噪声与防治411
六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411
第二节环境管理411
一 机构411
二 环保法规411
三 措施411
第十三篇党派群团413
简 述413
第一章中国国民党永仁县地方组织413
第一节 国民党永仁县党部413
第二节 三青团永仁县分团415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永仁县地方组织415
第一节县委及工作机构415
一 县委415
二 机构416
第二节县党代会416
一 党员代表会416
二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417
第三节 党组419
第四节基层党组织420
一 乡镇(公社)党委420
二 党支部420
第五节组织建设420
一 发展党员 建立支部420
二 干部工作422
第六节宣传教育426
一 时事、政策宣传426
二 理论学习427
三 党员教育428
附中共永仁县委党校429
第七节统一战线430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30
二 反蒋统一战线430
三 爱国统一战线431
第八节 落实政策433
第九节其他工作435
一 政法工作435
二 党史征集435
三 来信来访436
第十节纪律检查436
一 机构436
二 主要工作438
第三章群众团体440
第一节工会440
一 县总工会440
二 基层工会440
三 历次工会代表会441
四 职工代表大会441
五 工会工作441
六 工会经费442
第二节共青团 少先队444
一 团县委444
二 组织建设444
三 团务工作444
四 历次团代会445
五 少先队447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447
一 组织概况447
二 历次妇女代表会448
三 主要活动448
第四节农民协会449
一 组织与活动449
二 历次农代会449
第五节工商团体451
一 商会451
二 工商联合会451
三 个体劳动者协会452
第六节其他群众团体452
一 教育会452
二 小学教师联合会452
三 医药业公会452
四 中医师公会453
五 卫生工作者协会453
第十四篇政权454
简述454
第一章清 民国政权454
第一节行政454
一 苴却巡检司454
二 苴却行政区455
三 民国永仁县政府456
四 基层行政组织457
第二节 县参议会458
第二章县级地方人民权力机关459
第一节 基层选举459
第二节各族各界代表会和人民代表大会461
一 各族各界代表会461
二 历次人代会461
第三节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64
一 机构464
二 主要工作465
第三章县人民政府467
第一节 机构468
第二节干部470
一 县行政领导干部470
二 干部队伍472
第三节 基层政权473
第四章人民政协475
第一节组织概况475
一 委员475
二 常务委员会476
第二节 全委会议476
第三节主要活动476
一 学习476
二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476
三 提案办理477
第十五篇政法478
简述478
第一章公安478
第一节 机构478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79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480
第四节 肃毒禁毒480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481
第六节 看守 劳改481
第七节治安管理482
一 户籍管理482
二 特种行业管理483
三 危爆物品管理483
四 枪支弹药管理483
五 交通监理483
第八节 基层治安组织484
第九节 消防484
第二章检察485
第一节 刑事检察485
第二节 经济检察487
第三节 法纪检察487
第四节 监所检察488
第五节 控告、申诉和信访488
第三章审 判488
第一节 机 构488
第二节 审封制度490
第三节 刑事审判490
第四节 民事审判492
第五节 经济审判494
第六节 申诉复查494
第四章司法行政495
第一节 人民调解495
第二节 律师工作496
第三节 公证工作497
第四节 法制宣传497
第五节 普及法律常识498
第六节 法律事务所498
第十六篇民政499
简述499
第一章拥军优属499
第一节支前 拥军500
一 支前500
二 拥军活动500
第二节抚恤501
一 革命烈士抚恤501
二 革命残废军人抚恤501
三 褒扬502
第三节 定期定量补助502
第四节优待504
一 代耕504
二 优待劳动日504
三 优待金505
第二章安置506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06
第二节 离退休人员安置507
第三节 扶优致富508
第三章救灾救济508
第一节 生产救灾508
第二节 震灾救济509
第三节 扶贫510
第四节社会救济510
一 火灾救济510
二 冬寒救济511
三 其他救济512
第五节 收容遣送513
第四章社会福利513
第一节孤寡老人供养513
一 分散供养513
二 集中供养514
第二节 敬老院515
第五章支援攀枝花市建设516
第一节 划出最富庶地区516
第二节 人力、物力支援518
第十七篇军事521
简 述521
第一章武装521
第一节 机构521
第二节 明清武装523
第三节民国武装523
一 团保局523
二 常备队523
三 保卫队523
四 自治防卫队524
五 中和江防大队524
六 江防指挥部524
第四节人民武装524
一 县公安队(县民警中队)524
二 县警卫营525
三 民兵525
第二章兵役527
第一节 募兵制527
第二节 征兵制527
第三节 自愿兵役制528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528
第五节 预备役529
第三章重大兵事529
第一节 清代529
第二节 民国时期53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531
第四章防空531
第一节 机构531
第二节措施532
一 防空警报532
二 防空疏散532
三 公路、桥梁、水库防护532
四 医疗救护533
第三节人防工程533
一 简易防空工程533
二 地下防空指挥工程533
第十八篇教育534
简述534
第一章学校教育535
第一节旧 学535
一 社学535
二 书院535
三 义学535
四 私塾536
第二节幼儿教育536
一 沿革536
二 教养教学537
第三节小学教育538
一 沿革538
二 管理体制543
三 学制课程544
四 几所小学简介547
附:1988年永仁县小学分布状况550
第四节中学教育551
一 沿革551
二 管理体制554
三 学制 课程556
四 中学简介560
第五节职业教育563
一 师范教育563
二 农、职业中学565
第六节 民族教育566
第二章成人教育571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571
一 民众教育571
二 扫盲571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572
一 中等教育572
二 高等教育573
第三章教职员工574
第一节 队伍574
第二节 培训575
第三节 待遇576
第四章经费 设备577
第一节经费577
一 学田租谷577
二 基金谷578
三 派谷578
四 船租 地皮租578
五 捐助578
六 政府拨款578
第二节校舍 设备580
一 校舍580
二 设备581
第十九篇科技582
简述582
第一章组织582
第一节机构582
一 管理机构582
二 科研推广机构583
三 团体584
第二节 队伍585
第二章 普及应用587
第一节科普活动587
一 科普宣传587
二 技术培训588
第二节获奖成果588
一 获省政府奖励项目588
二 获州政府奖励项目588
第三章 测报589
第一节 地震测报589
第二节气象测报590
一 气象观测590
二 灾害防治591
三 天气预报591
第二十篇文化艺术592
简述592
第一章文化事业单位592
第一节文化馆、站、室592
一 文化馆592
二 文化站593
三 文化室593
第二节图书馆、室594
一 县图书馆594
二 学校及工会图书室594
三 农村图书室595
第三节 档案馆、室595
第四节 俱乐部596
第五节 书店596
第六节电影发行放映单位597
一 机构597
二 电影院、场598
第七节 文工队599
第八节 民间文艺团体599
第二章文学艺术600
第一节 文学创作600
第二节戏剧602
一 滇戏602
二 花灯603
三 彝剧603
第三节 曲艺604
第四节音乐 舞蹈604
一 音乐604
二 舞蹈606
第五节美术 摄影606
一 书法606
二 美术607
三 摄影608
第六节 民间文学610
第三章 文物 名胜610
第一节文物610
一 永仁嵌齿象化石610
二 菜园子新石器遗址610
三 石棺葬墓群610
四 “姚巂道”遗迹610
五 铜鼓611
六 诸葛营遗址611
七 静德寺611
八 回龙桥611
九 黉学庙611
十 清真寺611
十一 祀龙箐护林碑611
十二 比丘尼塔611
十三 直苴花桥611
十四 七星桥摩崖611
十五 江底河摩崖612
第二节风景名胜6121
一 方山612
二 中山公园612
三 烈士陵园612
四 老怀哨仙人洞612
五 老跳滩612
第三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3
第四章报刊 通讯613
第一节 报纸613
第二节 刊物613
第三节 通讯报道614
第五章广播 电视614
第一节广播事业单位614
一 六九八台614
二 县广播站615
三 区、乡广播站615
第二节广播节目616
一 节目时间616
二 自办节目616
第三节电视617
一 差转台617
二 地面卫星接收站618
第四节 音像管理618
第二十一篇体育619
简述619
第一章机构 设施619
第一节组织619
一 县体委620
二 县老年人体育协会620
三 县中国象棋协会620
第二节 设施620
第三节 经费620
第二章 活动621
第一节 学校体育621
第二节群众体育622
一 职工体育622
二 农民体育622
第三节 培训623
第四节竞赛623
一 县内竞赛623
二 参加省、州比赛624
第二十二篇医药卫生626
简述626
第一章医疗卫生626
第一节机构626
一 县级医疗防疫机构627
二 乡(镇)卫生院(所…)628
三 村医疗站(室)628
四 厂矿、学校医疗保健机构629
第二节医疗629
一 设备629
二 中医629
三 民族民间医疗630
四 西医630
第二章卫生防疫632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632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633
一 疟疾633
二 地方性甲状腺肿病634
三 克山病634
四 麻风病634
五 肿干病635
第三节饮水、食品卫生管636
一 饮水卫生636
二 食品卫生及管理636
第三章中草药生产636
第一节中草药资源636
一 品种分布636
二 品种分类637
三 中草药资源保护637
第二节 中药种植638
第四章爱国卫生638
第一节 机构638
第二节 活动639
第五章妇幼保健639
第一节 新法接生639
第二节 妇女保健640
第三节 幼儿保健641
第二十三篇社会642
简述642
第一章人民生活642
第一节 农民生活642
第二节职工生活644
一 工资福利644
二 退、离休648
三 消费649
四 住房649
第二章宗教650
第一节 原始宗教崇拜650
第二节佛教 道教651
一 佛教651
二 道教651
第三节 伊斯兰教652
第四节 天主教652
第三章汉语方言654
第一节语音654
一 声母系统654
二 韵母系统658
三 声调系统662
四 轻声 儿化韵665
五 音变665
六 永仁方言的声韵配合规律665
第二节 常用同音字汇667
第三节词例679
一 单音词679
二 多音词680
三 合音词682
第四节语法特点683
一 特殊词类列举683
二 重叠683
三 特殊否定句式684
第五节谚语 歇后语684
一 谚语684
二 歇后语685
第二十四篇人物687
简述687
一传记687
寸秉信687
李为元688
王文元689
起发贵689
杨光690
寸曦炳691
陶兰贞693
倪中方693
康永生695
张志荣696
李福润697
李绍熙698
袁万洪699
娄昌699
晏霞700
余志超701
二事略702
刘芳远702
王惟宽703
陈铨703
陈干宁703
聂凤昂703
王际唐703
王运开703
李国梁704
寸方田704
三 名录705
附录720
一碑记 墓志720
二 考证724
三 诗文 楹联727
四 文告 文件733
五 地方文献要目742
篇纂始末744
1995《永仁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云南省永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祥云县志
- 1996 北京:中华书局
-
- 永新县志
- 1992 北京:新华出版社
-
- 江永县志
- 1995 北京:方志出版社
-
- 永丰县志
-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
- 永宁县志
- 1995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 北镇县志
- 199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永平县志
- 199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永靖县志
- 1995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