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及设备 上》
作者 | 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等编 编者 |
---|---|
出版 | 中国工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42 |
出版时间 | 196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1771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篇 流体力学过程1
绪论5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11
第一节 概述11
第二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貭12
1-1 重度12
1-2 密度12
1-3 比重12
1-4 粘度13
第三节 流体静力学15
1-6 压强与流体静压强15
1-5 流体的压缩性15
1-7 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式16
1-8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17
第四节 流体动力学21
1-9 流速与流量21
1-10 流体稳定流动时的物料平衡——连续性方程式22
1-11 流体稳定流动时的能量平衡———柏努利方程式24
1-12 粘性流体的流动型态和雷诺准数28
第五节 流体的阻力31
1-13 流体阻力及其计算31
第六节 流量测定37
1-14 流体速度及流量的测定37
第一节 管路的计算以及材料的选用45
2-1 管径的计算和选择45
第二章 管路与管件45
2-2 管路的特性曲线46
2-3 管路的种类以及材料的选用47
第二节 管件及阀件的类型和应用48
2-4 管件48
2-5 阀件49
第三节 管路的联接52
2-6 联接方式的分类52
2-7 各种联接方式的结构52
第四节 管路的热补偿54
第五节 管路55
2-8 管路布置的基本原则55
2-9 管路支座和管架55
第二节 泵的基本工作参数57
3-1 泵的压头57
第三章 液体输送机械57
第一节 概述57
3-2 泵的吸入高度和压出高度59
3-3 泵的送液能力61
3-4 泵出功率和效率61
第三节 往复泵62
3-5 往复泵的分类、构造及作用原理62
3-6 往复泵的流量和特性曲线64
3-7 往复泵的主要部件结构65
3-8 往复泵的开动与调节65
第四节 离心泵66
3-9 离心泵的分类作用与构造66
3-10 液体在泵内的运动68
3-11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69
3-12 离心泵的比转数70
3-13 离心泵的操作71
3-14 离心泵的并、串联工作72
3-15 离心泵的开动、调节与安装72
3-16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比较74
3-17 轴流泵74
第五节 旋转泵75
3-18 旋转泵75
3-19 旋转泵的性能及调节76
第六节 其他类型泵76
3-20 利用流体作用的泵76
3-21 各种泵的比较与选择80
第四章 气体的压缩与输送82
第一节 概述82
4-1 气体的压缩过程82
4-2 气体压缩及输送设备的分类82
第二节 往复压缩机83
4-3 往复压缩机的操作原理83
4-4 往复压缩机的生产能力与功84
4-5 多级压缩86
第三节 往复压缩机的构造86
4-6 往复压缩机的分类86
4-7 单级压缩机87
4-8 双级与多级压缩机88
4-9 往复压缩机的操作、维护和检修89
第四节 旋转压缩机90
4-10 操作原理90
4-11 旋转压缩机的分类和构造91
第五节 涡轮鼓风机与涡轮压缩机92
4-12 操作原理92
4-13 涡轮鼓风机与涡轮压缩机的构造93
第六节 气体喷射泵94
4-14 操作原理与分类94
4-15 蒸汽喷射泵的构造95
第七节 送风机95
4-16 离心式送风机96
4-18 真空泵99
第八节 真空泵99
4-17 轴流流式送风机99
第九节 压缩机的比较和选择100
第五章 气相非均-系的分离103
第一节 概述103
5-1 分离的目的和意义103
5-2 颗粒大小的测定与其分离效率103
5-3 分离方法的分类104
第二节 过滤净制104
5-4 过滤净制的操作原理104
5-5 过滤净制的设备105
第三节 沉降分离106
5-6 重力沉降106
5-8 旋风分离器的构造和操作原理111
5-7 离心沉降的原理111
第四节 离心沉降111
第五节 湿法净制114
5-9 湿法净制原理114
5-10 湿法净制设备114
5-11 交丘里除尘器的机理及技术操作条件116
第六节 凝聚法除尘及电气净制117
5-12 凝聚法117
5-13 电气净制118
第二节 分离设备的选择与比较119
6-1 液相非均一系的分类及其性质121
6-2 液相非均一系的分离方法121
第一节 液相非均一系的分类及其分离方法121
第六章 液相非均一系的分离121
第二节 沉降122
6-3 沉降原理122
6-4 沉降器的构造123
6-5 沉降器的计算124
6-6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125
第三节 过滤126
6-7 过滤介质及助滤剂129
6-8 过滤机的构造与操作130
6-9 过滤的计算135
第四节 离心分离138
6-10 基本概念138
6-11 影响离心分离的因素139
6-12 离心机的构造140
6-14 离心机的比较和发展144
6-13 水力旋风分离器144
第七章 搅拌145
第一节 机械搅拌145
7-1 机械搅拌器的分类146
7-2 各种机械搅拌器147
7-3 机械搅拌器的功率计算149
第二节 气流搅拌153
7-4 气流搅拌153
第三节 搅拌效率154
7-5 搅拌作的影响因素154
7-6 搅拌效率155
第一节 概述157
第二篇热过程157
第八章 传热学基础157
第二节 传热基本方程式158
8-1 传热基本方程式158
8-2 传热量的计算159
第三节 传导方程式与给热方程式161
8-3 传导方程式与导热系数161
8-4 给热方程式与给热系数163
第四节 通过间壁的传热173
8-5 通过平壁的传热173
8-6 通过圆筒壁的传热176
第五节 温度差的计算177
8-7 恒温传热时温度差的计算177
8-8 变温传热时温度差的计算178
第六节 热辐射183
8-9 辐射的基本概念183
8-10 辐射定律184
8-11 固体物面间的辐射热交换185
第七节 热绝缘与热损失187
8-12 损失于周围介质中的热量187
8-13 热绝缘与绝热材料187
第八节 间歇换热过程188
第九章 加热、冷却与冷凝191
第一节 概述191
9-1 换热器的分类191
9-2 直接热源加热192
第二节 热源和加热方法192
9-3 间接热源加热193
9-4 加热剂与加热方法的选择198
第三节 冷却和冷凝200
9-5 冷却和冷凝200
第四节 间壁式换热器201
9-6 间壁式换热器201
第五节 传热强化途径及其发展方向215
9-7 传热强化途径及其发展方向215
第六节 温度的测量217
9-8 膨胀温度计217
9-9 压强温度计219
9-10 热电偶温度计220
9-11 电阻温度计222
9-12 光学温度计223
9-13 辐射温度计224
附录226
1.英制单位换算到公制单位226
2.单位换算227
3.固体物料的重度和单位体积的重量228
4.某些液体在0~20℃时的比重228
5.水在不同温度时的粘度229
6.某些水溶液的粘度230
7.液体的粘度231
8.气体及蒸气的粘度232
9.某些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233
11.水煤气管的规格234
10.承插式铸铁管规格234
12.无缝钢管235
13.某些团体在0~100℃时的平均比热235
14.某些液体在0~100℃时的平均比热235
15.气体在P=1绝对大气压时的分子比热236
16.某些液体的汽化潜热237
17.某些物貭的导热系数238
18.各种不同液体的导热系数239
19.水在不问温度时的物理参数239
20.饱和水蒸汽的性质(1)240
21.饱和水蒸汽的性质(2)241
22.水在不同温度时的体积膨胀系数242
23.液体在20℃时体积膨胀系数242
1961《化工过程及设备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等编 1961 中国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化学过程及设备
- 195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80年12月第1版 冶金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下
- 1953 重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下
- 1961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 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80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85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分析化学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 1987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精细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96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磁记录材料
- 1992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57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制药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第2辑
- 1964 上海市科学技术编译馆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64 上海市科学技术编译馆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上
- 1961 中国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