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教育教程》求取 ⇩

目 录1

序言1

第一章导言1

第一节创立中国国情教育理论的客观必然性1

一、进行中国国情教育的迫切性1

二、只有进行正确的国情教育才会对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4

三、国情教育健康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的国情教育理论指导5

第二节国情教育理论的研究对象5

一、国情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5

二、国情教育理论的科学性质6

三、中国国情教育的理论体系7

第三节国情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8

第二章关于国情的一般理论11

第一节国情内涵11

一、国情内涵11

二、国情确定的依据12

三、国情的客观性13

第二节国情的属性14

一、国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4

二、国情的经济性质和政治性质15

三、国情的民族性16

二、国情的历史性和现实性17

二、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艰难曲折道路17

一、国情的相对稳定性17

第三节国情发展变化特征17

三、国情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8

第三章国情结构20

第一节国情体系20

一、国情系统20

二、基本国情与一般国情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结构23

一、国情政治结构23

二、国情经济结构24

三、国情文化结构25

四、国情社会结构27

五、国情的国际环境结构29

第四章国情教育的地位31

第一节国情教育内涵31

一、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31

二、国情教育的性质与内涵32

一、政治思想教育结构33

第二节国情教育的地位和职能33

二、国情教育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地位35

三、国情教育的职能36

第五章国情教育的方针38

第一节国情教育的指导思想38

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为国情教育38

的核心38

二、在全民中广泛开展国情教育39

三、在青少年中进行国情教育具有更深远、更重要的战略意义40

第二节国情教育的理论依据41

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国情教育的理论基础41

二、国情教育要以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旨导43

三、国情教育要以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为主线44

第三节持续开展科学的国情教育45

一、国情教育应长期持续地进行45

二、国情教育必须具有高度科学性46

第六章国情教育的政治内容48

第一节旧中国的社会性质48

一、旧中国的社会性质48

二、旧中国的阶级关系52

三、近代中国革命的道路54

第二节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客观必然性59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59

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6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7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70

第三节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70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73

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不开党的领导76

四、中国共产党今天仍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79

五、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国情决定的81

第四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84

一、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84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创建中的发展87

三、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90

第五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需加强人民民主95

专政9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和特点95

二、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加强98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重要性101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04

五、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07

第六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110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11

二、抗日战争时期113

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16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20

第七章国情教育的经济内容124

一、我国社会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4

第一节我国社会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4

二、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在所处历史阶段的意义12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和基本经济特征13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136

一、旧中国的基本经济状况138

第二节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138

二、40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143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155

一、自然资源的内涵及其特点160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60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163

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169

四、保持生态平衡171

第四节加强基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172

一、产业结构内涵172

二、技术进步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173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调整174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潮流178

第八章国情教育的社会内容178

第一节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178

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80

三、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183

四、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187

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90

六、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依存性194

第二节中国是多民族国家196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196

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基本状况197

三、40年来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199

四、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201

第三节正视人口问题205

一、人口失控造成的困境205

二、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是“四化”建设的迫切要求210

第四节在法制轨道上同腐败现象作斗争21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218

二、党和政府一直同腐败现象作斗争220

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只能在法制轨道上222

进行222

第五节加强全民政治思想品质的修养224

一、坚定信仰,树立理想225

二、自觉抵制剥削阶级思想腐蚀230

三、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纪233

第六节40年来人民生活巨变237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237

二、40年来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238

三、社会主义创造了资本主义社会无可比拟的生活质量240

四、必须切实控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241

第一节中华民族具有光辉悠久的文化历史244

第九章国情教育的文化内容244

一、文化内涵244

二、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245

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247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49

第二节新中国教育的发展251

一、教育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51

二、新旧中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变化253

三、新中国40年教育事业的伟大成就255

四、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264

五、教育落后的状况一定会改变265

一、新中国卫生事业的伟大成就267

第三节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267

二、我国2000年主要卫生目标规划274

第四节新中国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277

一、新中国体育的巨大变化277

二、新中国运动员的辉煌成绩279

第五节文化艺术的繁荣280

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方针280

二、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建设成就282

三、艺术创作百花争艳、硕果累累289

四、让社会主义思想牢固占领文艺阵地291

第十章国情教育的科技内容292

第一节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史上的伟大贡献292

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293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295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297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0——581年)300

五、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302

六、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305

第二节影响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原因308

一、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由兴盛走向停滞(公元1368年——17世纪)308

世纪——1919年)312

三、对影响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原因的几点思考317

第三节新中国的科技成就319

一、党的科技政策319

二、40年科学、技术主要成就322

三、发展前景328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国际环境330

第一节国情教育与国际环境教育330

第十一章国情教育的国际环境内容330

二、国际环境教育基本内容331

三、国际环境教育的重要性332

第一节科学地进行国情比较334

第二节40年外交成就337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越来越高337

二、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取得了重大成就338

三、对外经济技术往来取得了重大进展339

第三节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341

一、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一大主题341

二、发展经济是当代世界的另一大主题343

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密切联系的两大主题345

四、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要的外部条件346

第四节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347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失败347

二、美帝国主义是颠覆新中国的急先锋350

三、帝国主义颠覆新中国的策略转变——“和平演变”战略352

第五节警惕和挫败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358

阴谋358

一、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进行到底359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粉碎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361

三、扩大对外开放,同一切友好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往来362

四、深化改革、治理整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击破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重大保证364

五、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尊严、民族气节教育,肃清奴化思想影响365

第十二章展望21世纪的中国367

第一节21世纪的国际环境367

一、21世纪的国际政治环境369

二、21世纪的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环境370

一、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景374

第二节中国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74

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381

第十三章国情教育比较384

一、国情比较的内涵384

二、国情比较的方法385

第二节某些国家国情教育特点比较387

一、苏联国情教育特点387

二、日本国情教育特点388

三、法国国情教育特点389

四、从国情教育比较中得到的启示391

后记393

1990《中国国情教育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永江,聂德林主编 1990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国情教育读本(1990 PDF版)
国情教育读本
1990 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1994.10 PDF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
1994.10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国情教育( PDF版)
小学国情教育
湖北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中国国情教育纲要(1989 PDF版)
中国国情教育纲要
1989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国情教育概要(1990 PDF版)
中国国情教育概要
1990 北京:时事出版社
中国国情教育辞典(1991 PDF版)
中国国情教育辞典
1991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新中国教育历程(1996 PDF版)
新中国教育历程
1996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国情教育全书(1995 PDF版)
中国国情教育全书
1995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国情教育读本(1990 PDF版)
国情教育读本
1990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国情教育教材(1990 PDF版)
国情教育教材
1990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国情教育讲话(1991 PDF版)
国情教育讲话
1991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国防教育教程(1997 PDF版)
国防教育教程
1997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情教育读本(1990 PDF版)
国情教育读本
1990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党委学习中心组“三讲”教育读本(1999 PDF版)
党委学习中心组“三讲”教育读本
1999 北京:金城出版社
国情教程(1992 PDF版)
国情教程
1992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