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仪全书》求取 ⇩

第一篇 职官礼仪3

一、职官礼仪3

常朝3

退朝3

朝聘3

朝觐3

朝贺3

朝仪3

封典3

时聘3

听政4

听朔4

即位4

改元4

朝位4

朝日4

策立皇太子4

罢官4

赐死5

二千石5

二十四衙门5

八座5

八旗制度5

九品5

九卿5

三司使5

三省6

三孤6

三师6

三公6

三闾大夫6

三衙6

才人6

士师6

工部6

大夫6

大司马7

大司徒7

大司农7

大学士7

大计7

大将军7

上计7

小史7

小臣7

门下省7

8

元帅8

太仆8

太守8

太常8

太师8

太史8

太上皇8

中书省8

中堂8

内侍省8

内务府9

少府9

贝勒9

贝子9

户部9

牛录额真9

六部9

六官9

六条、六察9

9

布政使10

左史、右史10

册封10

礼部10

司马10

司寇10

加官10

达鲁花赤10

夺情10

刑部10

吏部10

同中书门下三品10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1

军机处11

廷尉11

巡抚11

州牧11

丞相11

县丞11

县令、县长11

县尉11

兵部11

告身12

枢密院12

国子监12

典签12

知府12

知州12

知县12

宗伯12

宗正12

尚书省12

京兆尹13

相国13

刺史13

皇太子、太子13

皇太孙、太孙13

皇后13

皇帝13

政事堂14

职事官、散官14

将军14

总督14

差遣14

宰相14

都督14

都察院14

校书郎14

秘书省15

谒者15

御史大夫15

著作郎15

理藩院15

博士15

翰林院15

二、文牍(公文)礼仪15

文体15

散文15

描写文16

小品文16

杂文16

日记16

白话文16

文言文16

古文16

韵文16

骈文16

文笔17

笔记17

序跋17

记叙文17

纪实文学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8

18

露布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9

19

19

19

19

19

呈状19

19

19

19

19

训令19

告示19

封事19

20

黄榜20

20

碑文20

20

20

20

20

20

札记20

问对20

祭文21

行状21

墓志铭21

揭贴21

吊文21

哀辞21

21

铁券21

诰命22

座右铭22

八股文22

史论22

22

22

政论22

罪己诏22

军令状22

评论23

观察家评价23

小评论23

宣言23

讲话稿23

演讲稿23

文艺评价23

评点23

学位论文23

新闻23

专访23

记者来信23

通讯24

报告文学24

调查报告24

回忆录24

革命回忆录24

四史24

传纪体24

编年体24

纪事本末24

公文25

命令25

指令25

决定25

决议25

指示26

通告26

布告26

公告26

通知26

通报26

请示26

报告26

批复26

27

会议纪要27

会议记录27

聘书27

请柬27

启事27

声明27

合同28

计划28

总结28

规章制度28

简报28

广告28

证书29

公证书29

书信29

感谢信29

表扬信29

慰问信29

推荐信29

介绍信29

证明信29

咨询信29

申请书29

决心书30

倡议书30

公开信30

情书30

明信片30

贺词、贺电、贺信30

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30

讣告、悼词、唁电、唁函30

对联30

司法文书31

立案报告31

破案报告31

传票31

批准逮捕决定书31

逮捕书32

起诉书32

公诉词32

辩护词32

判决书32

民事调解书32

遗嘱32

外交声明32

条约32

国书32

照会33

备忘录33

最后通牒33

宣战书33

护照33

外交签证33

第二篇 刑罚礼仪37

十恶37

八议37

三宥37

三赦37

大赦37

大辟37

五听37

五刑38

车裂38

反坐38

38

白粲38

司寇38

39

考囚39

曲赦39

廷尉39

充军39

杖刑39

连坐39

弃市39

诏狱39

录囚39

40

官当40

剌配40

40

城旦40

保辜40

秋官40

秋审40

枭首40

绞刑40

40

鬼薪40

宫刑41

炮烙41

除名41

剕刑41

殊死41

41

徒刑41

流刑41

凌迟42

42

停刑42

笞刑42

族诛42

朝审42

赎刑42

象刑43

登闻鼓43

缘坐43

禁锢43

43

腰斩43

膑刑43

墨刑43

戮尸44

劓刑44

鞭刑44

第三篇 交易运输礼仪47

一、贸易礼仪47

古人的商德47

商人祖师47

商业名称的由来47

酒旗47

商联48

老字号48

店铺取名48

古代商标49

市声49

民间广告49

幌子49

居间商50

商帮50

行商坐商50

行商50

商人会馆51

厂商51

牙行51

团行51

52

贝币52

刀布币52

半两钱与方孔圆钱52

银币52

五铢钱52

五物六名二十八品53

年号钱53

开元通宝53

交子53

中统钞53

宝钞54

通宝54

门闾毋闭,关市毋索54

通商互惠54

官营商品调运54

商业管理专卖法55

互市55

原始的无言交易55

用特定物品衡量价值55

不等量的等价交换55

自然交易56

市井、市肆56

前朝后市56

汉代市井56

丝路贸易56

草市57

昼夜闹市57

榷场58

唐代两京盛市58

贡税58

同度量、平权衡58

质人58

商税59

算缗钱59

宫市59

税令59

市易59

五货专卖59

盐引60

开中商屯60

勘合贸易60

商专卖60

圩场61

茶马互市61

二、交通礼仪62

王之五路62

王畿交通62

驰道62

原始交通习俗62

交通运输设施的古俗62

交通运输职业者63

交通运输工具的古俗63

先秦时代车的分类63

商代的车63

汉车63

牛车64

独轮车64

轿子64

车舆制64

太平车65

车舆装饰的分等定制65

勒勒车65

鄂伦春马65

溜索65

狗拉雪橇66

航标船66

漕运66

海路贸易66

牌符制度66

边报66

古代邮驿67

驲传67

烽火传报敌情67

秦邮67

驿68

民信局68

栈店业68

第四篇 军事礼仪73

一、军衔73

军衔73

明朝的军衔制73

清朝的军衔制73

中华民国的军衔制74

北洋军阀时期的军衔制74

国民党政府的军衔制7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74

1955年军衔制74

职务等级军衔74

士兵军衔制75

元帅75

大将75

上将75

中将76

少将76

大校76

上校76

中校76

少校76

大尉76

上尉76

中尉76

少尉76

准尉76

二、军队与军备76

古代的军事编制76

古代的地方性武装76

夏代军队76

夏代的武器装备77

商代的军队77

西周的军备77

西周的军队77

国人当兵77

春秋时期的军队编制77

作丘甲78

战国的军队78

战国时期的军车78

秦朝军队装备78

高度集权的秦军79

郡县征兵制79

汉代的兵役制度79

西汉的军备79

西汉京师兵79

西汉军赋80

新莽兵制80

东汉的军备80

东汉罢兵募士80

三国的军备80

世兵制81

两晋的军备81

南朝军备82

北朝的军备82

府兵制82

隋代军备82

唐代军备82

唐代禁军83

方镇83

宋代军备83

北宋军队84

更戍法84

内外相制84

元代军备84

元代军队84

明代军备85

卫所制85

八旗兵85

绿营兵86

清代禁卫军86

古代兵器86

古代兵役87

中国人民解放军88

中央军事委员会88

人民武装委员会88

武装力量88

国防部89

总参谋部89

总政治部89

总后勤部89

军种89

陆军89

海军89

空军90

战略导弹部队90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91

国防大学91

军事科学院91

军区91

集团军91

省军区91

军分区91

卫戍区91

人民武装部91

警备区91

要塞区91

海防92

边防92

国防92

预备役部队92

中国民兵9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92

兵役制度92

义务兵役制93

志愿兵役制93

野战军93

军官94

士兵94

文职人员94

三、军礼94

中国古代的军旗94

军旗95

军号95

军徽95

帽徽95

领章95

臂章95

胸章95

军歌96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和标志96

独立自由奖章96

独立自由勋章96

解放奖章96

解放勋章97

一级红星勋章97

二级红星勋章97

独立勋章97

胜利勋章97

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97

校阅98

阅兵98

军礼98

春秋时期的作战指挥规则98

战国的军功授爵制98

秦的军功授爵制99

西汉军队的校阅99

曹魏的作战纪律99

宋代的武官任免制度99

国民党的军服与礼节100

北洋政府军队的制服与礼节100

八七系列军服100

校阅101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101

队列训练101

队列条令101

军容风纪101

军人宣誓101

我军协同作战的原则101

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102

十大军事原则102

拥军爱民月1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102

入城守则102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02

保密守则102

军法103

第五篇 教育科举礼仪107

一、科举礼仪107

科举礼仪107

“选贤与能”的原始习俗107

“世卿世禄”的奴隶社会礼仪107

“招贤养士”的战国之风107

“察举”、“征辟”的封建礼制108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108

隋代的科举礼仪108

唐代的科举礼仪108

宋代科举礼仪的改革109

明代科举礼仪的鼎盛109

清代科举礼仪的衰废110

科甲与科目110

常科、制科和武举110

贴经112

策问112

经义112

八股文112

试贴诗112

童生试112

岁考112

科考113

县试113

府试113

院试113

乡试113

会试113

殿试113

释褐试113

秋闱与春闱113

礼部试113

朝考113

帖括113

闱墨113

誉录114

弥封114

回避114

枪替和挟带114

科场与贡院114

北闱与南闱114

及第与出案114

放榜及副榜、两榜114

五魁114

三鼎甲114

进士、举人与秀才116

主考与总裁116

同考官与房师116

帘官116

监临116

贡生及五贡116

纳贡与例贡116

监生116

贡监与举监117

荫监与恩监117

例监117

历事监生117

诸生117

廪生117

增生117

附生117

同年与同案117

门生117

题名录与同年(齿)录117

传胪117

行卷117

鹿鸣宴117

琼林宴118

关宴118

重赴鹿鸣和琼林118

二、教育礼仪118

(一)我国教育礼仪的形成、完备与发展118

古代奴隶制社会教育礼仪118

封建社会的教育礼仪119

资产阶级的教育礼仪120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礼仪121

社会主义的教育礼仪122

(二)我国古代教育的具体礼仪122

庠、序的习俗与学校的产生122

以吏为师的习俗与礼制123

官学、国学、乡学的习俗与礼制123

五学与頖宫的习俗与礼制123

私学的习俗与礼制123

熟的习俗与学熟礼制124

学堂与书馆的习俗与礼制124

宗学的习俗礼制的沿革与四姓小侯学的建立124

太学礼仪的沿革124

从养士百家到稷下学宫的创立124

四门学的设立和对旧教育习俗的冲击125

义学的习俗与武训兴学125

鸿都门学125

书学马画学125

医学、律学与算学125

武学与阴阳学126

崇文馆126

广文馆126

四学馆126

弘文馆126

蒙馆126

俄罗斯学馆126

社学126

回回国子学127

蒙古国子学127

旗学与八旗官学、景山官学127

觉罗学127

博士、教授、助教127

学正与学录127

教谕、教习与训导127

学政128

受业弟子与生徒128

博士弟子128

著录弟子与私淑弟子128

四科128

弟子职128

束脩128

师法与家法129

三舍法129

有教无类129

循循善诱与举一反三129

师道尊严129

师徒同体与当仁不让师129

正经与旁经130

书院130

白鹿洞书院130

岳麓书院130

应天府书院130

嵩阳书院130

石鼓书院130

茅山书院130

象山书院130

东林书院130

钟山书院131

学海堂131

诂经精舍131

南菁书院131

龙门书院131

格致书院131

山长131

(三)我国近代教育的具体礼仪131

钦定学堂章程131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31

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132

中学堂132

大学预科、大学堂和通儒院132

京师大学堂与北京大学的确立132

实业学堂、补习实业学堂、实业师范学堂132

讲习场所与万木草堂132

培养维新派风尚与时务学堂133

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校133

存古学堂133

两级师范学堂与培养教师的礼制133

壬子癸丑学制133

壬戌学制133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34

学生自治会134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34

培养著名军事人才的礼制与黄埔军官学校134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34

劳动补习学校135

湖南自修大学135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35

工农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135

延安大学135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礼制136

(四)我国现代教育的具体礼仪136

〔国家关于教育方面所规定的各项具体礼制〕136

新中国教育礼制的确立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教育的规定13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37

《两种教育制度》礼制的确立138

〔幼儿教育方面的习俗与礼制〕138

幼儿教育的习俗与礼帽138

幼儿教育的性质、方针与任务139

幼教人员的资格与职责139

幼儿园的管理139

幼儿学前班教育方面的礼制140

〔小学教育方面的习俗与礼制〕140

我国小学教育体制的确立140

《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140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办学形式140

少先队的习俗与礼制141

少年宫(少年之家)的习俗与礼制141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习俗与礼制142

小学生守则142

〔中等教育方面的习俗与礼制〕142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方向、途径和要求142

普通中学的领导体制142

工读学校的礼制143

共青团的习俗与礼制143

《中学生守则》143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144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守则》144

〔高等教育方面的习俗与礼制〕144

高等教育的习俗及一般礼制144

高等函授教育方面的习俗与礼制144

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与设置145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45

高等学校招生礼制146

高等学校自学考试礼制146

关于高等学校学位礼制146

关于研究生教育礼制14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残疾人应试者奖励礼制147

《高等学校学生守则》148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礼制与学分制、学年制148

教育实践礼制与教育实习148

奖励和惩罚148

〔有关教师方面的习俗与礼制〕148

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定礼制148

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149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149

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礼制149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150

助教与讲师的习俗与礼制150

副教授与教授的习俗与礼制151

尊师重教的习俗与礼制--教师节151

〔有关教育其他方面的礼俗〕151

开学典礼和迎新习俗151

毕业典礼与结业式礼制152

校庆与校友会的习俗152

第六篇 外事交往礼仪155

一、几种常见仪式155

签字仪式155

谒墓155

开幕式155

授勋仪式156

二、宴请156

宴请156

宴会156

国宴156

正式宴会156

便宴156

家宴156

抵达157

赠花157

入座157

进餐157

交谈157

祝酒157

宽衣157

饮茶(或咖啡)157

吃水果157

用水盂157

纪念品157

告辞157

致谢157

冷餐会和酒会取菜157

使用餐具157

遇到意外情况158

进餐注意事项158

请柬格式158

名片的使用158

招待会158

冷餐会(自助餐)158

酒会159

茶会159

工作进餐159

三、晚会、舞会159

文艺晚会与体育表演159

选定节目159

发出邀请159

座位安排159

专场演出的入席与退席159

献花160

摄影160

说明书160

演出秩序160

舞会160

舞会的组织工作160

舞会礼仪160

四、庆贺、凭吊、慰问160

庆贺、凭吊、慰问160

节庆活动160

国庆日160

建军节161

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161

元旦161

三八国际妇女节161

五一国际劳动节161

民间节日、宗教节日161

独立庆典161

就职仪式162

寿辰祝贺162

凭吊国家元首逝世162

一般人士逝世162

花圈制作163

伤病慰问163

灾情慰问163

五、日常交往礼仪163

(一)见面时的礼节163

招呼163

介绍163

握手礼164

鞠躬礼164

合十礼164

拥抱礼164

接吻礼164

吻手礼164

举手礼164

点头礼164

(二)日常交往中的礼节164

守时164

敬老165

举止165

吸烟165

访友165

待客165

谈话165

跳舞165

探病166

吊慰166

送礼166

六、外国主要节令及其他礼俗166

樱花节166

泼水节166

水灯节167

十胜节167

世界佛陀日167

血盟节167

圣诞节167

复活节168

大斋节168

情人节168

啤酒节168

仲夏节168

感恩节168

枫糖节168

愚人节169

母亲节169

狂欢节169

尼罗娶妇节169

开斋节169

宰牲节169

南太平洋艺术节170

月圆节(亚、非)170

农民节170

辣椒节170

南瓜节170

大蒜节170

仙人掌节170

文化节(奥地利)170

鬼节(加拿大)171

各种独特的见面礼171

欧美人社交礼仪172

欧美人的各种手势172

花卉的象征性语言173

与外国商人交往礼仪175

做客的礼仪175

美国人的交往礼仪175

日本的茶道仪式176

日本人的礼节176

泰国人的见面礼177

印度人的礼节177

尼伯尔人的礼节177

菲律宾的国花茉莉178

爱鲜花的俄罗斯人178

家庭的禁忌178

日期的禁忌179

饮食的禁忌179

图案的禁忌179

服饰的禁忌180

植物的禁忌180

文化的禁忌180

行为的禁忌180

数字的禁忌181

邮寄的禁忌181

颜色的禁忌181

第七篇 姓名字号礼仪185

一、姓氏185

姓氏185

185

中国的姓185

中国的百家姓185

古代的姓与氏185

代表时代的名字186

取名之道186

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186

生肖、地支作姓187

满族的姓氏187

满族的“八大姓”187

回族的十三姓187

京族人的姓氏特点187

二、古人的名、字、号187

古人名字与性别187

中国封建帝王的年号187

古人的谥号188

古人的庙号188

古人的尊号188

古人的号188

古人的名与字188

家号189

家讳189

三、古代年龄代称189

耄期189

?年龄代称189

古代成年后年龄代称189

古代年发别称190

婴儿的奶名190

待字190

闺女190

四、常规称呼及其它称谓习俗190

旁系血亲190

旁系姻亲190

旁系亲属190

说明式亲属制191

姻亲191

结发191

结发夫妻191

始祖191

结拜兄弟姐妹191

配偶191

烈女191

哲舅191

破镜重圆191

乘龙佳婿192

鸳鸯192

家长192

家系192

家神192

家室192

家祭192

家尊192

继室192

继嗣192

继承人192

继父母与继子女193

教父教母193

排行193

掷果潘安193

接脚夫193

虚拟亲属193

偏室193

193

豚犬193

惧内193

断弦193

添丁194

婆家194

续弦194

期亲194

尊公194

尊兄194

尊君194

尊侯194

尊堂194

尊大人194

尊夫人194

填房194

194

新人194

新妇194

新娘194

新郎194

赘婿194

194

194

德佩194

鳏夫194

糟糠194

195

花烛夫妻195

195

伉俪195

侧室195

内子195

内助195

小名195

代际称谓195

东床195

兄弟均等195

正室195

节妇195

考妣195

母方195

外家195

外遇195

世名195

平表兄弟姐妹195

同胞195

同辈亲195

适人195

中表亲195

父方196

内兄弟196

“死”的别称196

尊称196

贱名196

挂印夫人196

昵称196

秋扇见捐196

养父母与养子女196

逆推式父子连名制196

兹厄兰196

亲系197

孪生197

独身197

怨女旷夫197

顺推式父子连名制197

山西人命名197

古代君主的称谓197

六亲197

父子重名制198

父子连名制198

日常称呼礼仪198

家书中书写信封称谓礼仪198

家书称谓礼仪198

母子父子混和连名制199

母子母女连名制199

内亲199

乳名199

宗亲199

椿199

堂兄弟姐妹199

亲属制度199

亲属关系199

亲属称谓200

亲从子称与子从亲称200

亲类200

亲戚200

亲属200

亲等200

五、少数民族命名称谓习俗201

傣族的命名习俗201

傈僳族的称谓习俗201

佤族的命名习俗201

彝族的命名称谓习俗201

珞巴族父子连名制201

莫昆201

家伍201

家会202

少数民族亲族称谓202

萨力202

裕固族命名制202

数代共字连名制202

螟蛉202

藏族命名法202

藏族师徒连名制202

官姜202

官娘203

玛玛203

玛里卡卡203

玛拉瓦湾203

依娜203

米通203

米拉203

米考203

米茂203

寸数203

少陶203

维吾尔族的亲属称谓习俗203

裕固人的命名和剃头习俗203

哈萨克族人的名字和亲属称谓习俗203

蒙古族命名204

哈尼族婴儿命名204

哈萨克族婴儿命名204

带有宗教色彩的基诺族婴儿命名204

傣族婴儿命名204

夜郎人的打鸡取名204

满族的取小名204

冒陶204

饶考205

基诺人命名与亲属称谓习俗205

仡佬族命名习俗205

佤族亲属称谓习俗205

拉祜人称谓习俗205

拉祜人命名习俗205

普米族的命名习俗205

怒族的命名习俗206

傈僳人的命名习俗206

锡伯族的命名习俗206

塔塔尔人的命名习俗206

第八篇 家庭礼仪209

一、家庭成员礼仪209

中国家庭起源的传说209

家庭209

封建家庭中兄弟之礼的行为规则209

封建家庭中兄弟之间的财产均分原则209

封建家礼中的女性210

封建家庭中男女有别的戒律210

封建家礼对女性仪态行为的要求210

封建家庭中恭敬孝顺的亲子之礼210

封建家庭中居家生活中的亲子之礼211

封建时代皇室家庭等级211

封建时代的妻妾等级211

封建时代的兄弟之礼212

封建家庭中女子孝亲持家礼仪212

封建女子的“惟务清贞”212

封建时代倨、恭的夫妻之礼213

封建时代的定亲之礼213

封建家庭婚娶礼仪213

封建择妇标准礼俗213

封建女子事夫礼仪213

封建女子的守节之礼214

封建女子的殉身礼节214

封建的婆媳之礼214

封建的主仆之礼214

封建的休妻礼俗215

封建教子之礼215

封建亲子之道中的侍疾之礼215

叔侄交往礼仪216

妯娌交往礼仪216

姑嫂交往礼仪216

婆媳交往礼仪216

兄弟姐妹交往礼仪217

家庭中夫妻交往礼仪(1)217

家庭中夫妻交往礼仪(2)217

与父母交往礼仪218

与未来岳父母交往礼仪218

与子女交往礼仪218

二、亲友赠物219

亲友生日赠物礼仪219

祝贺礼仪219

山东节日亲威往来礼俗219

山东亲戚间交往礼俗219

山东民俗中的走亲记友礼仪220

三、亲戚间宴请礼仪220

做客礼仪220

亲友间宴请礼仪220

家庭迎客礼仪220

家庭待客礼仪221

家庭宴请祝酒礼仪221

家庭宴请劝酒礼仪221

家庭送客礼仪221

赴宴礼仪221

山东民俗宴席坐次、格局、上菜礼仪221

山东民俗中敬酒敬菜的礼节222

四、家书礼仪222

古代孙祖辈的书信格式222

家书基本格式习俗222

五、少数民族家庭礼仪223

保安族的家庭223

裕固族的家庭223

朝鲜族的家庭223

赫哲族的家庭223

维吾尔族家庭224

哈萨克族家庭224

达斡尔族的家庭224

蒙古族的家庭225

回族的家庭225

鄂温克族的家庭225

东乡族的家庭225

土族的家庭225

柯尔克孜族家庭226

锡伯族家庭226

塔吉克族家庭226

乌孜别克族家庭226

撒拉族的家庭226

京族的家庭227

土家族的家庭227

黎族的家庭227

畲族的家庭227

水族的家庭227

侗族的家庭227

布依族的家庭227

苗族的家庭227

基诺族的家庭228

毛南族的家庭228

仫佬族家庭228

瑶族的家庭228

壮族的家庭228

仡佬族的家庭228

高山族的家庭229

阿昌族家庭229

布朗族的家庭229

景颇族的家庭229

纳西族的家庭229

拉祜族的家庭229

怒族的家庭229

普米族的家庭230

德昂族的家庭230

独龙族的家庭230

哈尼族的家庭230

俄罗斯族的家庭230

藏族的家庭230

门巴族的家庭230

珞巴族的家庭231

羌族的家庭231

白族的家庭231

彝族的家庭231

塔塔尔人的家庭231

佤族的家庭231

傈僳族的家庭231

傣族的家庭231

少数民族家庭待客礼俗231

第九篇 宗族礼仪235

一、家庭礼仪235

祖宗235

亲族235

亲族称谓235

家族中的继亲关系235

家族中的养亲关系235

家族中的乳亲关系235

家族中的义亲关系236

家庙236

家祭236

家庆236

家难236

家属236

家长236

家务236

家产236

家产的继承237

家法237

家教237

家风237

家谱237

家世238

古代敬祖之礼238

“九族”制238

祖腊238

祖奠238

二、传统称谓238

传统称谓238

祖翁239

姥姥239

姨子239

姨父239

姨夫239

姨母239

姨妹239

姨娘239

娇客239

239

姑子239

姑母239

姑父239

239

姑妈239

妯娌239

仪宾240

240

附马240

荆妇240

泰翁240

泰山240

哥哥240

祖父240

祖母240

乘龙240

爹爹240

离孙240

高祖240

爱人240

家父240

家公240

家兄241

家母241

家严241

家叔241

家嫂241

诸母241

241

娘子241

娘娘241

继亲241

假母241

庶母241

241

婆娘241

婶母241

续母241

萱堂241

傍妻241

尊祖父241

曾孙241

曾大父241

曾祖父241

曾祖母241

曾祖王父241

曾祖王母242

寒荆242

婿242

嫂夫人242

242

鄙弟242

舅子242

242

舅爷爷242

舅姑242

舅母242

舅父242

慈母242

媳妇242

舅祖242

寡妇242

嫡子242

嫡父242

嫡母242

嫡庶242

嫡孙242

嬷嬷243

孀雌243

孀妇243

宗子243

宗妇243

宗兄弟243

妈妈243

243

连襟243

孝子243

孝弟243

243

来孙243

严亲243

伯父243

伯舅243

别子243

伯伯243

伯母243

良人243

快婿243

阿父243

君子243

阿公243

阿奶243

阿母243

阿妈243

阿姐243

阿姨243

阿爹243

姊姊243

姒娣243

姊夫243

阿婆243

243

妻子244

妻亲244

叔父244

叔舅244

叔叔244

叔母244

驳脚妹244

贤姊244

贤子244

贤弟244

贤妻244

贤叔244

贤侄244

244

昆孙244

季父244

季母244

244

岳父244

侄娣244

侄女244

岳母244

舍弟244

爸爸244

244

拙荆244

仍孙244

从父244

从母244

从子244

从伯244

从舅244

从兄弟244

从叔244

内人244

父母244

父兄244

244

从祖祖母244

从父昆弟244

从祖祖父244

从祖父244

从姑245

女弟245

义夫母245

女兄245

义父245

义子245

千金245

女婿245

小儿245

小妇245

小侄245

小姐245

小叔245

小弟245

小姑子245

小姨子245

小舅子245

夫人245

元配245

元舅245

云孙245

支子245

犬子245

太太245

太夫人245

友婿245

少母245

不肖子245

少姑245

令郎245

令妹245

令爱245

令阁245

令嗣245

令弟245

令妻245

令侄245

兄弟246

兄章246

公婆246

世父246

世妇246

归孙246

兄公246

公子246

公主246

如夫人246

妇人246

246

后母246

先父246

先公246

同户246

同户子246

老子246

老兄246

外祖父246

外祖母246

外曾王父246

外曾王母246

奶奶246

母兄246

母弟246

外婆246

外甥246

外兄弟246

外父246

外妇246

外室246

外姑246

生母246

生父246

本生父246

247

247

爷爷247

247

外舅247

外亲247

外公247

外子247

247

儿母247

大舅247

大伯子247

大姑子247

大姨子247

大舅子247

丈人247

山妻247

父名247

247

显妣247

显考247

保姆247

皇考248

皇妣248

亲父248

亲母248

亲家248

浑家248

248

闺秀248

第十篇 祭祀礼仪251

一、祭礼中礼仪251

251

251

251

251

间祀251

251

251

251

251

五祀251

灶神251

251

礿251

252

252

六祈252

252

七祀252

九祭252

命祭252

衍祭252

炮祭252

周祭252

振祭252

擩祭252

绝祭252

缭祭252

共祭252

大飨252

252

252

授祭252

252

蜡八253

燔柴253

实柴253

253

253

祭?253

州社253

253

接祭253

军社253

释奠253

释莱253

253

253

253

卒哭254

254

大祥254

小祥254

厌祭254

吉祭254

254

254

祭殇254

斋戒254

明荐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明堂255

祭器255

豆笾255

255

255

255

255

255

255

255

255

肵俎255

255

255

爟火255

明火255

明水255

255

255

255

255

256

256

256

256

256

粢盛256

致福256

256

256

256

256

貍沈256

殷事256

二、祭祀中迷信256

256

六祝256

吉礼256

256

封禅256

257

257

257

祭日257

王宫257

夜明257

257

郊祀257

257

幽宗257

地祇257

六宗257

257

祭山神257

257

257

时祀258

方祀258

258

258

祭农神258

258

祭雨神258

祭河坤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8

259

259

259

259

259

259

259

259

259

259

259

四灵259

259

鬼魂崇拜259

259

259

祝嘏259

祝号259

郊祀歌260

傩舞260

巡列仪260

唱颂仪260

安葬260

殡仪260

举哀260

祭献260

膜拜260

舞仪260

请神260

合莫260

猎头血祭260

度戒260

台葬261

祭熊261

祭敖色261

敖色树261

第十一篇 服饰礼仪265

一、服饰265

服饰265

头巾265

中华民族服饰265

深衣265

冕制265

岐头履265

秦汉禅衣266

秦汉袍服266

秦汉衫266

襦短衣266

贵族男子的?子266

秦汉时代的袴266

秦汉时期的裙266

秦汉时期女子种种服式267

魏晋南北时期男子种种服式267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服式26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冠268

269

隋唐五代袍衫269

唐代胡服269

裤褶269

木履270

隋唐女子时装270

隋唐的裙270

翼善冠270

胡帽270

翘头履270

乌皮履270

朝方鞋271

缠足鞋271

帐帛271

褙子271

宋代袍衫271

宋代褙子271

宋代女衫271

宋代女裙272

襦衫272

窄袖衣272

东坡巾272

席帽、毡帽272

宋代幞头272

272

宋履273

273

元代男子服饰273

质孙服273

袍袄273

元代女装273

衫襦273

半袖衣273

顾姑冠273

明代长袄274

金辽女装274

盘领衣274

暖帽、貂帽274

明代长裙274

明官员常服274

罩甲274

275

大袖衫275

比甲275

霞帔275

明代褙子275

明冠275

忠静冠275

六合统一帽275

明代头巾275

网巾276

大鱼棉鞋276

清袍276

清代龙袍276

缺襟袍277

马褂277

坎肩277

皮兀剌278

旗鞋278

朝带278

打呼278

清代衮服279

清代蟒袍279

清代官员的补服279

清代朝服279

满族的荷包280

戴荷包280

清朝男子戴冠礼俗280

官服制度281

朝珠282

顶戴、花翎282

满族的箭袖283

满族衣皮之风283

披肩、领衣284

清代男裤284

清代背心284

清妇女袄、衫284

清裙284

清女裤285

花盆底鞋、船底鞋285

弓鞋285

福字履285

清代以来流行的男帽285

286

286

286

貂皮暖帽286

面衣、?、帷帽286

进贤冠、却敌冠286

幞头287

皮弁、爵弁287

近现代北方男子上衣287

北方男子下衣288

近代北方女子上衣288

运动装289

羽绒服装289

风衣289

裙子290

现代女裙290

套衫290

背心291

女夏衫291

虎头袢子291

葫芦饰291

毛衫291

架裟292

红卫兵服饰292

女帽292

风帽292

猫头鞋292

白帕子292

靰鞡292

口围292

旗袍293

中山服293

二、服饰礼仪293

服饰习俗的中心293

服饰的性别习俗294

服饰的职业特征294

按季节穿衣的习俗295

服饰与称谓295

依据地位构成的服饰习俗295

依据用途构成的服饰习俗295

服饰的民族习俗296

服饰工艺的惯俗296

古代丧服的“五服制”296

服饰的信仰习俗296

依据质料构成的服饰习俗296

服饰中的色彩习俗296

服饰的年龄习俗297

冕服礼仪297

秦汉时期男子服装297

秦汉时期女子服饰297

东汉百官的五时服色298

袴褶服制298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298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服饰298

隋唐五代的服饰298

隋唐五代服色299

弁服装饰的等级差别299

女著男装299

宋代服饰299

宋代士大夫阶层服饰300

质孙服的礼仪等级300

金代百官公服300

金士庶男服301

元代士庶男装301

明代公服301

明官员常服品级301

明代女装301

补服及补子制301

清代女装302

清代品官冠饰302

翎冠303

古者衣裘303

锦衣、布衣303

丧服四制303

服装穿用的场合303

首冠、足履303

上衣下裳303

尚白303

随季换裙304

三、装饰品304

中国古代发饰中的笄304

额箍304

宋代妇女高冠304

盖头304

龙风冠305

簪、钗、鲜花305

满族的服装佩饰305

妇女粉妆305

山东妇女小饰件305

一耳带三钳305

大扁方306

尖尖箍306

五色彩带306

羊腔子头306

三不离身306

三尾螺簪306

波阶306

达斯达尔306

婚标头巾306

银泡围腰307

黎家女饰307

银腰带307

遮包花307

哈布特格307

307

歹结307

宽手镯308

布斯308

头面308

耳塞308

巴珠308

结?308

凤凰单展翅308

青海土族妇女的头饰308

帮典308

鈚颇308

俄罗308

如玛勒308

靠赤努309

腰箍309

腰环309

筒帕309

谜搓309

蛮姑309

竹藤圈309

四、妆饰礼仪309

中国古代发饰分类309

发髻310

垂髻310

秦汉女子发式310

魏晋南北朝发饰310

假髻、假头、借头310

反绾髻、分?髻310

隋唐五代时的发饰310

隋唐眉饰311

宋代妇女头饰311

髡发311

元代流行发式311

明代女发311

清代妇女发饰312

清代中老年发饰312

前刘海312

清代满族妇女的发型312

清代女子面饰312

新娘改髻312

妇女剃光头313

独角箍313

维吾尔族姑娘的发辫313

半薙半留313

达斡尔女子的发式、男子的胡须313

乌乔恩313

小八字胡313

313

黄粉涂颜314

凿牙314

穿耳314

点痣314

修眉、去体毛314

新娘梳妆314

胭脂染齿314

欧丘丘和欧昌314

瑶族妇女的细眉315

遮包花315

绡迈315

开脸315

凤凰单展翅315

凤凰头315

五、少数民族服饰315

藏族服饰315

藏袍316

褐衫316

博嘎尔服饰316

果洛服饰317

霞冒加赛317

背皮子317

藏靴317

哈尼族妇女服饰317

准白318

土家族服饰318

朝鲜族服饰319

319

满族服饰319

坤秋319

袷袢319

柯尔克孜族服饰319

水族服饰320

马尾帽320

水族人的鞋、袜320

羌族服饰320

赫哲族的鱼皮320

温塔321

鄂伦春人的服饰321

狍头皮帽321

熊皮兜321

侗族服饰321

达斡尔族的服饰322

奇卡密322

波勒322

按节气换衣322

基诺族服饰322

披风式尖帽322

纳西族服饰322

牛皮钉子鞋323

塔吉克族服饰323

塔吉克婚服323

傣族服饰323

拉祜族服饰324

门巴族服饰324

巴拉嘎324

白族服饰324

白族姑娘的凤凰帽324

景颇族服饰324

苗家妇女服饰325

瑶族服饰325

高山族服饰326

裕固族服饰326

保安族服饰326

东乡族服饰327

号帽327

折子帽327

东乡族妇女的帽子327

哈萨克族服饰327

塔克亚327

四片瓦327

独龙族服饰327

傈僳族服饰328

粤勒328

布依族服饰328

黎族服饰328

乌孜别克族服饰328

粤台克328

僜人女饰329

畲族的服饰329

畲族斗笠329

福安女装329

土族服饰329

布郎族服饰330

花草鞋330

仫佬族服饰330

珞巴族服饰330

阿巴达能人服饰330

仡佬族服饰331

普米族服饰331

彝族服饰331

彝族的鸡冠帽331

奥勒332

皮兜肚332

勾尖绣花鞋332

塔塔尔装332

崩龙族服饰332

锡伯族服饰332

佤族妇女服饰332

京族服饰332

蒙古族服饰332

蒙古族摔跤服333

云南蒙古族服饰333

蒙古袍333

乌吉333

鹰帽333

333

维吾尔族服饰333

维吾尔族的花帽333

青?334

盖头334

麦斯海袜334

毛难族花竹帽334

第十二篇 饮食礼仪337

一、日常生活食俗337

饮食习俗337

地方、民族风味337

饮食方式337

饮食调制337

受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的饮食风俗337

饮食习俗中的蔬菜瓜果338

肉食类的烹制习俗338

以五谷、肉类为主食的饮食习俗338

以肉类为主食的饮食习俗338

以五谷为主食的饮食风俗338

饮食风俗的形成339

中国人餐制习俗339

筷子的功能与禁忌339

筵席席位礼仪339

山东民俗食制340

特殊的饮食习俗340

山东民俗中的食物往来礼仪340

山东民俗中信仰饮食礼仪340

山东民俗中礼仪往来食品340

山东民俗中的节日食品340

日常生活食制341

素食豆腐习俗342

大众食俗菜酸菜342

食猪肉习俗342

食牛肉习俗342

二、节日时令仪式食制343

节日饮食礼仪343

记载中国年节食俗的古籍343

年节食俗特点343

年节食俗的流传344

年节食俗中的年年糕345

年节食俗中的饺子345

正月十五的元宵345

节令食品春饼345

节令食品寒食345

节令食品粽子346

节日美点蜜饯346

节日食品春卷346

时令食品五彩蛋346

时令佳品重阳糕与菊花酒346

时令美味馄饨346

时令食品腊八粥346

时令甜食灶糖347

时令食品乌米饭347

时令饮品菖蒲酒347

时令食品伏日汤饼347

时令食品月饼347

时令食品乞巧果子347

重阳食蟹习俗347

天津腊月之腊品习俗348

三、特产名吃习俗348

独具特色的火锅348

独具风味的“抓饭”348

烤羊肉串趣俗349

狗肉食俗349

食鸭习俗349

食鸡习俗350

食鱼习俗350

食蛋习俗350

食蛇趣俗351

山东的名吃--鲁菜351

山东名吃--饼351

山东名吃--肉食、菜肴351

山东的名吃--面食352

四、少数民族食俗352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习俗352

乌孜别克族的饮食习俗353

塔吉克人的饮食习俗353

锡伯族的饮食习俗353

撒拉族的饮食习俗353

维吾尔族的饮食习俗354

裕固族的饮食习俗354

保安族的饮食习俗354

鄂温克人的饮食习俗354

达斡尔人的饮食习俗355

蒙古族人的饮食习俗355

哈萨克族人的饮食习俗355

哈萨克族人的“手抓羊肉”355

东乡人饮食习俗356

回族的饮食习俗356

鄂伦春族饮食习俗356

土族人饮食习俗356

朝鲜族饮食礼仪356

朝鲜族饮食习俗357

赫哲人的饮食习俗357

京族的饮食习俗357

高山族的饮食习俗357

畲族的饮食习俗357

黎族的饮食习俗357

土家族的饮食习俗357

仡佬族的饮食习俗358

壮族的饮食习俗358

瑶族的饮食习俗358

仫佬族的饮食习俗358

毛南族的饮食习俗359

基诺族的饮食习俗359

苗族的饮食习俗359

布依族的饮食习俗359

侗族人的饮食习俗359

水族的饮食习俗360

佤族人的饮食习俗360

拉祜族人的饮食习俗360

纳西人的饮食习俗360

景颇人的饮食习俗360

布朗族的饮食习俗360

阿昌族的饮食习俗360

普米族的饮食习俗361

怒族的饮食习俗361

德昂族的饮食习俗361

独龙人的饮食习俗361

彝族的饮食习俗361

白族的饮食习俗361

哈尼族的饮食习俗361

傣族人的饮食习俗361

傈僳族的饮食习俗362

俄罗斯族的饮食习俗362

塔塔尔族的饮食习俗362

藏族的饮食习俗362

门巴人的饮食习俗362

珞巴族的饮食习俗362

羌族人的饮食习俗363

五、酒茶习俗363

古今酒的种类363

药酒医病习俗363

饮酒习俗364

酒礼习俗364

酒拳习俗364

酒令俗365

一些民族饮茶习俗365

中国的制茶习俗365

茶的种类366

第十三篇 居住礼仪369

一、古代住宅礼俗369

住宅369

中国古代贵族住宅369

徽州明代住宅369

半地穴式370

坞堡370

桩上建筑370

横穴居住宅370

北京人洞穴371

二、区域住宅礼俗371

河南窑洞住宅371

苏州住宅371

北京四合院372

四川山地住宅372

独院式住宅372

农家住宅373

藏族住宅373

云南一颗印住宅373

维吾尔族住宅373

蒙古包374

三、现代住宅中的房间与陈设374

住宅分类374

高层公寓374

里弄375

棚户375

居住大院376

住宅基地376

房屋各部高度的确定376

房间配置377

室内空间比例377

起居室377

卧室377

餐室377

厨房377

浴厕378

门窗378

门的式样与构造378

窗的式样及构造378

墙壁378

楼梯379

家俱陈设379

厅的灯光设计379

四、少数民族住宅及居住习俗379

维式庭院379

门巴住房380

克米尔380

平顶屋380

四斜面380

阿巴达能住宅380

阿瓦式住宅381

陋室381

直角房381

口袋房381

昂皮腰381

左倮叶381

土掌房382

人字房382

笼堂382

班考382

土堡房382

土楼382

干栏383

帐篷383

吊脚楼383

船形屋383

竹楼384

撮罗子384

大房子384

三房一照壁385

干栏式竹楼385

上栋下宇385

一梅385

穴屋385

巴雀386

石屋386

日麻386

人间386

木光黑386

木瓦房386

闪片房386

择屋基387

绕公厅387

绣花枕387

煨热炕387

塞门387

鼓楼387

立中柱387

鬼门388

主火塘、客火塘、鬼火堂388

咪恒来、鲁恒来388

吊床388

第十四篇 行路礼仪391

一、乘坐交通工具礼仪391

391

车上部件391

黄盖391

391

391

391

392

豹尾392

鞎茀392

鞹鞃392

五路392

王车392

王后车392

卤簿393

黄钺车393

服车393

五种服车393

饰车393

393

轿(肩舆)393

393

鱼轩393

軿(革车)394

轻车394

394

小车394

大车394

战车(?)394

兵车394

副车394

贰车394

从车394

太平车(辎车)394

卧车(?)394

使车394

露车394

394

乐车394

童容394

安车394

蒲车395

羊车395

耕根车(耕车)395

辒车(温车)395

藩车395

?车(藻车)395

奇车395

古代车的使用395

乘石395

升车395

395

云罕395

乘轿395

赫哲族与狗雪橇395

新疆的四轮马车396

内蒙古牧区的牛拉车396

396

396

396

396

古代的船名种种396

漕运397

漕輓397

397

造舟397

397

397

具有地方色彩的水上交通工具397

二、通讯与通行礼仪397

397

骑驿397

397

驿站397

398

398

398

侯馆398

逆旅398

站赤398

398

六节398

古代的符节398

火牌398

火票399

金字牌399

399

399

399

王闲399

羽书399

三、道路与行走礼仪399

399

五途399

驰道399

399

古代几种路的名称400

400

栈道400

400

行人与交通礼仪400

乘骑自行车礼仪401

乘坐公共汽车礼仪401

乘坐出租车须知402

乘坐火车须知402

乘坐火车卧辅须知404

乘坐火车软卧须知404

乘坐旅游车礼仪404

乘坐飞机礼仪404

乘船旅行须知405

问路的要求405

问路方式406

问路四忌406

路遇礼貌406

问路礼貌406

行路要注意环境卫生406

行路要注意安全406

文明乘车406

男女间行路礼节407

男女同行时礼节407

迎送客人时的行走礼仪407

在社交场合的行走礼仪407

公共场所的行走礼仪407

第十五篇 游艺民俗礼仪411

一、游艺民俗411

百戏411

板凳龙411

抱龟蛋411

包笊篱姑姑411

背亭411

背篓球411

贝阔411

播公411

博磨喝乐411

踩山坪411

采桑织锦舞411

彩选411

猜枚411

猜拳412

猜谜语412

茶盘舞412

查干毛都412

长行412

唱筒歌412

唱煞么词412

唱麒麟412

唱哈412

车灯412

车亭412

初雪笺412

樗蒲412

冲狭413

吹木叶413

吹?413

捶丸413

搭茅屋413

大象拔河413

打篾鸡蛋413

打手毽对歌413

打责汪之歌413

大歌413

打铜鼓414

打陀螺414

打尺寸414

打咭咭古嘟414

打花龙414

打灯谜414

打土块仗414

打鬼414

打瓦414

代面414

荡秋千414

蹬梯子414

地花鼓414

地摊414

点冲天炮414

钓闷潭鱼415

吊龙尾415

丁达如415

顶瓦瓮竞走415

顶宝塔碗415

东巴跳415

斗鸡415

斗牛415

斗马415

斗蟋蟀415

斗鹌鹑415

斗鸭415

斗百草416

抖空竹416

对歌416

盾牌舞416

多毽416

躲妈虎子416

打脚盆鼓416

翻炕416

放爆竹416

放风筝416

放花灯417

放河灯417

放高升417

扶卢417

博弈417

嘎拉哈417

赶花场417

赶柳戏417

高空走绳417

高跷417

格五417

耕作戏417

姑今418

姑娘追418

姑问莽418

骨肉情418

关扑418

滚山珠418

划灯418

花挑418

驾牛车418

击抬鼓418

二、民间竞技418

拔河418

拔腰419

波列球419

布球419

叉草球419

扯羊419

驰马射柳419

叼羊419

打棍419

打毛毛球419

打弩419

达日斗来419

打飞棒419

打木球420

打霸王鞭420

竿球420

掼牛420

滑雪420

滑冰420

华拳421

角力421

脚踢架421

颈拉421

举石421

举石担421

举石锁421

击鞠421

剑术421

剑道421

扛鼎421

孔雀拳421

拉鼓421

拉木棒421

六合拳422

龙舟422

梅花桩422

马上摔跤422

秘踪拳422

绵拳422

南拳422

爬竿422

爬树赛422

盘柴槌422

骑射423

翘关423

其利希西423

赛布鲁423

赛骆驼423

赛马423

赛耗牛423

赛跳跑423

少林拳424

射鸡424

射箭424

射牛腿424

射弩424

十八般武艺424

甩标签424

甩布袋424

摔跤424

塔实纳特424

踢球425

太极拳425

羊皮拔河425

武术425

舞剑425

游泳425

响箭425

鹰爪功425

醉拳425

击木425

鸡毛毽425

接细木棍425

接竹筒426

九连环426

酒令426

军棋426

开山锣鼓426

傀儡戏426

拉大锯426

拉地黄牛426

拦歌426

芦笙技巧426

老背少426

老虎借猪426

连环晚会426

猎狗熊426

六子联芳426

龙灯426

鹿棋427

轮子鞦427

马吊牌427

麻将牌427

猫捉鼠427

谜歌427

描瞎鱼427

母鸡守蛋427

扭秧歌427

扭棍子427

爬楼427

爬滑木428

盘脚拦428

盘歌428

抛彩球428

抛炮台428

跑旱船428

跑花山428

碰蛋428

漂浮豆腐428

泼水428

扑克牌428

扑蝴蝶428

扑卖428

骑竹马428

骑马捡哈达428

抢花炮428

抢贡鸡429

雀竿429

雀戏429

绕口令429

蓐草锣鼓429

洒火429

散子429

社火429

射荷包429

射覆429

诗谜429

诗钟429

耍白象429

甩糠包429

双陆429

踏球429

抬官人430

掏个火430

踢鸡430

踢毽子430

跳绳430

跳鼓430

跳竹竿430

跳板430

投壶430

推杆430

拖绣球430

跳皮筋430

玩翘翘板430

玩羊骨430

玩雪灯431

围棋431

舞狮子431

五子棋431

象棋431

演耕作戏431

压宝431

杂耍431

折纸431

住么房431

走马灯431

三、地方戏剧431

京剧431

曲剧432

河北梆子432

评剧432

丝弦戏432

老调梆子432

武安平调432

武安落子432

唐剧433

哈哈腔433

北昆433

晋剧433

蒲州梆子433

北路梆子433

上党梆子433

耍孩儿戏433

锣鼓杂戏433

二人台433

蒙古剧434

吉剧434

唱剧434

新城戏434

龙江剧434

沪剧434

滑稽戏434

锡剧434

扬剧434

淮剧435

淮海戏435

苏剧435

柳琴戏435

越剧435

绍剧435

婺剧435

甬剧435

瓯剧435

睦剧436

湖剧436

姚剧436

杭剧436

徽剧436

黄梅戏436

庐剧436

皖南花鼓戏436

泗州戏436

闽剧436

梨园戏437

高甲戏437

莆仙戏437

芗剧437

四平戏437

游春戏437

赣剧437

宜黄戏437

宁河戏438

柳子戏438

山东梆子438

莱芜梆子438

茂腔438

吕剧438

五音戏438

柳腔438

大弦戏438

豫剧438

河南曲剧438

大平调439

越调439

汉剧439

楚剧439

湘剧439

祁剧439

辰河戏439

巴陵戏439

常德汉剧439

苗戏439

粤剧439

潮剧439

琼剧440

广东汉剧440

正字戏440

白字戏440

西秦戏440

桂剧440

邕剧440

壮剧440

彩调剧440

川剧440

黔剧440

安顺地戏440

布依戏441

侗戏441

滇剧441

傣剧441

白剧441

彝剧441

藏戏441

秦腔441

同州梆子441

汉调二黄441

眉户戏441

碗碗腔441

陇剧441

青海平弦戏442

花鼓戏442

花灯戏442

采茶戏442

道情戏442

秧歌戏442

目连戏442

傩戏442

端公戏442

木偶剧442

皮影戏442

四、民间工艺442

刺绣442

湘绣442

苏绣443

蜀绣443

粤绣443

顾绣443

织锦443

蜀锦443

宋锦443

都锦443

壮锦443

苏州缂丝443

常熟花边443

广东潮汕抽沙443

云锦443

天津地毯444

北京地毯444

包头仿古地毯444

和田地毯444

西藏藏被444

织花444

蜡染444

扎染444

东阳木雕444

黄杨木雕444

剑川木雕444

贺兰石雕444

青田石雕444

寿山石雕444

惠安石雕445

菊花石雕445

广元石雕445

砖雕445

牙雕445

根雕445

冰雕445

核雕445

贝雕445

嘉定竹刻445

邵阳竹雕445

合浦角雕446

海南椰雕446

抚顺煤精雕446

酒泉夜光杯446

和田玉雕446

厦门漆线雕446

大理石工艺品446

水晶雕刻446

泥塑446

天津“泥人张”446

惠山泥人446

凤翔泥塑446

河北泥塑447

面人447

糖人447

瓯塑447

草编447

浙江草编447

草帽辫447

竹编447

浙江东阳竹编447

浙江嵊县竹编447

瓷胎竹编447

竹帘画447

棕编447

藤编447

高要蒲席447

五、民间画448

羽毛画448

树皮贴画448

麦秸画448

铁画448

软木画448

棉花画448

指画448

剪贴画448

杨柳青年画448

潍坊年画448

桃花坞年画448

绵竹年画448

漆画449

瓷器449

唐山瓷器449

介休瓷器449

景德镇瓷器449

醴陵瓷器449

德化瓷器449

淄博瓷器449

永胜瓷器449

陶器449

宜兴陶器449

界首陶器450

荣昌陶器450

崇宁陶器450

石湾陶器450

坭兴陶器450

平定砂货450

建小汽锅450

小西琉璃450

宋瓷450

汝窑450

钧窑450

定窑450

龙泉窑450

官窑451

唐三彩451

六、其他451

北京雕漆451

扬州漆器451

福州脱胎漆器451

漆篮451

北京绢花451

景泰蓝451

盆景451

脸谱451

珠绣452

剪纸452

风筝452

灯彩452

皮影452

内画壶452

料器452

博山琉璃料器452

常州梳篦452

吉安樟木箱452

贵州玉屏箫笛452

扇子452

西湖绸伞452

福州雨伞452

第十六篇 人生礼仪455

一、孕育礼仪455

优生与近亲结婚455

优生的自然选择原则455

优生与杂婚455

优生与血缘婚455

优生与伙婚俗制455

优生与对偶婚俗制455

优生与专偶婚俗制455

对阴性崇拜的求子习俗455

对阳性崇拜的求子习俗456

巫术求子习俗456

摸秋求子456

淋花行祈子仪式456

以尖状物为求人对象的习俗456

麒麟送子礼俗456

祈求多子习俗456

陪送嫁妆祝福多子礼仪456

赠石榴祝福多子多孙457

撒帐求多子457

鲤鱼撒子457

带路鸡457

节日中求多子习俗457

吃子孙饽饽457

撒枣子祝福早生子457

暖床457

“挂红”与早生贵子457

“要荷包”457

吃糯米耙457

重男轻女陋俗457

测子风俗457

送耍孩458

占卜生男生女458

溺女婴458

重女轻男458

赠送“玛汝崩担”458

奇异受孕458

受孕禁忌458

孕妇禁忌458

孕妇禁忌与保胎459

胎教459

孕妇食俗459

孕妇饮食禁忌459

催生礼459

催生饭459

催胎饭459

西太后慈禧生子礼俗460

产房习俗460

分娩禁忌460

产妇分娩与丈夫460

产儿460

洗婴460

踩胎盘460

产翁制460

产妇坐月禁忌461

二、诞生礼仪461

报喜461

报生461

“送六”461

诞生标志461

三朝礼462

“玩浓”462

“三早晨”462

“做旁色”462

送哈达462

“洗三”462

添盆礼462

满族“洗三”462

开奶开荤祝福仪礼463

“三朝封手”463

哈尼族三朝日礼俗463

“三朝”的特殊礼俗463

踩生人463

提防“踩生”标志463

消除踩生人邪气463

看月礼464

满月礼464

洗儿会464

满月撵麻雀464

满月逛街464

藏族满月礼464

走月464

走月的陋俗464

转儿脚465

三、养育礼仪465

百日礼465

百日关465

周岁礼465

穿虎头鞋465

“长命索”与“百家锁”465

抓周礼465

近代抓周礼466

朝鲜族抓周礼466

七夕定巧拙466

寄拜干爹妈466

上门认干爹娘466

寄拜过路者466

求乞妇466

拜树干娘467

拜鸡467

拜胡干爷467

剃头礼(苏州)467

剃落胎头467

发礼467

剃头礼(江浙)467

剃头礼(裕固族)467

剃头礼(侗族)468

剃头礼(如皋)468

婴儿剃头的禁忌468

破蒙468

启蒙法(侗族)468

十字歌468

《赣南儿歌·猫头雕》468

《唱倒歌》468

开奶469

开荤469

小儿食荤禁忌469

掐骨缝469

产妇饮食禁忌469

梯玛赶病魔469

百路条子469

闯保爷为婴治病469

“挡箭牌”470

哄摆子470

祭“花老太”470

叛花医俗470

“挑红”治痘法470

长命锁(或叫“百家锁”)470

跳喜神470

五彩线470

缠猪精470

戴红色紫子470

赏午470

睡扁头471

摇篮471

蒙古族摇篮471

达斡尔族的摇监471

悠车471

蒙古族的催眠曲471

《拉大锯》471

熊皮兜471

采篮471

襁褓471

做会解关472

压岁钱472

“压岁钱”、“压岁盘”472

第十七篇 社会交往礼仪475

一、见面礼仪475

鞠躬475

握手475

点头475

致意475

合十475

拥抱475

接吻475

二、交谈礼仪476

招呼476

感谢476

告别476

古代交谈语476

古代交谈语476

态度477

内容477

场所477

三、公共场所礼仪477

街道477

公共汽车477

旅店477

商店477

医院478

影剧院478

图书馆478

会场478

即席发言478

演讲479

舞会480

旅游480

赛场481

生产场所481

集体宿舍481

聚游481

各种集会482

四、礼物482

送礼482

赠花果482

五、宴请礼仪483

宴会483

鸡尾酒会485

晚会485

六、文体礼仪486

普通书信486

文言文尺牍用语489

海外书信491

介绍信491

证明信491

表扬信492

感谢信492

公开信492

贺信492

慰问信492

情书492

名信片492

请柬492

祝辞493

题词494

匾幛495

讣告497

哀祭文497

碑文498

对联498

电报500

名片500

七、日常生活礼仪501

守时守约501

尊重老人和妇女501

举止文明大方501

介绍501

谒见501

探望501

打电话502

待客502

走亲访友503

美容503

服饰504

八、少数民族的礼仪505

蒙古族505

维吾尔族505

苗族506

侗族506

瑶族506

哈萨克族506

景颇族506

柯尔克孜族506

锡伯族506

塔吉克族506

鄂温克族506

东乡族506

佤族506

第十八篇 婚姻礼仪509

一、婚姻俗制509

(一)恋爱择偶509

抛帕招亲509

踢沙求爱509

以歌结情509

榄子鞋、顶盖花510

换耳塞510

采白花510

吃山酒、吃火烟草、赠花带510

以歌代言510

埋蛋择偶510

丢包511

放鹰放鹞、打鹰打鹞511

乞讨式求爱511

凿壁谈婚511

以歌说亲511

对歌择偶腰带定情511

抛绣球512

传木履512

碰蛋求爱512

咬手定情512

基诺人的订情物512

爱情信物花勒夏512

传情的草叶信512

花为媒512

放尞513

壮族的“入尞”婚俗513

耍堂歌513

放牛出栏节513

尼查马514

坐仓楼514

串姑娘514

唱风流514

各具特色的侗族青年婚恋社交活动514

相爱定情在隆闺515

飞玉515

正月屋516

露宿516

蕊迷516

干脱集516

串婚寻偶516

卖鸡肉、裹毛毯、丢包516

眉则玛自艾勒马516

搓厄阿慧波楚516

阿巴多517

?搓妈517

浪哨、甩糖包517

公房517

串寨517

毫咪民别517

游无517

赶表517

搞风流518

夜游择偶519

巴漂、巴宝、巴勒519

窗下求婚519

纳西族的恋爱方式519

姑娘追519

佤族人求婚519

响篾520

苗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系列形式520

朵帕520

戴天头520

邀贯520

结草幽会521

(二)提亲订婚521

门户相对521

议婚521

相看、问门户、放定521

怒族人的订亲522

布郎族的订婚522

高山族的订婚522

传烟求婚,合鞋订婚522

拜大年523

冈穹夺木523

门巴族的说亲523

作亲家伯523

商议婚事兹嘎巴523

塔吉克的提亲523

全人当媒523

探风口524

提话524

定茶524

送篮子524

恰安特、托列524

送定524

送米524

竹嫁妆、盼子坛524

过礼524

送茶包、送催包524

认门525

麦海勒525

奶母钱525

白族的两次彩礼525

舅爷礼525

努仆杂525

买姑娘钱525

吃空钱525

开洗脚钱525

尝汤献花526

接人费526

订婚时的“考亲家”、“背八字”、“吃定亲酒”526

旧时苗家的三媒六证526

“女通脚”526

定亲酒526

相门户526

察人家526

(三)迎娶出嫁527

新娘出阁打伞527

追姑娘527

哭嫁527

新娘离家“把门枋”527

哭闹的新娘527

考验新娘527

偷女婿527

彝族家泼水送亲528

吃火炒豆528

壮家嫁女528

背新娘528

咪失528

“泥娘”、“捉魂”528

景颇族的婚娶529

拖新娘529

抢婚529

南阳夜嫁夜娶530

自由婚的特殊形式假抢婚530

偷媳妇530

逗娘530

十月卯头迎新娘530

锁媒人530

央英色杯531

然密阿多补之俗531

告别情人的最后约会531

克尼阿尼531

新娘的哭诉531

能筹531

陪嫁531

姑娘宴532

新娘绝食532

然门乎532

劝饭歌532

柯尔克孜族“劝嫁歌”532

陪楼歌532

分别歌533

配婚歌533

悲愤的《骂媒调》533

秉烛持镜照花轿533

盥馈礼533

新娘不踏地533

新郎新娘三日规533

做了新娘533

正月不空房534

新媳妇投蛋下井534

洗寨子534

送红柬534

压床534

交杯酒534

媳规534

克木人“闹婚”534

接九送九534

周堂择日534

戴花龙头筷534

新郎扛筷子535

吃黑米饭、吃鸭头535

戴假壳535

佤族的抢亲535

抢赢头535

接新娘535

傣族的偷姑娘535

抢包头535

关亲客535

抢新娘536

偷亲536

哈尼族姑娘逃婚536

偷婚536

半夜接新娘536

傍晚迎亲536

拜老爷儿537

新郎偷厨537

伴郎、伴女537

管亲郎537

铺房537

打牙仡佬537

哭嫁收眼泪钱538

(四)婚姻类型538

聘娶婚538

一夫多妻制538

媵、妾制539

皇宫嫔妃制539

氏族外婚制539

讨男子539

非等辈婚539

湖南祁东的婚姻形式539

土家族的联姻540

白族的婚姻形式540

赋役婚541

试婚541

妻姊妹婚541

自愿婚541

试验婚541

纳西族的走婚541

共妻婚542

冥婚542

指腹婚542

童养婚542

典妻婚542

招养夫婚542

招养婚543

转房婚543

交换婚543

表亲婚543

买卖婚544

服役婚544

掠夺婚544

接骨种545

借姑还表545

近亲不婚545

毛难族的上门婿545

不落夫家545

破媒546

梅龙和达玛546

走媳妇路546

服内成亲546

“五不通婚”、“六条婚约”546

跑婚546

归宁不返546

入赘546

克勒婚547

串婚547

三代改宗547

义务婚547

半婚547

名义夫妻547

兄终弟及婚547

两边走547

西藏藏族婚俗548

八旗婚姻548

瑶族从妻居的上门婚548

苗族的居夫家549

登月549

帐房戴头婚549

婆接媳和大娘子婚姻549

典妻和租妻549

傣族人的离婚550

瑶族民间离婚仪式550

退茶551

达斡尔人的离婚551

维吾尔男子“塔拉克”特权551

怒族的离婚551

哈尼族的离婚551

分离酒551

“剪蜡条”离婚551

毛难族的离婚、再婚551

黎族人的离婚与再嫁552

一串槟榔解除婚约552

儿童宣布离婚552

离婚553

二、结婚礼仪553

劫夺婚553

八议554

子时发轿554

小公鸡与小母鸡554

小登科554

山东风味的迎娶555

三回门、闹油茶、接纺车556

水泼新郎556

三媒六证结良缘556

女婿换衣557

水缸放糖557

分大小557

开门钱、吃“合合酒”、“合合肉”557

六礼557

公鸡代郎拜堂558

太湖之滨的迎亲558

午夜春茶558

六歌郎558

开被仪式558

五道礼558

以石订亲559

订婚茶559

火塘酒559

方糕代请帖559

东乡族的“闹房”559

东乡族的送彩礼、纳聘金559

打女婿559

打下墅、坐喜轿、行坐560

打发啦560

仫佬族的订婚560

打亲560

发轿迎亲560

尼喀合561

打湿亲561

合八字订亲561

壮族的订婚仪式561

戏公婆562

献“九毛救拉”562

新娘新娘植果树562

老人亲562

问安礼562

过门槛563

回门563

传庚563

行聘563

江南婚礼563

合卺礼564

传大启564

传小启565

合婚经565

扛金马鞍565

厾新官人565

吃物订亲566

吃允口酒566

“吃老考太”566

达斡尔人的过礼566

迎亲路上“唱礼貌”566

抢床头坐567

折蔗567

坐家567

“抢太阳”567

鸡卜567

别出心裁的绳捆新人567

纳西族定婚567

纳西族的“接亲”567

空室迎新娘568

报棘仪式568

青菜萝卜籽568

京族的迎亲仪式569

拦门569

念尼卡罕569

画花脸569

苗族新婚夫妇的“坐床”570

拜高堂570

闹棚、闹喜、猜席570

羌族的订亲礼570

妹妹出嫁胞兄驮570

闹新房570

抬羊褙子570

闹送亲客570

拜堂571

拦马提取聘礼571

送大礼571

亲家之言571

俄罗斯民间婚仪571

哈尼族的订婚571

送礼盘、认亲571

送女572

追打嫁女、要荷包572

洗“和气脸”572

送新娘572

萨仁歌572

劝慰歌572

贺新郎573

挂门帘573

退喜神仪式573

送日子573

结发之礼574

神农架人的婚嫁574

亲威头欢酒574

要荷包574

陪郎撑伞575

盐打新郎575

砸枕头575

高山族姑娘出嫁575

旅行结婚576

喝酒订婚576

朝鲜族从说媒到结婚的六次礼节576

婚礼歌576

婚礼上的跨蓬草577

婚舞577

脱鞋过桥577

猪卜、牛礼577

唱宴席歌577

唱歌接亲578

唱迎亲歌578

媒妁之言,大操大办578

旋车礼579

接亲酒579

喜桌插刀579

奠雁579

筛鞋579

揭面纱580

落典580

裕固族的戴头仪式580

集体婚礼580

放槟榔580

满族婚礼后的习俗580

新疆蒙古族定婚礼仪的五次送礼581

新人赛马581

新娘帐幔581

新娘坐帐581

摇篮订婚581

新娘进家门581

搬新娘581

新郎新娘换鞋581

献槟榔581

路旁敬酒582

瑶家撒商582

瑶家的订婚仪式582

摘彩球582

撒米引路582

撒五色粮582

踏水582

踩门582

德昂族的订婚仪式583

德昂族的包头仪式583

撒帐583

爬油杆583

婚嫁帖式583

婚联589

堂对590

堂幅590

窗额门额591

婚诗591

嫁诗591

三、少数民族婚礼591

白族婚礼591

彝族婚礼591

仫佬族结婚仪式592

土族风趣别致的婚礼592

景颇族的婚姻仪式593

普米族各地相异的婚礼593

鄂温克人的野外婚礼594

羌族的婚礼594

塔塔尔族婚礼595

鄂伦春族新郎新娘共托宝宝同拜天地的婚礼595

基诺泼水婚礼595

仡佬族婚礼595

傈僳族婚礼595

满族婚礼595

恰喀拉婚礼596

哈萨克族婚礼596

侗族简朴有趣的婚礼597

回族婚礼597

佤族婚礼597

保安族婚礼598

俄罗斯族独具特色的婚礼598

赫哲人的婚礼598

乌孜别克婚礼599

阿昌族婚礼599

塔吉克古朴而又热闹的婚礼599

锡伯人婚礼600

德昂族别具一格的婚礼600

高山族婚礼600

藏族的婚礼600

昂赛藏族婚礼601

水族婚礼601

丽江纳西族的“庶柱”601

东乡族婚礼601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602

珞巴族婚礼602

畲族对歌式婚礼602

以歌相伴的京族婚礼602

朝鲜族婚礼603

拉祜族上门婚礼603

撒拉族婚礼603

裕固族婚礼604

毛难族宗教式婚礼604

哈尼族各地不一的婚礼仪式604

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605

达斡尔人的婚礼606

维吾尔族人的婚礼606

怒族人的婚礼606

布郎族的两次婚礼607

独龙族的婚礼607

黎族的婚礼607

瑶族的拜弄608

门巴族婚礼608

土家族的“哭嫁”婚礼608

壮族的结婚仪式608

苗族的对歌闹夜609

布依族婚礼609

崩龙族婚礼609

第十九篇 丧葬礼仪613

一、丧礼613

丧事613

奔丧613

丧主613

居丧613

心丧613

五哭613

括发613

袒免613

613

哭丧棒614

倚庐614

614

忌日614

丧服614

吊丧之服614

殡服614

服丧原则614

绖带615

古代对死亡的各种称谓615

灵棚615

灵堂615

孝布615

旌布615

送浆食615

送盘缠615

指明路615

摔丧盆615

二、葬礼615

葬礼615

集体葬616

折头葬616

合葬616

迁葬616

蒿葬616

火葬616

土葬616

天葬616

执绋616

616

遮面纸616

沐浴617

入殓617

饭含617

617

摈相617

殉葬617

三、少数民族丧葬习俗617

达斡尔人的葬礼617

维吾尔族的丧葬习俗618

土家族的葬礼习俗618

傣族的丧葬习俗618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619

哈尼族的“莫搓搓”葬俗621

畲族的葬俗622

基诺人的葬俗623

乌孜别克族的丧葬习俗623

塔吉克族的丧葬习俗623

锡伯族的丧葬习俗623

哈萨克族的丧葬仪式623

藏族的丧葬习俗623

拉祜族的丧葬习俗624

鄂伦春族的丧俗624

水族的丧葬习俗624

普米族的丧葬习俗624

裕固族的火葬625

苦聪人的丧葬习俗625

羌族的丧葬习俗625

仡佬族的丧葬习俗625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625

怒族的丧葬习俗626

四、棺墓626

棺椁626

棺饰626

626

遣车626

殡车626

蜃车626

素车627

举轴627

辒辌627

墓地627

坟墓627

五、现代丧葬礼仪627

治丧委员会627

讣告627

挽联627

挽歌627

国葬627

下半旗627

花圈627

黑纱627

白花627

向遗体告别627

开追悼会628

致悼词628

第二十篇 节日礼仪631

一、传统节日631

春节631

春节扫尘632

春节剪纸632

春节贴年画633

春节贴“福”字633

春节放鞭炮634

春节贴春联635

除夕守岁636

春节拜年636

春节包饺子637

春节点旺火637

元宵节习俗637

张灯639

吃元宵640

猜灯谜641

耍龙灯642

舞狮子643

踩高跷643

跑旱船644

闹社火644

打太平鼓644

耍背棍645

填仓节645

龙头节645

清明节习俗646

寒食646

扫墓647

端午节习俗647

赛龙舟648

吃粽子648

挂艾枝649

雄黄酒水649

带荷包及其它649

姑姑节650

女儿节650

中秋节习俗650

赏月651

吃月饼651

中秋话月652

重阳节习俗652

重阳登高652

重阳赏菊653

冬至653

小年654

腊八节654

二、现代重要节日655

元旦655

妇女节655

植树节655

“五一”劳动节656

“五四”青年节656

儿童节657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657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658

教师节659

国庆节659

三、少数民族节日659

“那达慕”大会659

开斋节660

宰牲节660

圣纪节660

“花儿”会660

藏历年660

雪顿节661

沐浴节661

旺果节661

“萨噶达瓦”节662

苗年662

姐妹节662

赶秋节662

龙船节663

敬桥节663

花山节663

爬坡节664

吃新节664

火把节664

歌墟节664

“陇端”节665

阿肯弹唱会665

泼水节666

花炮节666

“目脑”666

“舞春牛”667

“阔时”节667

“三月三”667

刀杆节668

畲族的年俗668

“端节”668

丰年祭669

“特莫克”节669

第二十一篇 宗教礼仪673

一、佛教礼仪673

归依673

出家673

披剃673

剃度673

南元673

受戒673

白四羯磨673

传戒673

灌顶673

布萨673

安居673

自恣673

673

持斋673

斋戒673

斋日673

四斋日674

三长斋月674

六斋日674

十斋日674

朝山674

修行674

参禅674

674

打七674

禁语674

闭关674

威仪674

结踟跌坐674

禅坐674

坐禅674

三界(佛教)674

传法674

传衣675

传灯675

衣钵相传675

一瓣香675

普请675

上堂675

托钵675

化缘675

挂单675

礼拜675

功德675

供养675

达?675

布施675

法会675

默朗钦波675

默朗道嘉676

充曲676

四个法要676

法事676

佛事676

打静676

忏悔676

拜忏676

水忏676

超度676

追福676

斋七676

水陆道场676

焰口676

合十676

问讯676

互跪676

长跪676

顶礼677

五体投地677

绕佛677

五戒(佛教)677

二、基督教礼俗677

礼拜(基督教)677

祈祷(基督教)677

阿们677

代祷677

祝福677

讲道677

圣事677

洗礼678

注水洗礼678

浸礼678

按手礼678

祝圣678

派立礼678

圣餐678

小斋678

大斋678

十字架678

祭台678

圣杯678

主教权仗678

圣衣679

主教冠679

赞美诗679

赞美颂679

尊主颂679

西面颂679

荣耀颂679

唱诗班679

唱颂仪679

告解679

坚振679

终傅679

圣体679

弥撒679

净礼679

婚配680

朝圣680

圣体灯680

圣体发光680

圣牌680

三、伊斯兰教礼俗680

伊玛尼680

六大信仰680

清真680

默示680

挖哈一680

参悟680

鲁哈680

后世680

阿黑来提680

死后复活680

末日审判680

世界末日681

占乃提681

比一士681

垛子海681

哲罕南木681

五功681

念功681

赞念681

清真言681

作证言681

礼拜(伊斯兰教)681

跪拜681

祈祷681

接都阿681

晨礼681

晌礼681

晡礼681

昏礼681

宵礼681

聚礼681

主麻681

会礼682

宣礼682

拜克682

斋戒(伊斯兰教)682

莱麦丹682

开斋682

封斋682

天课682

施舍682

开斋捐682

朝觐682

巡礼682

入朝682

受戒(伊斯兰教)682

戒衣(伊斯兰教)682

宿夜682

投石683

吻拜683

宰牲683

抚石683

奔走683

谒陵683

探泉683

前定683

净礼683

代净683

太思米叶683

印沙安拉683

色俩日683

阿敏683

齐克尔683

口唤683

忏悔(伊斯兰教)683

副功683

副功拜683

特拉威哈683

乜贴684

海提耶684

尔埋里684

守夜684

坐静684

开经684

特斯必赫684

赞珠684

汤瓶壶684

阿哈卡姆684

比达阿684

穆斯台哈卜684

查伊慈684

麦克鲁海684

哈拉木684

塔拉克684

太各瓦684

库夫尔684

乃滋尔684

瓦尔滋685

法特瓦685

法尔德685

闪拜685

道号685

道统685

经名685

费他耶685

天堂券685

尼卡罕685

依扎布685

归真685

开番685

者那则685

四、道教礼俗685

监院685

法坛685

道场685

道院685

道巾685

霞帔686

三宝686

斋戒686

斋醮686

斋法686

忏法(道教)686

青词686

禹步686

步虚声686

炼度686

符水686

祭炼686

受符686

盟威686

六壬686

镇宅686

急急如律令687

妙林经二十七戒687

老君二十七戒687

天仙大戒687

三品戒687

五戒(道教)687

初真十戒687

戒律(道教)687

功过格(道教)687

五、少数民族宗教礼仪687

三界(萨满教)687

阿哈688

领神688

爱米688

神偶袋688

温特688

萨满温给伦688

浮合马法688

萨满得染688

雀喀扎法黑689

了档子689

蒿草卜689

火主689

敖勃勒689

嘎尔布尔689

吉雅其689

白纳查690

玛鲁690

舍卧刻690

敖包树690

萨满690

奥米那楞690

祭熊690

求“乌麦”691

欧透博如坎691

莫昆萨满691

德勒库尔萨满691

阿嘎钦691

巴尔肯691

雅达干691

祭敖包691

祖宗板692

索罗祭692

苏尼692

西波692

竹崇拜692

松树崇拜692

米孙叭692

芝固692

太平菩萨692

撮毕692

送灵牌693

吉罗693

作斋693

作帛693

天菩萨693

衣此毕693

尼比字哈693

尼此日693

开路经693

耶英693

该耶介693

用畜来694

诺格利694

开禾仓694

拖舍歹694

能纽694

支央694

扫寨694

敬门神694

勾道694

悬尸驱鬼694

牙南694

694

召厚曼695

再曼695

能尚695

纳破695

献谷堆695

木代695

木恼恼695

送魂695

顾不绒695

布滚戈695

龙洞戈695

金再再695

腔秃696

猎头血祭696

偶普696

老鸡卦696

拜火696

敬水696

拉木鼓696

司岗696

摩毕696

斯日祭祖696

纳西葬仪697

归西毕697

龙潭祭697

日真崩697

宗巴拉697

布柯笛697

恰珠保697

成丁礼697

杀羊开路698

弥陀经698

卜选698

胎戛滚698

谷魂698

乖脱698

台葬698

厥巴厥马都698

吾司扎698

页尼698

刻扒698

祈雨699

驱风699

祈谷699

勒坑699

坏雨699

塞祭699

版清699

招先699

萨丙祭699

舍勐699

土地公祭699

社公祭699

土主祭699

灶王祭700

盘古庙700

祭谷700

度戒700

拜寄700

稻公稻母祭700

西稀利·夫伦700

插秧祭700

收获祭700

赶白虎700

还傩愿700

六、宗教称谓701

701

仙人701

九仙701

仙品701

仙官701

散仙701

天尊701

道君701

真人701

先生701

元君701

玉郎701

童子701

种民701

天师701

天君701

方士701

道士702

道官702

高功702

方丈702

真主702

胡达702

德性702

独一702

真一702

体一702

数一702

本然702

本分702

本为702

七、宗教节日702

(一)佛教节日702

施食会702

仁王会702

涅槃节702

佛诞节702

浴佛节702

盂兰盆会703

成道节703

世界佛陀日703

赞林纪桑703

竹巴慈希703

萨噶达瓦703

驱鬼节703

局阿曲巴703

丝邦节703

跳神节703

息却安却703

拉巴堆钦703

白拉日珠703

(二)基督教节日703

主日703

降临节704

圣诞节704

圣诞树704

圣诞老人704

耶苏受割礼日704

显现节704

圣母行洁净礼日704

圣母圣诞节704

圣母领报节704

大斋节704

大斋首日704

(三)伊斯兰教节日704

尔德704

开斋节704

肉孜节704

宰牲节704

圣纪704

登霄节705

大赦之夜705

白拉台夜705

阿术拉705

阿术拉节705

八、迷信习俗705

占卜705

龟卜705

命龟705

开龟705

燋契705

705

眡高705

兆坼705

六龟706

卜筮706

九筮706

扶乩706

卜名706

卜郊706

算命706

拆字706

相术706

706

钱卜706

706

卜宅706

相宅706

巫祝706

占梦707

六梦707

占卦707

招魂707

第二十二篇 礼仪典籍711

《易经》711

《尚书》711

《诗经》711

《左传》711

《论语》711

《中庸》711

《大学》711

《孝经》711

《孟子》711

《列子》711

《荀子》711

《韩非子》712

《吕氏春秋》712

《仪礼》712

《周礼》712

《礼记》712

《新语》712

《新书》712

《淮南子》712

《春秋繁露》712

《法言》712

《论衡》713

《忠经》713

《白虎通义》713

《新序》713

《说苑》713

《潜夫论》713

《昌言》713

《中论》713

《难自然好学论》713

《释私论》714

《达庄论》714

《放达非道论》714

《颜民家训》714

《原性》714

《原道》714

《复性书》714

《太极图说》714

《通书》714

《二程全书》715

《龙川文集》715

《朱子语类》715

《朱子家训》715

《朱子小学》715

《陆九渊集》715

《习学记言》715

《传习录》715

《明道编》716

《明哲保身论》716

《藏书》716

《焚书》716

《明夷待访录》716

《黄氏日钞》716

《日知录》716

《读通鉴论》716

《周易外传》716

《五种遗规》717

《悔过自新说》717

《四书反身录》717

《戴氏遗书》717

《孟子字义疏证》717

《原善》717

《女诫》717

《女论语》718

《女四书》718

《女儿经》718

《三字经》718

《原道救世歌》718

《原道醒世训》718

《原道觉世训》718

《资政新篇》718

《幼学诗》719

《天父诗》719

《天条书》719

《天情道理书》719

《天父下凡诏书二》719

《天朝田庙制度》719

《太平救世歌》720

《天命诏旨书》720

《幼主诏书》720

《钦定军次实录》720

《东王赋诗集》720

《太平礼制》720

《克敌诱惑论》721

《醒世文》721

《行军总要》721

《行营规矩》721

《兵营条规十要》721

《童蒙训》721

《童蒙须知》721

《内则》721

《千字文》721

《名贤集》722

《弟子规》722

《神童诗》722

《三、百、千、千》722

《小儿语》722

《增广贤文》722

《闺训千字文》722

《改良女儿经》722

《二十四孝》723

《百家姓》723

《急就篇》723

《礼记》723

《礼说》723

《礼书纲目》723

《礼书通故》723

《礼记训纂》723

《礼记集说》723

《礼记集解》723

《礼经通论》723

《礼经释例》723

第二十三篇 礼仪人物727

石蜡727

晏婴727

姬旦727

孔丘727

曾参727

李耳727

墨翟727

孔伋727

杨朱727

詹何727

子华子727

关尹727

田骈727

孟轲728

庄周728

宋钘728

荀况728

董仲舒728

司马迁728

霍去病728

柳下惠728

颜回728

韩非728

陆贾729

贾谊729

刘安729

王充729

王符729

荀悦729

诸葛亮729

傅玄729

向秀729

裴頠729

颜之推729

孔颖达730

刘知儿730

韩愈730

刘禹锡730

李觏730

柳宗元730

皮日休730

李翱730

邵雍730

周敦颐730

司马光731

张载731

王安石731

程颢731

程颐731

杨时731

王重阳731

朱熹731

张栻732

陆九渊732

杨简732

陈亮732

叶适732

陈淳732

文天祥732

黄震732

方孝孺733

黄绾733

王廷相733

吴与弼733

王守仁733

王艮733

韩贞733

王畿733

王襞733

罗汝芳733

何心隐734

罗钦顺734

杨慎734

李贽734

吕坤734

刘宗周734

孙奇逢734

朱之瑜734

陈确734

李塨735

王夫之735

颜元735

黄宗羲735

唐甄735

陈宏谋735

黄道周735

龚自珍736

魏源736

林则徐736

曾国藩736

洪秀全736

洪仁玕736

戴震736

严复736

顾炎武736

蔡元培737

章太炎737

朱自清737

孙中山737

李大钊737

秋瑾737

邹容737

陈天华737

林觉民737

张履祥738

张之洞738

张东荪738

陈独秀738

胡适738

吴稚晖738

汪士铎738

康有为738

梁启超739

谭嗣同739

1992《中华礼仪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景海等主编 1992 长春:长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读一点世界史(1973 PDF版)
读一点世界史
1973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台湾经济发展中的科技与人才( PDF版)
台湾经济发展中的科技与人才
礼仪全书( PDF版)
礼仪全书
华盛顿礼仪手册( PDF版)
华盛顿礼仪手册
女人礼仪书( PDF版)
女人礼仪书
中华全景百卷书-道德礼节系列-中华文明礼仪  32( PDF版)
中华全景百卷书-道德礼节系列-中华文明礼仪 32
北京:京华出版社
仪礼( PDF版)
仪礼
贺氏家刻
礼仪礼貌(1997 PDF版)
礼仪礼貌
1997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周礼  仪礼(1997 PDF版)
周礼 仪礼
199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华魂丛书  礼仪卷(1992 PDF版)
中华魂丛书 礼仪卷
1992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成功者礼仪全书(1999 PDF版)
成功者礼仪全书
1999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礼仪(1999 PDF版)
礼仪
1999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华文明礼仪(1994 PDF版)
中华文明礼仪
1994 北京:京华出版社
中华文化通志  礼仪志(1998 PDF版)
中华文化通志 礼仪志
199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大众礼节礼仪全书  珍藏本(1991 PDF版)
大众礼节礼仪全书 珍藏本
1991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