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官制度》求取 ⇩

1

第一章 中国文官制度的历史结构1

第一节 文官制度的历史渊源1

目录1

一、官法的原始形态2

二、官刑入律及其沿革4

第二节 行政体系与文官制度的结构6

一、行政体系的结构6

二、中央政府的构成8

1.皇帝——最高主宰8

2.三公列卿——辅佐要津9

3.三省六部——行政中枢10

4.寺监台院——职能机构13

表格目录14

1.九寺建置14

2.五监建置15

三、地方政府的构成16

1.二级地方行政体制——郡县的确立16

2.三级行政体制——州、郡、县的形成17

4.地方行政体制演进17

5.南北朝州郡县设置18

3.唐道宋路体制的建立19

4.行省的设立与四级体制的形成20

四、文官制度的结构21

第三节 行政法典的制定与文官制度法律化23

一、《周官》的产生与原始文官制度的初萌24

二、秦汉行政律的首创与文官律的形成25

三、南北朝的典格令与文官制度初具规模28

四、《唐六典》的产生与文官制度的法律化29

五、宋元行政法典的制定与文官制度的发展30

六、明清会典的大成与文官制度独成体系31

6.历代行政体制演变33

第二章 文官的选拔与考试——选举制度35

7.选举制度演化36

第一节 基层推荐议选——乡举里选制37

一、夏商时代的三宅三俊法37

二、西周的六德、六行推选法38

1.专门的选拔机构和人员38

2.特定的选拔程序38

8.西周选士举官系统39

8.选拔官吏的具体标准40

4.选拔官吏的等级标准41

三、春秋时代的三选制42

四、战国的客卿养士制43

第二节 自下而上的考察推举——察举征辟制45

一、由丞相列侯考核推举——察举45

1.贤良方正48

2.贤良文学49

3.明经50

5.明阴阳灾异51

4.明法51

6.敦厚有行52

7.勇猛知兵法53

8.有道之士54

11.孝廉55

9.尤异………………………………………………(54)10.治剧55

12.茂才57

二、聘任各级政府属员——征辟59

1.征聘59

2.辟除60

三、博士弟子考试授官——课试62

四、靠父兄功勋任官——任子64

五、以钱米买官——纳贸66

六、上书拜官69

八、材力举官71

七、计吏拜官71

九、方伎举官72

9.两汉选举科目简况74

十、汉开文官选举的先河74

1.实行多元选拔,不拘一格举人才75

2.汉代的官员选举逐步形成制度化,成为建立中国文官体系的蓝本76

10.两汉文官选拔科目76

3.贿选之风泛滥,冲击着新兴的文官选举制度79

4.以儒家理论为指导的选举观.促成官宦世家的显赫和经学世官的形成80

第三节 九级差额评选——九品中正制81

一、九品官人法的创立81

1.曹操《求贤令》的颁布82

2.九品官人法的创立过程84

1.九品中正制的组成87

二、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87

2.九品中正制的程序88

三、九品官人法的实施规定92

四、九品中正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弊端93

1.重门阀家世,轻才德实践96

2.势族把持选举,徇私枉法97

8.人人望品,官风败坏98

五、九品中正与入仕途径99

11.两晋南朝入仕概况101

第四节 分科考试录用——科举制103

一、科举产生的时代103

二、唐朝科举的定制107

1.解送考生107

2.科举类型109

3.考试科目与方法111

12.唐科举简况112

4.《科举格》的制定及意义119

5.科举考试与铨选授官120

6.唐朝科举的特点122

1.科目设置的改革125

三、宋代的科举改革125

2.科举类型的定制128

3.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130

四、明清科举的鼎盛与衰废135

1.明清科举的振兴及入仕三途136

2.明清科举的类型140

3.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与科规142

13.清科举系统143

14.明清科举简况144

4.明清科举的中额与授官148

5.异途两种:捐纳与恩荫150

一、文官的品阶154

第五节 文官的品阶与待遇154

15.两汉官品俸禄155

16.明清官品俸禄156

二、文官的俸禄158

17.唐代品阶俸禄159

18.地方官养廉银160

19.清代品阶俸银161

三、文官的章服161

20.西汉官吏章服162

21.唐宋明清品官章服163

第六节 科举制度的得失观164

一、科举开创文官考试制度的先声165

22.清代高级官吏出身进士统计166

二、科举对造成清廉吏治有一定作用167

23.明清进士出身寒微家庭比率168

三、科举有助于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的延续169

24.宋清科举出身人数比较169

四、非正常的科举对科举制度的极大破坏171

25.清代地方官出身比例171

第三章 文官的政绩考核——考绩制度173

第一节 历代考绩机构——冢宰到考功司173

一、上古的冢宰与小宰174

二、汉的计吏与课曹175

26.两汉考课系统176

三、魏晋南北朝的吏部考功郎177

四、唐代的尚书省考功司177

五、宋代的审官院和考课院178

六、明清的考功清吏司179

第二节 历代的考绩方式与规定——课法180

27.历代考功职官181

一、上古的《三有宅》、《大比》与《大计》182

1.《三有宅》182

3.《大比法》183

2.《大计法》183

1.《课律》185

二、秦的《课律》与《五善五失》185

2.《五善五失》186

三、两汉的《上计》与《会课》187

1.《上计》溯源187

2.《上计》管辖188

3.《上计》内容189

4.《上计》程序192

5.升降赏罚195

6.两汉上计与上计吏198

四、魏晋的《都官考课法》与《五条课郡县法》200

1.《都官考课七十二法》200

2.《五条课郡县法》201

五、南朝的考课条格和科目203

六、北朝的《三等黜陟法》与《六条课郡法》205

1.《三等黜陟法》206

2.《六条课郡法》208

七、唐的《四善二十七最》与《四等课法》215

1.实现了校、监、判考绩一体化216

2.考绩程序的制度化和法律化216

3.流内官《四善二十七最考课法》218

4.流外官《四等第考课法》220

5.鲜明的封建考绩特色222

八、宋的《守令课》与《磨勘制度》223

1.考绩体系的重要建树与进步224

2.磨勘制度的确立与考课程序的变更225

3.宋的考课法规与守令考课231

4.金朝的《四善十七最考课法》和238

《县令六事课法》238

5.元代《五事考课升殿法》240

6.宋代考课的特点242

1.考课机构的高度专权化243

九、明的《考满》与《考察》243

2.考课程序的简化与定制244

28.明代考绩体系245

3.考满法与《考核通例》246

4.考察法与《考察通例》254

5.明代考绩的得失258

29.明考课体系结构示意259

十、清的《京察》与《大计》261

1.清代考绩的确立与明代的异同261

2.《京察法》264

3.《大计法》265

4.京察、大计的考绩标准——四格六法268

30.四格三等依准关系269

5.考绩的奖惩270

6.军政黜陟法272

一、考核、铨选与澄清吏治相结合273

第三节 考绩的社会意义及实践特点273

二、监督与惩治相统一,是杜弊正纪的大要274

三、简繁适中,切实可行275

第四节 铨选:复试授官与考绩再任277

第四章 文官的法律监督——监察制度281

第一节 监察制度的沿革与法律化281

一、西周御史的初创281

二、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形成282

三、唐宋台院制的确立283

四、明、清院(台)科道监察体系的完善284

一、常设监察机构284

第二节 监察网络的构筑与严密284

1.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和都察院285

31.西汉御史大夫属官286

32.汉御史台结构示意287

33.唐监察机构建置288

34.都察院职属概况289

2.区域监察机关——部刺史和司隶校尉289

3.部门监察机关——六科给事中291

35.六科给事中职属概况292

1.军政系列的节度、经略等八使293

二、巡监大使293

2.财政系列的转运、盐铁七使295

3.招抚系列的宣抚、安抚二使297

1.按察使(司)系列298

三、监司机构298

2.布政使司系列299

3.督抚系列300

36.监察机构演化关系302

37.御史监察职官沿革303

第三节 历代的监察立法与实施305

一、西周的《纠禁令》305

二、秦的监察律308

三、汉的《监御史九条》与《刺史六条》311

1.完成了御史台的定制及其职责立法312

2.颁行《监御史九条》314

3.创十三部州刺史、颁《六条察郡法》315

38.两汉十三部州刺史辖区316

4.司隶校尉的创设及其责任320

四、魏晋的《六条察吏》和《五条律察郡》322

1.机构权力特征322

2.魏的《六条察吏》323

3.晋的《五条律察郡》和《长吏八条》324

五、南北朝的“风闻弹事”与《诏制九条》326

1.权力结构更为独立327

2.允许风闻弹事327

3.产生了《诏制九条》328

1.一台三院制——封建监察的最高模式330

六、隋唐的《司隶六条》与《六察法》330

39.贞观十道和开元十五道比较332

2.《司隶六条》333

3.《风俗廉察四十八法》和《六察法》333

4.《御史成规》的产生335

5.唐朝文官监察的形式和内容336

七、宋的《监司互监法》336

1.形成台谏、六察和两院并立的体制337

40.两宋路建置339

2.颁行系统的监察法令340

3.制定监司的敕令格式343

4.首创《监司互察法》346

5.宋代文官监察的两大特点347

八、元的《宪台格例》与《行台体察等例》349

1.构成台道式监察体系349

41.元御史台道关系351

42.元中央三大体系352

2.形成三权鼎足的态势352

8.监察台纲《宪台格例》353

43.唐宋金元御史台官员比较353

4.地方监察条例《行台体察等例》356

5.监司条例《察司体察等例》359

九、明的《责任条例》与巡按巡抚监察法363

6.元代监察的特点363

1.都察院与科道的形成364

2.文官监察职能的加强365

3.巡按御史与督抚的建置368

4.卫、厂特务机构的产生369

5.完备的文官监察立法371

6.完善监察立法与重典治吏382

十、清的《钦定台规》与《都察院则例》385

1.清初的巡按与《十察法》385

2.都察院与科道、院处的配置387

44.清十五道管辖区389

45.清十总督辖区391

46.都察院机构一览393

3.四朝《钦定台规》的制定与颁行394

4.《都察院则例》的制定395

47.《钦定台观》与《都察院则例》比较396

5.修订《互监法》397

6.清代监察制度的法律化397

一、官刑的基本特征400

第五章 文官的违法惩处——官刑与吏律400

第一节 上古的官刑与三风十愆罪400

二、商的官刑与三风十愆罪401

四、西周的五过罪403

三、商周之际的赃罪403

五、早期职务犯罪的类型404

第二节 秦汉的官律与官罪406

2.官吏职责律407

1.任用官吏律407

一、秦汉的官律407

3.考绩律408

4.文书律408

5.财物检验律408

二、官吏的责任与职务犯罪409

1.行政处罚409

2.刑事惩治410

48.职务连坐法中责任关系41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违制律》与重罪十条415

1.《告劾律》416

一、《违制律》的出现416

2.《请赇律》417

3.《偿赃律》417

二、《违制律》的确立418

三、北齐的重罪十条与南齐的官当419

2.职务犯罪420

1.政治犯罪420

四、对职务犯罪的惩处420

4.不法行为421

3.品行犯罪421

5.诬告反坐422

一、唐宋时期《职制律》的产生423

第四节 唐宋的《职制律》与“十恶”“八议”423

二、“十恶”“八议”的定制428

1.侵犯皇权430

三、《职制律》中的犯罪种类及惩治430

2.破坏社稷政权431

49.执行职务犯罪分类432

3.职务犯罪432

四、唐宋官律的特点及影响442

第五节 明清的《吏律》与职务犯罪443

一、元代六部律的出现443

二、明清《吏律》的确立444

50.明清吏律分类比较446

1.选任官吏犯罪447

三、明清文官的职制犯罪447

2.玩忽职守犯罪453

3.败坏官风官纪犯罪455

1.违抗律令典章458

四、明清文官的违式犯罪458

3.欺隐侵夺罪459

2.奏报违制459

3.执行公务违纪461

4.公文制作使用违纪462

1.文武官员的公罪与私罪466

五、明清律对其他职官犯罪的规定466

51.《大清律例·吏律》增条例467

2.受赃受贿罪469

4.官司出入人罪470

六、明清惩治职务犯罪的特点471

3.古代政府体制沿革475

1989《中国文官制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铁著 198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宦官制度史(1993 PDF版)
中国宦官制度史
199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文官制度(1990 PDF版)
西方文官制度
1990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中国古代官制(1989 PDF版)
中国古代官制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官制通史(1992 PDF版)
中国官制通史
199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任官资格制度与官僚政治(1997 PDF版)
中国古代任官资格制度与官僚政治
1997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官制度史  上(1982 PDF版)
中国文官制度史 上
1982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文官制度史  下(1982 PDF版)
中国文官制度史 下
1982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两汉文官制度(1942 PDF版)
两汉文官制度
1942 商务印书馆
中国僧官制度史(1990 PDF版)
中国僧官制度史
1990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汉代官文书制度(1999 PDF版)
汉代官文书制度
1999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军事制度史  武官制度卷(1997 PDF版)
中国军事制度史 武官制度卷
1997 郑州:大象出版社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1992 PDF版)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
1992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文官制度(1985 PDF版)
文官制度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官吏制度浅论(1989 PDF版)
中国古代官吏制度浅论
1989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1994 PDF版)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1994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