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工艺学》
作者 | 安运静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6 |
出版时间 | 198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5033·508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465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一章 金属加热与控制3
§1-1确定加热规范的一般原则3
一、加热温度的确定3
二、加热速度的确定8
三、加热时间的确定11
§1-2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及介质15
一、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15
二、加热方式及加热介质的类型16
一、钢铁加热气体腐蚀的形式17
§1-3钢铁在加热时气体腐蚀的原理及控制17
二、氧化与脱碳层的组织结构18
三、钢材表面与炉气间的化学反应25
§1-4在保护介质中的无氧化加热34
第二章 退火与正火36
§2-1退火工艺的分类及基本原则36
一、退火工艺的分类36
二、退火工艺的基本原则38
§2-2扩散退火39
一、脱氢退火39
二、均匀化退火40
§2-3退火规范对钢的组织的影响46
一、临界点以下加热的影响46
二、临界点以上加热时温度及时间的影响48
三、过冷奥氏体的分解温度,停留时间和冷却速度的影响49
§2-4退火规范对钢中残余应力的影响50
§2-5球化退火51
一、碳化物球化的机理52
二、影响碳化物球化的因素55
三、球化退火工艺59
§2-6钢的正火61
§2-7退火、正火后的组织性能及工艺缺陷65
一、退火、正火后的组织特点65
二、退火、正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关系67
三、退火正火的缺陷69
第三章 淬火与回火72
§3-1淬火的概念及分类72
§3-2钢的淬透性73
一、淬透性的基本概念73
二、淬透性的试验方法75
三、淬透性的预测与计算80
四、淬透性曲线的应用84
五、关于表面淬透性86
§3-3淬火介质87
一、淬火介质冷却能力测定及评价87
二、淬火介质的种类及特性89
§3-4淬火工艺规范97
一、淬火加热规范98
二、淬火冷却方法102
§3-5钢的回火114
一、钢中奥氏体晶粒及自由碳化物相的超细化热处理117
§3-6淬火回火工艺的发展117
二、控制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形态的淬火118
三、利用淬火钢中存在塑性第二相的强韧化淬火121
§3-7淬火回火的工艺缺陷123
一、淬火变形123
二、淬火裂纹123
三、硬度不足123
四、软点124
五、组织缺陷124
第四章 表面淬火强化126
§4-1表面淬火用材料127
§4-2快速加热表面淬火时相变特点128
§4-3表面加热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135
一、表面加热淬火后的金相组织135
二、表面淬火后的性能136
§4-4感应加热淬火138
一、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138
二、感应加热淬火工艺141
三、感应加热用感应器149
四、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特点154
§4-5火焰加热表面淬火154
一、火焰淬火的分类155
二、火焰淬火用的燃料和装置157
三、火焰淬火的工艺控制159
§4-6其它表面淬火法162
一、电阻加热表面淬火162
二、冲击淬火164
三、激光热处理165
四、电子束热处理171
第五章 化学热处理174
§5-1化学热处理的分类及特点174
一、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175
§5-2化学热处理基本原理175
二、化学热处理渗剂及其反应机理176
三.化学热处理的相界面反应——吸附和解吸过程180
四、化学热处理中的扩散及渗层相结构的形成182
五、实现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途径191
§5-2钢的渗碳192
一、碳在钢中的扩散193
二、渗碳层的技术要求及对机械性能的影响195
三、渗碳工艺197
四、渗碳后的热处理203
五、渗碳及渗碳淬火后钢的金相组织205
六、渗碳件的质量检查206
七、渗碳件的常见缺陷207
八、国内外渗碳工艺的发展209
§5-4钢的氮化210
一、氮化的基本原理210
二、氮化工艺222
三、氮化后质量检查226
四、氮化常见缺陷228
一、碳氮共渗的特点及分类229
§5-5钢的碳氮共渗229
五、氮化工艺发展概况229
二、气体碳氮共渗230
三、气体软氮化238
§5-6其它化学热处理240
一、渗硼240
二、渗硫242
三、渗硅243
四、渗金属244
五、铬铝共渗246
七、碳氮硼三元共渗247
六、铝硅共渗247
第六章 热处理应力及其作用250
§6-1热处理应力形成及其分布250
一、热应力250
二、组织应力252
三、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分布252
四、表面强化处理的残余应力255
§6-2热处理应力对机械性能影响259
一、残余应力对硬度影响259
二、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260
三、应用预应力的热处理261
一、淬火变形264
§6-3工件热处理变形264
二、影响淬火变形的因素及防止措施266
§6-4工件热处理裂纹270
一、纵向裂纹272
二、横向裂纹和弧形裂纹275
三、网状裂纹275
四、剥离裂纹277
五、显微裂纹277
一、真空加热的特征279
第七章 热处理新技术279
§7-1真空热处理279
二、真空热处理方法及其应用283
§7-2离子轰击热处理290
一、离子氮化290
二、离子渗碳298
三、离子碳氮共渗300
四、离子硫氮共渗301
五、离子沉积303
一、形变热处理的分类及工艺特点307
§7-3形变热处理307
二、形变热处理强韧化的机理310
三、影响形变热处理强韧化效果的因素312
§7-4复合热处理313
一、复合热处理工艺方法314
二、热处理工艺复合的原则316
第八章 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318
§8-1热处理与零部件设计的关系319
一、正确的选择材料319
二、工件设计应有好的结构工艺性323
三、合理制订热处理的技术条件324
§8-2热处理工艺流程及规范的优化设计326
一、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326
二、程序技术在热处理工艺设计中的应用329
三、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选332
四、热处理后性能的预测332
§8-3热处理与其它冷热加工工艺的关系333
一、热处理与材料生产的关系333
二、热处理与冷热加工工艺的合理配合333
三、热处理与其它加工工艺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组合335
1982《热处理工工艺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安运静主编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热处理工
- 1983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级热处理工工艺学
- 1988.12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初级热处理工工艺学
- 1988年12月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高级热处理工工艺学
-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热处理工
-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初级热处理工工艺学
-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热处理工
- 199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热处理工
- 199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化学热处理与光亮热处理工艺
- 1984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热处理工艺学 中级本
- 1984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轴承热处理工艺学
-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中级热处理工工艺学
-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热处理工艺学
- 198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热处理工
- 1990 沈阳:沈阳出版社
-
-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 1986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