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 1966-1982》求取 ⇩

第一章1949至1976年的毛泽东思想1

从人民民主到人民内部矛盾3

毛对“中国式道路”的寻求36

中苏分裂的原因与后果59

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87

结论 对毛的思想遗产的探索103

第一篇文化大革命:混乱中的中国 1966—1969年115

第二章 危机时期中国的状况115

走向对抗119

权威的垮台147

夺权159

政治体制的重建190

结论201

第三章 中苏对抗: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战争与外交220

文化大革命外交政策的起源223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外交政策,1965—1967年235

中国外交政策的低谷,1967—1968年253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259

1969—1975年的中苏边界谈判282

附录 中国和苏联的军事集结,1969—1975年301

引言315

第二篇文化大革命:为继承权而斗争 1969—1982年315

第四章 毛的接班人问题和毛主义的终结315

中国政治的军事化317

林彪的覆灭323

“四人帮”的兴衰351

空位期387

邓小平的纲领407

第五章 对美开放421

政治进程与中国的外交政策423

通往北京之路,1968—1972年427

停滞与动乱,1973—1976年446

通往正常化之路,1977—1979年455

树立独立自主的形象,1980—1982年477

中美关系的意义490

第三篇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497

第六章 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贯彻情况497

引言497

经济混乱,1966—1969年500

工业发展战略,1966—1976年507

工业战略的变化,1977—1980年518

加速工业增长,1982—1987年524

农村发展战略540

1979年以后农村政策的变化551

结论563

第七章 教育569

学校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569

发动群众572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587

否定教育革命603

“中国模式”在第三世界的前景617

第八章 文艺创作与政治623

文化大革命的发端:作家遭受思想攻击,文化机构陷入混乱624

文学体系的变化629

现代革命题材的京剧样板戏636

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产生640

第四篇共产主义统治下的生活和文学647

第九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农村647

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1949—1955年648

社会改造,1955—1963年661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1963—1976年681

复旧,1977年以后698

结论705

第十章 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711

早期年代,1949—1956年714

中期年代,1957—1965年734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748

毛泽东以后的中国,1977年及1977年以后762

结论772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779

社会主义文学的建立,1949—1956年779

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56—1965年801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台湾的新作家,1966—1976年829

毛以后的时代844

附言856

第五篇分离的省份861

第十二章 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1949—1982年861

巩固基业,1949—1959年868

经济起飞,1960—1970年885

新的挑战,1971—1978年894

美中关系正常化以后的台湾910

后记 统一的重任921

附录 会议与领导人929

各章书目介绍938

书目989

199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 1966-1982》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麦克法夸尔(Macfarquhar,Roderick) 1992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