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

第一篇 老年心理学的诞生过程1

第一章 老年心理学诞生的转机1

一、向丧失挑战1

二、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3

三、老年心理学诞生的转机6

四、生存的意义是什么?10

第二章 老年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展望16

一、老年心理学研究的历史17

(一)欧美的研究史17

(二)日本老年心理学研究概况27

二、老年心理学研究的若干展望30

第二篇 衰老的基础35

第三章 老年期的生理基础35

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一般分析35

(一)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能力35

(二)生理机能的年龄增长变化37

二、神经调节机能的衰老39

(一)运动神经末梢和效应器的衰老40

(二)感觉神经末梢和感受器的衰老43

(三)中枢神经脊髓水平的衰老44

(四)中枢神经上脊髓水平的衰老44

(一)寿命与寿命曲线50

一、寿命和老年期50

第四章 老年期的生物学基础50

(二)从生活周期来看老年期55

二、衰老的原因——细胞的衰老56

(一)从细胞分裂能力与寿命来看衰老的原因57

(二)培养细胞的寿命59

(三)生长过程中细胞的死亡61

(四)细胞内部的衰老62

(五)细胞内部发生衰老63

三、社会及集体衰老64

(一)鼠类集体衰老64

(二)灵长类社会67

第三篇 老人的心理与行为71

第五章 老人的感觉和知觉71

一、老年期的感觉73

(一)视觉73

(二)听觉78

(三)味觉和嗅觉79

(四)皮肤感觉81

二、老年期的知觉84

(一)视差84

(二)形状知觉87

(五)时间知觉88

(三)深度知觉88

(四)知觉常性88

第六章 老年人的记忆90

一、记忆模式91

二、短时记忆93

(一)感觉记忆93

(二)两耳听研究94

(三)记忆广度96

(四)感觉道的效果和注意分配99

(五)短时忘却101

(一)系统化和媒介物的使用103

三、长时记忆103

(二)再现和再认106

(三)遥远的过去的记忆108

(四)长时记忆中的忘却109

第七章 老人的智能112

一、老人的学习能力113

二、年龄与智能116

三、年龄和成绩121

四、影响老人智能的主要因素123

(一)个体因素123

(二)社会、环境的因素125

第八章 老人的言语障碍——以失语症为主129

一、失语症的言语症状131

(一)特别的言语症状131

(二)失语症侯群137

(三)有关障碍139

二、失语症患者的康复140

(一)临床手续的原则140

(二)预后和回归到社会中去146

第九章 老人的人格149

一、老年期的人格概念149

(一)老年期的人格概念149

(二)老年期人格研究中的注意点151

二、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152

(一)身体、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的衰老153

(二)自己感到老了154

(三)脱离社会154

(四)社会、文化因素155

(五)接近死亡156

三、老年人人格特征156

(一)老年期人格特征156

(二)生物学的变化和老年期人格特征158

(三)精神能量159

(二)老年期顽固的研究160

(一)顽固的概念160

四、顽固与人格160

五、适应与人格163

第十章 老年人的精神障碍167

一、老年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167

(一)大脑的衰老167

(二)身体疾病的影响程度168

(三)社会心理原因——老年期丧失的经历169

二、老年期精神疾患的分类169

三、老年期精神疾患的特征171

四、老年期精神疾患的实际形态173

(一)衰老性痴呆的原因177

五、大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主要是衰老性痴呆177

(二)痴呆状态的评价178

(三)衰老性痴呆的临床症状180

(四)治疗与对策181

六、功能性精神疾患184

(一)老年期忧郁症184

(二)老年期的幻觉、妄想症188

(三)老年神经官能症190

第十一章 老年人与性193

一、历来对老年人性问题的看法194

(一)对性的错误观点194

(二)错误的老年人形象196

(一)衰老与性功能197

(二)衰老与性反应197

二、老年人的性功能197

三、老年人的性活动199

(一)什么叫性199

(二)老年人的性兴趣199

(三)老年人性活动的实际情况200

四、老年人的恋爱与结婚204

(一)恋爱与结婚的实际情况204

(二)老年人恋爱、结婚的障碍205

(三)老年人恋爱及结婚的效用206

(一)性的不满和家庭不和207

五、与老年人的性有关的问题207

(二)性活动方面的障碍及其指导208

(三)性问题及其对待方法208

第十二章 老年人的生死观——“希望暴死”的心理背景210

一、暴死寺212

二、作为“生”的愿望的暴死愿望213

三、回归愿望217

第四篇 老年人与社会227

第十三章 老年人与职业227

一、职业生活阶段中的位置227

(一)职业能力229

二、高龄者的职业能力与职务229

(二)高龄者的职务安排231

(三)高龄者的职务再设计233

(四)职务的再编组234

三、高龄者的职业意识235

(一)三种生活领域235

(二)个人生活领域中的意识235

(三)职业生活的意识236

四、从职业岗位上退下来245

(一)退休的时期与转折245

(二)活动论与脱离论247

(三)退休的自由与弹性制度250

第十四章 老年人与家庭253

一、老年人周围的情况253

(一)日本的老年人与家庭253

(二)处在时代变换期的老年人254

(三)老年人的孤独255

二、老年人的作用、家庭的作用257

(一)老年人的家庭形态257

(二)老年父母对小辈期待的作用259

(三)老人在家庭中的作用260

(四)照顾孙儿以及“婆媳”关系等问题263

(一)新的起点264

三、从老年期的乐趣来看家庭志向264

(二)老年人的乐趣和余暇266

四、未来的老年人与家庭269

(一)陷入困境的家庭(“家有问题”老人的家庭)269

(二)对几代同堂的反省269

第十五章 老人与社会272

一、衰老的社会侧面272

二、有关衰老社会学的理论275

(一)疏远理论276

(二)活动理论278

(四)其它理论279

(三)发展性理论279

三、日本的老人及其社会生活281

(一)现在日本老人的生活281

(二)老人层自身的高龄化283

(三)较低的退休年龄284

(四)高龄者参加劳动285

(五)老人居住的状况287

(六)老人的作用288

(七)老人的业余活动289

(八)老人对人生的态度290

(九)为老人制定社会的对策292

1986《老年心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井上胜也,(日)长屿纪一编;江丽临等译 1986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老年心理学与老人精神健康(1986 PDF版)
老年心理学与老人精神健康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老年心理学(1985 PDF版)
老年心理学
1985
老年心理学(1997 PDF版)
老年心理学
1997
老年心理和生理卫生(1990 PDF版)
老年心理和生理卫生
1990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老年心理与长寿(1988 PDF版)
老年心理与长寿
1988 北京:宇航出版社
老年心理卫生(1990 PDF版)
老年心理卫生
1990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老年心理学(1986 PDF版)
老年心理学
1986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老年心理保健100问(1998 PDF版)
老年心理保健100问
1998 北京:金盾出版社
老年心脏病学(1987 PDF版)
老年心脏病学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老年心理保健(1987 PDF版)
中老年心理保健
198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老年心理保健指南(1988 PDF版)
老年心理保健指南
1988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老年心理初探(1985 PDF版)
老年心理初探
1985 上海:学林出版社
老年心理学(1985 PDF版)
老年心理学
1985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老年心理学(1989 PDF版)
老年心理学
1989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学(1957 PDF版)
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学
1957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