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新论》求取 ⇩

目录1

本体篇1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和特征1

第一节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1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

二、文学是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4

三、文学反映对象的特殊性7

第二节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及其特点10

一、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是形象10

二、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12

三、艺术形象的结构和类型16

第三节 文学是特殊形态的艺术21

一、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21

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形态特征22

第二章 文学的社会本质29

第一节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29

一、文学属于悬浮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29

二、文学与政治32

三、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36

四、文学与社会心理38

一、文学与人性41

第二节 文学与人的社会属性41

二、文学与人民性46

三、文学与民族性49

第三章 文学的审美内涵55

第一节 文学的真实性55

一、真实性的含义55

二、真实性的内在丰富性56

三、真实性实现的基本途径61

第二节 文学的?63

一、倾向性的含义63

二、倾向性的层次结构65

三、倾向性充分表现的途径67

第三节 文学的典型性72

一、典型性的含义和价值72

二、艺术典型的界定74

三、艺术典型的基本特征77

第四章 文学的发展87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87

一、文学起源与劳动的关系87

二、文学起源与模仿、游戏、巫术的关系90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外部条件94

一、文学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94

二、经济是文学发展的归根结底的原因100

一、文学发展的纵向联系103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103

二、文学发展的横向联系107

三、文学发展中的继承、吸收与革新创造110

构成篇119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微观构成119

第一节 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119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119

二、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123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题材127

一、文学作品题材的涵义127

二、文学作品题材的构成因128

三、文学作品题材的价值133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蕴135

一、文学作品的主题135

二、文学作品的意蕴140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结构145

一、文学作品结构的涵义和结构的形态145

二、文学作品结构的功能147

二、文学作品结构的原则149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150

一、文学作品语言的涵义150

二、文学作品语言的审美特征151

三、文学作品语言的类别153

一、文学的分类及其意义158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宏观构成158

第一节 文学分类的意义和标准158

二、文学分类的不同标准和结果159

第二节 诗歌161

一、诗歌的审美特征161

二、诗歌的类别166

第三节 小说和散文168

一、小说168

二、散文173

第四节 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178

一、戏剧文学178

二、影视文学184

第五节 文学作品体裁种类的历史性和相对性186

一、文学作品体裁种类的历史性186

二、文学作品体裁种类的相对独立性188

三、文学作品体裁种类发展的趋向189

第七章 文学风格192

第一节 文学风格的意义和表现192

一、文学风格的意义192

二、文学风格的表现198

第二节 文学风格的形成202

一、文学风格形成的基本条件202

二、文学风格的形成过程205

一、文学风格的多样性208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208

二、文学风格的一致性211

创作篇217

第八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217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基础217

一、作家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217

二、作家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224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229

一、创作动机的诱发229

二、艺术创造的构思231

二、艺术传达236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典型化239

一、典型化是审美创造过程239

二、典型化的基本规律241

三、典型化的艺术手法245

第九章 文学的创作思维249

第一节 作家的审美感知249

一、审美感知是创作的起点249

二、审美感知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251

三、审美感知过程中的通感现象253

第二节 创作思维的多元性256

一、形象思维256

二、灵感思维257

三、抽象思维在创作过程中的渗透作用260

第三节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264

一、具体性与概括性统一264

二、直觉与想象统一267

三、情感与理智统一269

第十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272

第一节 创作方法的性质和运用272

一、创作方法的性质272

二、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274

第二节 传统的创作方法277

一、现实主义277

二、浪漫主义282

三、其他的创作方法2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288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88

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292

第四节 现代主义295

一、现代主义概况及其产生背景295

二、现代主义的特点296

价值篇304

第十一章 文学的社会价值304

第一节 文学价值的审美性质304

一、文学审美价值的性质和特征304

二、文学诸种价值的比较310

一、文学的认识价值313

第二节 文学审美价值的诸种表现313

二、文学的教化价值316

三、文学的娱乐价值319

四、文学的认识价值、教化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关系320

第十二章 文学价值的实现323

第一节 鉴赏是实现文学价值的基本途径323

一、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在鉴赏中实现的323

二、实现文学价值的社会制约性与主体制约性324

三、作为客体的文学作品对主体鉴赏活动的规范328

四、鉴赏主体在鉴赏活动中的能动性330

一、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334

第二节 鉴赏活动的基本过程334

二、鉴赏中的共鸣343

第十三章 文学价值的评价348

第一节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价值的评价348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348

二、文学批评的功能352

三、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356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361

一、确立文学批评价值标准的根据361

二、文学批评价值标准的历史性和多样性365

三、社会主义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371

一、文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382

第一节 文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性质382

研究方法篇382

第十四章 文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和发展382

二、文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386

三、文学研究方法的主体性389

第二节 文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392

一、文学研究方法是历史地发展的392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方法的革命意义399

一、文学研究思维形式的多样性403

第十五章 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系统化403

第一节 文学研究的思维方法403

二、文学研究思维的正确道路405

三、文学研究中思维的创造性品质408

第二节 文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411

一、社会历史方法411

二、心理分析方法414

三、形式分析方法417

四、比较研究及其它方法420

第三节 文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化423

一、文学研究思维方法的系统性423

二、文学研究方法群的系统化427

三、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化429

二、文学研究方法历史发展的概貌3964

1987《文学原理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恒等著 198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文学原理新编(1988 PDF版)
文学原理新编
1988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 PDF版)
文学理论新编
文学原理引论(1987 PDF版)
文学原理引论
1987
文学评论之原理( PDF版)
文学评论之原理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药理学  第2版(1987 PDF版)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药理学 第2版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学原理  作品论(1989 PDF版)
文学原理 作品论
198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新编文学原理(1989 PDF版)
新编文学原理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1999 PDF版)
文学理论新编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1998 PDF版)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199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原理新论(1987 PDF版)
文学原理新论
198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原理  创作论(1989 PDF版)
文学原理 创作论
198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学原理引论(1987 PDF版)
文学原理引论
1987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新美学原理(1983 PDF版)
新美学原理
1983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哲学原理新论(1991 PDF版)
哲学原理新论
199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从信仰到理性  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1993 PDF版)
从信仰到理性 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1993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