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理学史》
作者 | 朱伟常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0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270814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7236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上篇 总论5
第一章 先秦前汉——病因病机学说的形成5
一、古文献的记载5
二、《灵枢》、《素问》的病因病机理论7
三、《难经》中的有关论述13
四、淳于意《诊籍》中的病因病机说14
第二章 东汉魏晋——临床病因病机学的发展16
一、张机、华佗对病因病机的研究16
二、《脉经》、《肘后》及《小品方》的有关论说19
第三章 隋唐时期——病因病机理论的历史性总结及其深化22
一、《诸病源候论》的全面总结22
二、孙思邈对病因病机研究的成就24
三、王冰对《素问》病因病机的阐发26
四、李祠部和徒都子的重要学说28
第四章、两宋时期——病因病机研究的继续深入30
一、从《圣惠方》到《圣济总录》30
二、钱乙论五脏病机和惊、疳病机32
三、庞安时对外感病因病机的发挥33
四、朱肱发明《伤寒论》病机34
五、成无己对伤寒病因病机的阐解35
六、许叔微、严用和的脾肾病机学说及其它36
七、陈言的“三因”论38
八、陈自明论妇科、外科病因病机40
第五章 金元时期——新学争鸣的时代42
一、刘完素的火热病机说和气液病机说42
二、张从正的病邪学说45
三、张元素的脏腑病机论47
四、李杲论脾胃内伤的病因病机48
五、罗天益的三焦气血病机说和王好古论内感阴证49
六、朱震亨论相火、阴阳及杂证病机51
第六章 明代——时弊、时疫与新说纷呈55
一、丹溪传人的病机阐发56
二、薛己论脾肾“本原”及孙一奎的命门、三焦病机说60
三、赵献可的命门病机学说及郁证病机论62
四、张介宾的阴阳精气和命门病机学说63
五、周之干发挥脾胃病机理论66
六、缪希雍的邪入口鼻论及脾阴不足、内虚暗风说67
七、吴又可的温疫病因病机新说69
八、喻昌的三焦论疫及秋燥论、大气论71
九、绮石论虚劳六因及三本、二统73
十、《症因脉治》的病因病机卓识74
一、张璐论中风、痰火、瘀血病机76
第七章 清代——病因病机学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76
二、叶桂温病病机学说和杂病病机理论77
三、薛雪对湿热病机的条析79
四、徐大椿的亡阴亡阳论81
五、余霖的疫疹病因说82
六、吴瑭的温病三焦病机学说83
七、王清任对瘀血病机的研究成就84
八、王泰林肝病病机论84
九、王士雄论六气及霍乱病因85
十、石寿棠论燥、湿86
十一、唐宗海的血证病机和脏腑病机论88
十二、张寿颐的中风脑病说89
小结90
(一)风邪致病93
一、六气致病及其相兼为病93
第一章 病因学的发展93
下篇 各论93
(二)寒邪致病101
(三)暑邪致病109
(四)湿邪致病113
(五)燥邪致病117
(六)火邪致病123
(七)六气相兼为病131
二、疠气及虫兽为病133
(一)疠气致病133
(二)虫害兽伤140
三、情志、饮食及劳逸为病144
(一)情志伤144
(二)饮食伤153
(三)劳逸伤162
四、误治致害169
(一)药邪为患169
(二)针害火邪176
第二章 发病学说的发展180
一、新感与伏邪发病180
(一)新感、伏邪说的原委180
(二)邪伏少阴、募原诸说的提出184
二、复病188
(一)劳复188
(二)食复189
(三)房劳复191
(四)劳神及怒复193
(五)自复193
(六)时复194
第三章 病机学的发展198
一、脏腑病机198
(一)五脏六腑病机198
(二)三焦病机209
(三)命门病机213
(四)脾胃病机219
二、经络病机224
(一)经络病机理论的确立224
(二)奇经八脉病机231
(三)络病病机239
三、气血、气液、瘀血病机241
(一)气血病机241
(二)气液病机248
(三)瘀血病机250
四、痰、饮、涎病机258
五、阴、阳病机267
(一)唐代及其前的阴阳病机理论267
(二)金元李、朱的阴阳病机新论272
(三)明代的真阴、真阳病机说273
(四)清代医家对阴阳病机理论的补充276
六、六经病机277
(一)《素问》和《伤寒论》的六经病机理论278
(二)历代医家对六经病机的阐述278
七、卫气营血和三焦病机284
(一)卫气营血病机284
(二)三焦病机287
第四章 中医病理学研究进展290
结语294
主要参考文献296
1994《中医病理学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伟常著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医病理学概论
- 1957 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
- 法医病理学
-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中医痰病学
- 1984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性病学
- 1991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药鉴定学
- 199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体质病理学
- 1996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 中医病理学的哲学思考
- 1997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 中医数学病理学
- 1998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 中医骨病学
- 199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实验病理学
-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 中医证候病理学
-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 中医诊治病理学
- 1997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 中医病因病机学
- 1987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