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求取 ⇩

第一章 导言1

第二章 两性的生物学差异7

一、两性差异的遗传学基础8

(一) 中医学的众多猜测8

1.乾坤之道说8

2.交媾时间说9

3.阴阳偏胜说9

5.左右子宫说10

4.精血先后说10

(二) 现代的认识11

1.基因性别11

2.睾丸酮水平12

(三) 其他问题12

1.中医学关于胚胎发育的认识12

2.转胎问题13

3.阴阳兼形人问题14

4.畸型或先天性性缺陷问题14

二、两性的解剖形态差异15

1.关于女性外生殖器16

(一) 中医学的传统认识16

2.关于女性内生殖器18

3.关于男性外生殖器21

4.关于男性内生殖器22

(二) 第一性征23

1.男性第一性征24

2.女性第一性征24

(三) 第二性征25

1.男性第二性征25

2.女性第二性征26

(一) 性及生殖生理的中医认识27

1.男子性生理特点27

3.其他性征27

三、两性的生理功能差异27

2.女子性生理特点30

3.男女生殖生理34

(二) 两性与脏腑气血37

1.性与脏腑功能37

2.性与阴阳气血及天癸43

3.性与经络46

1.女子“七七”说50

四、男女的阶段性发育规律50

(一) 中医学的认识50

2.男子“八八”说51

3.其他论述52

(二) 男女不同阶段的特点53

1.生长发育阶段53

2.壮盛成熟阶段54

3.衰老退化阶段54

4.老年男女的性生理特点56

第三章 男女心理差异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59

一、男女的倾向性心理特征60

(一) 中医学的传统认识60

(二) 近现代社会的流行看法61

1.社会期待的两性特征62

2.对男性的经验性看法(刻板印象)63

3.对女性的经验性看法(刻板印象)65

(三) 男女个性差异的科学研究68

二、男女性心理差异69

(一) 一个重要根源70

1.男女性欲差异73

(二) 一些基本差异73

2.性唤起之难易74

3.男女性行为特点74

三、男女行为的阶段性特点78

(一) 婴幼儿到少年时的差异79

(二) 青春期的两性特征80

1.青春期两性的身心发展80

2.性心理的唤醒80

3.其他差异的明显化81

1.恋情中的两性变化82

(三) 青壮年期的男女特征82

2.婚后男女的心理状态83

3.单身或离婚、寡居85

(四) 更年期及更年期后的变化87

1.更年期两性的心身状态87

2.老年人的特点88

四、两性差异的社会文化背景89

(一) 社会期待与个性形成90

1.胎教中折射出的期待90

2.婴幼儿的最初世界91

3.少年和青年期的社会塑造92

(二) 文化规范与两性行为94

1.社会地位与性别角色95

2.社会关系与性别特征96

3.文化变迁与个性变异98

(三) 歧变或病态的社会根源100

1.缩阳症的启示(观念可直接诱发病态)101

2.足恋的背后(性歧变的文化渊源)101

3.失身后果与个体认识的关系102

4.龙阳断袖(行为常异的社会判断)103

第四章 男性病理学108

一、男性的病因特点108

(一) 外感病因109

1.寒邪109

2.湿热之邪109

(二) 内伤病因110

1.劳作太过110

2.用离太过111

4.饮食伤(酗酒)112

5.吸烟112

3.怒伤112

6.房劳伤113

(三) 其他病因113

1.意外伤害113

2.瘀血113

3.误服壮阳之药114

4.频繁手淫114

(一) 古代中医学家的认识115

(二) 男性病症的分类115

二、男性的病症特点115

(三) 现代研究资料分析116

1.基因缺陷性病症116

2.某些心脑血管疾病117

3.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病118

4.常见的肺系疾病118

5.其他119

三、男性的病机特点119

(一) 脏腑病机特点120

1.肾的病机120

2.肝的病机123

3.脾肺病机125

(二) 气血病机特点127

1.男子多病气虚127

2.男子气机失常特点128

3.脱阳129

4.男子血病特点130

(三) 经络病机特点132

1.督脉亏虚132

2.冲任为病132

四、社会、心理、生物学的多角度审视133

3.带脉失约133

第五章 女性病理学135

一、女性的病因特点136

(一) 外感病因136

1.风邪136

2.湿邪(寒湿)136

3.中寒137

(二) 内伤病因137

1.操持过度,劳郁成疾137

2.七情怫郁138

3.饮食所伤139

4.过逸而伤141

5.人际为病141

(三) 其他病因142

1.产伤(月子病)142

2.痰湿143

3.瘀血(血瘀)143

4.嗜好零食143

二、女性的病症特点144

(一) 古代中医学家的认识144

(二) 女性病症的分类146

(三) 临床研究资料分析147

1.经、带、胎、产147

2.与女性生理特点相关的病症148

3.神经(官能)症148

4.胆系疾病149

5.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类疾病150

6.结缔组织疾病150

7.某些过敏性疾病150

8.某些周围血管病变150

1.肝的病机151

(一) 脏腑病机特点151

9.偏头痛151

三、女性的病机特点151

10.其他151

2.心的病机153

3.肾的病机154

4.脾胃病机155

5.胞宫病机156

(二) 气血津液病机特点156

1.女子多病血虚156

2.血脱157

3.热入血室158

4.其他血病特点158

5.女子气病的特点159

6.女子多痰湿阻闭159

(三) 经络病机特点160

1.冲任不调160

2.带脉为病161

3.督脉为病161

4.十二正经为病161

(一) 生活不公,境遇凄惨162

四、社会、心理、生物学的多角度审视162

(二) 伦理纲常的重压164

(三) 某些心理生理机制和特点167

(四) 女子之病,难疗于男子168

第六章 性源性疾病170

一、失偶致疾170

(一) 男子失偶170

1.精盛失于交接者171

2.精衰失于交合者172

1.血胜失合之室女173

3.男子信奉独身者173

(二) 女子失合173

2.寡居之中年妇女175

3.性交而欲未遂者(遂而未遂)176

(三) 女子失合与梦交、经闭等178

1.女子梦交(鬼交)178

2.失合经闭180

二、性欲亢进181

(一) 纵欲致疾181

1.房劳伤肾181

2.房劳复(交接劳复)183

3.纵欲致死184

(二) 性亢奋性行为障碍186

1.慕雌狂186

2.慕雄狂187

3.花癫疯188

4.纵欲后的性厌恶反应189

三、性源性情志异常190

1.脏躁191

2.梅核191

(一) 女性多见的异常191

3.寡郁192

4.怨恨192

5.嫉妒193

6.诈病(癔症)193

(二) 男性多见的异常193

1.焦虑194

2.畏惧194

3.自卑195

2.失合郁闷196

1.相思苦恋196

(三) 两性均多见的异常196

四、性交不洁致疾197

(一) 性交犯忌197

(二) 房事不洁198

1.不宜合房的状态198

2.房事后失宜199

(三) 性病200

1.淋病200

3.尖锐湿疣(瘙瘊)201

2.梅毒201

4.软下疳(疳疮)202

5.其他性传播疾病202

(四) 尿路感染202

第七章 性功能障碍中的两性差异205

一、概说205

二、性器缺陷207

(一) 五不男207

1.生(天、天宦、天阉)207

2.剧(纵、隐睾)207

(二) 五不女208

6.其他异常208

3.妒208

5.半(二仪人、阴阳人)208

4.变208

1.螺女209

2.纹女(石女、实女)209

3.鼓花头209

4.角花头209

5.脉(女)209

1.病因210

(一) 阳痿210

三、男性性功能障碍210

2.病机211

3.现代认识及治疗要点212

(二) 遗精212

1.梦遗212

2.无梦而遗和滑精213

3.现代认识及治疗要点214

(三) 其他障碍215

1.早泄215

2.强中216

3.不射精217

4.射精疼痛(交合痛)217

四、女性性功能障碍218

(一) 性冷(性欲淡漠、性欲缺乏)218

1.症状特点218

2.病因病机219

3.治疗要点221

(二) 性交不美(性高潮障碍)222

1.两种不同的障碍222

2.病因病机223

3.治疗要点224

(三) 交接痛(小户嫁痛)225

1.阴道痉挛225

2.阴道干涩(阴枯)227

3.交接后少腹痛227

(四) 其他障碍228

五、性变态中的两性差异229

(一) 男性常见的性行为歧变229

1.恋童癖(娈童癖)229

2.物恋、窥恋和裸露癖232

3.其他性行为歧变234

(二) 女性常见的性行为歧变236

1.性幻想和移情236

2.自恋、影恋和裸恋237

3.其他歧变行为239

(三) 两性均常见的性歧变行为240

1.自慰(手淫)240

2.足恋242

3.龙阳断袖(同性恋)243

4.其他歧变行为244

第八章 生殖障碍的性别差异247

一、生殖与生殖障碍247

(一) 两性与生殖247

(二) 生殖障碍的类型及主要原因248

1.脏腑精血病变(生物因素)248

2.社会因素249

3.性交行为249

1.婚配有时251

(三) 优生优育的中医原则251

4.精神情感因素251

2.同姓不婚252

3.交合有道252

4.疏子为佳252

5.孕期胎养253

二、男性生殖障碍的特点253

(一) 精的异常254

1.精的异常的常见类型254

(二) 性功能障碍256

2.病因病机和治疗要点256

三、女性生殖障碍的特点258

(一) 女性生殖障碍的概况258

(二) 经血不调259

1.常见类型及症状特点260

2.病因病机及治疗要点262

(三) 痰湿阻胞及其他情况264

1.冲任失调264

2.痰湿阻胞265

后记267

1997《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裕民等著 1997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性别差异心理探秘(1997 PDF版)
性别差异心理探秘
1997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合成纤维的改性与差别化  中(1989 PDF版)
合成纤维的改性与差别化 中
1989
亩的差异( PDF版)
亩的差异
中医病理学会宗( PDF版)
中医病理学会宗
善解人意  正确理解两性差异(1991 PDF版)
善解人意 正确理解两性差异
1991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男女差异心理学(1988 PDF版)
男女差异心理学
1988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性医学·性病·优生(1988 PDF版)
性医学·性病·优生
1988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性病学(1991 PDF版)
中医性病学
1991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用中医性病学(1990 PDF版)
实用中医性病学
1990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男性病学(1998 PDF版)
中医男性病学
1998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性病治疗学(1990 PDF版)
中医性病治疗学
1990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两性差异(1988 PDF版)
两性差异
1988 上海:书海出版社
中医数学病理学(1998 PDF版)
中医数学病理学
1998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男女生的学习心理差异(1985 PDF版)
男女生的学习心理差异
198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青年性别差异心理学(1988 PDF版)
青年性别差异心理学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