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临床学》求取 ⇩

上篇2

导言2

一、中医临床学的定义与范畴2

二、中医临床医学的分科原则2

三、临床各科的渗透与交叉2

第一章 临床发展史略4

第一节 分科史略4

四、儿科学发展概况5

三、妇科学发展概况5

二、外科学发展概况5

一、内科学发展概况5

第二节 各科史略5

五、骨伤科学发展概况6

六、五官科发展概况6

第二章 病因述要7

第一节 病因7

一、自然因素7

二、情志因素10

三、生活因素10

四、病理因素11

六、医药因素12

七、物理因素12

五、体质因素12

三、妇科学病因特点13

七、男科学病因特点13

六、五官科病因特点13

四、儿科学病因特点13

五、骨伤科学病因特点13

二、外科学病因特点13

一、内科学病因特点13

第二节 各科病因特点13

八、诱发因素13

第三章 诊法纲要14

第一节 望诊14

一、基础望诊14

二、临床望诊16

第二节 闻诊19

一、基础闻诊19

二、临床闻诊20

一、基础问诊21

第三节 问诊21

二、临床问诊23

第四节 切诊24

一、脉诊24

二、按诊27

第四章 辨证核心28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28

一、辨证前须知28

第七节 气血漳液病症29

二、肝胆病证析要29

一、辨证前须知32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32

二、心、小肠病证析要33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35

一、辨证前须知35

二、脾胃病证析要36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39

一、辨证前须知39

二、肺、大肠病证析要39

二、肾、膀胱病证析要42

一、辨证前须知42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42

二、心脾两虚45

三、心肾不交45

一、心肺气虚45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45

四、心肾阳虚46

五、肝脾不调46

六、肝胃不和46

七、肝火犯肺46

十、肺肾阴虚47

九、肺脾气虚47

八、肝肾阴虚47

十一、脾肾阳虚48

第五章 治法总括49

第一节 内治法49

一、脏腑病治法49

二、脏腑兼病治法53

第二节 外治法53

一、药物疗法53

二、手术疗法55

第三节 心理、饮食和现代医学疗法56

三、针灸疗法56

四、推拿疗法56

高热58

下篇58

第一章 内科病证58

第一节 急症58

神昏64

厥脱68

抽搐71

喘促75

中暑78

急性中毒81

第二节 肺系病症89

咳嗽89

喘证93

哮证97

肺胀102

肺痈105

肺痿108

肺痨110

呕吐114

第三节 脾胃病症114

反胃118

吐酸121

附:嘈杂123

呃逆124

附:喛气127

胃痛128

腹痛132

泄泻137

便秘142

噎膈146

第四节 心系病症150

惊悸、怔忡150

心痛157

癫狂164

多寐169

不寐171

痴呆174

癫痫177

第五节 肝胆病症182

黄疸182

臌胀187

胁痛192

眩晕195

颤证201

中风204

附:口僻209

第六节 肾系病症210

淋证210

癃闭216

关格220

腰痛226

痰饮229

汗证234

水肿239

咳血245

吐血250

尿血255

便血259

紫斑263

内伤发热267

消渴273

虚劳279

郁证288

附:脏躁294

厥证295

瘀证299

第八节 经络肢体病症308

头痛308

痹证314

附:历节病320

瘘证323

麻木327

第九节 虫证331

蛔虫病331

钩虫病336

绦虫病338

第十节 癌证339

第二章 妇科病证350

第一节 月经病证350

月经先期350

月经后期352

月经先后无定期354

月经过多357

月经过少359

经期延长361

痛经363

经间期出血366

经闭368

崩漏372

经行乳房胀痛376

经行发热377

经行头痛378

经行泄泻379

经行吐衄380

经行口糜381

经行风疹块382

经行眩晕383

经行浮肿384

经行情志异常385

经断前后诸证386

老年经水不断,老年经断复行389

第二节 带下病证390

恶阻396

第三节 妊娠病症396

妊娠腹痛399

胎漏、胎动不安400

滑胎404

堕胎、小产406

胎萎不长408

妊娠咳嗽410

子悬412

子淋413

妊娠小便不通416

子烦418

子肿419

子痫423

子喑426

胎死不下428

难产429

第四节 产后病证431

胞衣不下431

产后发热432

产后血晕435

产后痉证436

产后腹痛437

产后小便不通439

产后大便难441

产后泄泻442

产后小便频数、失禁444

恶露下不445

恶露不绝446

产后身痛448

产后自汗、盗汗450

缺乳451

乳痈453

乳汁自出455

产后蓐劳455

第五节 妇科杂病457

不孕症457

阴痒459

阴疮461

阴挺463

脏躁464

第一节 疮疡466

466

第三章 外科病证466

颈痈469

腋痈470

脐痈471

臀痈472

有头疽473

三陷证475

477

暑疖477

疖病479

蝼蛄疖479

颜面部疔疮481

手足部疔疮483

红丝疔485

疔疮走黄486

流注487

瘰疬489

第二节 乳房疾病493

乳头破碎493

乳腺增生病494

乳痈497

乳痨501

乳漏503

第三节 皮肤病505

热疮505

蛇串疮506

509

脓疱疮512

丹毒514

头癣517

手足癣 甲癣 体癣 花斑癣518

白癜风522

湿疹524

接触性皮炎529

药物性皮炎531

瘾疹534

牛皮癣537

风瘙痒539

风热疮541

白疕542

红斑性狼疮547

白屑风552

内痔554

第四节 肛肠疾病554

外痔562

混合痔564

肛裂565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567

肛瘘570

脱肛574

第五节 周围血管疾病578

脱疽578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83

血栓性深静脉炎586

肢端动脉痉挛病588

第六节 急腹症590

急性肠梗阻590

急性阑尾炎596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病602

附:外科外用制剂附方608

第四章 儿科病证615

第一节 常见病症615

感冒615

咳嗽619

哮喘625

顿咳631

口疮635

鹅口疮638

呕吐641

泄泻645

腹痛652

积滞656

疳证660

厌食666

惊风669

急惊风671

慢惊风675

痫证678

紫癜683

遗尿688

汗证692

水肿695

第二节 时行疾病701

夏季热701

麻疹704

水痘710

痄腮713

丹痧717

小儿麻痹证722

第三节 虫证728

蛔虫病728

蛲虫病730

钩虫病731

胎黄735

第四节 新生儿疾病735

夜啼739

脐风742

第五章 骨伤科病证746

第一节 骨折746

锁骨骨折746

肱骨外科颈骨折749

肱骨干骨折753

肱骨髁上骨折757

桡骨头骨折761

桡、尺骨干双骨折764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768

桡骨下端骨折771

腕舟骨骨折773

股骨颈骨折776

股骨粗隆间骨折779

股骨干骨折781

髌骨骨折785

胫腓骨干双骨折788

踝部骨折与脱位793

跟骨骨折798

肋骨骨折800

胸腰椎骨折与脱位803

第二节 脱位809

颞颌关节脱位809

肩关节脱位811

肩锁关节脱位816

肘关节脱位818

髋关节脱位820

下颌关节错缝823

落枕825

第三节 伤筋825

颈椎病827

肩关节周围炎834

肱骨外上髁炎838

小儿桡骨小头错缝840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841

下尺桡关节错缝843

小儿髋关节错缝844

梨状肌综合症846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849

髌骨软骨软化症852

踝关节扭伤855

胸椎小关节错缝857

急性腰肌扭伤859

腰椎小关节错缝862

骶髂关节错缝864

腰椎间盘突出症866

第六章 男科病证874

第一节 性事疾病874

阳痿874

阳强881

阳缩884

色厥887

交接痛891

第二节 精病893

遗精893

早泄898

血精902

精浊905

不射精909

子痛913

第三节 前阴病913

子痈916

子痰920

隐睾923

睾丸肿瘤925

囊痈927

脱囊929

肾囊风932

肾囊筋瘤934

精液囊肿935

阴茎短小936

玉茎疽939

下疳941

阴肿944

龟头肿痛944

阴冷946

肾岩翻花948

疝气949

第四节 不育症954

不育症954

精少症960

精子活力降低962

死精过多症965

精液不液化967

无精症969

第五节 男性节育术后并发症971

痛性结节972

副睾郁积症975

术后阴囊血肿976

术后感染977

睾丸萎缩978

淋病979

第六节 性病979

梅毒982

艾滋病988

尖锐湿疣993

阴虱病995

第七节 男科杂病996

房室伤996

女劳疸1000

阴阳易1003

狐惑病1006

乳疬1009

天宦1011

尿浊1014

癃闭1017

男性更年期综合症1021

第八节 节育与男性保健1025

节育1025

养性保健1027

第一节 眼科疾病1036

针眼1036

第七章 五官科疾病1036

椒疮1038

粟疮1040

睑弦赤烂1041

风赤疮痍1043

胞肿如桃1045

上胞下垂1046

胞轮振跳1047

流泪症1048

漏睛 漏睛疮1050

漏眼1051

漏睛疮1052

胬肉攀睛1053

暴风客热1056

天行赤眼 天行赤眼暴翳1058

金疳1060

火疳1061

白涩症1063

聚星障1065

花翳白陷1068

凝脂翳1069

黄液上冲1071

蟹睛症1072

风轮赤豆1074

赤膜下垂 血翳包睛1075

宿翳1077

瞳神紧小 瞳神干缺1079

绿风内障 青风内障1081

绿风内障1081

青风内障1082

圆翳内障1085

云雾移睛1087

暴盲1089

视瞻昏渺1091

青盲1094

疳积上目1096

近视1098

远视1099

风牵偏视1100

第二节 耳科疾病1102

旋耳疮1102

耳壳流痰1104

断耳疮1105

耳胀 耳闭1107

耳鸣 耳聋1110

耳眩晕1112

脓耳1116

脓耳变证1119

耳根毒1119

脓耳口眼歪斜1120

黄耳伤寒1121

鼻疳1123

第三节 鼻科疾病1123

鼻窒1125

鼻槁1127

鼻鼽1129

鼻渊1131

鼻衄1134

第四节 咽喉科疾病1137

乳蛾1137

风热乳蛾1137

虚火乳蛾1139

风热喉痹1142

虚火喉痹1142

喉痹1142

喉痈1144

阴虚喉癣1146

急喉喑1148

急喉风1150

慢喉喑1152

梅核气1155

牙痛1156

第五节 口齿科疾病1156

牙痈1158

牙?痈1160

牙宣1161

龋齿1163

口疮1165

口糜1167

唇风1169

骨槽风1170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175

一、十二经脉1175

附篇 针灸推拿学基础1175

第一章 经络理论1175

二、奇经八脉1178

三、十二经别1179

四、十二经筋1179

五、十二皮部1180

六、络脉1180

第二节 络络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1180

一、经络的标本、根结与气街、四海1180

二、经络生理病理变化与经络诊断1181

三、指导辨证选用治疗手段1182

一、腧穴总论1183

第二章 针灸施术部位1183

第一节 腧穴的定位与应用1183

二、十四经脉腧穴1188

三、经外奇穴1225

第二节 特定刺激部位的定位与应用1229

一、耳针刺激点1229

二、头针刺激区1235

三、眼针刺激区1236

四、口针刺激区1237

五、腕踝针刺激点1242

一、毫针1245

第三章 针灸器具1245

第一节 传统针灸器具1245

二、灸具1246

三、三棱针1247

四、皮肤针1247

五、皮内针1248

六、火针1248

七、芒针1248

第二节 现代针灸器具1248

一、电针1248

三、激光针1249

二、水针1249

第四章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1251

第一节 操作前准备1251

一、消毒1251

二、选择体位1251

第二节 毫针刺法1253

一、选择针具1253

二、进针法1253

三、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方向1255

四、行针1256

五、得气1258

六、针刺补泻1259

七、留针与出针1261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1261

九、针刺注意事项1264

第三节 三棱针与挑治刺法1264

一、三棱针刺法1264

二、挑治疗法1265

第四节 皮肤针与皮内针刺法1266

一、皮肤针刺法1266

一、火针刺法1267

二、皮内针刺法1267

第五节 火针与芒针刺法1267

二、芒针刺法1268

第六节 炙法1269

一、灸法操作1269

二、炙法补泻与炙量1272

三、适应范围1272

四、注意事项1272

〔附〕一、骑竹扛灸法1272

一、常用电针波型的作用特点1273

二、肛炙法1273

第七节 电针疗法1273

二、操作方法1274

三、适应范围1274

四、注意事项1274

第八节 水针疗法1275

一、操作方法1275

二、适应范围1275

三、注意事项1275

二、适应范围1276

三、注意事项1276

第九节 激光针疗法1276

一、操作方法1276

第五章 特定部位针刺技术1277

第一节 耳针1277

一、处方选穴原则1277

二、操作方法1278

三、适应范围1279

二、操作方法1280

一、刺激区选定原则1280

四、注意事项1280

第二节 头针1280

三、适应范围1281

四、注意事项1281

第三节 眼针1282

一、诊察方法1282

二、选穴原则1282

三、操作方法1282

四、适应范围1282

五、注意事项1282

四、注意事项1283

二、操作方法1283

一、进针点的选取1283

第五节 腕踝针1283

第四节 口针1283

三、适应范围1283

二、操作方法1283

一、选穴原则1283

三、适应范围1284

四、注意事项1284

二、拔罐方法1285

一、常用罐具1285

第六章 其它疗法1285

第一节 拔罐疗法1285

三、运罐术式1287

四、起罐法1289

五、适应范围1289

六、注意事项1289

第二节 埋线疗法1289

一、埋线用具1289

二、操作方法1289

第三节 刮痧疗法1290

三、适应范围1290

四、注意事项1290

一、刮痧法1291

二、撮痧法1292

三、挑痧法1293

第七章 针灸治疗原则与配方1294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1294

一、用八纲辨证确定的施治方法1294

二、针灸方法应用原则1294

一、处方组成规律1295

第二节 配穴处方1295

二、配穴法1296

三、特定穴的应用1297

第三节 配穴处方注意事项1300

一、病人的体位1300

二、腧穴局部皮肤状况1300

三、替换用穴1300

四、灵活掌握治疗时间1300

二、推拿治疗原则1302

一、推拿的作用1302

第一节 推拿的作用和治疗原则1302

第八章 推拿疗法1302

第二节 成人推拿1303

一、摆动类手法1303

二、摩擦类手法1305

三、振动类手法1307

四、挤压类手法1308

五、叩击类手法1310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1311

第三节 小儿推拿1315

一、常用手法1315

二、常用穴位1317

1995《实用中医临床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渡舟,贾春华 1995 长春:长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用中医临床手册(1989 PDF版)
实用中医临床手册
1989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实用名医方论(1990 PDF版)
临床实用名医方论
1990
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实用手册(1998 PDF版)
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实用手册
199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实用中医内科临床手册(1995 PDF版)
实用中医内科临床手册
1995 济南:济南出版社
实用临床激光医学(1994 PDF版)
实用临床激光医学
1994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实用临床医学(1997 PDF版)
实用临床医学
1997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1988 PDF版)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
1988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中医临床实用方手册(1996 PDF版)
中医临床实用方手册
1996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病毒学(1999 PDF版)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病毒学
1999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实用临床核医学(1990 PDF版)
实用临床核医学
1990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实用临床心理医学(1991.08 PDF版)
实用临床心理医学
1991.08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1980 PDF版)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
198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实用临床医学全书(1998 PDF版)
实用临床医学全书
1998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医学实践(1998 PDF版)
临床医学实践
1998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西病名对照表(1951 PDF版)
中西病名对照表
1951 千顷堂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