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全书》求取 ⇩

上篇 传统礼仪3

第一章 日常起居3

第一节 日常应对3

一、一般行为准则3

(一)坐的礼节4

(二)站立的礼节5

(三)走路的礼节5

(四)睡觉的礼节5

二、民间相见礼6

(一)趋6

(二)拜7

(三)拱手9

(四)作揖9

(五)唱喏10

(六)长跪11

(七)鞠躬11

(八)寒喧11

(九)叉手12

三、朝官相见礼12

四、其他14

(一)士大夫庶人见君之礼14

(二)士和大夫相见礼15

(三)士相见礼15

(四)卑幼见尊长之礼16

(五)百姓逢官吏礼俗16

(六)仕女见男子礼俗17

(七)少数民族相见礼18

第二节 居住礼俗18

一、都城规制18

二、帝王居住建筑19

三、民间居住建筑22

(一)民居建筑的等级22

(二)聚族而居和宗祠建筑27

四、少数民族的民居风尚29

(一)干栏式住宅29

(二)竹楼29

(三)长房30

(四)窑洞30

(五)蒙古包31

(六)仙人柱31

(七)雕房32

(八)阿以旺住宅32

第三节 服饰33

一、常服33

(一)头衣33

(二)面料34

(三)服色35

(四)纹饰35

(五)足衣36

(六)佩饰36

(七)妇女服饰37

二、礼服38

(一)先秦礼服38

(二)秦汉礼服40

(三)魏晋南北朝礼服42

(四)隋唐礼服43

(五)宋代礼服46

(六)辽金元礼服46

(七)明代礼服48

(八)清代礼服49

(九)近代礼服51

三、军服51

四、丧服52

五、罪徒之服54

六、少数民族服饰风尚55

(一)藏族55

(二)蒙古族55

(三)回族56

(四)维吾尔族56

(五)哈萨克族56

(六)彝族56

(七)壮族57

(八)傣族57

(九)苗族57

(十)黎族58

(十一)高山族58

(十二)满族58

七、标志性装饰58

第四节 家礼59

一、祖孙、父子、婆媳之礼60

(一)祖孙之礼60

(二)父子之礼62

(三)婆媳之礼66

二、兄弟、夫妻之礼68

(一)兄弟之礼68

(二)夫妻之礼69

三、闺嫒之礼72

(一)男女有别72

(二)仪态规范73

(三)孝亲持家73

四、主仆之礼75

第二章 社交往来77

第一节 礼宾待客77

一、迎送78

(一)迎客78

(二)送客81

二、待客83

三、造访90

第二节 拜贺庆吊93

一、拜贺庆祝93

(一)拜贺礼仪94

(二)庆祝之礼101

二、慰问吊唁108

(一)慰问之礼108

(二)吊唁之礼108

第三节 酬酢宴饮110

一、个人之间的宴饮111

(一)官宦缙绅士大夫的饮宴112

(二)民间的家庆饮宴与家筵113

二、族党之间的宴饮115

三、乡社之间的宴饮117

第四章 馈赠赏赐120

一、馈赠120

(一)馈赠与馈赠礼仪121

(二)馈赠礼仪活动的方式121

(三)馈赠礼仪与活动类型123

二、赏赐131

三、供奉133

(一)官方的供奉礼仪活动133

(二)民间的供奉礼仪活动134

第三章 人生历程136

第一节 诞生及成长137

一、妊娠仪俗138

(一)妊娠杂仪138

(二)胎教139

二、诞生礼140

(一)催生与分娩140

(二)报喜和诞生标志141

(三)三朝礼142

(四)满月礼144

(五)百日礼145

(六)周晬和抓周146

(七)命名礼147

三、童蒙礼149

(一)童蒙礼149

(二)家教礼俗150

四、冠笄之礼151

(一)成年仪式151

(二)冠礼152

(三)笄礼154

五、寿礼154

(一)寿礼的基础154

(二)寿诞仪式155

(三)人寿俗信156

第二节 男婚女嫁158

一、婚恋仪俗159

(一)恋爱进程159

(二)婚姻规制161

(三)婚嫁礼俗162

二、婚聘六礼163

(一)纳采165

(二)问名166

(三)纳吉167

(四)纳征169

(五)请期170

(六)亲迎的准备174

三、婚典仪程174

(一)亲迎175

(二)拜堂176

(三)洞房仪俗177

(四)婚后杂仪178

(五)婚典俗信179

第三节 死丧葬祭181

一、丧俗葬制182

(一)死的别称182

(二)葬法183

(三)葬式184

(四)葬制184

二、葬送仪程185

(一)初终186

(二)装殓187

(三)报丧188

(四)成服189

(五)吊唁190

(六)接三191

(七)成主192

(八)发引193

(九)居丧196

三、祭礼种种197

(一)祭祀的种类198

(二)祭礼的规制和原则200

(三)祭仪201

第四章 岁时节令205

第一节 春天206

一、新正拜贺206

(一)新正气象206

(二)礼神祈福209

(三)拜年宴饮216

二、元宵观灯218

(一)张灯·观灯219

(二)娱乐仪俗223

(三)祈祝仪俗226

三、二月二228

四、寒食·清明231

(一)禁火寒食231

(二)扫墓奠先232

(三)踏青游玩233

五、立春·春社·春祈235

第二节 夏日238

一、端午节238

(一)端午节源流239

(二)端午节仪俗239

二、六月六242

三、岁节·庙会·往来244

第三节 秋季246

一、七夕乞巧246

二、七月半247

三、中秋团圆250

四、重阳登高252

五、秋分·秋社·秋报254

第四节 冬令256

一、十月朝256

二、冬至节258

(一)贺冬259

(二)数九仪俗260

三、腊月祭灶261

(一)腊八节261

(二)祭灶仪俗263

四、除夕团年266

(一)忙年·馈岁266

(二)团年·守岁268

第五章 生产与行业仪俗271

第一节 生产仪俗272

一、农业生产仪俗272

(一)占验272

(二)祈报274

(三)禁忌276

(四)俗信277

(五)农技278

二、奠基·建筑·乔迁279

三、采·樵·渔·猎282

(一)采集282

(二)樵薪284

(三)渔捞286

(四)狩猎287

四、行商坐贾289

(一)仪俗传承289

(二)经营规制293

(三)禁忌喜尚295

五、驿·旅·邮296

(一)古代的驿站及其仪规296

(二)交通工具:车、轿、船及其他298

(三)旅舍类别及仪俗300

第二节 行业仪俗302

一、行业及其分类302

二。师徒仪规304

(一)师徒关系304

(二)拜师礼俗305

(三)学徒生涯仪规307

(四)出师礼俗309

三、行会与帮派仪规310

(一)行会与帮派310

(二)行规312

四、行业神和礼神仪俗317

(一)行业神的分类及其由来317

(二)礼神的原因和作用324

(三)礼神仪俗325

五、行业习俗327

(一)生产经营习俗327

(二)行业禁忌328

(三)行话332

第六章 宗教礼仪335

第一节 巫教礼仪335

一、巫教礼俗的信仰基础336

(一)巫教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336

(二)巫教的崇拜对象336

二、巫师领神仪式339

三、占卜仪式340

(一)卜及卜仪340

(二)筮及筮仪341

(三)春秋以后卜筮仪程的简化342

四、祭祀仪式342

(一)古代的祭祀礼仪342

(二)不同民族的祭礼344

五、巫术仪式346

(一)祈祷巫术346

(二)驱鬼巫术347

(三)招魂巫术347

(四)压胜巫术347

第二节 道教礼仪348

一、宫观规制与道教威仪348

(一)宫观规制348

(二)道教威仪349

二、斋醮仪式350

(一)斋醮仪式的发展过程350

(二)斋醮仪式的基本程序352

三、符·纂·咒353

第三节 佛教礼仪354

一、四众弟子礼仪354

(一)皈依礼仪354

(二)告香、入室与请益355

(三)讲经与坐禅356

(四)忏悔356

(五)闭关357

(六)行游与挂搭357

(七)居士礼仪358

二、敬佛仪规358

(一)致敬358

(二)供养359

(三)赞呗359

三、节日仪礼与佛事仪程360

(一)佛诞日与浴佛行象360

(二)盂兰盆会361

(三)水陆法会361

(四)放焰口362

(五)其他节仪363

四、藏传佛教礼仪364

第四节 伊斯兰教礼仪367

一、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367

二、入教仪式368

三、宗教义务--五功368

(一)念功368

(二)札功369

(三)斋功369

(四)课功369

(五)朝功369

四、其他礼仪370

(一)大净和小净370

(二)社交礼仪370

(三)结婚礼仪371

(四)丧葬礼仪371

(五)节日礼仪372

(六)饮食礼俗373

第七章 国家重大礼典374

第一节 吉礼374

一、祭祀天神375

(一)圜丘祭天375

(二)其他祭天典礼376

(三)祭祀其他天神典礼380

二、祭祀地神382

(一)方丘祭地382

(二)社稷383

(三)封禅384

(四)地理诸神384

三、祭祀人神386

(一)宗庙祭祖386

(二)祀先代帝王387

(三)祀先圣先师388

(四)祭祀其他人神之礼390

四、其他祭祀393

(一)蜡腊之祭393

(二)五祀394

(三)马神之祭395

(四)旗?之祭395

(五)城隍之祭395

(六)傩礼396

第二节 嘉礼397

一、皇家冠礼397

二、皇家婚礼399

三、宴飨礼402

四、登极礼404

五、朝礼405

六、射礼407

七、册命礼409

第三节 宾礼410

一、觐礼410

二、聘礼413

三、相见礼415

第四节 军礼416

一、亲征礼417

二、命将礼418

三、凯旋献俘礼419

四、大阅礼420

五、田猎礼421

六、救日伐鼓礼423

第五节 凶礼424

一、山陵规制424

二、大丧礼425

三、谒陵礼427

四、荒礼·吊礼·?礼·恤礼429

下篇 现代礼仪433

第八章 行为433

第一节 日常行为433

一、日常应对433

(一)介绍433

(二)问候437

(三)交谈438

二、日常举止441

(一)行路与乘车441

(二)打电话442

(三)吸烟443

(四)购物444

(五)就医444

三、家庭生活445

(一)通则445

(二)家庭关系446

(三)家庭外交450

第二节 交际行为451

一、社会关系451

(一)亲友往来451

(二)邻里之间452

(三)同事相处454

二、造访与待客456

(一)造访456

(二)待客458

三、庆贺与饯别461

(一)庆贺461

(二)饯别462

四、慰问与凭吊463

(一)探病与慰问463

(二)凭吊464

五、约会与聚会465

(一)约会465

(二)舞会468

(三)茶话会470

(四)沙龙470

(五)俱乐部471

六、宴会471

(一)中式宴会471

(二)西式宴会472

(三)非正式宴会474

第三节 公共场所476

一、餐馆476

(一)选择和到达餐馆476

(二)餐桌上的礼节476

(三)付帐477

二、图书馆、博物馆与画廊477

(一)在图书馆里477

(二)在博物馆或画廊478

三、影剧院与演奏会478

(一)入场与退场478

(二)观众礼节479

四、运动、游戏场所479

(一)参加运动、游戏479

(二)参加比赛482

(三)观看比赛483

五、旅游场所485

(一)旅途及旅馆485

(二)旅游场所486

(三)入乡随俗487

第九章 仪表489

第一节 仪容489

一、容貌的一般化妆489

(一)皮肤490

(二)眉毛491

(三)眼睛492

(四)面颊493

(五)鼻子493

(六)嘴唇494

(七)手495

二、化妆适度的原则496

三、化妆协调的原则498

(一)与服饰协调498

(二)与年龄相符499

(三)与身分、职业相符501

(四)与季节、时间协调502

(五)与场合环境相协调504

四、表现个性的原则505

(一)表现不同风格506

(二)表现不同性格506

(三)表现个性美507

五、其他应注意的问题509

第二节 服饰511

一、服饰的种类511

二、服饰的原则512

(一)色彩协调513

(二)体型协调514

(三)活动场合的协调515

(四)个性原则516

三、常服与礼服517

四、婚服与素服519

(一)传统婚礼服饰519

(二)西式婚礼服饰520

(三)新式婚礼服饰523

(四)素服523

五、配件524

(一)帽子与头巾524

(二)领带与围巾525

(三)腰带526

(四)手套526

(五)鞋袜527

六、首饰528

(一)发饰528

(二)耳饰529

(三)颈饰529

(四)腕饰与指饰530

(五)其他530

第十章 个人经历532

第一节 生与死532

一、生辰寿诞532

(一)诞生532

(二)生日533

(三)寿礼534

二、死丧葬送536

(一)告别536

(二)追悼会537

(三)葬礼537

(四)葬后538

第二节 恋爱婚姻539

一、恋爱仪俗539

(一)恋爱关系的确定539

(二)恋爱过程541

二、订婚及其后的礼仪543

(一)求婚543

(二)订婚543

(三)订婚以后546

三、婚礼547

(一)时间、地点和规模547

(二)邀请547

(三)结婚礼物548

(四)其他准备工作549

(五)婚仪550

(六)婚宴553

(七)婚后555

第三节 其他556

一、加入组织556

(一)手续556

(二)仪式557

二、学校生活558

(一)入学、开学558

(二)毕业559

三、职业生活560

(一)就业560

(二)离职561

第十一章 公务礼仪562

第一节 办公室的工作及礼仪562

一、日常工作562

(一)会务562

(二)公文565

(三)秘书工作569

(四)接待571

(五)礼仪活动573

二、办公室内部礼仪579

(一)工作环境579

(二)上、下级之间580

(三)同事之间581

第二节 服务员礼仪582

一、一般标准582

二、行业规范585

(一)售货员585

(二)餐馆服务员587

(三)旅馆服务员589

第三节 商务礼仪592

一、商务谈判592

(一)谈判前的准备592

(二)谈判的进行592

二、广告和推销595

(一)广告596

(一)推销598

三、售前与售后服务599

(一)售前服务599

(二)售后服务600

四、商务仪式601

(一)开业典礼601

(二)展销会602

第四节 公务仪式603

一、签署仪式603

(一)准备工作603

(二)签署过程604

(三)多边签署604

二、开幕闭幕604

(一)开幕式604

(二)闭幕式606

三、颁奖授勋606

(一)颁奖606

(二)授勋607

四、奠基揭幕608

(一)奠基608

(二)揭幕609

第十二章 国事礼仪611

第一节 国事611

一、礼仪的原则和要求611

二、国事大典613

(一)国庆613

(二)其他节庆活动618

(三)国葬619

三、国旗、国徽和国歌620

(一)国旗620

(二)国徽624

(三)国歌626

第二节 外交627

一、国宾访华627

(一)名义627

(二)迎送627

(三)国宴628

(四)会见630

(五)会谈631

(六)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631

(七)瞻仰毛主席遗容632

(八)签字仪式632

(九)文艺晚会633

(十)参观游览633

(十一)省市访问634

(十二)国宾接待635

(十三)陪同团长636

(十四)国宾馆636

(十五)礼仪活动场所637

(十六)礼宾改革及其他638

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639

(一)出访名义639

(二)访问日期、交通工具、路线639

(三)随行人员640

(四)访问日程641

(五)访问期间的礼仪活动641

(六)住房乘车安排645

(七)迎送645

(八)赠礼646

(九)新闻报道646

(十)先遣组647

三、外国驻华使节礼遇647

(一)使节到任647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648

(三)北京外交团的礼遇650

(四)我国国家领导人会见各国驻华使节651

(五)外国驻华使馆与国务院各部委之间的联系652

(六)《外交官名册》652

(七)使节离任652

四、外交函电653

第十三章 礼节性语言文字661

第一节 礼貌用语661

一、招呼661

二、请求662

三、感谢663

四、道歉663

五、道别663

六、禁忌与婉言663

第二节 称谓665

一、通称665

二、尊称667

三、谦称668

附:常用称谓表668

第三节 柬帖673

一、名片673

二、请柬676

三、封包笺680

四、贺卡681

第四节 信函684

一、家书684

二、情书685

三、一般书信686

附:书信客套用语689

四、业务信函691

五、礼仪电报696

第五节 联幛碑匾698

一、对联698

二、幛幕703

三、碑铭705

四、牌匾706

第六节 其他708

一、题词708

二、祝辞710

三、悼词711

1995《中国礼仪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钟敬文主编 1995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礼仪大全(1994 PDF版)
礼仪大全
1994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台湾经济发展中的科技与人才( PDF版)
台湾经济发展中的科技与人才
礼仪全书( PDF版)
礼仪全书
女人礼仪书( PDF版)
女人礼仪书
国学基本丛书  仪礼正义  中( PDF版)
国学基本丛书 仪礼正义 中
仪礼( PDF版)
仪礼
贺氏家刻
周礼  仪礼(1997 PDF版)
周礼 仪礼
199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国民间礼仪(1995 PDF版)
中国民间礼仪
199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华魂丛书  礼仪卷(1992 PDF版)
中华魂丛书 礼仪卷
1992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成功者礼仪全书(1999 PDF版)
成功者礼仪全书
1999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礼仪(1994 PDF版)
中国古代礼仪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礼仪(1999 PDF版)
礼仪
1999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华礼仪全书(1992 PDF版)
中华礼仪全书
1992 长春:长春出版社
大众礼节礼仪全书  珍藏本(1991 PDF版)
大众礼节礼仪全书 珍藏本
1991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读一点世界史(1973 PDF版)
读一点世界史
1973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