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写作学》
作者 | 朱伯石,张得一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37 |
出版时间 | 198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002053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0448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写作与写作学——导论1
第一节 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1
一 写作学的历史与现状1
序 朱伯石1
二“传统写作学”的成就与局限3
三 “现代写作学”的诞生与发展4
第二节 写作的特殊本质7
一 写作现象的“难解之谜”7
二 写作行为的“三级飞跃”8
三 写作运动的“双重系统”18
一 “三位一体”的研究对象26
第三节 写作学的科学性质26
二 “多项辐合”的透视方法28
三 “纵横交错”的开放系统39
上编客体论(写作的外部研究)45
第二章 写作的重要工具——语言45
第一节 写作语言的信息符号45
一 写作语言的基本信息符号45
二 写作语言的辅助信息符号46
第二节 写作语言的运动系统49
一 写作语言的“自转运动”49
二 写作语言的“公转运动”50
一 写作语言的运用原则61
第二节 写作语言的运用法则61
二 写作语言的运用方法62
第三章 写作的物化形态——文章75
第一节 文章的灵魂——主旨75
一 主旨的含义和类型75
二 主旨的产生和提炼81
三 主旨的表达及要求88
第二节 文章的血肉——质料91
一 质料的含义及种类91
二 质料的来源和选择93
三 文体对质料的要求101
一 结构的含义和基本形式102
第三节 文章的骨架——结构102
二 结构的基本单位和方式105
三 结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10
第四章 写作的诉诸对象——读者117
第一节 “读者研究”的内容117
一 读者心理117
二 读者结构126
三 读者背景128
第二节 读写系统132
一 基本模型132
二 反馈效应135
三 读写交流的内驱力136
一 文学欣赏中的想象因素141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心理要素141
二 文学欣赏中的情感因素147
三 文学欣赏中的理解因素152
中编主体论(写作的内部研究)160
第五章 主体运动的基础——感受160
第一节 感受的作用160
一 积累写作材料160
二 引发写作冲动164
第二节 感受和感情记忆167
一 感受沉淀感情记忆的过程167
二 感受沉淀感情记忆的条件172
一 培养感受能力的条件177
第三节 感受能力的培养177
二 培养感受能力的基础180
三 培养感受能力的途径182
第六章 写作运动的生命——情感189
第一节 情感与写作189
一 情感是生活的神经元189
二 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191
三 情感是文章的激活素193
第二节 情感的积累和引发196
一 情感的积累196
二 情感的引发198
一 情感传达的意义201
第三节 情感的传达201
二 情感传达的内容204
三 情感传达的要求212
第七章 主体内化世界的运动——思维219
第一节 思维与写作219
一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219
二 思维的间接性与虚拟构想220
三 思维的概括性与科学预见222
第二节 抽象思维与写作224
一 集中224
二 分散227
三 臻美228
第三节 形象思维与写作231
一 表象运动231
二 幻觉显现234
三 意识流动237
第四节 灵感思维与写作240
一 蓄势与专注240
二 机遇与契机242
三 顿悟和创新247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举隅249
一 多路出击249
二 综合定势250
四 逆转思路251
三 换元运思251
五 “两面神”式252
六 寻找联系253
七 变形思考253
八 重述层递254
九 过滤选优255
十 经验迁移256
第八章 主体运动的翅膀——想象258
第一节 想象与写作258
一 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258
二 主体的一般想象过程261
一 无意想象263
三 想象的种类263
第二节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263
二 有意想象264
第三节 幻想和联想272
一 幻想与写作272
二 联想与写作274
第九章 主体的定向运动——构思283
第一节 构思的含义283
一 构思的概念283
二 构思的实质286
一 启动期291
第二节 构思的环节291
二 模糊期295
三 明朗期298
第三节 构思的成败300
一 成功的构思及其条件300
二 失败的构思及其原因307
第四节 构思的创新310
一 构思创新的审美意义310
二 构思创新的内容313
三 构思创新的素质318
第一节 审美的原则322
一 真实性322
第十章 写作实践的宏观决策322
下编总体论(写作的综合研究)322
二 功利性327
三 感染性330
第二节 系统的原则333
一 整体性的观点333
二 联系性的观点335
三 有序性的观点337
四 最佳性的观点338
第三节 辩证的原则341
一 贯通的观点341
二 通变的观点341
三 适度的观点342
第十一章 写作过程的动态考察345
第一节 动机触发345
一 写作动机的发生345
二 写作动机发生的条件350
第二节 双向逆反354
一 不断生成的认识过程354
二 不断反馈的控制过程356
三 双向逆反的基本范畴360
第三节 整合完形364
一 整合完形的特点364
二 整合完形的手段367
第十二章 写作的基本规律371
第一节 化一律371
一 化一律的内容371
二 化一律的体现376
第二节 渐递律379
一 渐递律的内容379
二 渐递律的体现383
第三节 适宜律387
一 适宜律的内容387
二 适宜律的体现392
第一节 谋篇的技巧396
一 彩线穿珠396
第十三章 写作技法及其辩证艺术396
二 伏笔照应398
三 弄引铺垫400
四 穿插交代401
五 误会巧合403
六 拖延吃惊404
第二节 表达的技巧406
一 叙述的技巧406
二 描写的技巧410
三 议论的技巧413
四 说明的技巧415
一 疏与密419
第三节 写作的辩证艺术419
二 曲与直420
三 虚与实421
四 抑与扬422
五 张与驰424
六 少与多425
七 隐与显426
八 动与静428
九 冷与热429
十 哀与乐431
参考书目433
后记435
1986《现代写作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伯石,张得一主编 1986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现代应用写作学
- 1998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
- 现代科技写作学
- 1991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现代医学写作教程
- 1999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 现代广告写作
- 1992 北京:蓝天出版社
-
- 现代文秘写作
- 1999 西安:西安出版社
-
- 现代广告写作
-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现代经济写作
- 198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现代科技写作
- 1996 北京:蓝天出版社
-
- 现代广告写作
- 1997 长沙:湖南出版社
-
- 现代写作学作品选
- 1987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现代新闻写作
- 1999 西安:西安出版社
-
- 现代写作学
- 1986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 现代写作技巧
- 1988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 现代文学写作技巧
- 1999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 现代应用写作学
- 1998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