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流体的热解及气相色谱评价技术》求取 ⇩

第一章有机地球化学基础知识1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类型1

一、脂肪族化合物2

二、脂环族化合物6

三、芳香族化合物7

四、杂环化合物8

第二节石油的化学组成8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8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8

三、石油中的非烃组成9

第三节原油的物理性质11

一、颜色11

二、密度12

三、粘度12

四、荧光性13

五、热蒸发性14

六、旋光性15

七、溶解性15

第二章国产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结构组成及主要部件功能16

第一节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的结构及各部件功能16

一、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的结构16

二、主机各部件功能17

三、热解部分19

四、微电流放大器24

五、控温部分24

六、电源系统26

七、微处理部分27

第二节TOC- Ⅰ型残余碳分析仪的组成与结构28

一、TOC- Ⅰ型残余碳分析仪的结构28

二、TOC- Ⅰ型残余碳分析仪组成及各系统功能29

第三章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及TOC- Ⅰ型残余碳分析仪原理、分析周期及性能40

第一节 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原理40

第二节 TOC- Ⅰ型残余碳分析仪原理41

第三节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分析周期43

一、分析周期一43

二、分析周期二45

三、分析周期三46

第四章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操作规程和分析参数47

第一节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47

第二节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47

第三节 开机检查48

第四节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的操作48

一、操作面板说明48

二、开机操作51

三、具体操作参数的输入方法52

第五节分析参数及地质意义53

一、周期一分析参数及地质意义53

二、周期二分析参数及地质意义54

第六节计算参数55

一、储层评价计算参数55

二、生油岩评价计算参数57

第五章TOC-Ⅰ型残余碳分析仪操作规程及分析参数59

第一节 TO-Ⅰ型残余碳分析仪操作流程59

第二节TO-Ⅰ型残余碳分析仪的操作61

一、仪器面板说明61

二、开机等待样品输入操作62

三、具体参数的输入方法63

第三节 样品分析参数及意义64

第六章仪器故障诊断及维修保养65

第一节YQ-Ⅲ型油气显示评价仪故障诊断与维修65

一、微电流放大系统故障诊断及维修65

二、温度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维修65

三、分析计算系统故障诊断及维修67

四、FID检测系统故障诊断及维修68

五、气路系统故障诊断及维修68

六、电源系统故障诊断及维修69

七、微机板故障诊断及维修70

第二节 TOC-Ⅰ型有机残余碳分析仪故障诊断及维修71

第三节仪器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2

一、FID检测器的清洗73

二、密封圈的更换73

三、热解炉丝的更换73

四、FID加热块电烙铁芯的更换74

五、载气控温杆丝的更换74

六、氧化炉炉丝的更换75

七、捕集井加热炉丝的更换75

八、热导池使用注意事项75

九、热解炉与氧化炉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75

十、残余碳分析仪化学试剂的更换76

第四节 仪器维护及保养76

第七章地球化学录井资料的录取及整理78

第一节地球化学录井准备工作78

一、人员配置78

二、设备配置79

三、地球化学录井队岗位责任制79

四、地球化学录井标准80

五、地球化学录井基础记录81

六、确物料准备82

七、资料收集82

第二节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分析83

一、样品的采集83

二、样品分析85

第三节现场资料的整理86

一、取样记录86

二、样品分析数据表87

三、分析谱图88

四、地球化学录井草图88

第四节完井资料的整理88

一、前言89

二、主要成果89

三、结论建议89

第八章储层含油性的评价方法91

第一节热解参数校正方法92

一、周期二热解参数影响因素及校正方法93

二、不同类别样品热解参数对应关系96

三、热解参数校正方法97

四、周期一热解分析影响因素及参数校正100

第二节 储层含油饱和度的热解计算方法108

第三节含油级别的热解参数划分方法110

一、不同地区含油级样品S1+S2平均值与S1/ (S1+S2)平均值的相关性110

二、不同含油级别样品S1+S2的理论分布111

三、含油级别的热解参数划分113

第四节热解分析对储层原油性质的判别113

一、原油性质与烃类组成的关系113

二、原油性质的密度划分114

三、热解参数比值法判断储层原油性质114

四、图版法判断储层原油性质115

五、公式法判别储层原油性质116

六、原油粘度的热解估算117

第五节真假油气显示的识别118

一、真假含油显示的区分119

二、不同类别样品污染程度分析121

第六节储层含油性的热解定量描述方法129

一、渗透率的基本概念129

二、相对渗透率与油水饱和度的关系130

三、润水岩石不同性质原油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131

四、润油岩石不同性质原油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133

五、润水储层产液性质的热解判别图版134

六、润油储层产液性质热解判别图版138

七、中间润湿储层产液性质热解判别图版141

第七节储层原油产能的热解估算方法145

一、储层原油产能的达西计算公式146

二、储层原油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146

三、储层原油产能的热解估算公式147

四、原油粘度校正系数b值的确定148

五、岩屑录井井段有效含油厚度的确定148

第八节储层原油聚集量的计算方法150

一、体积法计算储层原油聚集量150

二、油气聚集量的热解计算公式151

三、储层可采储量的计算152

第九章储层流体的气相色谱识别方法153

第一节储层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和样品制备153

一、气相色谱分析方法153

二、样品的制备154

第二节油气水接触带位置的气相色谱确定方法155

一、巨厚砂岩含油气水层气相色谱指纹图特征155

二、气水接触带位置的气相色谱确定方法157

三、油气水接触带位置的气相色谱确定方法158

第三节储层产液性质的气相色谱识别160

一、气层气相色谱定性识别方法161

二、油层气相色谱识别方法161

三、气水层气相色谱定性识别方法161

四、油水层气相色谱定性识别方法163

五、油气层气相色谱识别方法164

六、水层的气相色谱识别方法165

第十章生油岩热解评价方法167

第一节热解法评价生油岩原理167

一、生油岩沉积学特征167

二、泥岩生油岩有机质数量指标168

三、泥岩生油岩有机质质量指标169

第二节生油岩有机质的热解分类169

一、氢指数HI与Tmax值图版划分有机质类型170

二、用降解潜率D和Tmax值图版划分生油岩有机质类型172

三、高成熟生油岩原始降解潜率、原始氢指数的恢复173

第三节生油岩成熟度热解分类175

一、应用氢指数判断生油岩成熟度175

二、应用产率指数判断生油岩的成熟度177

三、应用热解峰峰顶(Tmax)判断生油岩成熟度178

第四节 生油岩有机质丰度定量分级181

第五节生油量计算182

一、已生油量计算182

二、原始状态有机质类型指数计算183

三、生油岩排油量计算183

四、盆地总生油量计算186

第六节碳酸盐岩生油岩评价187

一、碳酸盐岩生油岩沉积学特征187

二、碳酸盐岩生油岩有机质丰度评价188

三、碳酸盐岩生油层有机质成熟度评价188

第十一章储层评价实例191

第一节 热解参数校正实例191

第二节 真假油气显示识别实例194

第三节 含油级别热解定量划分实例196

第四节 含油饱和度热解估算实例198

第五节 原油性质热解判别实例199

第六节 储层含油性判别及产能预测实例202

第七节 储层产液性质气相色谱判别实例205

参考文献211

1999《储层流体的热解及气相色谱评价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郎东升,金成志,郭冀义等著 199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高分辨气相色谱及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1992 PDF版)
高分辨气相色谱及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
1992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黄骅坳陷储层特征及评价(1991 PDF版)
黄骅坳陷储层特征及评价
1991
中国油气储层评价研究报告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储层牲及评价(1989 PDF版)
中国油气储层评价研究报告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储层牲及评价
1989
气相色谱(1972 PDF版)
气相色谱
1972
气相及液相色谱分析(1980 PDF版)
气相及液相色谱分析
1980
气相色谱维修技术讲义( PDF版)
气相色谱维修技术讲义
气相色谱仪及其应用(1989 PDF版)
气相色谱仪及其应用
1989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逆流色谱技术(1991 PDF版)
逆流色谱技术
1991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1997 PDF版)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
1997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1989 PDF版)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气体色层法(1963 PDF版)
气体色层法
1963 北京:科学出版社
气相色谱法(1987 PDF版)
气相色谱法
198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安县志(1989 PDF版)
新安县志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气相色谱新技术(1994 PDF版)
气相色谱新技术
1994 北京:科学出版社
气相色谱法(1972 PDF版)
气相色谱法
1972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