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 创作论》求取 ⇩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对象·观念·方法·构架1

第一节 对象1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对象·观念·方法·构架1

第一节 对象1

第二节 观念4

第二节 观念4

第三节 方法12

第三节 方法12

第四节 构架17

第四节 构架17

第一节 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22

第二章文学创作与审美活动22

第二章文学创作与审美活动22

第一节 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22

第二节 文学创作是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和27

典型表现27

第二节 文学创作是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和27

典型表现27

第三节 从审美本质看创作的特点33

第三节 从审美本质看创作的特点33

(一)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的本体论地位33

(一)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的本体论地位33

(二)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作为自律与他律的39

统一39

(二)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作为自律与他律的39

统一39

统一41

(三)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作为反映与创造的41

统一41

(三)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作为反映与创造的41

——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的性质和功能46

第一节 创作客体46

——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的性质和功能46

第三章 文学创作的审美实践论(Ⅰ)46

第一节 创作客体46

(一)文学是“人学”46

第三章 文学创作的审美实践论(Ⅰ)46

(一)文学是“人学”46

(二)与哲学、人文科学的对象之比较51

(二)与哲学、人文科学的对象之比较51

(三)处于审美关系之中的人及其生活56

(三)处于审美关系之中的人及其生活56

(四)文学创作的对象同其他艺术创作的对象之58

区别58

(四)文学创作的对象同其他艺术创作的对象之58

区别58

变化的61

(五)文学创作的对象是历史地形成、发展、61

变化的61

(五)文学创作的对象是历史地形成、发展、61

第二节 创作主体——作家63

(一)创作主体的审美性质63

(一)创作主体的审美性质63

第二节 创作主体——作家63

(二)审美机制的核心作用69

(二)审美机制的核心作用69

(三)作家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禀赋”77

(三)作家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禀赋”77

(四)创作主体是历史地形成、发展、变化的78

(四)创作主体是历史地形成、发展、变化的78

(一)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80

第三节 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功能80

第三节 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功能80

(一)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80

(二)创作客体的功能83

(二)创作客体的功能83

(三)创作主体的功能90

(三)创作主体的功能90

(四)两个尺度与他律、自律92

(四)两个尺度与他律、自律92

(五)审美模型94

(五)审美模型94

第一节 受孕99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运动。作品的生成99

(一)长期的积累和偶然的触媒99

第四章文学创作的审美实践论(?)99

(一)长期的积累和偶然的触媒99

第四章文学创作的审美实践论(?)99

第一节 受孕99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运动。作品的生成99

(二)爱的产物105

(二)爱的产物105

(三)从否定-扬弃中获得新质107

(三)从否定-扬弃中获得新质107

(一)由艺术胚胎向文学意象的发展111

第二节 文学意象111

(一)由艺术胚胎向文学意象的发展111

第二节 文学意象111

(二)对象主体化与主体对象化114

(二)对象主体化与主体对象化114

(三)感性与理性的交融117

(三)感性与理性的交融117

(四)偶然与必然的契合119

(四)偶然与必然的契合119

(五)情感与认识的溶汇121

(五)情感与认识的溶汇121

(六)文学意象的可“内视”性122

(六)文学意象的可“内视”性122

(七)文学意象的内容和形式125

(七)文学意象的内容和形式125

(八)文学意象的形式的创造127

(八)文学意象的形式的创造127

第三节 文学物象132

(一)文学意象向文学物象的转化132

(一)文学意象向文学物象的转化132

第三节 文学物象132

(二)文学物象作为艺术符号系统135

(二)文学物象作为艺术符号系统135

(三)文学物象作为“有意味的形式”143

(三)文学物象作为“有意味的形式”143

(四)文学物象是作家的创造147

(四)文学物象是作家的创造147

第四节 文学创作在接受中完成149

(一)接受美学的合理因素149

(一)接受美学的合理因素149

第四节 文学创作在接受中完成149

(二)文学创作通过接受而完成150

(二)文学创作通过接受而完成150

(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印证154

(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印证154

第一节 审美社会学释义157

——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157

第五章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Ⅰ)157

第五章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Ⅰ)157

——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157

第一节 审美社会学释义157

第二节 适宜的环境163

第二节 适宜的环境163

(一)我国古典美学的启示164

(一)我国古典美学的启示164

(二)黑格尔等人的论述167

(二)黑格尔等人的论述167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170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170

(四)自由的环境和自由的心境174

(四)自由的环境和自由的心境174

(一)总体的必然与局部的或然179

第三节 社会环境怎样制约文学创作179

(一)总体的必然与局部的或然179

第三节 社会环境怎样制约文学创作179

(二)多层次、多中介183

(二)多层次、多中介183

(三)以审美为总枢纽和最后中介187

(三)以审美为总枢纽和最后中介187

第四节 文学创作怎样影响社会环境192

(一)以“精神实践”的方式创造世界192

第四节 文学创作怎样影响社会环境192

(一)以“精神实践”的方式创造世界192

(二)创造“历史的创造者”194

(二)创造“历史的创造者”194

(三)文学的审美-社会作用198

(三)文学的审美-社会作用198

——作家个体劳动方式的社会历史根据202

——创作中个人与社会的辩证法202

第一节 作家的个体劳动方式202

(一)合“群”倾向与个体意识202

——作家个体劳动方式的社会历史根据202

第一节 作家的个体劳动方式202

(一)合“群”倾向与个体意识202

第六章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Ⅱ)202

第六章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Ⅱ)202

——创作中个人与社会的辩证法202

(二)文学创作:肯定自我·超越自我207

(二)文学创作:肯定自我·超越自我207

(三)个体体验是艺术创造的唯一途径210

(三)个体体验是艺术创造的唯一途径210

(一)个人独特性215

第二节 个人独特性与社会普遍性215

(一)个人独特性215

第二节 个人独特性与社会普遍性215

(二)创作个性·创作风格218

(二)创作个性·创作风格218

(三)社会普遍性222

(三)社会普遍性222

第三节 社会个人化与个人社会化224

(一)社会个人化224

第三节 社会个人化与个人社会化224

(一)社会个人化224

(二)个人社会化228

(二)个人社会化228

(一)审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232

第七章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学(Ⅰ)232

——创作心理的一般规律232

第一节 审美心理的生理机制和社会基础232

(一)审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232

第一节 审美心理的生理机制和社会基础232

——创作心理的一般规律232

第七章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学(Ⅰ)232

(二)审美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236

(二)审美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236

(三)审美心理结构的历史形成238

(三)审美心理结构的历史形成238

(一)心理形式与历史内容240

第二节 文学创作作为心理与历史的统一240

(一)心理形式与历史内容240

第二节 文学创作作为心理与历史的统一240

(二)化历史意蕴为心理形态242

(二)化历史意蕴为心理形态242

第三节 诸心理功能的综合发挥247

第三节 诸心理功能的综合发挥247

(一)审美与多种心理功能247

(一)审美与多种心理功能247

(二)审美经验和审美态度249

(二)审美经验和审美态度249

(三)不同领域心理活动之比较252

(三)不同领域心理活动之比较252

(一)关于灵感的种种说法255

(一)关于灵感的种种说法255

第四节 灵感255

第四节 灵感255

(二)对灵感的一些初步看法258

(二)对灵感的一些初步看法258

第五节 自觉与非自觉,意识与无意识264

第五节 自觉与非自觉,意识与无意识264

(一)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264

(一)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264

(二)心理分析美学的贡献和局限268

(二)心理分析美学的贡献和局限268

(三)意识与无意识、自觉与非自觉的统一271

(三)意识与无意识、自觉与非自觉的统一271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274

第八章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学(Ⅱ)274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274

——文学创作的诸心理机制274

第八章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学(Ⅱ)274

——文学创作的诸心理机制274

第二节 记忆和表象280

第二节 记忆和表象280

第三节 渐悟和顿悟285

第三节 渐悟和顿悟285

第四节 思维288

第四节 思维288

第五节 想象292

第五节 想象292

第六节 情感299

第六节 情感299

第七节 意志305

第七节 意志305

第八节 动机·兴趣·注意309

第八节 动机·兴趣·注意309

第九章文学创作中的天才和技巧314

第一节 需要预先说明的几个问题314

第九章文学创作中的天才和技巧314

第一节 需要预先说明的几个问题314

第二节 天才316

(一)历史上的几种重要观点316

(一)历史上的几种重要观点316

第二节 天才316

(二)三个基本规定319

(二)三个基本规定319

(三)历史实践与自然素质322

(三)历史实践与自然素质322

(四)文学艺术天才的特点324

(四)文学艺术天才的特点324

(一)关于技巧的种种说法327

第三节 技巧327

第三节 技巧327

(一)关于技巧的种种说法327

(二)技巧是技法的独特运用330

(二)技巧是技法的独特运用330

(三)技巧是对艺术规律的独特把握332

(三)技巧是对艺术规律的独特把握332

(四)技巧是对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335

——形式美的创造335

——形式美的创造335

(四)技巧是对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335

(五)文学技巧的特点338

(五)文学技巧的特点338

第四节 天才与技巧的辩证关系342

(一)可能性与现实性342

(一)可能性与现实性342

第四节 天才与技巧的辩证关系342

(二)以实践为中介而转化345

(二)以实践为中介而转化345

(三)统一于社会历史基础347

(三)统一于社会历史基础347

简单的结语349

简单的结语349

1989《文学原理 创作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杜书瀛著 198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影视文学创作论(1997 PDF版)
影视文学创作论
1997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创造学原理(1988 PDF版)
创造学原理
1988
回族文学创作论(1995.12 PDF版)
回族文学创作论
1995.12 宁夏人民出版社
影视文学创作论(1997年09月第1版 PDF版)
影视文学创作论
1997年09月第1版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文学创作概论( PDF版)
文学创作概论
河北联合刊授大学
文艺创作心理学( PDF版)
文艺创作心理学
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出版社
文学创作原理  维吾尔文(1990 PDF版)
文学创作原理 维吾尔文
1990 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创作论  蒙文(1985 PDF版)
创作论 蒙文
1985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散文创作论(1989 PDF版)
散文创作论
1989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艺创作心理学(1988 PDF版)
文艺创作心理学
1988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文艺创作心理学(1984 PDF版)
文艺创作心理学
1984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文学创作论集(1991 PDF版)
文学创作论集
1991 大连:大连出版社
文学创作心理学(1983 PDF版)
文学创作心理学
1983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文学原理  作品论(1989 PDF版)
文学原理 作品论
198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艺创作心理学(1989 PDF版)
文艺创作心理学
1989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