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 陶瓷卷》
作者 | 卢嘉锡总主编;李家治分卷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93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3006158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1202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1
第一章 总论——中国陶瓷科学技术史的五个里程碑和三大技术突破1
第一节 五个里程碑1
一 第一个里程碑——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1
二 第二个里程碑——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硬陶和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3
三 第三个里程碑——汉、晋时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4
四 第四个里程碑——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5
五 第五个里程碑——宋代到清代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陶瓷的辉煌成就6
第二节 三大技术突破9
一 原料的选择和精制9
二 窑炉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10
三 釉的形成和发展11
第三节 中国陶瓷科技成就的历史作用及影响13
一 陶器出现的历史作用及影响13
二 瓷器发明的历史作用及影响14
第二章 水火土相合的第一产物——中国古代的前期陶器17
第一节 陶器起源的探讨17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18
一 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19
二 烧制工艺27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陶器30
一 化学组成及其与原料的关系31
二 成型、装饰和器型43
三 烧制工艺48
第四节 商、周至西汉时期的陶器53
一 化学组成、原料及显微结构55
二 成型工艺及装饰61
三 烧制工艺63
第三章 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出现69
第一节 印纹硬陶的出现70
一 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其与原料的关系70
二 成型、器型和装饰80
三 烧制工艺82
第二节 原始瓷的形成和发展86
一 原始瓷胎的化学组成及显微结构86
二 原始瓷釉的形成及其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94
三 成型、装饰、施釉和烧成104
第三节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烧制地区107
一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承前启后作用107
二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烧制地区的讨论109
第四章 瓷器的出现——越窑及南方早期诸窑的青釉瓷114
第一节 越窑青釉瓷的烧制成功115
一 越窑青釉瓷胎、釉的化学组成116
二 越窑青釉瓷的烧制工艺126
三 越窑青釉瓷胎、釉的显微结构及性能131
四 越窑青釉瓷的造型和装饰134
五 越窑青釉瓷的兴衰135
一 瓯窑青釉瓷137
第二节 浙江诸窑青釉瓷137
二 婺州窑青釉瓷138
第三节 南方诸窑青釉瓷139
一 湖南岳州窑(湘阴窑)青釉瓷139
二 江西洪州窑青釉瓷140
三 四川邛崃窑青釉瓷141
四 广东新会窑青釉瓷142
第五章 北方白釉瓷的出现——邢、巩、定诸窑白釉瓷143
第一节 白釉瓷的烧制成功及其烧制地区144
一 白釉瓷的烧制成功144
二 白釉瓷的烧制地区145
第二节 邢、巩、定窑白釉瓷的胎釉的化学组成及原料147
一 邢、巩、定窑附近的制瓷原料148
二 邢、巩、定窑白釉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变化及其与原料的关系151
第三节 邢、巩、定窑白釉瓷的烧制技术及其窑炉和窑具166
一 邢、巩、定窑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167
二 邢、巩、定窑的窑炉和窑具168
第四节 邢、巩、定窑白釉瓷胎釉的显微结构及性能172
一 邢、巩、定窑白釉瓷胎釉的显微结构172
二 邢、巩、定窑白釉瓷的有关物理性能175
第五节 邢、巩、定窑白釉瓷的器型和装饰特色176
一 器型176
二 装饰177
二 邢、巩、定窑的兴衰179
一 邢、巩、定窑对北方白釉瓷诸窑的影响179
第六节 邢、巩、定窑对北方白釉瓷诸窑的影响及其兴衰179
第六章 黑釉瓷的出现和发展——独树一帜的建窑黑釉瓷182
第一节 黑釉瓷的起源及其发展182
一 施釉陶瓷的“两极”分化182
二 黑釉瓷的地理分布183
第二节 建窑黑釉瓷的历史发展及其工艺技术的成就185
一 建茶与建盏186
二 从饮茶发展到斗茶187
第三节 建盏的品种189
第四节 建盏的生产工艺196
一 建盏的器形197
二 建盏的烧制工艺200
第五节 建盏的技术特征203
一 建盏的化学组成203
二 建盏胎的技术性质217
三 建盏胎的结构217
四 釉的结构和毫纹形成的物理化学基础219
第六节 建盏的影响和盛衰222
一 建盏对其他黑釉瓷的影响222
二 建盏的盛衰226
第七章 另辟蹊径——吉州黑釉瓷及其他各地的黑釉瓷228
第一节 吉州窑的历史渊源228
第二节 吉州窑的品种230
第三节 吉州黑釉瓷的技法及其品种231
第四节 吉州黑釉瓷的陶瓷物理化学本质238
第五节 吉州木叶天目盏241
第六节 南北方诸窑的黑釉瓷244
第八章 北方青釉瓷的出现和发展——耀州窑、汝窑、北宋官窑及哥窑青釉瓷258
第一节 耀州窑青釉瓷259
一 耀州窑制瓷原料及制备259
二 耀州窑青釉瓷的成型和装饰261
三 耀州窑青釉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特征264
四 耀州窑青釉瓷的烧成工艺265
第二节 汝窑青釉瓷270
一 汝窑青釉瓷用原料272
二 汝窑青釉瓷的胎、釉特征和显微结构273
一 北宋官窑的存在277
第三节 北宋官窑和哥窑青釉瓷277
二 北宋官窑青釉瓷的复制验证278
三 哥窑的类型和产地279
四 哥窑青釉瓷的显微结构特征284
第九章 南方青釉瓷的成熟和兴盛——龙泉窑及南宋官窑青釉瓷286
第一节 龙泉窑青釉瓷286
一 龙泉窑的历史沿革和窑址分布286
二 龙泉青瓷原料289
三 历代龙泉青釉瓷的胎和釉295
四 龙泉青釉瓷的装饰和造型302
五 历代龙泉的龙窑和烧成技术304
第二节 南宋官窑青瓷306
一 南宋官窑的历史沿革307
二 南宋官窑青瓷的烧制工艺308
第十章 南方白釉瓷的兴起——景德镇窑和德化窑白釉瓷313
第一节 景德镇窑白釉瓷313
一 景德镇烧制白釉瓷的起始年代313
二 景德镇的制瓷原料316
三 景德镇白釉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及显微结构325
四 景德镇白釉瓷的烧制工艺341
第二节 德化窑白釉瓷350
一 德化烧制白釉瓷的历史351
二 德化白釉瓷的原料及胎釉的化学组成351
三 德化白釉瓷的烧制工艺358
第十一章 瓷釉装饰的创新和突破——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和高温色釉瓷364
第一节 青花釉下彩瓷的兴起和发展365
一 唐青花的发现、技术特点和装饰365
二 宋青花的来历和胎、釉及颜料特征369
三 元青花瓷的发展370
四 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375
五 清代景德镇的青花瓷381
六 历代青花瓷的显色与结构特征383
第二节 釉里红釉下彩瓷的开端和演变386
第三节 高温色釉的创新388
一 姹紫嫣红的铜红釉388
二 深沉古朴的钴蓝釉391
四 仿汝、官、哥、钧名窑釉瓷和其他釉瓷392
三 五光十色的窑变花釉瓷392
第十二章 釉下彩与划、刻、彩并举的民间窑系——长沙窑和磁州窑系394
第一节 釉下多彩装饰的长沙窑系风格瓷器394
第二节 磁州窑陶瓷399
一 磁州窑发展的物质基础400
二 磁州窑原料处理、成型和烧成工艺402
三 磁州窑瓷胎和釉的化学组成、特征和装饰403
第三节 鹤壁集和扒村诸窑陶瓷409
第四节 山西、山东和安徽诸窑的磁州窑系风格瓷器411
一 山西诸窑的磁州窑系风格白釉瓷411
二 山东、安徽诸窑的磁州窖系风格瓷器413
第五节 耀州窑和吉州窑的磁州窑型装饰瓷415
第十三章 乳光釉瓷的萌芽、成熟和发展——钧釉瓷416
第一节 钧釉瓷的萌芽——西周釉陶上的乳光斑418
第二节 乳光釉瓷的登场——梁、唐怀安窑的乳光青瓷419
第三节 唐代钧釉瓷(唐钧、唐代花瓷)422
第四节 河南钧釉瓷425
第五节 唐代以来由液相分离所产生的乳浊釉瓷和类钧釉瓷432
一 长沙窑乳浊釉瓷432
二 婺州窑乳浊釉瓷434
三 处州窑乳光釉瓷437
第六节 仿钧釉瓷及其在技术上的发展439
一 宜均439
二 广均442
三 景德镇仿钧443
四 景德镇的炉均444
五 乳光釉的物理化学基础445
第十四章 陶器工艺的继承和创新——宜兴紫砂陶器448
第一节 紫砂茗壶的起源与陶艺的发展449
第二节 紫砂陶器的技术发展456
一 宜兴紫砂陶器所用的泥料457
二 紫砂陶器的成型工艺460
三 紫砂陶器的装饰方法461
第十五章 光彩夺目的富铅釉和彩——三彩陶器、低温色釉和彩464
第一节 绿釉陶和三彩釉陶465
一 绿釉陶465
二 三彩釉陶467
第二节 琉璃472
第三节 法华彩釉473
第四节 素三彩釉475
第五节 炉钧釉477
第六节 釉上彩477
一 明代斗彩和五彩477
第七节 低温釉、彩发展形成的体系485
参考文献487
主要人名索引489
主要书名索引491
总跋492
1998《中国科学技术史 陶瓷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卢嘉锡总主编;李家治分卷主编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陶瓷
- 1996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陶瓷
- 1999
-
- 陶瓷技术概论
- 徐氏基金会
-
- 日本陶瓷技术
- 1984
-
- 精密陶瓷 会变魔术的陶瓷科学
- 1989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中国陶瓷史
- 1936 台湾商务印书馆
-
- 电子陶瓷技术
- 1988 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
- 中国陶瓷史话
- 1985 明文书局
-
- 中国陶瓷
- 1988 淑馨出版社
-
- 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
- 1982 轻工业出版社
-
- 中国陶瓷美术史
- 1993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
- 长沙窑瓷绘艺术
- 1994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 中国陶瓷史
- 198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工程陶瓷技术
- 1994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