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行政学》求取 ⇩

目录1

第一编 概论1

第一章县级行政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

第一节行政与行政学1

一、行政学的概念1

二、行政学的基本特征3

三、行政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第二节县级行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7

一、行政学研究的对象7

二、行政学研究的具体任务8

三、县级行政学的研究内容11

第三节县级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15

一、中国县级行政学的理论基础15

二、县级行政学的实践依据17

第四节学习研究行政学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19

一、学习研究行政学的重要性19

二、学习研究行政学的原则22

三、学习研究行政学的方法23

第一节行政学的产生25

第二章行政学的历史演进25

一、行政学产生的标志26

二、行政学产生的原因26

第二节行政学的发展28

一、传统理论阶段28

二、科学管理阶段29

三、行为科学阶段30

四、系统理论阶段32

一、古代的行政管理及研究34

第三节 中国行政学发展概况34

二、国民党时期的行政管理及研究37

三、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及研究39

第四节 国外的行政理论与实践42

一、苏联的主要行政理论42

二、美国的行政实践43

三、日本的行政特点44

四、国外行政学的借鉴45

第一节行政职能的概念47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47

第三章行政职能47

二、行政职能的类别48

三、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49

第二节 行政的基本职能51

一、政治职能51

二、经济职能51

三、文化职能53

四、社会职能54

一、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性55

第三节行政职能的转变55

二、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56

三、行政职能转变的思想方法58

第四章行政体制60

第一节行政体制概述60

一、行政体制的含义60

二、行政体制的内容与分类61

三、行政体制的制约因素64

四、行政体制研究的意义66

一、初创成型时期67

第二节县级行政体制的发展历程67

二、首次改革时期68

三、非正常时期69

四、探索性改革时期69

五、县级管理体制的弊端与原因70

第三节县改市与县级市行政71

一、县改市的必要性和意义71

二、县级市行政的特点73

三、县级市管理与发展趋势74

第四节行政分层75

二、多次变更的中国行政分层实践76

一、行政分层的原则与方法76

三、我国行政层级的权限划分78

第五章行政环境80

第一节 行政环境的概念及意义80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80

二、行政环境的研究及其意义81

第二节行政的自然环境82

一、自然环境与行政系统82

二、自然环境的管理与优化83

二、行政组织与社会环境85

第三节行政的社会环境85

一、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85

三、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87

四、社会变迁与行政改革88

第四节行政的文化环境89

一、中国民族文化及其影响90

二、行政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化91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环境92

一、初级阶段行政管理的基本环境92

二、初级阶段行政环境的特点93

三、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95

第六章行政改革97

第一节行政改革的概述97

一、行政改革的概念97

二、行政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98

三、行政改革的必要性99

第二节行政改革的内容100

一、政府系统内部的改革100

二、政府系统外部关系的改革101

三、县级政府的扩权与放权102

第三节行政改革的原则104

一、观念更新原则104

二、适应性原则105

三、计划性原则105

四、整体性原则105

五、科学性原则106

第四节 行政改革的目标106

一、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106

二、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107

三、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109

第二编 行政主体111

第七章行政组织111

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111

一、行政组织的概念111

二、行政组织的结构112

三、行政组织的特征113

四、行政组织的分类114

五、行政组织的地位和作用115

二、依法设置原则116

第二节行政组织建设原则116

一、职能需要原则116

三、精干高效原则117

四、功能完整原则117

五、职权确实原则118

六、民主管理原则118

七、组织统一原则118

第三节县级行政组织119

一、县级政府组织119

八、权宜应变原则119

二、县级民族区域自治组织120

第四节县级行政组织改革122

一、县级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122

二、县级行政组织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22

三、县级行政组织改革的途径124

第八章行政领导126

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126

一、行政领导的概念126

二、行政领导的分类127

三、行政领导的地位和作用129

一、调查研究130

第二节行政领导的职责130

二、计划决策131

三、组织实施131

四、选人用人132

五、指挥协调132

第三节行政领导的素质133

一、服务意识133

六、监督控制133

二、求实之心134

三、决断魄力134

四、组织才能135

五、克己宽人135

六、作风正派136

第四节行政领导的结构136

一、年龄结构136

二、知识结构137

三、专业结构137

五、气质结构138

四、能力结构138

第五节行政领导的权威139

一、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139

二、行政权威的影响因素140

三、行政权威的树立142

第九章县长144

第一节县长的选举144

一、县长选举的溯源144

二、县长的选举产生145

三、县长选举应遵循的原则146

第二节县长的职责147

一、向县人大报告工作148

二、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148

三、承担县内的重大行政决策149

四、对政府部门和人员的组织管理149

五、对乡镇长的直接领导150

第三节县长的素质151

一、强烈的公仆意识152

三、较强的智力品质和专门能力153

二、丰富的知识153

四、独特的改革创造能力156

五、健康的体魄157

第十章国家公务员158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的概念158

一、国家公务员的含义158

二、国家公务员的分类159

三、国家公务员的作用159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160

一、国家公务员的权利161

二、国家公务员的义务162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建设162

一、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条件162

二、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164

三、县级国家公务员的工作作风165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的环境与步骤168

第四节 中国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和奖惩170

一、国家公务员的录用170

二、国家公务员的考核171

一、中西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区别173

三、国家公务员的奖惩173

第五节 中西国家公务员的区别173

二、公务员制度与中国现行人事制度的比较175

三、对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借鉴176

第十一章县级机关行政178

第一节机关行政概述178

一、机关行政的含义178

二、机关行政的特征178

四、机关行政的原则179

三、机关行政的任务179

五、机关行政的意义181

第二节秘书行政181

一、秘书与秘书学181

二、秘书工作的特点182

三、秘书工作的内容183

四、秘书人员的素质184

第三节会议行政186

一、行政会议的分类186

二、行政会议的组织186

三、几种重要会议189

四、“会海”的形成及会风的改进191

第四节文书管理193

一、文书的含义193

二、文书的分类和名称193

三、文书的体式和行文关系194

四、文书的处理程序195

五、特别文书的处理195

六、文书工作的原则和要求196

一、档案的概念和作用197

第五节档案管理197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基本原则198

三、档案管理的主要程序199

第六节事务行政202

一、机关物资设备管理202

二、生活服务管理203

三、接待服务工作204

四、基建、房屋和庭园管理206

第七节值班、领导活动安排与查办工作207

一、值班工作207

二、领导活动的安排210

三、查办工作211

第八节机关办公自动化214

一、办公自动化的概念214

二、办公自动化的工作内容215

三、办公自动化的原理、技术和建设216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220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220

二、县级行政决策的特点220

第十二章行政决策220

第三编行政行为220

三、行政决策的类型221

四、行政决策的重要性223

第二节行政决策的原则224

一、信息原则224

二、预测原则225

三、系统原则225

四、可行原则225

五、参与原则225

六、择优原则225

一、明确目标阶段226

第三节行政决策的程序226

七、时效原则226

八、创新原则226

二、拟定方案阶段227

三、方案选优阶段228

四、完善决策方案阶段228

第四节县级行政决断229

一、县级行政决断的特点229

二、县级行政决断的原则230

一、改善决策体制231

第五节行政决策的科学化231

三、县级行政决断的形式231

二、规定合理的决策程序232

三、发挥咨询机构的智囊作用233

第十三章行政执行235

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235

一、行政执行的含义235

二、行政执行的特性235

三、行政执行的作用和意义237

四、务实原则239

三、迅速原则239

第二节行政执行的一般原则239

二、准确原则239

一、主体原则239

五、条理原则240

第三节行政执行的准备240

一、思想准备240

二、计划准备241

三、组织准备242

四、物质准备243

第四节行政执行的实施243

一、行政执行的指挥244

二、行政执行的协调245

三、行政执行的监督247

四、行政执行的控制247

第五节行政执行的总结249

一、行政执行总结的必要性249

二、行政执行总结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49

三、行政执行总结的基本要求251

二、行政信息的分类253

一、信息与行政信息253

第一节行政信息概述253

第十四章行政信息253

三、行政信息的特征254

四、行政信息在行政中的意义255

第二节行政信息系统256

一、行政信息系统的意义256

二、行政信息系统的作用与职能256

三、建立行政信息系统的原则及标准258

一、行政信息沟通的意义259

第三节行政信息沟通259

二、行政信息沟通的特点与分类261

三、行政信息沟通的原则和方法263

第四节行政信息的处理264

一、行政信息的收集264

二、行政信息的加工265

三、行政信息的传递265

四、行政信息的存贮266

一、行政信息工具现代化267

二、信息传递网络化267

第五节行政信息管理现代化267

三、行政信息工作者水平的提高268

四、开展信息科学的研究268

第十五章行政关系269

第一节行政关系概述269

一、行政关系的含义269

二、行政关系的分类270

三、行政关系的特点270

四、行政关系的职能271

第二节行政关系的原则273

一、利益一致原则273

二、彼此尊重原则273

三、民主协商原则274

四、积极沟通原则274

五、实事求是原则274

第三节行政关系的实施步骤275

一、调查研究275

二、制订计划275

四、评价结果276

三、策动传播276

第四节政府常见的公共关系协调277

一、党委与政府关系的协调277

二、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协调278

三、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协调279

四、政府与新闻媒介关系的协调280

五、政府与内部职工关系的协调280

第五节领导关系的协调281

一、领导与群众关系的协调281

二、上下级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协调283

三、各部门领导之间关系的协调284

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关系的协调285

五、领导者同组织之间关系的协调286

第六节行政关系的社会化倾向287

一、领导对象的社会化287

二、领导职能的社会化288

三、领导环境的社会化289

四、行政关系社会化带来的新课题289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291

第一节领导艺术概述291

第十六章领导艺术291

第四编 行政艺术291

二、领导艺术的特征292

三、领导艺术的重要性293

第二节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294

一、随机决断艺术295

二、抓中心工作艺术296

三、统筹兼顾艺术298

四、处理人际关系艺术299

五、驾驭时间艺术300

六、把握适度艺术302

第三节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和方法303

一、善于学习303

二、开发创造力304

三、灵活运用306

四、勤于总结307

第十七章行政方法308

第一节行政方法的概念308

一、行政方法的含义308

二、行政方法的分类309

三、行政方法的科学化310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主要手段311

一、行政手段311

二、经济手段313

三、法律手段314

第三节现代管理方法316

一、行政系统方法316

二、行政目标管理方法318

三、行政预测方法319

四、行政网络分析方法321

第四节传统管理方法322

一、思想教育方法322

二、激励方法324

三、“请诸葛亮”法325

四、“抓牛鼻子”法326

五、抓点带面法326

六、“解剖麻雀”法327

第五节行政工作的程序化327

一、行政工作程序化的含义327

二、行政工作程序化的类型328

三、行政工作程序化的途径329

第十八章行政心理330

第一节心理与行政心理330

一、行政心理的含义330

二、研究行政心理的重要意义331

第二节 行政过程中的心理332

一、个体心理332

二、群体心理336

三、领导心理338

第三节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341

一、社会心理的含义与基本特征341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342

第十九章行政演讲344

第一节行政演井概述344

一、行政演讲的含义344

二、行政演讲的特点345

三、行政演讲的分类346

四、行政演讲的社会作用347

一、演讲知识和演讲实践348

第二节行政演讲能力的构成348

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349

三、演讲稿的写作能力349

四、口语表达能力350

第三节演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350

一、热烈的成功欲350

二、坚强的自制力351

三、充分的自信心352

一、演讲目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353

第四节演讲方式的设计353

二、与听众会面方式的设计354

三、强化演讲重点方式的设计356

四、调节会场情绪的设计357

第五节几种演讲技能358

一、表情和手势的运用技巧358

二、口语表达技巧360

三、机变艺术361

第六节提高演讲能力的基本途径363

一、学习演讲科学363

三、重视设计后演练364

二、进行演讲实践364

四、加强演讲者的综合修养365

第二十章行政效率368

第一节行政效率概述368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368

二、行政效率的特点369

三、行政效率在行政中的地位370

第二节行政效率的衡量标准371

一、工作完成的速度率371

二、工作质量率372

三、工作比较率372

第三节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373

一、人的因素的影响373

二、客观环境的影响375

三、复合因素的影响377

四、影响县级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379

二、实现行政体制的合理化380

三、实现行政人员的优质化380

一、实现管理思想的先进化380

第四节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380

四、实现行政程序的科学化381

五、实现行政方法和办公手段的现代化381

第五编 行政法制382

第二十一章行政法规382

第一节行政法规概述382

一、行政法规与行政法制382

二、行政法规的特征及分类383

三、行政法规的基本要求385

四、行政法规研究在行政学中的地位386

第二节 中国行政法规体系387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87

二、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388

三、行政法规体系389

第三节行政立法392

一、行政立法的含义392

二、行政立法的依据393

三、行政立法的原则394

四、行政立法的程序395

一、行政执法的含义397

二、行政法规的效力397

第四节行政执法397

三、行政法规的实施方式398

四、行政法规的解释400

第五节行政司法与行政诉讼401

一、行政司法的含义和特征401

二、行政司法的原则和作用402

三、行政诉讼及其解决方式403

四、行政机关要正确对待行政诉讼405

一、加强行政法规的制定406

第六节实现行政法制化的基本途径406

二、改善行政法规的执行407

三、健全行政诉讼和行政监督制度407

第二十二章行政监督408

第一节行政监督概述408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408

二、行政监督的种类409

三、行政监督的意义410

一、行政监督的任务413

第二节行政监督的任务和原则413

二、行政监督的原则414

第三节 行政监督的程序和方法415

一、行政监督的程序415

二、行政监督的方法417

第四节行政监督形式419

一、内部行政监督形式419

二、外部行政监督形式420

一、民主制度的产生424

第一节 民主制度的历史演变424

第二十三章县级民主制度424

二、奴隶社会的民主制度425

三、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426

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428

第二节县级民主制度的完善431

一、县级民主制度的形成431

二、县级民主的扩展434

三、县级直接选举制度435

第三节县级信访工作440

一、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440

三、信访工作的原则441

二、信访部门的职责441

四、处理信访案件的形式442

五、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443

第六编 专业行政446

第二十四章人事行政446

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446

一、人事行政的概念446

二、人事行政的特点447

三、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448

第二节县级人事行政的基本内容449

一、任用制度450

二、职位分类制度452

三、考核制度453

四、培训制度454

五、奖惩制度455

六、调配制度457

七、工资福利制度458

八、退休制度459

一、任人唯贤原则460

第三节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460

二、民主化原则461

三、科学化原则461

四、法制化原则462

五、注重实绩原则462

六、用人和治事统一的原则463

第四节人事行政的改革463

一、现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463

二、人事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465

三、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465

一、财务行政的概念468

第二十五章财务行政468

第一节财务行政概述468

二、财务行政的性质和特征469

三、财务行政的基本任务470

四、财务行政的基本原则471

五、县级财务行政的特点和重要作用471

第二节县级预算管理473

一、预算的一般概念473

二、县级预算的基本内容474

三、县级预算的基本原则475

四、县级预算的管理体制476

五、县级预算的程序477

第三节县级决算和预算会计479

一、县级决算479

二、县级预算会计480

第四节审计制度484

一、审计制度的重要性484

二、审计机关的职权484

三、审计的程序485

四、审计的内容和方法486

五、县级财政综合审计487

第二十六章经济行政489

第一节县级经济行政概述489

一、县级经济行政的含义489

二、县级经济的基本特征490

三、县级经济行政的主要任务492

四、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要求496

第二节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498

一、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概述498

二、战略思想499

四、战略重点500

三、战略目标500

五、战略措施501

第三节县级生产管理502

一、县级生产管理的内容502

二、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504

三、发展乡镇企业506

四、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509

五、建设小城镇510

一、县级流通管理的内容511

第四节县级流通管理511

二、县级流通改革512

第五节县级分配管理513

一、县级财力分配的层次、渠道和要求513

二、县级生产资料的分配管理514

三、县级个人消费的分配515

第六节县级消费管理516

第二十七章行政公文写作518

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518

一、行政公文的含义518

二、行政公文的分类519

三、行政公文的特征520

四、行政公文的功用521

第二节行政公文的格式与文面523

一、行政公文的格式523

二、行政公文的文面527

第三节行政公文的写作的材料530

一、行政公文写作材料的含义530

二、行政公文写作材料的获取和积累530

三、行政公文写作材料的筛选与使用531

一、语言合体原则533

第四节行政公文的写作原则533

二、观点材料统一原则534

三、层次原则535

第五节 行政公文作者的撰拟修养536

一、练好写作基本功536

二、养成博学的习惯537

三、培养策见能力539

四、树立正确的文德540

一、市辖区行政的特点542

第一节市辖区行政542

第二十八章 市辖区、农村和工商、教育、科技行政542

二、市辖区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543

第二节农村行政547

一、农村行政管理的对象和任务547

二、农村行政管理的基本方针548

三、农村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548

一、工商行政管理的必要性548

第三节 工商行政549

三、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550

二、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责550

第四节教育行政551

一、教育行政管理的必要性551

二、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552

三、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553

第五节科技行政554

一、科技行政管理的必要性554

二、科技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554

三、科技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555

后记557

1991《县级行政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文军等著 1991 中国劳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行政学(1993 PDF版)
行政学
1993 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县行政概论(1944 PDF版)
县行政概论
1944
县卫生行政(1941 PDF版)
县卫生行政
1941
行政法学と行政判例(1998.03 PDF版)
行政法学と行政判例
1998.03 有斐閣
行政学(民国65.05 PDF版)
行政学
民国65.05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县各级组织纲要及地方行政资料(1946 PDF版)
县各级组织纲要及地方行政资料
1946 东北力行社辽宁省支社
行政学(1976 PDF版)
行政学
1976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规范(1992 PDF版)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规范
1992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行政学(1992 PDF版)
行政学
1992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乡级行政管理(1991 PDF版)
乡级行政管理
1991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行政学(1988 PDF版)
行政学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点行政学和行政法学(1984 PDF版)
学点行政学和行政法学
1984 北京:群众出版社
行政学(1995 PDF版)
行政学
1995 北京:商务印书馆
县行政管理(1990 PDF版)
县行政管理
1990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省级行政管理(1991 PDF版)
省级行政管理
199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