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全书》求取 ⇩

第一节 概述1

一、调查研究1

第一章 调查研究1

二、调查研究的特点2

(一)服务性2

(二)目的性2

(三)时效性2

(四)中介性2

(二)层次性3

(四)宏观性3

(三)内部性3

(一)政策性3

三、党政部门调研的特点3

四、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4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4

(二)不可先入为主4

(三)要充分占有材料4

(四)坚持正确的调研方法5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实施6

一、调研课题的确定6

二、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6

(一)明确调查目的6

(二)选择和培训调研人员7

(五)拟定调查计划和提纲8

(四)学习有关政策和知识8

(三)确实调查对象8

(六)设计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9

(七)调查研究的经费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准备9

三、调查的联络与接洽9

(一)预先进行联系9

(二)取得被调查的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的支持10

(三)必要时在调查前召开群众大会10

(四)有些调查还应同被调查者接触10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10

一、抽样调查10

二、重点调查11

四、综合调查12

三、专题调查12

五、统计调查13

六、追踪调查13

七、对比调查14

八、分次调查14

九、文献法15

十、问卷调查法17

(一)问卷的种类17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18

(三)调查问卷问题的选择、结构和表述19

(四)调查问卷回答的方式及其说明22

(五)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25

(六)怎样提高问卷的回复率26

(七)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27

(八)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28

(九)调查问卷范例45

十一、民意测验法54

十二、访问法55

(一)访问法的概念与特点55

(二)访问法的类型56

(三)访谈过程及其技巧57

(四)集体访谈法61

(五)集体访谈的实施61

十三、头脑风暴法64

十四、反向头脑风暴法64

十六、派生德尔菲法65

十五、德尔菲法65

十七、观察法66

(一)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66

(二)观察法的类型66

(三)观察法的实施67

(四)对观察法的评价70

第四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71

一、调查资料的初步整理71

(一)资料的审核和校订71

(二)资料的分类72

(三)资料的汇编74

(一)统计表75

二、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75

(二)统计图77

第五节 调查研究分析的方法79

一、辩证分析法80

(一)矛盾分析法80

(二)现象--本质分析法81

(三)定性--定量分析法81

(四)分析--综合方法81

二、历史研究法82

(一)传统分析法82

(二)数量分析法82

(二)结构分析法83

(一)整体分析法83

三、系统论方法83

(三)层次分析法84

(四)协同相关分析法84

(五)动态分析法84

四、逻辑分析法85

(一)概念分析法85

(二)判断分析法85

(三)推理分析法85

五、比较分析法87

(一)对比法87

(三)本质分类法88

(二)目的分类法88

(一)现象分类法88

(二)历史比较法88

六、分类研究法88

(四)聚类分析法89

(五)条件分类法89

七、因素分析法89

(一)总体分析89

(二)关系分析90

(三)因素树分析91

八、模糊论方法92

(一)精确性与复杂性不相容92

(二)取大取小原则93

(二)针对性94

(四)系统性94

(三)典型性94

第六节 调查与报告的撰写94

(一)真实性94

一、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94

二、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程序95

(一)确立报告主题95

(二)精心选择材料95

(三)布局和拟定提纲95

(四)撰写报告成文95

(三)方法与步骤介绍96

(二)引言96

(一)标题96

三、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96

(五)修改报告和补充调查96

(四)资料介绍与分析97

(五)结论与讨论97

(六)附录98

四、调查研究及撰写中常见的问题98

(一)材料未能说明主题98

(二)主题不鲜明,缺乏针对性99

(三)布局不合理,结构松散99

(四)文面不规范,语言缺乏表现力99

(一)叙述事实力求客观100

五、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100

(二)文字通俗、简洁101

(三)选用数表、图表101

(四)引证与注释101

第七节 调研成果的评价及调研成果的应用101

一、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标准101

(一)调查研究成果的真理性标准101

(二)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价值标准102

二、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103

(一)水准指标103

(二)效益指标103

(三)创新指标103

(五)实用性指标104

(六)完成度指标104

(四)重要性指标104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105

(一)评价方式105

(二)评价方法105

四、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估与应用105

(一)评估内容105

(二)调查研究成果的应用106

附录107

要论10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关调查研究的论述107

专论112

增强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姜东放112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水平 吴向东113

散论114

调查研究十戒 董观龙114

防止调查研究中的消极心理效应 邢守润115

调研作风不正的十种现象 葛国源117

小资料117

国外调研机构简介117

第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121

第一节 概述121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性121

(一)党性121

(二)群众性121

(一)教育职能122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122

(二)调集职能122

(四)科学性122

(五)说理性122

(三)实践性122

(六)针对性122

(三)调整职能123

(四)开发职能123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23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决策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123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科学化领导的重要途径124

(五)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125

四、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125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保证125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保证125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131

一、基本规律131

二、一般规律131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与原则132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132

(一)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疏导的方针,是指疏通思想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132

(二)坚持疏导方针的依据132

(三)疏导的原理133

二、思想工作的原则134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34

(四)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的原则135

(二)注重实效的原则135

(三)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135

(五)思想政治工作同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136

(六)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136

(七)耐心说服教育和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137

(八)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137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138

一、坚持不懈地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138

(一)全面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138

(二)牢固树立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的观念140

二、坚定不移地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141

(一)关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问题141

(二)关于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问题143

(三)关于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问题145

三、努力对我们进行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148

(一)关于进行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问题148

(二)关于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问题150

(三)关于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问题151

四、认真抓好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152

(一)关于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152

(二)关于科学文化知识和又红又专的教育问题157

第五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158

一、报告158

二、讨论159

三、个别谈心160

五、演讲161

四、评比竞赛161

六、协商对话162

七、文字教育和形象化教育163

八、回忆对比164

九、参观访问165

第六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宏观艺术165

一、运用政策的艺术166

(三)执行167

(四)引导167

三、会议报告的艺术167

(二)检查考核167

(一)制定制度167

二、运用制度的艺术167

(一)一些报告不受欢迎的原因168

(二)好的报告的标准168

(三)好的报告典范169

四、运用考核的艺术169

五、语言说服的艺术170

(一)说服注意事项170

1.要摸准真实思想170

2.要了解气质特点171

3.要发现对方长处171

(二)说服的具体方法171

1.正面说理法171

5.表率说服法172

4.比较说服法172

2.事实说服法172

3.耐心疏导法172

6.明扬暗抑法173

7.委婉说服法173

8.迂回说服法173

9.讽喻说服法174

(三)严密的组织175

(四)严格考核175

七、批评的艺术175

(二)大力宣传175

(一)系统设计175

六、灌输的艺术175

(一)批评注意事项176

1.批评的原则176

2.批评十忌177

(二)批评的艺术技巧178

1.领导示范法178

2.正面说理法178

3.事实说服法179

4.对比法180

5.激将法180

6.归谬法180

8.关怀激励法181

八、思想信息收集法181

7.开门见山法181

(一)观察法182

(二)社会调查方法182

(三)体验法184

九、思想信息分析法184

(一)系统分析法184

(二)定性定量分析法184

(三)因果分析法185

(四)比较分析法185

(五)趋势分析法185

(六)典型分析法185

(二)尊重的形式186

二、对话法186

(三)信任的形式186

第七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微观艺术186

(一)关怀的形式186

一、感化法186

(一)要掌握五个特征187

(二)要精心安排188

1.“敢”--解放思想,敢于对话188

2.“细”--充分准备,工作要细188

3.“实”--精心组织,对话要实189

四、征答法190

(三)做好“恳”字文章190

(二)做好恳谈准备190

(一)组织理论骨干队伍190

三、恳谈法190

(一)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191

(二)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适应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191

(三)坚持应答自由、不限身份的原则,适应群众自我教育的要求192

五、对比法192

(一)纵比法192

(二)横比法192

(三)纵横对比共用法192

七、家访法193

(四)典型的保护193

(三)典型的推广193

(二)典型的宣传193

(一)典型的发现193

六、典型示范法193

八、挫折消除法194

(一)挫折及其产生原因194

(二)受挫折的表现195

(三)消除挫折的方法196

九、群帮法198

十、预防法198

十一、协调法199

十二、吸引法199

十三、钝化法199

十五、延缓法200

十四、严厉法200

十七、激励法201

(一)理想信念激励201

十六、迂回法201

(二)具体目标激励202

(三)物质利益激励203

(四)荣誉激励203

(五)情感激励204

(六)奖罚激励205

附录205

要论205

《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李瑞环同志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的讲话205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安全阀效应 王树茂216

散论216

“围师必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李占成217

“换一种说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用 郭铭儒218

第三章 会议实务221

第一节 概述221

一、会议的含义221

二、会议的类型221

(一)按会议的性质分类221

(二)按会议内容分类222

(三)按与会者的身份分类222

(四)按会议的规模分类222

(九)按会议地点分类223

(八)按会期分类223

(十)按会议的效果分类223

(五)按会议的作用分类223

(六)按会议的形式分类223

(七)按会议的议题分类223

三、会议的功能224

(一)功能的特征224

(二)会议的功能224

四、会议活动原则225

(一)优化原则225

(二)紧迫原则225

(五)职权明确原则226

(七)以信待人原则226

(六)利益相关原则226

(四)互补原则226

(三)效率原则226

(八)功能完整原则227

第二节 会议的组织工作227

一、会议工作的任务227

二、会议工作的特征228

(一)政治性强228

(二)服务性强228

(三)被动性强228

(四)事务性强228

(五)综合性强228

四、会议秘书机构229

三、会议工作的具体要求229

(一)秘书机构的设置229

(七)时间性强229

(六)保密性强229

(八)协调性强229

(二)会议工作人员230

(三)会议秘书工作的分工230

第三节 会议准备230

一、安排议题230

(一)安排议题的方法230

(二)安排议题的原则231

(三)安排会议议题应注意的问题231

二、提名与会人员232

(二)会议文件的审核及审核原则233

三、会议文件的准备233

(一)会议文件的产生233

(三)会议文件的分发234

四、会议通知234

五、与会人员的报名、编组235

(一)报名和报到235

(二)编组236

六、布置会场236

(一)会场的布置236

(一)证件类型238

七、证件制作238

(二)座次排列238

(二)制证要求239

(三)证件型式239

第四节 会场工作240

一、签到240

(一)方法240

(二)目标241

二、引导就座241

三、安排发言241

四、会议纪录242

五、选举工作242

(三)投票243

(一)选票准备243

(二)投票秩序243

(四)有效票和废票244

六、会场后勤保障244

七、编发材料244

八、会场服务的要求245

第五节 会后工作245

一、整理记录245

二、印发会议纪要246

三、收退文件246

六、会议文件立卷247

五、会议集体摄影247

四、催办247

第六节 会议中的生活管理248

一、会场的服务管理248

二、接待安排工作249

(一)迎接与会人员249

(二)食宿安排249

(三)安排会议领导同志看望249

三、会议的财务管理250

四、日常服务工作250

(一)会议的文化生活250

(二)会议的交通保障250

(六)安排与会人员日程事务251

第七节 会议的保密保卫工作251

(三)通讯服务251

(五)办公用品保证251

(四)医疗卫生服务251

一、会议的保密工作252

(一)保密工作涵义252

(二)保密工作内容252

二、会议的保卫工作256

(一)领导成员的警卫工作256

(二)会议住址的保卫工作256

(三)会议的社会治安工作256

一、会议主持的原则257

(一)集权原则257

第八节 一般会议的主持工作257

(二)时限原则258

(三)民主原则258

(四)定论原则258

二、掌握会议议程258

(一)掌握会议进展的原则258

(二)会议主持的过程259

三、会议主持人的权限261

四、主持会议的技巧262

(一)会议主持人自己该怎么发言262

(二)怎样打破冷场262

(三)防止会议讨论离题263

(四)处理分歧争执264

(五)对干扰会议现象的批评265

五、会议主持者的类型266

第九节 各种会议的主持要领267

一、电话会议268

(一)概念268

(二)召开电话会议的原则268

(三)电话会议的作用268

二、座谈会269

(一)目的269

(二)方法269

(三)注意事项269

四、调查会270

(四)人员选择270

三、协调会270

五、政策研究会272

六、现场会272

七、汇报会273

八、传达会议274

九、报告会274

十、表彰会275

十一、紧急会议276

十二、研讨会276

十三、论证会277

十四、对话会277

十五、思想教育会278

(一)概念279

(二)原则279

十六、务虚会281

十七、个别交谈会281

十八、经验交流会282

十九、涉外会议282

二十、党代会286

二十一、支部党员会议287

二十二、党委会288

二十三、董事会289

二十四、股东会290

一、会议主持语言特点291

(一)突出中心、紧扣议题291

第十节 主持会议的语言艺术291

(二)准确、鲜明292

(三)精炼、概括292

(四)严谨、灵活292

(五)通俗、易懂292

(六)幽默、生动292

(七)音调正确、表情举止适当293

二、主持会议语言原则293

(一)议题突出,宗旨明确293

(二)言之有度,掌握准时机分寸293

(四)因会制宜,善于调动群众情绪294

(三)树立好的文风和会风294

三、注意事项295

(一)做好充分准备295

(二)要有好的开头和结尾295

(三)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296

第十一节 会议效率化296

一、领导人应提高会议效率296

二、领导人陷入会海的原因297

三、领导人如何脱离会海298

(一)精简会议次数298

(二)提高会议质量300

(三)节约会议费用302

(四)建立会议制度303

(五)对会议有效性的检验304

附录305

观察305

这才是开会--列宁主持会议的艺术305

既无议程也无桌子的会议〔美〕 克劳迪娅·多伊彻307

第四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309

第一节 概述309

一、公文的概念309

二、公文的作用309

(一)法规作用309

(五)凭证和依据作用310

(四)宣传、教育作用310

(三)上通下达、左右联系、互通情报的作用310

(二)领导与指导作用310

(六)现实执行效用311

(七)解决具体问题、处理具体事务的作用311

三、公文的分类312

(一)从总体划分,公文包括两大类四大部及若干种类312

(二)通用公文的种类313

四、公文特点316

(一)通用公文的特点316

(二)专用公文的特点316

(三)经济公文的特点316

(四)科技公文的特点317

(一)公文局面格式318

(二)文头部分318

五、公文格式318

(三)行文部分321

(四)文尾格式331

六、设计公文标题334

七、公文格式不规范的具体表现334

八、公务文书的稿本336

(一)草稿336

(二)定稿336

(三)正本336

(四)副本336

(八)各种文字文本337

(七)暂行本337

(六)试行本337

(五)存本337

第二节 公文操作基础338

一、公文行文制度338

(一)一般不要越级行文338

(二)注意克服“越位行文”338

(三)严格控制发文数量339

(四)行文要选准文种339

(五)分清党与政、领导与指导的关系,注意行文常规340

(六)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间检察院间可行指导性、指令性或请示性的公文340

(七)平行机关可以联合行文340

二、公文工作的组织领导340

三、公文处理的程序341

(二)机密性342

四、文件收发的性质342

(一)政治性342

(三)服务性343

五、文件收发处理的基本原则343

(一)准确343

(二)及时344

(三)保密344

第三节 收文处理345

一、收文345

二、收文处理346

三、签收346

五、拟办347

四、拆封347

六、拟办意见348

七、阅文349

八、阅文送呈具体方法349

(一)注传法349

(二)存注法350

(三)阅办法350

(四)拟办批示351

(五)摘要注办352

九、批抄352

十、加抄353

十一、请办353

十二、请批353

十三、批办354

十四、传阅355

十五、催办361

(一)催办范围361

(二)催办方法361

(三)催办要求362

十六、承办363

十七、办复365

(一)函复365

(二)口头答复365

(三)复印领导批示365

(四)就地处理365

(五)统筹安排365

三、发文处理366

四、拟稿366

第四节 发文处理366

二、行文366

一、发文366

五、签发368

六、签发的原则、程序369

(一)签发的原则369

(二)簦发的程序370

(三)签发的格式371

七、公文制发程序中存在的“倒流”问题371

八、来文收集374

十、文件的传达375

九、文件利用的原则375

(一)跟踪管理376

(二)定位管理376

十一、文件的日常管理方法376

(三)卡片管理377

(四)制度管理378

十二、文件管理原则379

(一)统一渠道,集中管理379

(二)科学管理,方便使用380

(三)建章建制,严格保密380

十三、文件存放380

(一)公文的观点必须正确382

(二)撰写公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382

一、撰写公文的基本要求382

第五节 公文写作概述382

(三)贯彻上级指示的公文要富于创造性383

(四)撰写公文要讲究逻辑和词章383

(五)引文、数字、人名、地名、机关单位名、事物名、标点符号等必须准确386

二、撰写公文需要特别注意事项388

(一)公文中的一些提法要准确388

(二)公文中的专用名词要用得恰当388

(三)公文中的时间表述要科学388

(四)公文的条款、段落要规范389

(二)内容粗糙390

(一)篇幅冗长390

(五)草拟(含修改)文稿用笔、墨水、纸要求390

三、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390

(三)文种不分393

(四)行文关系不顺394

(五)行文口气不当395

第六节 公文的具体写作395

一、决定395

(一)定义395

(二)类型396

(三)决定与其他文种的区别396

(一)定义399

(二)类型399

二、决议399

(三)构成400

三、指示401

(一)定义401

(二)特点401

(三)党群系统机关指示的侧重情况401

(四)组成402

(五)写作要点402

四、总结404

五、批复426

(一)定义426

(二)批复的特点427

(三)批复的结构427

(四)批复写作注意事项428

六、公告430

(一)定义430

(二)公告的特点430

(三)公告的种类431

(四)公告的写作431

七、布告432

(一)定义与特点432

(二)布告的种类433

(三)布告的写法434

(四)布告写作注意事项434

(三)写作要求436

(二)结构436

(一)概述436

八、函436

(四)函的分类与各类函的撰写要点437

九、通告438

(一)定义438

(二)通告和通知的区别439

(三)通告的特点439

(四)通告的种类440

(五)通告的结构与写法440

(六)写好通告,需注意的问题441

十、通知443

(一)定义443

(四)通知的种类444

(二)通知的特点444

(三)通知的作用444

(五)通知的结构445

(六)批示性通知446

十一、通报450

(一)定义450

(二)特点450

(三)通报与相近文种辨析450

(四)通报的类型452

(五)通报的结构452

(六)批评通报453

(七)表彰通报454

(一)定义456

十二、报告456

(二)报告的种类457

(三)专题报告458

(四)情况报告459

(五)检查报告460

(六)呈转性报告461

十一、请示468

(一)定义468

(二)请示的特点469

(三)请示的写作格式469

(四)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469

(一)定义471

十四、简报471

(二)简报的特点472

(三)简报的作用473

(四)简报的种类473

(五)简报的格式474

十五、请柬476

(一)定义476

(二)特点476

(三)请柬写作注意事项477

(四)请柬篇章结构478

十六、计划479

(一)定义479

(三)计划的作用480

(二)计划与规划的主要区别480

(四)计划的特点481

(五)工作计划的写作481

十七、开幕词485

(一)开幕词的概念和作用485

(二)开幕词的写法486

十八、闭幕词489

(一)闭幕词的概念和作用489

(二)闭幕词的写法489

(三)闭幕词写作注意事项490

(一)写作特点491

(二)注意事项491

十九、主持词491

二十、欢送词492

二十一、祝酒词493

二十二、欢迎词493

二十三、答谢词494

(四)遵循原则496

(二)作用496

二十五、仆告496

(一)概念496

(三)抬头的写法496

(二)作用496

(一)含义496

二十四、唁电、唁函496

(三)形式497

(四)组成497

(五)特点497

二十六、悼词499

(一)定义499

(二)写法499

(三)注意事项499

附录502

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502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507

第一节 概述511

一、谈判的涵义511

第五章 谈判工作511

二、谈判的特点512

(一)谈判的目的性512

(二)谈判的自愿性513

(三)谈判的灵活性514

(四)谈判的互利合作性514

三、谈判的类型515

(一)按谈判的内容分类515

1.政治谈判515

2.军事谈判515

3.经济谈判515

2.多个问题的双边谈判516

(三)以参加谈判的人数来分类516

3.多个问题的多边谈判516

(二)从谈判的项目和关系上分类516

1.单一问题的双边谈判516

4.文化谈判516

1.单独谈判517

2.团体谈判517

(四)从谈判的需求上分类517

1.为生理需求谈判517

2.为安全保障需求谈判517

3.为美与和谐需求谈判517

4.为爱和自尊需求谈判517

5.为发挥能力需求谈判517

1.口头谈判518

(六)从语言角度分类518

2.书面谈判518

2.非正式谈判518

1.正式谈判518

(五)以谈判的方式分类518

四、谈判的原则519

(一)平等互利的原则519

(二)知己知彼原则520

1.谈判实力520

2.“知彼”的艺术521

(三)依法办事的原则521

(四)建立双方心理相容的合作气氛522

第二节 谈判中的心理行为524

一、谈判的心理过程524

(一)认识过程524

1.丰富的感知是谈判成功的前提524

2.谈判中的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525

(二)情感过程526

1.了解对方的情绪并坦诚公开526

2.容许对方宣泄情绪526

1.需要的性质527

(一)需要理论527

2.需要的类型和层次527

二、谈判心理的理论527

(三)意志过程527

3.巧妙和“感情投资”527

3.需要理论与谈判的关系530

(二)挫折理论531

1.谈判中的心理挫折531

2.挫折的表现531

3.应付挫折的方法532

(三)期望理论532

1.期望理念533

2.期望理论在谈判中的应用533

三、谈判的心理战533

2.战术性原则534

1.战略性原则534

(一)谈判心理战的谋略原则534

(二)谈判心理战的基本方式535

1.劝导式--调控对方的需要535

2.功击式--实施心理压力537

3.妥协式--让步539

第三节 谈判前的准备540

一、信息收集541

(一)确定合适的谈判目标541

(二)收集关于谈判主题的情报542

(三)了解关于谈判对手的信息543

二、谈判计划的拟定546

(一)确定主题546

(二)对谈判目标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546

1.知识结构要合理547

(三)确定参加谈判的人员547

2.谈判人员个人心理素质结构要合理548

3.谈判者的年龄结构要合理548

4.演练549

(四)拟定谈判议程550

(五)谈判的物质新任务550

(六)选择谈判时间与地点551

1.选择谈判时间551

2.谈判环境的选择552

3.布置谈判空间553

(八)谈判人员的食宿安排554

(一)谈判前模拟训练的必要性554

三、模拟谈判554

1.平行谈判方式554

2.顺序谈判方式554

(七)选择谈判方式554

(二)拟定假设条件555

(三)模拟谈判的形式555

(四)模拟谈判的总结556

第四节 谈判进程556

一、谈判的开局556

(一)防止保守556

二、导入阶段557

(一)气氛是怎样形成的557

(二)防止激进557

(二)如何影响谈判气氛558

(三)在导入阶段了解对方558

三、概说阶段559

四、交锋阶段559

(一)注意培养信任的气氛560

(二)讨价还价的策略560

五、僵持阶段561

(一)解决分歧的方式561

(二)休息的掌握562

1.灵活对待谈判的截止时间563

(一)掌握时机563

七、谈判的结束563

六、让步阶段563

2.做出承诺暗示结束谈判564

3.帮助对手撤回一项承诺564

4.不要因占了便宜而幸灾乐祸564

5.及时总结564

(二)正确处理几种结局564

1.假性败局564

2.真性败局565

3.和局566

第五节 谈判中的技巧运用566

一、报价的技巧566

(一)一般原则566

(二)选择合适的开价566

1.谁先报价567

(三)报价567

2.怎样报价568

3.如何对待对方的报价568

4.具体的报价技巧569

二、还价的技巧574

(一)还价的基本原则575

1.运筹性原则575

2.回旋性原则575

5.挑剔性原则576

1.坚定的让步形态576

(二)让步形态576

4.时序性原则576

3.适量性原则576

2.等额让步形态577

3.递增的让步形态577

4.小幅度递减的让步形态577

5.中等幅度递减的让步形态577

6.大幅度递减的让步形态577

7.大幅度递减但又有价格反弹的让步形态577

8.一次性让步形态577

(三)阻止让步的策略与方法578

1.以限制来阻止让步578

1.情绪爆发策略579

4.以攻对攻来阻止让步579

(四)迫使对方让步的策略579

3.以坦白求宽容来阻止让步579

2.以示弱求怜悯同情来阻止让步579

2.分化策略580

3.竞争策略580

三、其他技巧580

(一)导入阶段应注意的技巧580

(二)概说阶段应注意的技巧580

(三)协议阶段应注意的技巧581

第六节 谈判僵局的破解581

5.借口推托,保全自己582

4.滥施压力和圈套582

3.凭个人的好恶来处理问题582

2.以个人的偏见来处理问题582

1.目空一切,自高自大582

(一)主观原因582

一、谈判僵局产生的原因582

(二)客观原因583

1.人的生理上的因素583

2.议题的原因583

3.外部环境的变化583

二、破解僵局的技巧583

(一)避免僵局的基本原则583

1.应有欢迎反对意见的态度583

2.要有冷静的态度583

1.间接破解法584

(二)破解潜在僵局的技巧584

4.不要为意见而争吵584

3.语言要适中584

5.要积极探寻对方的“价值”584

2.直接破解法586

3.选择最佳时机破解法587

(三)破解现实僵局的技巧588

1.绕过现实僵局法588

2.打破现实僵局法588

(二)狭义语言类别591

2.专业性的交易语言591

1.礼节性的交际语言591

(一)广义语言类别591

一、谈判语言的类型591

第七节 谈判语言591

3.留有余地的弹性语言592

4.威胁劝诱性语言592

5.文学性语言593

二、使用谈判语言的要求593

三、谈判中语言运用的原则594

(一)客观性原则594

(二)逻辑性原则594

(三)隐含性原则595

四、语言操作技巧595

(一)要注重倾听技巧595

4.学会耐心地倾听597

3.不要先入为主地听597

5.倾听时应有积极的反应597

1.专心致志地倾听597

2.注意对方的说话方式,观察对方表情的变化597

(二)倾听的技巧597

6.学会巧妙地延长时间598

(三)提问技巧598

1.问什么598

2.怎么回598

(四)回答的技巧600

(五)叙述技巧601

6.顺水推舟法601

5.委婉拒答法601

4.以问代答法601

3.答非所问法601

2.模棱两可法601

1.避重就轻法601

1.入题的艺术602

2.阐述的艺术602

3.结束语的艺术603

(六)辩论的技巧603

1.辩论的方法603

2.驳述与反驳述的方法603

3.辩论的技巧604

3.巧用说服的角度606

2.注意说服的次序606

(七)说服的技巧606

1.寻求共同的利益606

4.借助说服的韧性607

五、谈判中的身体语言607

(一)面部表情607

1.眼睛的动作语言607

2.眉毛的动作语言608

3.嘴的动作语言608

(二)手势608

(三)姿态609

(四)物体语言运用艺术609

(一)谈判谋略构成模式610

第八节 谈判谋略610

一、概述610

(二)谈判谋略五要素611

(三)谈判谋略的制定612

(四)谈判谋略的变换612

1.时空性策略变换612

2.需要性策略变换613

3.组织性策略变换613

4.信息性策略变换613

二、谈判中谋略的具体运用613

(一)最后通牒613

(二)模糊表态616

(三)阳奉阴违617

(四)引石攻玉618

(五)举重若轻619

(六)“权力有限”620

(七)以诚待人621

(八)迂回侧击622

(九)以退为进623

(十)示假隐真624

(十一)巧装糊涂625

(十二)当头棒喝626

(十三)夺气攻心628

(十四)激将术628

(十五)等待最佳时机629

(十七)疲劳战术630

(十六)出其不意630

(十八)炒蛋战略631

(十九)高进低退632

(二十)以柔克刚633

(二十一)软硬兼施633

(二十二)刚柔并济637

(二十三)以静制动638

(二十四)化敌为友639

(二十五)棉里藏针639

(二十六)双簧战术640

(二十七)针锋相对641

2.对付阴谋型谈判643

1.沉默643

(二十八)谋略运用中的特殊技巧643

3.对付“不合作型”谈判644

4.争取承诺策略644

5.私下接触策略645

6.场外交易策略645

7.联合策略645

8.蚕食策略646

9.对付固执型谈判对手646

10.对付虚荣型谈判对手646

(四)谈吐647

(三)举止647

(二)尊重风俗习惯647

(一)守时守约647

一、基本礼节647

第九节 谈判中的礼节647

(五)礼物648

二、见面时的礼节648

(一)介绍648

(二)握手648

(三)致意649

三、在会见、会谈与交谈中的礼节649

(一)会见中的礼节649

(二)会谈中的礼节649

(三)交谈中的礼节649

1.宴会650

(一)不同宴请中的礼节650

四、宴请与赴宴的礼节650

1.确定宴请的目的、名义、对象、范围与形式651

4.席位安排651

3.发出邀请及请柬651

2.确定宴请的时间与地点651

2.在涉外谈判中馈赠礼品之注意651

4.工作餐651

3.茶会651

(二)宴请活动的组织工作651

2.招待会651

7.宴请程序及现场工作652

(三)赴宴中的礼节652

6.餐具准备652

5.现场布置652

(四)餐桌上的礼节653

1.餐姿、餐巾与餐具653

2.吃与喝653

第十节 涉外经贸谈判654

一、谈判气氛的营造654

(一)涉外经济谈判初端气氛的形成654

(二)涉外经济谈判融洽气氛的创造654

(三)涉外经济谈判起始阶段的把握655

二、谈判的进行655

(一)询盘阶段655

(二)发盘656

(三)还盘657

三、谈判礼节658

(一)服饰端庄658

(二)熟悉业务,应答自如658

(三)谈吐要内外有别658

(四)接受658

(四)举止大方659

四、谈判中的策略659

(一)分析对手,采取不同的谈判策略659

1.外国谈判对手的特点659

(二)制定合同条款时的谈判策略661

(三)根据时机决定先报价还是后报价662

(四)“如果……是否……”的策略663

(五)先硬后软的让步模式663

(六)巧妙地实施让步663

五、涉外谈判文书664

(一)备忘录664

1.备忘录的概念与作用664

2.备忘录的格式664

(二)对外贸易合同664

5.交货与装运条款665

4.包装条款665

6.支付条款665

2.品质条款665

1.商品数量条款665

3.价格条款665

7.保险条款666

8.检验条款666

9.不可抗力条款666

10.索赔条款666

11.仲裁条款667

附录668

例谈668

谈判圣手实战记 李澎668

难难的选择670

麻省模型674

合理分配与谈判需要675

文萃675

神来之笔--传播677

小卒与大臣679

第六章 时间管理683

第一节 概述683

一、什么是时间683

二、时间的特性686

三、时间管理中的谬误688

四、领导者应当讲求时效691

五、浪费时间的常见因素分析695

第二节 时间管理的原则699

第三节 时间管理的一般方法艺术701

一、按职能分类的时间管理工具和方法701

二、怎样掌握最佳工作时间规律702

三、如何实现目标选择705

四、怎样计划时间709

五、怎样制订日程表715

六、怎样克服拖延719

七、什么是时间管理运筹法726

八、什么是信息时间管理法735

九、什么是记录统计时间管理法736

十、什么是时间管理系统分析法738

十一、要尊重下属的时间743

十二、要学会拒绝744

十三、学会做外科手术746

十四、学会设定最后期限747

十五、要注意生活的节奏与弹性747

(一)避免决策上的时间浪费751

第四节 领导工作时间管理751

一、克服工作中时间浪费现象751

(二)克服工作安排上浪费时间的现象753

(三)排除工作中的各种打扰755

(四)消除工作方法上浪费时间的因素760

二、领导工作时间管理方法举要763

(一)精于安排法763

(二)因形用权法764

(三)情绪安排法765

(四)克服犹豫法765

(五)订约促使法765

(十)计划时机选择法766

(九)次序变更法766

(六)巴京生定律法766

(七)效力优先法766

(八)次序显示法766

(十一)一次做好法767

(十二)分析工作法767

(十三)研究工作法767

(十四)细分工作法767

(十五)承诺期望法768

(十六)直线计划法768

(十七)引导工作法768

(十八)分段进行法768

(十九)避开限制法768

(二十二)紧急处理法769

(二十三)时间记事法769

(二十)每日提词法769

(二十一)自我加强法769

(二十四)强制完成法770

(二十五)借梯登楼法770

(二十六)善用心理法770

(二十七)第克泰特法771

(二十八)搁置回避法771

(二十九)工作清单法771

(三十)防患未然法771

(三十四)留有空闲法772

(三十三)例外管理法772

(三十一)A时段善用法772

(三十二)时间分割法772

(三十五)程序调节法773

(三十六)综合利用法773

(三十七)资料有序法773

(三十八)会议节时法775

(三十九)讲说节时法777

(四十)多听则明法777

(四十一)书写节时法777

(四十二)效率手册法779

(四十三)以变应变法779

(四十四)有所不为法780

三、次序分配法781

四、重点分配法781

第五节 领导学习时间管理艺术781

二、银质时间利用法781

一、金质时间利用法781

五、快速读书法782

六、睡眠学习法782

七、克服走神法782

八、排列功效法783

九、一次扫描法783

十、画线、圈点阅读法783

十一、5W1H阅读法783

十五、形象储存法784

十四、首尾记忆法784

十三、“七”字记忆法784

十二、松驰记忆法784

第六节 领导交际时间管理艺术785

一、人际觅时法785

二、纵横捭阖法785

三、缩短交往法785

四、解异求时法786

五、高朋满座法786

六、善谈获时法786

七、文明遵时法787

八、婉言暗示法787

九、严格守时法787

十、不闻不问法787

十三、敢说不字法788

十四、道德守时法788

十一、留得一面法788

十二、八足行蟹法788

十五、谈话技巧法789

十六、时半为限法789

十七、善听得时法789

十八、站立会客法790

十九、折衷协商法790

二十、缩短交际时间790

第七节 领导生理时间管理791

一、谨养勿劳法791

四、熬夜适度法792

二、合理休息法792

三、学会休息法792

五、熬夜保健法793

六、注意睡眠法793

七、不宜夜间思维794

八、拿破仑睡眠法795

九、快速入睡法795

十、减压求时法795

十一、心理疲劳调整法796

第八节 领导闲暇时间管理796

二、养心益时法797

三、笑容露面法797

一、尽兴适度法797

四、安步当车法798

五、聊以忘忧法798

六、一张一驰法798

七、安排周末法799

八、搁置问题法799

九、步行思维法799

第九节 领导家务时间管理800

一、家务计划法800

二、请教妻子法800

三、摆脱琐事法800

五、不了了之法801

六、关系处理法801

四、吃饭节时法801

七、运用组合法802

八、家务时间调查表802

第十节 领导退休时间管理803

一、挂靴时宣法803

二、“伏枥”抢时法803

三、闲中寻宝法804

四、养生延时法804

第十一节 时间管理检测805

附录810

杂谈810

主宰你的时间〔美〕 B·尤金·克瑞斯曼 马振中、徐苏林 译810

一、领导秘书的概念815

二、领导秘书的作用815

第七章 领导秘书815

第一节 概论815

(一)秘书对领导的精力补偿816

1.精力补偿的原理816

2.精力补偿的一般方法816

(二)秘书对领导的智力补偿816

1.智力补偿的原理816

2.智力补偿的一般方法817

(三)秘书对领导的心理补偿817

1.心理补偿的原理817

2.秘书从哪些方面给领导以心理补偿818

四、领导秘书工作的内容820

(三)综合性820

(一)日常性的工作820

三、领导秘书工作的特点820

(二)事务性820

(一)政治性820

(二)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821

(三)协调性的工作821

(四)参谋性的工作821

五、领导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822

六、领导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823

(一)思想上要实事求是823

(二)工作上当好助手823

(三)习惯上要逐步适应824

七、领导秘书的职责与任务824

八、领导对秘书的要求826

九、领导选用秘书时应注意的问题827

(一)忌选用品行不正者827

(二)忌选用知识贫乏者827

(三)忌选用不能动笔者827

(四)忌选用笨手笨脑者827

(五)忌选用体力不佳者827

(六)忌选用沾亲带故者827

十、领导要善于使用秘书828

第二节 秘书的素质修养829

一、政治素质829

(一)进行全面的政治思想修养830

(二)领导秘书的职业道德830

二、秘书的知识构成831

(一)一般知识832

(二)专业知识832

(三)历史文化知识833

三、秘书的能力构成833

(一)基础能力834

(二)一般能力834

(三)专业能力835

第三节 领导秘书的人际关系835

一、秘书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概述835

二、秘书同领导的关系836

(一)秘书同领导关系的特点836

1.秘书与领导的同一性836

2.秘书与领导的差异性837

(二)处理关系的三个原则838

1.敬:尊重领导者意志838

2.谅:体谅领导者的情感839

3.帮:帮助领导者认知840

三、领导秘书同领导集体的关系841

四、领导秘书同办公厅(室)的关系842

五、秘书同平级的关系842

(一)处理平级关系的涵义842

(二)处理平级关系的原则842

六、秘书同机关干部的关系843

(一)领导秘书是“传令兵”843

(一)处理同群众关系的内涵844

(二)领导秘书是联系人844

七、秘书同群众的关系844

(二)处理同群众关系应遵循的原则845

1.等距离原则845

2.“交心”原则846

3.接受监督原则846

八、秘书与下级的关系846

(一)内涵846

(二)原则846

1.平等原则846

4.信任原则847

2.公正原则847

3.民主原则847

第四节 秘书的协调工作848

一、协调工作的涵义848

(一)协调内容848

(二)协调作用848

二、协调工作的类型848

(一)政策协调848

4.人际关系的协调849

3.领导集体的协调849

(三)会议协调849

1.上下关系的协调849

(二)关系协调849

2.左右关系的协调849

(四)社会协调850

(五)信息协调850

三、协调的方法和原则851

(一)协调的方法851

1.程序法851

2.会议法851

3.磋商法851

4.相机法851

(二)协调的原则851

3.组织力量852

(四)终结阶段852

(三)反馈阶段852

4.安排具体的日程852

(一)准备阶段852

2.执行协调计划852

1.贯彻党的方针政策852

(二)协调阶段852

四、协调工作的程序852

五、协调工作的形式853

(一)建议式853

(二)商榷式853

(三)文件会签法853

(四)冷热处理法853

(六)心理协调法854

(五)信息交流法854

一、领导秘书的公文工作855

(一)准备工作855

第五节 公文工作855

(二)秘书对领导公文加工处理856

二、领导讲话稿的写作857

(一)讲话稿内涵857

(二)基本要求857

三、按语写作861

(一)内容实在861

(二)深刻挖掘861

(三)注意指导性861

四、信函的写作861

(二)注意事项862

五、题辞的拟定862

(一)内涵862

六、电话稿的拟写863

七、秘书怎样帮助领导摆脱“文山”863

(一)严格制度法863

(二)主动触及法863

(三)精简简报法863

(四)浓缩法863

(五)标注法863

一、信息的内容864

第六节 信息工作864

(十)代阅法864

(九)把握时机法864

(七)把好分类关864

(六)明确对象法864

(八)现代科技法864

二、信息工作的内容865

三、信息工作的作用866

四、信息管理的程序和要求868

(一)信息管理的一般程序868

(二)信息工作的要求870

二、接待工作的内容872

(一)接待对象872

(二)接待形式872

一、接待工作的意义872

第七节 接待工作872

三、内宾接待的程序873

四、内宾接待的要求874

五、外宾接待的程序874

(一)外宾接待程序的一般式874

(二)外宾接待程序的内容874

六、外事接待工作的基本原则875

七、外宾接待礼仪875

(一)迎送875

(二)宴请876

(三)安排文艺晚会876

(四)安排会见和会谈876

二、生活管理877

第八节 生活与安全工作877

一、环境管理877

三、财管管理878

四、领导的安全保卫878

(一)住地安全保卫878

(二)外出线路安全保卫878

(三)现场安全保卫工作879

第九节 领导活动的安排工作879

一、公务活动安排879

(一)月安排879

(二)周安排880

二、会见活动安排881

(一)会见上级领导活动安排881

(二)接见下级人员的活动安排882

(三)接见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的活动安排883

三、视察活动安排883

(一)确定视察工作的目的和内容883

(二)做好视察准备工作884

(三)安排地视察人员食宿884

(四)确定视察活动的日程、路线884

(五)做好各经由地区的协调衔接工作885

(六)掌握沿途的交通道路情况886

(七)认真做好视察活动记录886

(八)做好安排保卫工作887

四、集会活动安排887

(二)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安排888

五、外出活动安排888

(一)领导外出参加会议安排888

(三)外出洽淡工作安排889

六、宴请活动安排891

七、观看演出安排892

(一)审查文艺演出节目892

(二)领导出席节日文艺演出892

(三)领导陪同外宾观看演出活动安排893

附录894

专论894

参谋者的要领 李占成894

你适合当领袖还是参谋 陈青895

毛泽东的几位秘书 叶永烈896

文萃896

陈毅换秘书 张和义958

拿破仑的首席秘书 陈通泉959

你要守口如瓶--在领导身边作翻译 李国辉 张明安 编译960

办公室小偏方961

第八章 测试评价963

第一节 领导效能考评963

一、领导效能963

(一)内涵963

(二)特征963

(一)概念964

二、效能考评964

(三)领导效能的意义964

(二)类型965

(三)作用966

(四)原则967

第二节 考评的内容和程序971

一、考评内容971

二、考评程序972

(一)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972

(二)自我评定和群众评议972

(三)综合分析和作出结论972

(四)材料见面和复核修正972

三、效能考评中的环境分析973

(六)资料整理和归档保存973

(五)领导审定和调整变动973

第三节 考评方法978

一、形式考评978

(一)目标对照法978

(二)模拟情景测试法978

(三)专家评估法979

(四)民意测验法979

(五)调查研究法979

(六)巡视考察法979

(七)比较考评法979

(一)如何考评领导者的时间效能980

二、内容考评980

(九)民主测评法980

(十)自我述职法980

(八)统计分析法980

(二)如何考评领导者的办事效能981

(三)如何考评领导者的用人效能981

(四)如何考评领导者的组织整体贡献效能981

第四节 领导者的自我测评实例分析982

一、概念982

二、具体测评分析982

(一)管理者角色的自我诊断982

(二)工作特点测试984

(三)管理风格问卷985

(四)领导方式986

(五)领导者的类型990

(六)性向测验991

(七)决策作风993

(八)管理作风994

(九)个人作风996

(十)领导行为1000

(十一)领导作风1001

(十二)指挥能力1003

(十三)公众有关系1004

(十四)人际关系1004

(十五)工作压力1004

(十六)能力诊断1005

(十七)领导能力1009

(十八)策略规划1010

第五节 部属人员的绩效测评1012

一、概论1012

(一)绩效1012

(二)绩效测评1012

(三)绩效测评作用1013

(四)绩效测评的类型1013

二、部属的绩效测评的基本原理1015

(一)结构--功能原理1015

(二)定性--定量原理1016

(三)测量--评定原理1019

(四)静态--动态原理1023

(五)测评原理之间的关系1026

三、绩效测评的原则1028

(一)防止片面性1028

1.政治业务相统一1028

2.质与量相统一1029

3.将绩效测评和其他制度结合起来1029

4.稳定和发展相结合1029

5.主要和次要相结合1029

6.主观和客观相结合1029

(三)公正客观1030

四、绩效测评标准1030

(二)准确可靠1030

7.局部和全局相结合1030

(一)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1031

(二)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1031

(三)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1031

(四)静态标准和动态标准1031

第六节 测评程序和方法1032

一、测评程序1032

(一)概论1032

(二)具体程序1032

二、测评方法1033

(一)含义1033

(三)具体方法1034

(二)特征1034

三、测评结果的检验1041

(一)测评信度的概念与分类1041

(二)测评效度的概念与分类1043

第七节 组织内各类人员测评要素1044

一、组织内人员进行测评的必要性1044

(一)功能测评1044

(二)必要性1045

二、测评要素概述1045

(一)要素体系的概念1045

(二)要素的类型及要素体系的结构1046

三、各类人员测评要素的特征和实例1047

(一)各类人员测评要素的基本特征1047

(二)各类人员测评要素的设计实例1049

1997《领导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诚业,方建文等总主编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领导语言艺术实用全书  领导语言的综合研究(1997 PDF版)
领导语言艺术实用全书 领导语言的综合研究
1997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领导全书  领导基础卷( PDF版)
领导全书 领导基础卷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8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8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2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2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9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9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6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6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7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7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3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3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12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12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10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10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11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11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4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4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5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5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1卷(1999 PDF版)
新领导百科全书 第1卷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领导(1954 PDF版)
领导
1954 北京: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