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点坝相储层模式概论》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中国中、新生界陆相沉积盆地的油气储层砂体分布3

第二节 点坝相储层在采油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响应4

第三节 储层模式研究的意义5

第二章 储层模式研究现状和方法7

第一节 河流沉积学中有关点坝研究历史的简短回顾7

一、现代相模式概念的建立7

二、研究现状及理论上的考虑7

三、有关点坝“侧积体”研究的历史沿革8

第二节 储层模式研究程序和方法11

一、研究程序与步骤11

二、研究方法12

一、区域地质构造背景16

第三章 现代曲流点坝沉积模式研究16

第一节 拒马河现代河流沉积环境16

二、河流地貌与水文地质17

三、流域气候24

四、河流沉积物时代的确定24

第二节 曲流河沉积特征概述26

一、岩性岩相特征26

二、层理构造29

三、粒度特征33

四、垂向层序36

五、重矿物分布39

六、粘土矿物组合40

七、孢粉组合43

八、介形类生态组合43

九、石英颗粒表面特征46

十、串沟坝沉积47

第四章 曲流点坝的基本沉积建造单元——侧积体(Lateral Accretion Bodies)51

第一节 曲流河的侧向沉积机制与点坝砂体的形成51

一、曲流河的侧向沉积作用方式51

二、点坝砂体的形成51

第二节 侧积体的发育与演变52

一、侧积体的侧向发育演化过程52

二、侧积体的沉积特征53

三、侧积体的迭加规模53

四、差异压实作用对侧积体形态的改造54

第三节 点坝砂体三要素与点坝侧积体沉积迭式55

一、侧积面55

二、侧积层56

四、点坝侧积体沉积迭式59

三、侧积体59

第五章 点坝砂体的非均质属性64

第一节 砂体非均质概念的表述64

一、非均质性的基本内涵64

二、非均质性的表述方法65

第二节 点坝砂体的一般非均质属性66

一、沉积因素66

二、点坝砂体的宏观非均质特性66

三、点坝砂体内部非均质特性66

第三节 点坝砂体的三维非均质属性69

一、平均粒径69

二、平均颗粒优度72

三、平均渗透性参数72

二、夹层的稳定性77

三、夹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和特征77

第四节 泥质夹层的产状和分布77

一、夹层的定义77

四、夹层——侧积层的产状与分类78

第六章 点坝相睹层模式——“半连通体”(Semi-Communicated Sandbody)80

第一节 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描述80

一、建立模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0

二、地质模型的简化和建立80

第二节 油藏数值模拟的引证81

一、数值模拟结果81

二、最佳地质、工艺条件比较81

二、典型井开采实例82

第三节 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动态验证83

一、点坝相油层开采的动态响应总趋势83

二、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85

三、点坝相油层的水驱油采收率与潜力分布85

第一节 有关概念85

一、地质储量、可采储量与剩余油储量85

第七章 点坝相油层二次采油终地下剩余油分布模式85

第二节 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开发地质学方法86

一、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法86

二、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法86

第三节 剩余油分布的概念模式要点86

第八章 点坝相油层开发实例88

第一节 大庆油田白垩系姚家组萨、葡油层88

一、油层类型及砂体沉积组合89

二、各类油层的水驱油效果比较89

三、大庆油田北二区加密井区油层水洗状况检查89

第二节 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新第三系馆陶组油层90

一、油层沉积特征90

一、汕层细分沉积相93

第三节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油层93

二、开发效果分析93

二、孔隙结构特征96

三、水驱油效率97

四、剩余油分布98

五、采收率预测100

第九章 点坝相储层的地下相识别101

第一节 相识别参数101

一、岩性岩相101

二、砂体几何形态101

三、沉积构造101

四、古水流向101

五、化石101

第二节 相识别方法101

一、地球物理学方法101

二、钻井地质方法103

三、综合研究方法106

第十章 点坝相储层砂体预测110

第一节 概述110

第二节 砂体属性的定性判断110

一、关于河相关系的一般经验式110

二、曲率与河型关系112

第三节 砂体规模定量预测112

一、河道宽深比(√B/h)与砂体宽厚比112

二、河宽、河深与砂体大小规模114

三、曲率半径、河弯跨度、河弯幅度与砂体形态边界116

四、流量、流速与古水文参数计算122

结束语124

附录125

附录一 应用砂体预测的有关河相经验式汇总表125

附录二 关于舒姆(Stanley A.Schumm 1986)来函对河道宽深比公式中的系数说明128

参考文献129

1991《河流点坝相储层模式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薛培华编著 199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1998 PDF版)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
1998 北京:地质出版社
中一加科技交流资料  通过底水层进行的COLD LAKE储层蒸汽驱相似模型的数值模拟(1991 PDF版)
中一加科技交流资料 通过底水层进行的COLD LAKE储层蒸汽驱相似模型的数值模拟
1991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模式及其演化特征( PDF版)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模式及其演化特征
论莱芜模式(1988 PDF版)
论莱芜模式
1988
河流模拟(1990 PDF版)
河流模拟
1990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黄河坝上(1956 PDF版)
黄河坝上
1956 新文艺出版社
苏联河流水文地理概论(1959 PDF版)
苏联河流水文地理概论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储层沉积学(1998 PDF版)
储层沉积学
1998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河流数学模型(1993 PDF版)
河流数学模型
1993 北京:海洋出版社
论“苏南模式”(1987 PDF版)
论“苏南模式”
1987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长期预报的相空间理论和模式(1993 PDF版)
长期预报的相空间理论和模式
1993 北京:气象出版社
大气环流模式(1987 PDF版)
大气环流模式
1987 北京:气象出版社
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1997 PDF版)
中国陆相油气储集层
1997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蒸发边缘海相储层的研究(1995 PDF版)
蒸发边缘海相储层的研究
1995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1993 PDF版)
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
1993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