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论》求取 ⇩

第一章 真实论1

第一节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1

(一)真实的生命来自于生活1

(二)从生活到艺术的万里长征4

(三)获得独立表现生活的能力5

(四)开拓生活深度和广度6

第二节 生活是艺术家的财富9

(一)让生活与心灵发生火一样的关系9

(二)生活敏感区的确定和扩展10

(三)群众感情和艺术家眼光11

(四)从生活到艺术的六道加工程序12

第二章 假室论14

第一节 逼真不等于真实14

第二节 生活真实和作家真知、真诚的统一16

第三节 真与假的相互制约18

第四节 假定性和真实性在不平衡中发展22

第三章 本质论24

第一节 艺术假定表现生活的特殊“误差”24

第二节 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的有限统一29

第三节 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限统一33

第四节 客体本质和主体本质的有限统一35

第四章 形象论43

第一节 生活的主要特征和作家的主要情趣的猝然遇合43

(一)在生活和心灵的契合点上化合43

(二)感情和物象在性质和程度上的平衡和不平衡45

第二节 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帅五官可感细节48

(一)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以有特点的细节思维48

(二)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50

(三)构成形象的任务首先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55

(四)细节共同体要互相呼应互相制约57

(五)主要特征同化非主要特征60

(一)主要情趣在选择主要特征,“同化”次要特征中的决定作用63

(一)同层次的情感叠加和多层次的情感因果递进63

第三节 以主要情趣汇合主要特征63

(二)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感情的独特性65

(三)情趣特征的强化、变异和注入69

(四)捕捉细节对情趣的独特刺激点72

第四节 直接诉诸心灵的非五官可感的形象73

(一)非五官可感形象的超重内涵73

(二)人物情趣和作家情趣的统一和差异76

(三)形象的基本单位和语言的基本单位77

(四)全部效果的统一和集中85

第五章 智能论88

第一节 作家智能的特殊性88

(一)心理学上的智能概念88

(二)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90

(三)心理组织模式和审美感知图式92

第二节 作家的心理素质94

(一)主体及其机体必须有反应形象性刺激的能力94

(二)对人生奥秘的特殊洞察97

(三)强烈而奇异的感情活动102

(四)理智的选择、诱导和规范108

(五)艺术家心理素质的后天熏陶110

第三节 作家的观察力113

(一)通过感官信息超越感官信息113

(二)通过外在信息透视内在信息115

(三)从寻求人物的心理区别开始118

(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互相交织122

(五)观察的客观性和主观色彩的统一131

(六)观察生活和观察自我136

(七)在相异中发现相同和在相同中发现相异146

(八)异常中的正常149

(九)扩大对比色调和丰富过渡层次154

(十)观察的粗细和情趣的粗细158

(十一)相互对比和自身对比160

(十二)在生活和感情的变化过程中观察163

第四节 作家的感受力166

(一)被个性所净化的一系列的独特感觉、知觉和感情166

(二)“目既往还,心亦吐纳”--心理学上的“同化”作用167

(三)寻找生活特征与寻找自我感情特征的统一170

(四)独特感受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概括174

(五)生动的感情和明澈的理智的深度交融180

(六)增强心灵对生活的吸收力183

(七)净化心灵,提高心灵对感情的辨析力186

(八)获得阐明内在感受的能力191

第五节 作家的想象力194

(一)表象在感情的诱导下变幻194

(二)从同一向殊异飞跃196

(三)相似、相近和相反的联想轨道197

(四)科学的想象和文学的想象201

(五)特殊性的想象和普遍性的想象204

(六)自发想象的单一性与自觉想象的多元化214

(七)把自我和非我结合起来218

(八)对想象的诱发--让人物越出常轨223

第六节 作家的形式感226

(一)在形式的局限中争取表现生活和情趣的自由226

(二)驾驭不同形式的不同优越性和局限性227

(三)发挥不同工具的不同性能230

(四)辨析同样的工具不同的想象规范233

(五)不同艺术形式规范的相互渗透235

第七节 作家的表达力238

(一)语言可以引导、制约、促使表象产生238

(二)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241

(三)静止模写的沦落和动态描写的兴盛245

(四)抒情文学的描写和叙事文学的叙述251

(五)描写向外在特征的刻画方向发展254

(六)描写向内心特征方向发展264

(七)心理描写的逻辑规范和自由联想的交错迭出268

(八)作为一种联想程序的意识流275

(九)排斥描写的冷静叙述的崛起281

(十)顺时间程序还是顺人物感知程序287

(十一)重要因素的突出和隐藏288

(十二)叙述的情趣和作家的笔调289

(十三)两种抒情方式294

(十四)在对话、独白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300

(十五)对话的随机性和描述的系统性303

(十六)对话中的性格逻辑与感情逻辑304

(十七)对话中作者、人物、读者的关系306

(十八)对话的准确性是一种心口误差的准确性308

第八节 作家心理素质中的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的关系317

(一)各执一端的天赋说和勤奋论317

(二)艺术家的意志318

(三)效果对动机的定量依赖曲线321

(四)智能因素的主导作用322

(一)形象是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形式特征的三维一体结构324

第一节 主观情感和客观生活特征统一于形式的审美规范324

第六章 形式论324

(二)内容有限地决定形式的一般表现性能329

(三)内容不能决定形式的具体样式331

(四)形式对内容的强制性同化332

(五)形式对内容的预期335

第二节 文学形式的审美规范作用337

(一)审美规范在文学形式中积累337

(二)形式审美规范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340

(三)文学形式审美规范的有机统一原则344

(四)格式塔学派的完形趋向律348

(五)形式规范的多样统一律351

第一节 诗歌形象中的感情优势355

第七章 诗歌的审美规范355

(一)生活特征的普遍化和类型化355

(三)自我感情的主动化、强化和深化365

(二)戏剧性独白及其局限性366

(四)古典的、浪漫的、象征的三种意象符号374

(五)通向虚伪的可能性378

第二节 诗的知觉量变和质的转移381

(一)知觉整体向中心感觉凝聚382

(二)中心感觉为整体知觉淹没384

(三)形象意蕴的质变效应388

第三节 诗的感受的三个层次391

(一)感觉、感情、理性的三位一体391

(二)以视觉调动感情和沉思392

(三)多种感觉的结构398

(四)感觉的交响和挪移400

第四节 心灵综合和直接抒情407

(一)超越感官,心灵才能综合407

(二)超越生理、物理感觉的局限410

(三)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可能走向散文416

(四)感情的激活率取决于强化和弱化的统一417

(五)感情的一极强化421

(六)感情的二极强化429

(七)感情的无极强化432

(八)情大于景,情冲破景437

(九)从情胜于理到理复归于感觉的历史过程442

第五节 诗的想象454

(一)诗歌想象的变形律454

(二)变形与白描的相互交织457

(三)通过变形达到感情的准确460

(四)时间空间关系的变异462

(五)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异465

(六)诗歌想象的变质和变理律466

(七)“无理而妙”的想象逻辑468

第六节 诗的比喻与想象的距离474

(一)本质相异,一点相通475

(二)诗的比喻和散文的比喻478

(三)运取譬和近取譬482

第七节 诗的整体结构486

(一)在主导激情和主导意象制约下的统一体486

(二)对象、动作、感觉、情思的单一化488

(三)正面展开和侧面切入493

(四)让想象形态超越单纯的焦点497

(五)意象结构的内在层次和对比度499

(六)无层次的结构就是无结构501

(七)外在形式的对比度和内在感情的对比度502

(八)分立意象的微妙反差505

(九)统一意象的积累和递进507

(十)“象外之象”和意境结构的自洽性509

(十一)意境的蕴藉和激情的倾泻的矛盾511

第八节 诗的节奏512

(一)诗的内在节奏就是情绪的统一和抑扬顿挫513

(二)感情性质的确定和强度的变化514

(三)构成疏密相间的三种方式516

(四)诗的散文美引起了对外在格律的追求518

(五)诗的外在节奏包括基本音节组合和韵脚的往复循环521

(六)行内的平仄交替和行间平仄的相对、相粘522

(七)韵脚中的同异相交523

(八)五七言诗行是传统诗歌外在节奏的基础524

(九)双言结构和三言结构的稳定连续525

(十)三言结构和双言结构的灵活交替530

(十一)新诗冲破了传统外在节奏的有限基础539

第八章 散文的审美规范541

第一节 散文意象的个体特征优势541

(一)从思辨和记实中分化出来541

(二)思辨、记实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矛盾及其消涨543

(三)从普遍特征的概括到个体特征的精确感受547

(四)不借助感情把感觉和知觉冲出常轨552

(五)散文中的弱化和强化555

(六)内在效果与外在渲染的分寸感558

(一)情趣的统一性是散文内在凝聚力560

第二节 情趣依附于特殊的感觉和知觉560

(二)情趣对叙事的从属性561

(三)在常规感情以内的感觉艺术563

(四)在带着量的准确性的感觉(知觉)中找到自己565

(五)散文的诗化倾向569

(六)直接抒情超越感觉和知觉572

(七)通过内在感觉找到新鲜感574

(八)从感觉运动的层次性转移中找到新鲜感576

(九)让感觉分化为被感觉的客体与感觉主体578

(十)从常态感情到极化感情580

(十一)诗的概括淹没散文的特殊感觉583

(十二)诗的艺术真实变成散文的感情虚假584

(十三)颂歌式想象的程式化和结构的程式化586

第三节 散文诗589

(一)散文的内在矛盾和品系分化589

(二)诗的概括性、想象性与散文的自由句式结构的统一589

(三)象征性散文诗592

(四)想象性散文诗596

(五)写实性散文诗597

第四节 抒情性散文601

(一)真挚感情通过现实感觉的自然流露601

(二)强化的感觉和淡化的抒情602

(三)理和趣的统一604

(四)趣味产生于对第二主体的感情的超越605

第五节 叙事性散文608

(一)从形式的统一性到情节的一体化608

(二)从情节的一体化到情思的一体化610

第九章 小说的审美规范612

第一节 多重感情特征的交织612

(一)从单层次感情特征到多层次感情特征612

(二)人际关系的亲近与情感差距作反向运动615

(三)小说对话中的心心误差619

(四)在共同情境中拉开心理差距625

(五)用一个道具作为情境焦点627

(一)从静态冲击感觉、知觉到动态的解放感情深层结构631

第二节 把人物推出正常轨道以外631

(二)把人物推向命运的极端635

(三)把人物放在相反的两极中考验638

(四)在情境两极和情感两极的不平衡中揭示心灵差距639

(五)在顺境和逆境中检验情感的变异641

(六)让人物越出常轨和回归常态643

(七)让人物进入假定性熔炉649

(八)调动一个因子,引起情感结构的重视,以探索生活的可能性653

(九)前提条件的充分和氛围浓度的饱和658

第三节 情节因果律663

(二)从因果性开始的形式一体化进程666

(三)造成原因和结果的两极分化672

(四)自由地创造出一套因果关系675

第四节 性格因果律682

(一)从宿命因果走向情感因果682

(二)童话情节的因果与小说情节的因果686

(三)情感的随机变异和逻辑的一贯性688

(四)找到人物自己的情感逻辑689

(五)性格就是选择691

(六)性格的逻辑起点--人物的一点着迷696

(七)找到人物自己变异了的感觉知觉世界700

(八)把握人物情感、感觉、知觉与动机、记忆、想象、语言、意志多维动态变幻705

(九)多元的心理感觉、一元的物理感觉和魔幻的混合感觉世界707

(十)向人物的潜意识和潜感觉深入710

(十一)作家的性格逻辑与人物的性格逻辑交融713

(十二)性格因子的部分转移716

(十三)性格的外在标志和内在逻辑718

(十四)从一点着迷到二重组合725

(十五)从二重组合到三维结构731

第五节 性格审美规范对情节审美规范的冲击737

(一)性格因果高于情节因果737

(二)情节对性格特征的强化递增和深化拓展739

(三)性格对情节的积极功能741

(四)环状结构和链状结构742

(五)从封闭式到开放式745

(六)从连续性和直线性视角中解放出来749

(七)从情节的强化到情节的淡化752

(八)非线性因果结构的崛起761

第六节 性格与环境的关系764

(一)性格是社会环境“逼”出来的764

(二)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个性就是典型766

(三)在自然科学理论的冲击下769

(四)环境的虚化774

(五)性格的淡化777

(一)无限的生活和有限的情感自由781

第十章 风格论781

第一节 形象三维结构的局限性781

(二)无限的情感世界与有限的形式规范783

第二节 风格是对三维结构的超越785

(一)风格产生于对形式审美规范的超越785

(二)风格和人的统一性与矛盾性792

(三)从回归自我到超越自我798

后记805

1987《文学创作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绍振著 1987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论叶圣陶的文学创作(1985 PDF版)
论叶圣陶的文学创作
1985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龙绍讷文学创作初论( PDF版)
龙绍讷文学创作初论
回族文学创作论(1995.12 PDF版)
回族文学创作论
1995.12 宁夏人民出版社
影视文学创作论(1997年09月第1版 PDF版)
影视文学创作论
1997年09月第1版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文学创作概论( PDF版)
文学创作概论
河北联合刊授大学
在经济建设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PDF版)
在经济建设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创作论  蒙文(1985 PDF版)
创作论 蒙文
1985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文艺创作概论(1933 PDF版)
文艺创作概论
1933 上海天马书店
散文创作论(1989 PDF版)
散文创作论
1989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学创作论集(1991 PDF版)
文学创作论集
1991 大连:大连出版社
影视文学创作论(1997 PDF版)
影视文学创作论
1997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文学原理  创作论(1989 PDF版)
文学原理 创作论
198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军事文学创作论集(1984 PDF版)
军事文学创作论集
1984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论文讲书  文学创作指导(1989 PDF版)
论文讲书 文学创作指导
1989 北京:语文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1983 PDF版)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
198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