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

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

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2

第二章 层状岩石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4

第一节 岩层的产状4

一、岩层的原始产状4

二、水平岩层5

三、倾斜岩层7

第二节 层理的识别14

一、沉积岩层理的识别14

二、火山岩层理的识别15

第三节 利用岩石的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16

一、鉴别沉积岩层顶、底面的标志16

二、鉴别火山熔岩层顶、底面的标志19

第四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21

一、整合与不整合21

二、不整合的类型21

三、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23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27

第一节 应力的概念27

一、外力、内力与应力27

二、应力分析29

三、地应力的概念36

四、应力集中36

一、变形的概念38

第二节 岩石变形分析38

二、岩石变形方式39

三、岩石变形的阶段39

四、岩石弹性、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42

五、岩石的破裂方式43

六、共轭剪切破裂面角(剪裂角)的分析44

第三节 岩石变形与应力的关系46

一、应变椭球体的概念46

二、非旋转应变与旋转应变47

三、递进变形的概念48

四、应变椭球体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49

第四节 构造应力场概念51

第五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53

一、围压54

二、温度55

三、溶液55

四、时间56

五、应力状态58

第四章 褶皱59

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59

第二节 褶皱的产状分类和形态分类61

一、褶皱的产状分类62

二、褶皱的形态分类65

第三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72

一、纵弯褶皱作用72

二、横弯褶皱作用75

三、滑褶皱作用76

四、柔流褶皱作用77

五、压扁作用在褶皱形成中的意义78

一、岩层厚度对褶皱的影响80

二、岩石力学性质对褶皱的影响80

第四节 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80

三、岩层层间粘结程度对褶皱的影响81

四、外力作用的方式对褶皱的影响82

五、埋藏深度和基底构造对褶皱的影响82

第五节 褶皱的研究83

一、褶皱形态的研究83

二、褶皱内部小构造的研究86

三、褶皱深部变化的研究87

四、褶皱形成时期的研究88

五、褶皱与矿产89

一、几何分类91

第五章 节理91

第一节 节理的分类91

二、力学成因分类92

三、节理力学性质的复合及转化98

四、节理的组合100

第二节 节理与褶皱的关系101

一、水平挤压力形成褶皱的伴生节理101

二、垂直挤压力形成褶皱的伴生节理103

第三节 节理的观测与研究103

一、节理的野外观测与研究104

二、节理测量资料的室内整理106

三、利用节理研究恢复构造应力场110

二、断盘112

一、断层面112

第一节 断层的几何要素112

第六章 断层112

三、断层线113

四、位移113

五、倾伏与侧伏115

第二节 断层的分类115

一、断层的形态分类115

二、断层的组合类型119

第三节 断层的观测与研究123

一、断层存在的标志及断层两盘相对动向的确定123

二、断层效应分析138

三、大型断裂的识别141

四、断层作用的时间性142

第四节 应力状态对断层的产状及性质的影响143

第五节 断层的形成机制146

一、正断层的形成机制147

二、逆断层的形成机制150

三、推复构造的形成机制152

四、平移断层的形成机制156

五、大型地堑的形成机制158

第七章 面理和线理159

第一节 面理160

一、面理的类型160

二、面理与大构造的关系162

三、面理的观测和应用166

第二节 线理168

一、线理的类型168

二、香肠构造和构造透镜体169

三、窗棂构造171

五、线理的观测和应用173

四、杆状构造173

第八章 火成岩原生构造175

第一节 侵入岩原生构造175

一、早期冷凝阶段——流动构造175

二、晚期冷凝阶段——破裂构造179

三、锥状岩席与环状岩墙180

第二节 火山岩原生构造182

一、层状构造182

二、破裂构造184

三、火山构造186

第九章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191

第一节 变质岩区构造的主要特点及其识别191

一、变质岩区构造的主要特点191

二、构造的置换及其识别194

三、叠加褶皱及其识别196

四、变质岩区断裂的识别203

第二节 构造序列的建立205

一、构造的世代205

二、构造的样式205

三、构造世代的确定206

四、建立构造序列206

第三节 变质岩区构造研究的基本方法207

一、地质制图207

二、地层成层顺序的观测208

三、对小型构造的观察208

四、方位资料的测量和分析209

五、阐明大构造的特征209

第四节 对变质岩区构造特征的两种认识210

六、显微构造分析210

第十章 区域构造综合分析214

第一节 区域构造综合分析的原则与方法214

一、构造分析的原则214

二、一次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组合特征的分析215

三、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叠加和改造问题217

四、区域构造综合分析的方法219

第二节 区域构造综合分析实例220

一、井陉煤矿西区构造分析及构造预测220

二、峨眉山区构造分析227

三、北京西山房山-八宝山断裂构造分析231

第十一章 非构造变动235

一、蠕动构造235

三、水底滑坡构造236

二、地面滑坡236

四、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褶皱237

五、溶解作用形成的构造237

六、吸收水分形成的构造238

七、冰川作用形成的构造238

八、非构造成因的节理239

附录一: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240

第一节 赤平投影的基本概念240

第二节 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242

第三节 赤平投影网及其用法245

一、吴氏网的成图原理245

二、吴氏网的使用方法246

第四节 真、视倾角的换算与构造线产状及地层厚度的测定248

一、真倾角和视倾角的换算248

二、构造线产状的确定250

三、赤平投影求地层厚度252

第五节 褶皱产状的判定——平面交线的赤平投影及其应用之一253

一、褶皱要素的赤平投影特征253

二、褶皱枢纽线(或褶轴)产状的确定256

三、褶皱两翼夹角和轴面产状的判定258

四、用赤平投影研究褶皱的注意事项258

第六节 断裂构造的赤平投影和应力分析260

——平面交线赤平投影及其应用之二260

一、断裂和应力的几何关系及其赤平投影特征260

二、断裂构造分析举例262

第七节 火成岩原生构造的赤平投影265

第八节 赤平投影的旋转操作及其应用269

一、水平旋转(围绕直立轴旋转)269

二、直立翻转(绕水平轴旋转)269

三、倾斜翻转(绕倾斜轴旋转)271

四、旋转操作在构造分析方面的应用272

第九节 小圆的赤平投影及其应用274

一、投影小圆的几何意义274

二、小圆投影和作图方法275

三、投影小圆的旋转操作277

四、枢扭断层的投影方法278

主要参考书280

附录二: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281

实习一 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281

实习二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三点法和地形地质图上求产状)285

实习三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上的应用之一(真、视倾角287

的换算和求岩层的厚度)287

实习四 读倾斜岩层地质图并作剖面图(包括不整合读图)287

实习五 根据岩层产状要素绘制倾斜岩层地质图290

实习六 构造模拟实验292

实习七 读褶皱区地质图293

实习八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296

实习九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之二(在褶皱研究中的应用)300

实习十 绘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300

实习十一 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303

实习十二 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306

实习十三 根据共轭剪节理求主应力轴并编绘主应力网络图309

实习十四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求断层产状和断距312

实习十五~十六 分析褶皱断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315

实习十七 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之三(在断裂构造研316

究中的应用)316

实习十八 分析火成岩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316

实习十九 构造标本及薄片观察318

实习二十~二十三 综合分析地质图319

附件322

Ⅰ、各种常见岩石花纹图例322

Ⅱ、各种地质符号325

Ⅲ、真、视倾角换算表326

附图1 凌河地形地质图……………………………………………………326之后327

附图2 南涧镇地形地质图327

附图3 松溪地形地质图328

附图4 嘉阳坡地形地质图329

附图5 鹰岩地形图330

附图6 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330之后331

附图7 凉风垭构造图331

附图8 双塘涧地区构造图332

附图9 星岗地区地形地质图333

附图10 金山镇地区地质图334

1979《构造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武汉地质学院等编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构造地质学(1999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99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77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77
构造地质学提纲(1957 PDF版)
构造地质学提纲
1957 华东水利学院
构造地质学和野外地质学(1955 PDF版)
构造地质学和野外地质学
1955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1984 PDF版)
构造地质
1984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66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66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石油构造地质学(1989 PDF版)
石油构造地质学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灰色理论油气储层评价(1995 PDF版)
灰色理论油气储层评价
199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进展(1994 PDF版)
构造地质学进展
1994 北京:地震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基础(1988 PDF版)
构造地质学基础
1988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1981 PDF版)
构造地质
1981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纲要(1982 PDF版)
构造地质学纲要
198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  上(1973 PDF版)
构造地质学 上
1973 国立编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