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损伤 第3版》求取 ⇩

第一章 骨与关节损伤的创伤解剖 王亦璁3

一、了解创伤解剖的目的3

第一篇 总论3

二、骨折的创伤解剖4

(一) 骨折本身的条件4

(二) 周围组织对骨折的影响5

(三) 骨折对周围组织的影响7

四、对骨折发展趋势的判断和估计10

(一) 近期的判断和估计10

三、对创伤机制的分析10

(二) 无期的估计18

五、关于稳定性的维持20

(一) 维持关节稳定性的三个因素21

(二) 各主要关节稳定性的维持23

六、关节脱位的创伤解剖30

(一) 相应的骨端相互关系的变化30

(二) 关节囊撕裂31

(三) 韧带损伤31

(四) 肌肉肌腱损伤32

(五) 骨膜下骨化32

(六) 神经血管的并发症33

第二章 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 王亦璁36

一、询问病史的要点36

二、主要体征和典型体征37

三、借助而不是依赖X线诊断37

四、利用现代化影像学技术提高诊断的质量41

(一) 计算体层摄影41

(二) 螺旋CT扫描43

(三) 磁共振成像44

(五) 超声检查45

(四) 核素扫描45

(六) 合理选择应用影像学的诊断46

五、了解损伤形成的全过程47

六、不要忽略多发损伤、合并损伤及损伤并发症48

七、诊断既要及时,又要作为一个过程49

八、把误诊和漏诊率减少到最低限度50

第三章 骨折复位 王亦璁55

一、骨折是否需要复位55

(一) 骨折需要复位的理由55

(二) 不需要复位的骨折55

(三) 复位并非只有利而无弊55

(一) 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基础57

二、把复位的要求与可能统一起来57

(二) 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59

三、手法复位62

(一) 复位的时机62

(二) 复位方案的制定63

(三) 手法复位的要领65

第四章 骨折固定 王亦璁73

一、骨折为什么要固定73

二、石膏外固定74

三、牵引79

四、AO技术84

(一) 加压作用的固定85

(二) 加压固定的原则91

(三) 支撑作用的固定93

五、骨折治疗从AO到BO的进展96

(一) 生物学固定的原则96

(二) 关于关节内的骨折96

(三) 对骨干骨折的复位96

(四) 对骨干骨折的固定97

(五) BO新概念98

(一) 髓内钉的类型100

六、髓内针固定100

(二) 关于扩髓101

(三) 髓内多钉固定101

(四) 带锁髓内钉101

七、特殊部位骨折的内固定105

八、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106

九、骨外固定技术108

(一) 骨外固定器的类形109

(二) 骨外固定的适应证110

(三) 骨外固定器的优缺点111

十、固定方法的选择111

(二) 使用严格,操作准确112

十一、固定方法的正确运用112

(一) 不为常规所束缚112

(三) 密切观察,及时调整115

第五章 功能锻炼 王亦璁116

一、功能锻炼的必要性116

二、功能锻炼的主要目标117

(一) 上肢功能锻炼的主要目标118

(二) 下肢功能锻炼的主要目标118

三、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121

四、有利的和不利的主动活动122

五、肢体重力作用的利用123

六、过渡阶段的锻炼124

七、效果的检验125

八、运动器械的利用127

(一) 持续被动运动127

(二) 等动练习129

九、充分发挥患者的作用129

第六章 骺板损伤 苏碧兰130

一、长骨骨骺的发育与组织结构130

(一) 长骨骨骺的发育130

(二) 骺板的组织学结构131

(三) 骨骺与骺板的血液供应132

(四) 长骨的纵向生长能力133

(五) 骨化中心出现与融合年龄133

二、骺板损伤的分型134

三、骺板损伤的诊断137

(一) 儿童关节部位损伤首先应考虑骨骺损伤137

(二) 以X线片上显影部位的异常作为诊断的线索138

(三) 通过临床检查对X线片所见加以印证139

(四) 四肢各部位骨骺发育与损伤特点140

四、骺板损伤的处理原则143

(二) 骺板生长遏制的诊断144

(一) 并发症144

五、骺板损伤并发症及其处理144

(三) 骺板局部骨桥切除术147

第七章 骨折愈合 郭世绂149

一、骨折愈合的分期149

(一) 撞击期149

(二) 诱导期149

(三) 炎症期149

(四) 软骨痴期150

(五) 硬骨痂期151

(一) 募集153

二、骨折愈合过程153

(六) 重建期153

(二) 调整154

(三) 骨传导154

三、骨折愈合新概念154

(一) 引导性骨再生154

(二) 骨折渗液155

(三) 初始骨痂反应156

四、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157

(一)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7

(二)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57

(三) 转化生长因子-β158

(四) 骨形态发生蛋白159

(五) 白介素-1160

(六) 前列腺素161

五、骨折直接愈合与间接愈合161

(一) 直接愈合161

(二) 间接愈合163

(三) 不同骨痂反应164

六、骨折愈合的不同条件165

(一) 不同固定及力学条件165

(二) 血供169

(三) 氧分压171

(四) 压电效应及电(磁)刺激171

(五) 超声刺激174

七、不同固定方法与骨折愈合174

(一) 加压钢板175

(二) 髓内钉176

(三) 骨外固定器179

八、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80

(一) 全身因素180

(二) 局部因素181

(一) 脱钙骨基质182

九、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182

(二) 骨基质明胶183

(三) 不同生长因子复合物183

(四) 骨髓185

十、骨替代物187

(一) 珊瑚羟基磷灰石188

(二) 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188

(三) β-三磷酸钙与BMP复合物188

(四) 自体骨移植189

(六) 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190

(五) 同种异体骨移植190

第八章 骨折不愈合 刘沂192

一、与骨不愈合有关的因素192

(一) 影响血运的因素192

(二) 固定存在的问题193

(三) 感染193

二、骨折不愈合的病理分型193

(一) 肥大型194

(二) 萎缩型194

三、骨折不愈合的治疗194

(一) 骨折不愈合的内固定195

(二) 植骨术195

三、肌肉197

(三) 电刺激治疗198

(四) 骨缺损的治疗199

第九章 骨折畸形愈合 王亦璁203

一、骨折畸形愈合--非功能位愈合203

二、充分估计儿童的发育矫形能力204

三、骨折畸形愈合引起的功能障碍205

(一) 关节活动受限205

(二) 肢体各关节之间运动的不协调205

(三) 平衡失调与步态失常206

(四) 肌肉作用的削弱206

(三) 平衡代偿207

四、功能障碍的代偿207

(二) 体位代偿207

(一) 关节代偿207

五、和畸形愈合有关的晚期并发症208

(一) 关节的劳损208

(二) 创伤性关节炎208

(三) 代偿部位的劳损209

六、矫形术的应用210

(二) 有选择的矫形210

(一) 功能的矫形210

(五) 自发性肌腱断裂210

(四) 迟发性神经炎210

(三)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211

(四) 矫形并不意味骨折再复位211

(五) 各类畸形造成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其矫形方法212

七、其他改进功能的方法217

(一) 上肢关节217

(二) 下肢关节219

八、防止畸形愈合的发生221

一、正确辨认开放骨折的皮肤损伤224

第十章 开放骨折 王亦璁224

(二) 自内而外的开放骨折225

(一) Gustilo分型225

(三) 自外而内的开放骨折226

(四) 潜在性开放骨折228

二、充分清创是治疗开放骨折的关键230

(一) 清创步骤231

(二) 冲洗的重要性232

(三) 充分估计组织失活的程度232

三、骨折的有效固定233

(一) 开放性骨折固定的目的233

(二) 内固定234

(三) 骨外固定器固定235

(四) 牵引、石膏制动238

四、闭合伤口、消灭创面239

(一) 一期闭合伤口的时限239

(二) 需重视的几项原则问题244

五、合理地使用抗生素251

(一) 与创面感染有关的因素252

(二) 抗生素的应用252

(二) 感染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254

(一) 开放骨折形成感染的主观因素254

六、开放骨折感染的早期处理254

(三) 开放骨折感染的早期处理255

第十一章 皮肤损伤及创面的修复 方绍孟258

一、早期闭合伤口,消灭创面258

(一) 无张力下的直接缝合258

(二) 游离植皮258

(三) 皮瓣转移259

(四) 肌瓣转移261

(五) 带血管蒂的皮瓣、肌皮瓣移位术270

(六) 筋膜瓣288

(七) 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术289

二、延期闭合伤口,消灭创面293

三、晚期闭合,消灭创面294

第十二章 关节损伤 藻汝宾295

一、关节的基本结构和性能295

(一) 关节软骨295

(二) 滑膜296

二、关节的运动和检查法297

(一) 关节运动的类型297

(四) 纤维囊及韧带297

(三) 滑液297

(五) 其他结构297

(二) 关节运动的协同和制约298

(三) 关节正常运动的基本条件298

(四) 关节检查法299

三、韧带损伤300

(一) 损伤机制及好发部位300

(二) 损伤类型及诊断300

(三) 治疗300

(三) 软骨面损伤的处理301

(四) 晚期治疗301

(二) 内固定与外固定301

(一) 准确复位与“模造”301

四、关节内骨折301

五、关节脱位302

(一) 诊断要点302

(二) 治疗303

六、习惯性脱位304

(一) 原因304

(二) 治疗305

七、开放性关节损伤305

(二) 治疗306

(一) 临床表现306

八、创伤性滑膜炎306

一、概况308

第十三章 多发骨关节损伤 蔡汝宾308

(二) 重物压砸伤309

(一) 交通损伤309

二、伤因及损伤特点309

(四) 机器损伤310

(三) 高处坠落伤310

三、并发症及合并损伤311

(一) 并发症311

(二) 合并损伤312

四、容易发生延迟诊断或漏诊的几种情况312

(一) 躯干及其邻接部位的损伤312

(五) 脏器损伤313

(四) 神经损伤313

(三) 四肢末端小骨折313

(二) 同一肢体多发损伤313

五、治疗上存在的矛盾315

(一) 开放骨折并发休克315

(二) 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脱位315

(三) 双侧股骨骨折318

(四) 截瘫合并下肢骨干骨折319

六、骨折内固定的地位319

(一) 有利于患者的抢救治疗319

(二) 外固定器的应用320

(一) 创面的延期一期闭合320

七、严重开放骨折的治疗特点320

(二) 有利于功能康复320

八、严重多发伤中骨折的治疗方针321

第十四章 外伤性截肢 崔寿昌326

一、截肢适应证326

二、截肢的外科原则327

(一) 闭全性截肢327

(二) 开放性截肢330

(四) 配戴假肢患者弹力绷带的应用331

(三) 手术后即刻临时假肢331

(二) 硬绷带包扎331

(一) 软绷带包扎331

三、术后处理331

四、并发症332

(一) 出血和血肿332

(二) 感染332

(三) 皮肤坏死332

(四) 溃疡和窦道332

(五) 关节挛缩332

(六) 残肢痛332

(一) 上肢截肢手术333

五、儿童截肢333

六、不同部位的截肢手术333

(七) 幻肢及幻肢痛333

(二) 下肢截肢手术335

一、诊断340

第十五章 病理性骨折 荣国威340

(一) 病史中的线索340

(二) 体格检查341

(三) 化验检查344

(四) 核素骨扫描345

(五) X线检查346

(六)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346

二、引起病理性骨折的原因347

三、治疗原则348

第十六章 严重创伤的早期并发症 刘沂350

一、创伤性休克350

(一) 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350

(二) 临床表现和诊断351

(三) 治疗356

二、特异性感染361

(一) 破伤风361

(二) 气性坏疽363

三、脂肪栓塞综合征364

(一) 发病原因364

(二)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365

(三) 诊断366

(四) 治疗367

四、骨筋膜室综合征368

(一) 病变和病理生理368

(二) 诊断369

(三) 治疗370

五、挤压综合征371

(一) 临床表现373

(二) 临床分型376

(三) 诊断377

(四) 预防和治疗377

第十七章 周围神经损伤 王澍寰380

一、周围神经的显微结构380

(一) 神经元380

(二) 神经干381

二、神经损伤后的退变与再生383

三、神经损伤的种类384

(一) 神经断伤384

(二) 轴索中断384

(三) 神经传导功能障碍384

四、神经损伤的原因384

五、临床病状及检查法385

(二) 临床表现和诊断386

(一) 闭合性神经损伤的处理387

六、神经损伤的处理原则387

(二) 神经吻合术388

(二) 开放性神经损伤的处理388

(一) 神经松解术388

七、神经损伤的修复388

(三) 神经缺损的修复389

八、移植神经的来源391

(一) 自体神经移植391

(二) 异体神经移植392

九、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原因393

十、麻痹肢体的处理393

十一、个别神经的损伤394

(一) 上肢神经损伤394

(二) 下肢神经损伤399

十二、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402

(一) 胸廓出口综合征402

(二) 肩部四边孔综合征404

(三) 桡管综合征404

(四)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405

(六) 旋前圆肌综合征406

(五) 肱骨髁上骨突综合征406

(七) 前臂骨间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407

(八) 腕管综合征408

(九) 肘管综合征409

(十) 腕尺管综合征410

(十二) 股神经卡压综合征411

(十一) 梨状肌综合征411

(十三)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412

(十四) 跗管综合征413

一、血管损伤处理的发展概况415

二、血管的组织结构415

第十八章 四肢血管损伤 王澍寰415

三、血管损伤机制416

四、血管损伤的病理变化416

五、血管损伤诊断的主要依据417

七、手术治疗419

(一) 手术指征419

六、急救措施419

(三) 血管的修复420

(二) 筋膜减张术420

八、术后处理426

九、四肢血管损伤的结果427

十、上肢动脉损伤427

(一) 锁骨下动脉损伤427

(四) 桡、尺动脉损伤428

(三) 肱动脉损伤428

(二) 腋动脉损伤428

(一) 股动脉损伤429

(二) 腘动脉损伤429

(三) 胫前、胫腓动脉损伤429

十一、下肢动脉损伤429

十二、四肢静脉损伤430

十三、血管移植物的选择430

附一 严重创伤的评分 周志道432

一、创伤记分(TS)与修订的创伤记分(RTS)432

二、CRAMS评分432

三、院前指数(PHI)433

五、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433

四、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评分433

六、TRISS和ASCOT评分法440

附二 AO骨折分类法 王亦璁447

一、骨折的分型447

二、骨折的软组织分型467

(一) 肩关节的中立位473

(二) 肩关节的功能位473

第一节 肩关节的生理运动 薛庆云473

第十九章 肩部损伤473

第二篇 各论473

一、肩关节的位置473

(二) 外展与内收474

(三) 肩关节的零度位474

(一) 前屈与后伸474

(四) 肩关节的(外展位)休息位474

二、肩关节的运动474

(五) 在水平面内的后伸和前屈475

三、盂肱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475

(一) 盂肱关节的类型475

(四) 内旋与外旋475

(三) 上举与下降475

(二) 肱骨头和肩胛盂之间的基本运动形式476

四、肩肱节律477

(一) 肩胸运动的概念478

五、肩胸运动478

(二) 肩胸关节的运动479

六、肩峰下关节(第二肩关节)的运动479

七、肩锁和胸锁关节运动481

(一) 胸锁关节及其运动481

(二) 肩锁关节及其运动482

一、解剖483

(一) 骨关节结构483

第二节 肱骨近端骨折 翟桂华483

(二) 肩关节的血液供应484

(三) 肩关节的神经支配485

二、损伤机制485

(一) 历史上的分类486

二、骨折分类486

(二) Neer分类487

(三) AO分类488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490

五、治疗492

(二) 二部分解剖颈骨折493

(三) 二部分外科颈骨折493

(一) 轻度移位骨折(一部分骨折)493

(五) 二部分小结节骨折494

(六) 三部分骨折494

(七) 四部分骨折494

(四) 二部分大结节骨折494

(八) 骨折脱位495

(九) 肱骨头嵌压和劈裂骨折495

六、合并症495

七、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496

一、解剖与功能496

第三节 锁骨骨折496

二、损伤原因及外伤机制498

三、骨折分类498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500

五、合并损伤500

六、鉴别诊断501

七、治疗501

(一) 婴幼儿及儿童锁骨骨折501

(二) 成人锁骨骨折502

(三) 手术治疗的参考指征503

八、晚期合并症504

(四)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504

第四节 肩胛骨骨折与脱位505

一、解剖与功能505

二、骨折分类506

三、临床表现,诊断及合并损伤507

四、治疗508

(二) 肩胛颈骨折508

(三) 肩峰骨折508

(一) 体部及肩胛冈骨折508

(四) 喙突骨折509

(五) 肩盂骨折509

五、肩胛骨脱位510

六、肩胛骨壁分离511

第五节 盂肱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511

一、解剖及盂肱关节的稳定机制512

二、盂肱关节不稳定的分类及外伤机制513

三、临床诊断515

四、治疗518

(一) 新鲜肩脱位518

(二)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519

五、盂肱关节脱位的合并症520

第六节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黄公怡524

一、复发性肩关节前方脱位524

(一) 脱位机制525

(二) 诊断525

(三) 治疗526

(一) 损伤机制及病理表现531

(二) 临床表现531

(三) 诊断531

(四) 治疗531

二、复发性肩关节后方脱位531

三、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鉴别诊断532

(一) 先天性或发育性532

(三) 特发性肩松弛症533

(四) 随意性肩关节脱位533

(二) 麻痹性盂肱关节不稳定及脱位533

第七节 肩锁关节损伤 翟桂华534

一、解剖与功能534

二、损伤原因及机制534

三、损伤分类535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535

五、治疗536

六、合并症537

第八节 胸锁关节脱位538

一、解剖与功能538

二、损伤原因及机制539

三、损伤类型539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539

五、治疗540

第九节 肩袖损伤 黄公怡541

一、肩袖的解剖学特点541

六、合并症541

二、病因543

三、病理及分类544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545

(一) 临床表现545

(二) 特殊体征545

(三) 影像学诊断546

(四) 关节镜诊断547

五、治疗及预后547

六、肩袖间隙分裂549

(二) 临床表现550

(一) 病因550

(三) 诊断551

(四) 治疗551

第二十章 上臂损伤 沈惠良553

第一节 肱骨干骨折553

一、应用解剖553

三、骨折的分类555

二、损伤机制555

四、临床症状和体征557

五、治疗方法557

(一) 闭合治疗557

(二) 手术治疗559

六、合并症564

(一) 桡神经损伤564

(三) 迟延愈合与不愈合565

(二) 血管损伤565

(四) 晚期并发症566

第二节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断裂568

一、肱二头肌断裂568

二、肱三头肌断裂568

第二十一章 肘部损伤570

第一节 肘关节的功能解剖 雍宜民570

一、肱骨远端570

二、肱骨远端关节面570

四、肱桡关节571

五、肘关节韧带571

三、肱尺关节571

六、肘关节的屈肌572

七、肘关节的伸肌572

九、肘关节的表面标志574

八、肘关节的屈伸运动574

一、创伤机制与骨折分类575

第二节 肱骨髁上骨折 苏碧兰575

(一) 接受伤机制分类575

(二)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575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577

三、治疗578

(一) 伸展型骨折的治疗578

(二) 屈曲型骨折的治疗582

四、合并症583

(一) 肘内翻583

(三) 神经损伤584

(四) 关节活动障碍584

(二) Volkmanns缺血挛缩584

第三节 肱骨无端全骺分离 苏碧兰585

一、损伤机制585

二、创伤解剖58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86

(三) 肱骨外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587

(二) 肘关节脱位587

(一) 肱骨外髁骨骺分离(肱骨外髁骨折)587

(四) 肱骨髁间骨折588

四、治疗与预后588

(五) 肱骨髁上骨折588

第四节 肱骨髁间骨折 门振武 雍宜民589

一、治疗方法的演变589

二、骨折类型589

(一) 伸直内翻型590

(二) 屈曲内翻型591

(一) 闭合复位外固定592

(三) 尺骨鹰嘴牵引加闭合复位592

(二) 开放复位内固定592

三、治疗方法及适应证592

(四) 功能疗法593

(五)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合并症594

四、陈旧损伤的治疗594

(一) 开放复位内固定594

(二) 肘关节融合术594

(三) 肘内翻矫正术594

一、损伤机制及创伤解剖595

第五节 肱骨内上髁骨折 王承武595

二、临床表现596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596

四、治疗597

第六节 肱骨内髁骨折 王承武598

一、损伤机制及创伤解剖598

二、临床表现599

四、治疗600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600

五、预后与并发症601

第七节 肱骨外髁骨折 范源602

一、分型与病理602

二、临床表现604

四、治疗605

(一) 骨折无移位型605

(二) 侧方移位型60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605

(三) 旋转移位型,骨折脱位型606

五、后遗症606

六、并发症的处理607

(一) 骨折不愈合607

七、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608

(三) 迟发性迟神经炎,尺神经麻痹608

(二) 肘内翻、肘外翻畸形608

第八节 肱骨小头骨折 王承武610

一、损伤机制及创伤解剖610

二、临床表现61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611

四、治疗612

第九节 尺骨鹰嘴骨折 雍宜民613

一、创伤机制613

二、骨折分型613

三、临床表现614

四、治疗614

第十一节 桡骨近端骨折 苏碧兰615

一、应用解剖615

二、损伤机制615

三、骨折分类616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617

五、治疗618

(一) 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治疗618

(二) 桡骨头骨折的治疗619

六、开发症619

(二) 治疗及预后620

一、肘关节后脱位620

第十一节 肘关节脱位 门振武 雍宜民620

(一) 伤因及损伤病理620

四、肘关节爆裂型脱位621

(二) 治疗及预后621

(一) 伤因及病理621

三、肘关节侧方脱位621

(一) 伤因及损伤病理621

二、肘关节前脱位621

(二) 治疗及预后621

(六) 桡骨头增脱位(牵拉肘)623

五、桡骨头脱位623

(一)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623

六、肘关节骨折脱位623

(一) 单纯桡骨头脱位623

(五) 发育障碍所致桡骨头脱位623

(四) 麻痹性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623

(三) 先天性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623

(二) Monteggia骨折脱位的一部分623

(四) 侧方撞击骨折脱位624

(五)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骨折624

(六)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外髁背侧缘骨折624

(三) 肘关节外侧脱位合并内上髁骨折624

(七)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干骨折625

七、陈旧性肘关节脱位625

(一) 病理改变625

(二) 治疗625

八、习惯性肘关节脱位62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627

第十二节 桡骨头半脱位 苏碧兰62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628

三、治疗628

一、迟发性尺神经炎629

二、肘内翻畸形629

第十三节 肘关节损伤后遗症 雍宜民629

三、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630

第二十二章 前臂骨折 雍宜民632

第一节 前臂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632

一、桡骨632

三、前臂骨间膜633

二、尺骨633

(二) 肘关节前脱位合并尺骨鹰嘴骨折634

四、上尺桡关节634

五、下尺桡关节635

六、前臂的旋转肌635

七、前臂的旋转运动636

八、前臂的静力学639

第二节 前臂双骨折640

一、受伤机制640

二、症状和体征641

三、分型641

四、治疗642

(一) 闭合复位外固定642

(二) 髓内固定643

(三) 钢板螺钉内固定644

(四) 其他少用的治疗方法645

(五) 作者习用的治疗方法646

五、预后646

第三节 桡骨干骨折646

第四节 尺骨干骨折647

第五节 Monteggia骨折648

一、分型648

二、受伤机制648

三、症状和体征649

四、X线检查649

五、治疗方法649

第六节 Galeazzi骨折650

六、预后650

一、受伤机制651

三、病状和体征651

四、X线表现651

五、治疗方法651

二、骨折分型651

六、预后652

第七节 前臂开放性骨折652

第八节 前臂骨折的合并症653

一、迟缓愈合和不愈合653

二、畸形愈合654

三、交叉愈合655

五、筋膜间隔区综合征656

四、神经、血管损伤656

六、感染656

七、再骨折656

一、发生原因657

二、手术治疗657

第九节 创伤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657

(一) 截骨复位内固定术658

(二) 截骨旋转对位内固定术658

(三) 骨端切除术658

(四) 骨间膜松解术658

第十节 Colles骨折659

二、症状和体征659

一、受伤机制659

三、骨折的分类660

四、治疗方法661

(一) 复位技术661

(二) 整复时间661

(三) 麻醉方法661

(四) 外固定方法661

(五) 固定期限661

(六) 固定位置662

(八) 内固定662

(七) 穿针固定662

五、合并症664

一、受伤机制664

第十一节 Smith骨折664

二、骨折分类665

四、治疗665

三、病状和体征665

第十二节 Barton骨折666

第十三节 桡骨茎突骨折667

第十四节 下尺桡关节脱位668

一、前臂肌肉挛缩668

(一) 发病原因668

第十五节 肌肉挛缩 杨克非668

(二) 病理变化669

(三) 诊断669

(四) 治疗670

(二) 诊断671

(一) 发病原因671

二、手内在肌挛缩671

(三) 治疗672

第一节 腕部损伤673

一、功能解剖673

(一) 腕骨673

第二十三章 腕及手部损伤 田光磊 王澍寰673

(二) 桡、尺骨远端676

(三) 腕关节韧带676

(四) 腕关节运动及稳定678

二、腕骨骨折679

(一) 舟骨骨折679

(二) 月骨骨折682

(三) 其他腕骨损伤682

三、腕骨脱位及骨折脱位683

(一) 月骨周围背侧脱位683

(二) 月骨掌侧脱位684

四、创伤性腕关节不稳685

(一) 腕背伸不稳定685

(二) 腕掌屈不稳定686

(三) 腕骨尺侧移位686

(四) 腕骨背侧半脱位687

第二节 手部骨折脱位688

一、拇指腕掌关节脱位688

二、拇指掌骨骨折689

(一) Bennett骨折脱位689

(三) 关节外骨折690

三、拇指掌指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690

(一) 尺侧侧副韧带损伤690

(二) Rolando骨折690

(二) 桡侧侧副韧带损伤691

(三) 掌指关节背侧脱位691

(四) 掌板损伤692

四、腕掌关节脱位692

五、掌骨骨折693

(一) 掌骨头骨折693

(二) 掌骨颈骨折694

(三) 掌骨干骨折694

(四) 掌骨基底骨折695

六、掌指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695

(二) 掌指关节背侧脱位696

(一) 侧副韧带损伤696

(三) 掌指关节掌侧脱位698

七、掌指关节交钠698

八、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699

(一) 侧副韧带损伤(侧方脱位)699

(二) 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脱位(掌板损伤)700

(三) 近侧指间关节掌侧脱位700

(五) 近侧指间关节背侧骨折脱位700

(四) 近侧指间关节旋转脱位700

九、远侧指间关节脱位701

十、近节及中节指骨骨折701

(一) 指骨髁骨折702

(二) 关节外骨折703

(三) 指骨基底骨折703

(一) 甲粗隆骨折704

(三) 基底背侧骨折伴锤状指704

十一、远节指骨骨折704

(二) 基底模行骨折伴甲床损伤704

(四) 基底掌侧骨折705

一、解剖生理706

第一节 总论706

第二十四章 胸部创伤 崔甲荣706

二、原因与分类707

三、症状与诊断707

四、早期处理709

(一) 止痛问题709

(二) 输血问题709

(三) 保持呼吸道畅通709

(四) 保持胸廓和呼吸运动的完整710

(五) 呼吸器的应用710

(六) 手术710

第二节 胸壁(廓)损伤710

第三节 胸腔内脏器损伤712

一、肺挫伤712

二、肺撕裂伤712

五、大血管、心脏损伤713

三、气管、支气管损伤713

四、食管损伤713

四、皮下气肿,纵隔气肿714

第五节 胸锁关节脱位714

第四节 胸部损伤的合并症714

二、张力性气胸714

一、闭合性气胸714

三、开放性气胸714

一、生理解剖715

二、原因与机制715

三、分类715

四、症状与体征716

五、X线检查716

六、治疗717

七、合并症718

第二十五章 脊柱损伤 冯雨亭719

第一节 脊柱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719

一、脊柱的解剖结构719

二、椎骨与椎间盘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分布723

三、脊髓的血液供应723

五、脊髓的内部结构725

四、脊髓和脊神经根725

六、脊柱的功能解剖728

(一) 脊柱的功能活动729

(二) 脊柱的动力学730

(三) 体位和负重对腰椎的影响730

(四) 运动对脊柱负荷的影响732

(五) 矫形支具对脊柱负荷的影响732

(一) 脊柱解剖功能与临床疾病733

七、脊柱解剖、功能与临床的关系733

(二) 脊髓结构及脊柱的神经分布735

(三) 脊柱椎体的血液供应737

(四) 椎管与椎弓根738

(五) 脊柱的三柱理论对稳定性和脊髓损伤的关系739

第二节 脊柱损伤的创伤病理和分类739

一、颈椎骨折脱位的分类和稳定性741

(一) 颈椎屈曲型损伤742

(二) 屈曲旋转型损伤744

(三) 伸展型损伤744

(四) 伸展旋转损伤744

(五) 垂直压缩骨折745

(六) 火器伤746

(一) 成角应力损伤746

二、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创伤病理和分类746

(二) 非成角应力损伤747

第三节 脊髓损伤749

一、脊髓损伤的创伤病理和研究进展749

(一) 脊柱的不稳定损伤754

三、脊髓损伤的症状和体征754

(五) 脊髓火器伤及冲击伤754

(四) 胸腰椎骨折754

(三) 颈3-7部位损伤754

(二) 高位颈椎损伤754

二、常见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脊柱骨折754

四、急性颈髓损伤综合征756

五、脊柱脊髓损伤时的合并损伤756

六、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和进展758

(一) 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759

(二) 高压氧治疗761

(三) 局部降温冷却疗法762

(四) 脊髓切开762

(五) 火网膜覆盖及组织移植762

(六) 手术减压762

(七) 马尾神经吻合术762

七、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问题763

八、脊髓损伤的护理及并发症764

(一) 脊髓损伤的护理问题764

(二) 脊髓损伤后的并发症765

九、脊髓损伤膀胱的处理766

十、晚期康复治疗768

(一) 防止痉挛和关节挛缩768

(二) 训练独立生活的能力768

(三) 对截瘫患者作适当的职业性训练768

一、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769

(一) 诊断769

第四节 颈椎骨折脱位769

(二) 颈椎骨折脱位的误诊及鉴别诊断769

二、颈椎损伤的治疗770

(一) 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牵引复位770

(二) 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771

第五节 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779

一、单纯椎体楔形骨折780

二、伸展型及牵开型腰椎骨折783

三、无脊髓损伤的椎体爆裂型骨折或脱位783

四、合并脊髓损伤的骨折脱位784

五、无神经损伤的不稳定骨折脱位785

一、横突骨折785

第六节 椎体附件骨折及骶尾骨骨折785

二、颈胸段棘突骨折786

三、骶尾骨骨折786

四、其他附件损伤及骨折786

(一) 后关节突骨折786

(二) 关节突跳跃交锁786

(三) 关节突之间峡部骨折786

二、胸椎部肋脊横突关节扭伤787

第七节 脊柱肌肉韧带损伤787

(四) 椎弓根骨折787

一、颈椎关节韧带扭伤787

三、腰部扭伤788

四、棘突部韧带劳损及接吻棘突789

五、腰臀部皮神经痛789

第八节 脊柱脊髓开放性损伤790

第九节 脊柱内固定原则及简介790

一、脊柱内固定的有关问题790

(一) 脊柱内固定应与生物力学相结合790

(二) 选用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理论根据790

二、脊柱内固定简介792

(一) 颈椎区内固定术792

(二) 胸腰椎的内固定术800

一、骨盆骨与骨连接808

第一节 骨盆的结构与生物力学808

第二十六章 骨盆骨折 周志道808

二、盆腔与盆腔内脏器811

三、骨盆的生物力学814

(一) 骨盆环的骨性结构814

(二) 骨盆环的生物力学815

第二节 骨盆骨折817

一、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817

(一) 诊断819

二、骨盆损伤的诊断和分型819

(二) 分类820

三、骨盆骨折的治疗822

(一) 治疗原则822

(三) 骨盆骨折的评分分类822

(二) 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适应证823

(三) 骨外固定器固定824

(四) 切开复位内固定824

(五) 依Tile分型的治疗方法825

第三节 髋臼骨折827

一、髋臼骨折的诊断和分类828

二、髋臼骨折的治疗830

第四节 骨盆骨折的并发伤、并发症和伴发伤831

一、休克和盆腔出血831

二、尿道损伤834

三、膀胱损伤836

(一) 分类836

四、直肠损伤837

五、神经损伤837

第五节 几种具有特点的骨盆骨折838

一、女性骨盆骨折838

五、开放性骨盆骨折839

四、浮髋伤839

二、儿童骨盆骨折839

三、骨盆部皮肤剥脱伤加骨盆骨折839

第二十七章 髋部损伤 蔡汝宾841

第一节 功能解剖841

一、骨骼841

(一) 髋臼841

(二) 股骨头841

(三) 股骨颈841

(四) 股骨近端的内部骨结构842

二、关节囊、韧带与血供应843

三、肌肉844

(五) 外旋髋肌845

(六) 内旋髋肌845

(二) 伸髋肌845

(四) 内收髋肌845

(三) 外展髋肌845

(一) 屈髋肌845

四、受力与运动846

(一) 股骨近端的生理负荷846

(二) 股骨近端的生理应力846

(三) 髋关节的运动847

(四) 临床意义849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849

(三) 疲劳骨折850

(一) 老年患者850

一、伤因850

(二) 青、壮年患者850

二、分类851

(一) 按骨折部位分型851

(二) 按骨折线走行分型851

(三) 按骨折错位程度分型852

(四) 按骨折段之间的关系分型852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853

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853

(一) 年龄853

五、治疗854

(一) 错位型骨折的治疗854

(三) 骨折错位程度854

(四) 颈后方粉碎骨片854

(二) 治疗时间854

(二) 无错位骨折的治疗859

(三) 骨折不愈合的治疗859

(四) 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应用863

六、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特点864

(一) 伤因864

(二) 治疗864

(二) 类型865

(一) 伤因865

(三) 预后865

一、粗隆间骨折865

第三节 股骨粗隆部骨折865

(三) 临床表现与诊断866

(四) 治疗866

二、大粗隆骨折872

三、小粗隆骨折872

第四节 髋关节脱位和骨折脱位872

一、 髋关节后脱位873

(一) 伤因873

(二) 类型873

(三) 临床表现与诊断873

(四) 治疗874

(一) 伤因876

二、髋关节前脱位876

(二) 类型877

(三) 临床表现与诊断877

(四) 治疗877

三、合并损伤877

(一) 神经损伤877

(二) 同侧股骨干骨折878

(三) 关节周围钙化879

五、陈旧性脱位879

(二) 创伤性关节炎879

四、后遗症879

(一) 股骨头缺血坏死879

第五节 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880

一、组织学基础880

(一) 坏死期881

(二) 修复期881

(三) 股骨头塌陷881

二、发生因素882

(一) 年龄882

(二) 骨折本身的条件882

(三) 复位质量882

(五) 关节内压力的改变883

(六) 负重的影响883

(四) 内固定方法883

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884

(一) 闪烁摄影884

(二) 影像学诊断884

(三) 其他方法886

四、股骨头塌陷的诊断886

(一) 钉痕出现887

(二) 股骨头高度递减887

(三) 硬化透明带888

五、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分级888

(一) 改良的Fical分级法888

(二) Steinberg分级法889

(三) ARCO分级法889

(二) 手术治疗890

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890

(一) 非手术治疗890

七、坏死股骨头塌陷的治疗891

(一) 截骨术892

(二) 异体骨软骨移植893

(三) 关节融合术894

(四) 人工关节置换术894

第二十八章 股骨干骨折 刘沂895

第一节 股骨的解剖生物力学特点895

第二节 临床诊断897

第三节 股骨粗隆下骨折898

一、分类898

(一) 非手术治疗900

(二) 手术治疗900

二、治疗900

三、并发症904

四、病理性粗隆下骨折904

五、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904

第四节 股骨干骨折905

一、分类905

二、治疗906

(一) 牵引906

(二) 外固定907

(三) 骨外固定器909

(四) 内固定910

三、股骨粉碎骨折的治疗912

四、开放性股骨骨折的治疗913

五、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骨折的治疗914

六、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特点914

七、术后处理915

八、并发症915

九、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916

第五节 股骨髁上骨折917

(一) 保守疗法918

一、早期治疗方法的选择918

(二) 切开复位内固定919

二、并发症的处理923

(一) 早期并发症的处理923

(二) 晚期并发症的处理923

三、作者的治疗意见925

第二十九章 膝关节损伤 王亦璁926

第一节 膝关节结构及运动的特点926

一、关节结构926

二、关节运动928

(二) 屈膝肌组930

(一) 伸膝肌组930

三、运动膝关节的肌肉及其作用930

四、膝关节稳定性的维持931

(三) 旋转肌组931

(四) 同时作用于髋关节及膝关节的双关节肌肉931

第二节 膝关节的载荷传导932

一、滑膜关节传导载荷的机制932

(一) 股胫关节的接触面及其载荷传导933

二、膝关节的接触面及其载荷传导933

(二) 髌股关节的载荷传导934

第三节 半月板损伤935

一、半月板的功能936

(一) 传导载荷936

(二) 维持关节稳定936

(三) 协助润滑关节937

二、半月板损伤机制及类型937

三、诊断939

(一) 病史939

(二) 体征940

(三) 影像学诊断941

(四) 关节镜检查942

四、治疗和预后942

(一) 半月板修复943

(二) 半月板切除944

五、有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研究进展946

(一) 促使半月板裂伤愈合的实验研究946

(二) 半月板再生与关节软骨退变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948

(三) 异体半月板移植的实验研究951

一、盘状软骨形成的原因953

二、分型953

第四节 盘状软骨及其损伤953

三、盘状软骨损伤954

四、诊断955

五、治疗和预后956

第五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及不稳定957

一、维持膝关节稳定的因素957

(一) 骨骼结构957

(四) 韧带与关节囊959

(三) 脂肪垫959

(二) 半月板959

(五) 肌肉960

二、韧带损伤引起的不稳定961

三、临床体征的检查方式962

(一) 侧方应力试验963

(二) 前后应力试验963

(三) 旋转试验966

四、各向不稳定形成的因素966

(一) 内侧直向不稳定966

(二) 外侧直向不稳定966

(八) 后内侧旋转不稳定967

(七) 后外侧旋转不稳定967

(四) 后直向不稳定967

(六) 前外侧旋转不稳定967

(五) 前内侧旋转不稳定967

(三) 前直向不稳定967

五、诊断968

(一) 病史968

(二) 体检969

(三) 影像学诊断971

(四) 关节镜检查973

(五) 手术探查973

(六) 并发损伤974

六、急性韧带损伤的治疗975

(一) 周缘韧带及关节囊韧带修复975

(二) 交叉韧带修复977

(三) 增强术式979

七、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981

(一) 前向不稳定981

(二) 后向不稳定984

(三) 术后处理988

(四) 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988

八、非维护膝关节稳定的组织重建膝关节韧带989

(一) 腌骨长肌转移重建膝关节韧带989

(二) 真皮移植重建膝关节韧带989

(二) 永久性人工韧带990

(一) 人工韧带所具备的条件990

(三) 跟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990

(四) 异体组织重建交叉韧带990

九、人工韧带的应用990

(三) 降解性人工材料992

(四) 人工韧带存在的问题992

(五) 对人工韧带的评估992

十、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学重建993

(一) ACL功能解剖学的特点993

(二) 如何满足解剖学重建的要求994

(三) 定位导向器是等距重建术必不可少的工具995

十一、有关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评估996

一、滑膜皱襞的类型998

第六节 滑膜皱襞综合征998

二、滑膜皱襞综合征的形成1000

三、临床表现与治疗1000

第七节 膝关节镜技术 董天祥1001

一、概述1001

(二) 对关节镜的评价1001

(一) 关节镜1002

二、关节镜及其附属设备1002

(三) 关节镜检查和镜视下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002

(一) 关节镜在膝部损伤中的应用1002

(二) 关节镜的附属设备1003

三、膝关节镜的常规操作方法1004

(二) 滑膜病变1005

四、膝关节镜的诊断1005

(一) 熟悉膝关节正常解剖1005

(三) 半月板损伤1006

(四) 交叉韧带损伤1007

(五) 滑膜皱襞综合征1007

(六) 髌骨病损1008

(七) 剥脱性骨软骨炎1008

(八) 骨软骨瘤病(滑膜瘤病)1008

(九) 其他1008

五、膝关节镜视下手术1008

(一) 手术种类1008

(五) 常见的镜视下手术1009

(二) 镜视下手术的特点1009

(四) 镜视下手术的操作方法1009

(三) 镜视下手术必须具备的条件1009

六、膝关节镜检查和镜视下手术的并发症1011

第三十章 膝部骨折脱位1013

第一节 股骨髁骨折 刘沂1013

一、损伤与分型1013

二、治疗1015

(一) 股骨单髁骨折1016

(二) 股骨双髁骨折1016

一、发生机制1020

四、预后和并发症1020

三、作者的治疗意见1020

第二节 股骨髁骨软骨骨折 陈展辉1020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1021

三、治疗1023

第三节 髌骨骨折 王亦璁1023

一、髌骨的作用及髌股关节的运动1023

(一) 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的作用力1023

(二) 维护膝关节的稳定1023

(三) 保护股骨髁使其免于直接遭受外伤性打击1023

二、类型和机制1024

三、诊断1025

四、治疗1026

(一) 通行的治疗方法1026

(二) 治疗效果的衡量标准1027

(三) 临床治疗的实验依据1028

(四) 治疗原则1030

(五) 治疗措施及存在的问题1030

二、骨折分型1034

第四节 胫骨髁骨折 雍宜民1034

一、创伤机制1034

(一) 非手术治疗1037

三、症状与体征1037

四、治疗方法1037

(二) 手术治疗1038

一、分类1039

第五节 膝关节外伤性脱位 王亦璁1039

二、全脱位和韧带损伤之间的关系1042

三、膝关节骨折脱位的特点1044

四、诊断1044

(一) 涉及韧带损伤1044

(二) 涉及血管损伤1044

五、治疗1045

(一) 复位1045

(三) 涉及神经检查1045

(二) 血管损伤的处理1046

(三) 韧带损伤的处理1047

(四) 术后处理1047

六、可能被忽略的问题1047

第六节 创伤性髌骨脱位 刘沂1049

第七节 胫腓上关节脱位1049

一、胫腓上关节的解剖特点1049

三、分类和治疗1050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050

四、作者治疗意见1051

第八节 浮膝损伤1052

一、浮膝损伤的特点1052

二、治疗1053

三、并发症1054

第九节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1054

一、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分类1055

(一) 伸膝功能障碍1055

(二) 屈膝功能障碍1055

二、治疗1056

(一) 伸膝功能障碍的治疗1056

(二) 屈膝功能障碍的治疗1057

三、术后康复1058

四、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1059

第三十一章 胫腓骨骨折 王亦璁1060

第一节 小腿局部解剖1060

一、骨性结构1060

二、骨筋膜室1060

(一) 前骨筋膜室1060

(二) 外侧骨筋膜室1061

(三) 后深骨筋膜室1061

(四) 后浅骨筋膜室1061

三、胫骨的血液供应1061

四、小腿手术入路1062

(一) 胫骨手术入路1062

(二) 腓骨手术入路1063

(三) 探查小腿神经血管手术入路1063

第二节 小腿骨折的诊断1063

一、受伤病史1063

二、临床体验1064

三、X线检查1064

四、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问题1064

五、骨折分型1065

第三节 闭合骨折的治疗1067

一、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1067

三、牵引1069

二、Sarmiento功能支具固定1069

四、切开复位内固定1070

(一) 螺钉固定1070

(二) 钢板固定1070

(三) 髓内钉固定1071

(四) 术后处理1075

第四节 开放性小腿骨折的治疗1076

一、清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076

(一) 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判断上的困难1076

(二) 对深层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更加困难1076

(三) 髓内钉固定1077

(二) 钢板内固定1077

(一) 存在的困难1077

二、骨折固定所存在的问题1077

(四) 骨外固定器固定1078

三、闭合伤口应掌握的几项原则1078

第五节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080

一、诊断1080

(一) 临床表现1080

(二) 与神经损伤的鉴别1081

(三) 与血管损伤的鉴别1081

(四) 组织压测定1081

二、治疗1081

一、临床特点及有关解剖1083

第六节 小腿血管损伤1083

二、诊断1084

三、治疗1085

第七节 小腿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1086

一、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1086

二、感染性骨不连1089

三、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1089

四、爪状趾畸形1090

第八节 截肢1091

第九节 跟腱断裂1092

二、诊断1093

(二) 闭合性跟腱损伤1093

一、分类1093

(一) 开放性跟腱损伤1093

三、治疗1094

(一) 新鲜损伤1094

(二) 陈旧性损伤1095

第三十二章 踝部损伤 荣国威1096

第一节 踝关节功能解剖1096

一、骨性结构1096

二、韧带与关节囊1097

四、踝关节运动1097

五、踝关节的载荷1099

(一) 前距腓韧带损伤1100

(二) 跟腓韧带损伤1100

第二节 踝关节韧带损伤1100

一、外踝韧带损伤1100

(三) 后距腓韧带损伤1101

二、三角韧带损伤1102

第三节 髁关节骨折脱位1102

一、闭合性骨折脱位1103

(一) 旋后-内收型1103

(二) 旋前-外展型1104

(三) 旋后-外旋型1104

(四) 旋前-外旋型1106

(五) 垂直压缩型1109

二、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1113

三、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适应证1113

四、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并发症1114

(一) 骨折不愈合1114

(二) 畸形愈合1114

(三) 创伤性关节炎1115

第四节 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1116

第五节 足球踝1118

(三) 神经及血管1119

(二) 肌肉1119

(一) 骨骼及关节1119

一、足的基本构造1119

第一节 足的结构及功能1119

第三十三章 足部损伤 张建中1119

二、足部关节及其活动1121

(一) 踝关节1121

(二) 距下关节1121

(三) 跗横关节(Chopart关节)1122

(四) 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及跗骨间关节1122

四、足稳定性的维持1123

(四) 足内在肌1123

(三) 小腿外间隔肌肉1123

(二) 小腿后间隔肌肉1123

(一) 小腿前间隔肌肉1123

(六) 趾间关节1123

(五) 跖趾关节1123

三、控制足部活动的肌肉及其功能1123

第二节 距骨骨折及脱位1125

一、距骨解剖特点1125

二、分类1127

三、距骨头骨折1128

四、距骨颈部骨折1128

五、距骨体部骨折1130

(一) 骨软骨骨折1130

(四) 距骨体部剪力和粉碎骨折1131

(二) 距骨外侧突骨折1131

(三) 距骨后侧突骨折1131

六、距骨脱位1133

(一) 距下关节脱位或距骨周围脱位1133

(二) 距骨全脱位1134

七、距骨的缺血坏死及其治疗1134

八、距骨骨折脱位严重损伤及并发症处理1135

(一) 关节融合术1135

(二) 距骨部分或全切除术1135

(三) Blair融合术1135

(四) 胫跟融合术1135

一、跟骨解剖特点1136

第三节 跟骨骨折1136

二、分类1138

三、关节外骨折1139

(一) 前结节骨折1139

(二) 跟骨结节骨折1140

(三) 跟骨结节内、外侧突骨折1141

(四) 载距突骨折1141

(五) 跟骨体骨折1141

四、关节内骨折1141

(一) 骨折机制与病理解剖1141

(三) 治疗1143

(二) 临床及X线检查1143

五、并发症1147

(一) 伤口皮肤坏死,感染1147

(二) 神经炎、神经瘤1148

(三) 腓骨肌腱脱位、肌腱炎1148

(四) 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48

(五) 跟痛1148

第四节 中跗关节损伤1148

一、中跗关节损伤1149

(一) 损伤机制及其分类1149

(二) 临床检查1149

(三) 治疗1149

(三) 舟状骨体部骨折1150

(二) 舟状骨背侧缘骨折1150

(四) 预后1150

(一) 舟骨结节骨折1150

二、足舟状骨骨折1150

(四) 舟状骨疲劳骨折1151

第五节 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1152

一、Lisfranc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1152

二、损伤机制1153

(一) 直接外力1153

(二) 间接外力1153

三、分类1154

(一) 闭合复位1156

五、治疗1156

四、诊断1156

(二) 开放复位1157

(三) 软组织损伤1157

(四) 陈旧损伤的处理1158

第六节 跖趾骨骨折及脱位1158

一、跖骨骨折1158

(一) 跖骨干骨折1158

(二) 跖骨颈骨折1159

(三) 第5跖骨基底骨折1159

(四) 跖骨干疲劳骨折1160

二、跖趾关节脱位1162

(一) ?趾末节趾骨骨折1163

(二) 2~5趾骨闭合骨折1163

(三) 趾骨开放骨折1163

(四) ?趾末节趾骨撕脱骨折1163

四、近侧趾间关节脱位1163

五、籽骨骨折1163

三、趾骨骨折1163

第七节 足部少见的损伤1164

一、足舟状骨脱位及骨折脱位1164

(四) 预后1165

二、骰骨骨折及脱位1165

(二) 诊断1165

(三) 治疗1165

(一) 发生机制1165

三、楔状骨骨折及脱位1166

四、足趾屈曲挛缩1166

第八节 外伤性足部皮肤缺损1167

一、足背皮肤缺损1167

二、足跟近端及内踝的皮肤缺损1168

三、足部皮肤撕脱伤1168

四、足部套状皮肤撕脱伤1168

中英文索引1169

1980《骨与关节损伤 第3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亦璁主编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骨与关节损伤(1980 PDF版)
骨与关节损伤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治疗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汇编( PDF版)
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治疗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汇编
骨与关节疾病及创伤分册( PDF版)
骨与关节疾病及创伤分册
手与腕部的急性骨关节损伤  临床治疗指南(1989 PDF版)
手与腕部的急性骨关节损伤 临床治疗指南
1989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漫谈骨与关节损伤(1990 PDF版)
漫谈骨与关节损伤
1990 南京:南京出版社
髋关节损伤及疾病(1987 PDF版)
髋关节损伤及疾病
1987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四肢骨折与关节损伤处理(1994 PDF版)
四肢骨折与关节损伤处理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特殊型骨与关节损伤病案按(1993 PDF版)
特殊型骨与关节损伤病案按
1993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老年骨与关节损伤(1994 PDF版)
老年骨与关节损伤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骨伤科学  卷7  骨折与关节脱位(1989 PDF版)
中国骨伤科学 卷7 骨折与关节脱位
1989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1998 PDF版)
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
1998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1973 PDF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
197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老年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学(1996 PDF版)
老年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学
199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童骨骼损伤(1987 PDF版)
儿童骨骼损伤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骨关节肿瘤  第2版(1980 PDF版)
骨关节肿瘤 第2版
198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