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2卷 科学思想史》求取 ⇩

第八章 导言1

第九章儒家与儒家思想3

(a)引言3

(b)儒家学派的一般特点5

(c)对待科学的矛盾态度12

(d)人性学说16

(e)“灵魂阶梯”理论22

表10“灵魂阶梯”说22

(f)荀卿的人文主义26

(g)作为封建官僚主义正统思想的儒学30

(h)作为一种“宗教”的儒学31

图37云南呈贡孔庙的?进院落(图版一四)33

(a)引言35

第十章道家与道家思想35

(b)道家的道的观念38

(c)自然界的统一性与自发性50

(1)自动装置和庄周的有机主义哲学58

(2)道家思想,因果关系和目的论61

(d)对自然的态度;科学观察的心理63

(1)水的象征与阴性象征63

(2)“让”(退让)的概念68

(3)静心70

(4)违反自然的行为(“为”)及其对立面(“无为”)76

(5)道家的经验主义79

(e)变、化和相对性83

(1)道家思想和方术93

(f)道家对知识和社会的态度96

(1)神秘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类型100

(2)科学和社会福利110

(3)返回到原始合作社会111

(g)对封建制度的抨击112

(1)道家对阶级分化的谴责115

(2)“朴”与“浑沌”(社会的均同一致性)119

(3)传说中的叛逆者129

图38 晚清时的一幅传说中的叛逆者被放逐的画像130

图39晚清时的一幅三苗结盟明誓的画像132

(4)“掘地派”,许行和陈相134

(5)“技巧章节”和技术135

(6)欧洲的类似情况;“黄金时代”141

(7)科学和民主145

(h)萨满,巫和方士147

(i)道家的个人目标:成为长生不死的“仙”154

(1)炼气术158

(2)日疗术160

(3)导引术160

(4)房中术161

(5)神仙列传166

(6)仙道和有机哲学167

(j)作为一种宗教的道教168

图40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之门廊与神龛(图版一五)169

(k)结论175

第十一章墨家和名家181

(a)墨翟的宗教的经验主义182

(b)墨经中的科学思想187

(c)公孙龙的哲学204

(d)惠施的悖论210

(e)形式逻辑还是辩证逻辑?219

第十二章 法家227

第十三章中国科学的基本观念239

(a)引言239

(b)中国科学所用的一些最重要的字词的词源240

表11科学思维中一些重要字词的会意词源243

(c)自然主义学派(阴阳家)、邹衍和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254

(1)与其他民族的元素理论的比较267

(2)汉代自然主义学派(阴阳家)与儒家的综合269

(d)排列的顺序和象征的相互联系276

(1)排列的顺序及其组合276

(i)生序:水、火、木、金、土(艾伯华的B4顺序)277

(iii)相胜序:木、金、火、水、土(艾伯华的A4顺序)278

(ii)相生序:木、火、土、金、水(艾伯华的A1顺序)278

(v)变化的比率;相制和相化的原理279

(iv)“近代”序:金、木、水、火、土(艾伯华的D4顺序)279

(2)象征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出这种联系的各个学派283

表12象征的相互联系285

(3)同时代的批评和后世的接受287

(4)“毕达哥拉斯式的”象数学;曾参290

(e)两种基本力量的理论(阴阳学说)296

图41《易经》的卦的分离表(图版一六)300

(f)相互联系的思维及其意义;董仲舒302

(1)有机主义哲学的根源315

(2)中国和欧洲的元素论与实验科学317

(3)大宇宙与小宇宙318

(g)《易经》的体系329

表13 《易经》中八卦的意义337

表14《易经》中六十四重卦的意义339

(1)从征兆的谚语到抽象的概念347

(2)普遍的概念库348

图42 表明《易经》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库的作用的示意图350

表15 按类分卦351

表16《易经》中所提到的发明353

(3)卦和重卦卦象在后世中国科学思想中的意义355

表17《参同契》中卦与太阴循环和周日循环的联系358

(4)《易经》作为对自然现象的“行政管理途径”;它与有组织的官僚制社会和有机主义哲学的关系362

表18易卦与《周礼》中行政体制的联系364

(5)附论:《易经》和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367

(a)占卜373

第十四章伪科学和怀疑主义传统373

(1)龟卜与蓍筮374

图43晚清时的一幅关于传说中的帝舜及其诸臣(包括大禹)的画像,画中正在用龟蓍卜问375

(2)利用《易经》中的卦376

(3)占星术377

图44中国14世纪的一幅星命天宫图(图版一七)379

(5)干支推命384

(4)择日,吉日和凶日384

(6)堪舆(风水)385

图45 一部论“风水”的著作《十二杖法》中的插图,该书据传为唐代(880年前后)杨筠松所撰(图版一八)387

图46晚清时的一幅选择宅址的图画389

(7)相术和手相390

(9)拆字391

(8)占梦391

(b)周代和汉初的怀疑主义倾向392

(c)王充的怀疑论哲学395

(d)离心的宇宙生成论399

(e)王充对人类中心说的否定402

(f)现象论者和王充反对他们的斗争406

(g)王充和人类的命运410

(h)以后各世纪中的怀疑论传统414

(i)怀疑论传统的辉煌成就:中国的人文学研究418

(a)一般特点423

第十五章 佛教思想423

表19 佛教兴起年表425

表20十二因缘的轮回426

(b)小乘与大乘429

(c)佛教在中国的传布432

(d)中国自然主义的反应435

(e)佛教对中国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影响446

图47蜕化在佛像中的表现(图版一九)451

(f)密教及其与道教的关系454

(g)结论458

第十六章晋、唐道家和宋代理学家461

(a)魏晋时代的道家思想461

(1)王弼和修正派461

(2)鲍敬言和激进派463

(3)葛洪和科学思想466

(b)唐宋时代的道家思想;陈抟和谭峭472

(c)李翱和理学的起源483

(1)朱熹和他的先行者486

(d)理学家486

(2)“太极”491

图48周敦颐(1017—1073年)的《太极图》492

(3)对普遍模式的研究;气(物质-能量)和理(组织)的概念503

(4)循环背景中的进化自然主义518

(5)对不朽和神明的否定522

表21理学家对儒家术语的合理化523

(e)宋代理学和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525

(f)朱熹、莱布尼茨与有机主义哲学527

图49 莱布尼茨《关于中国哲学的通信》的标题页(图版二○)534

第十七章宋明时代的唯心主义者及中国本土的自然主义的最后几位杰出人物539

(a)对?元论哲学的探讨539

(b)唯心主义者;陆象山和王阳明539

(c)唯物主义的再肯定;王船山543

(d)汉代思想的再发现;颜元、李塨和戴震545

(e)“新的,或实验的哲学”;黄履庄547

第十八章中国和西方的人间法律和自然法则551

(a)引言551

(b)法学家的自然法和科学的自然法则的共同根源552

(c)中国法理学中的自然法和成文法;对法典化的阻力554

(1)法律和现象主义;伦理秩序和宇宙秩序的统一性559

(2)法律中的社会方面;中国的和希腊的564

(d)美索不达米亚—欧洲自然法和自然法则分化的阶段566

(e)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对立法隐喻的认可573

(1)“法”(成文法)、“礼”(良好的习俗、风尚)、“义”(正义)578

(f)中国思想和自然法则578

(2)“天法”(自然法)和“命”(命令)582

(3)“律”(条律和标准律管)585

(4)“度”(天体运动的度量)587

(5)“纪纲”(自然因果作用的网或脉络)589

(6)“宪”(宪法)591

(7)“理”(模式)和“则”(适用于整体的各个部分的规则)592

(8)“无为”和自然法则597

(9)中国人之否定有一个上天立法者,乃是对自然界的自发性和自由的一种肯定598

(10)理学中的“理”和“则”;有机层次的哲学599

(g)佛教思想中的法606

(h)把法排除在外的秩序608

(1)对动物的法律审判;对比欧洲和中国对生物反常现象的态度610

(2)统治心理和过度抽象化612

(3)中国的和欧洲的法之比较哲学614

(4)对神的各种不同概念616

(i)结论618

参考文献621

缩略语表622

A.1800年以前的中文书籍627

B.1800年以后的中文和日文书籍及论文653

C.西文书籍和论文661

索引699

1990《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2卷 科学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英)李约瑟著;何兆武等译 1990 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1990 PDF版)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
1990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二卷  科学思想史 P739(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二卷 科学思想史 P739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三卷 数学(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三卷 数学
中国学术思想史(1932 PDF版)
中国学术思想史
1932
中国学术思想史(1932 PDF版)
中国学术思想史
1932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1990年07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
1990年07月第1版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思想史  下( PDF版)
中国科学思想史 下
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学美学思想史(1987 PDF版)
科学美学思想史
1987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1999 PDF版)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
1999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科学思想史(1985 PDF版)
科学思想史
1985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思想史(1990 PDF版)
中国科学思想史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  陶瓷卷(1998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陶瓷卷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  人物卷(1998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人物卷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1993 PDF版)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
1993 北京: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