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1

二、新构造观和构造解析1

三、构造地质学的进展和构造研究基点2

四、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章节安排思路3

主要参考文献4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5

第一节地质体的基本产状5

一、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5

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5

第二节 水平岩层6

第三节 倾斜岩层7

第四节地层的接触关系10

一、整合和不整合10

二、不整合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10

三、不整合的观察12

主要参考文献14

第三章沉积岩层的构造15

第一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15

一、层理及其识别15

二、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15

第二节软沉积变形20

一、负荷作用20

二、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21

三、孔隙压力效应引起的软沉积变形21

主要参考文献23

第四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24

第一节应力的概念24

一、面力和体力24

二、应力24

三、一点的应力状态26

第二节应力分析简介27

一、二维应力分析27

二、三维应力分析28

第三节应力场、应力轨迹、应力集中29

主要参考文献32

第五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33

第一节岩石应变分析的基本概念33

一、变形和位移33

二、应变的度量34

三、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35

四、应变椭球体的概念36

五、应变椭球体形态类型及其几何表示法37

六、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39

七、递进变形39

第二节岩石有限应变测量42

一、应变主轴方位的确定42

二、原始为圆球形个体的应变测量43

三、原始为椭球形个体的应变测量44

四、根据标志点分布的变化测量应变(Fry法)46

主要参考文献48

第六章岩石变形行为49

第一节 一般实验条件下岩石的变形行为49

第二节岩石的脆性破坏50

一、库伦剪切破裂准则51

二、莫尔剪切破裂准则52

三、格里菲斯破裂准则53

第三节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因素54

一、岩石的各向异性对变形的影响54

二、围压对变形的影响54

三、温度对变形的影响55

四、孔隙流体对变形的影响55

五、岩石变形的时间因素57

六、岩石的粘性和能干性59

第四节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60

一、晶内滑动和位错滑动60

二、位错蠕变62

三、扩散蠕变63

四、颗粒边界滑动65

主要参考文献65

第七章面理66

第一节劈理的类型和应变意义67

一、劈理的结构67

二、劈理的类型68

三、劈理的应变意义73

第二节劈理的形成73

一、机械旋转74

二、重结晶作用75

三、压溶作用75

第三节劈理的野外观察77

主要参考文献78

第八章线理80

第一节 运动轴与应变轴80

第二节 小型线理81

第三节大型线理82

一、石香肠构造82

二、窗棂构造84

三、杆状构造85

四、铅笔构造85

五、压力影构造86

第四节线理的识别及其测定88

主要参考文献89

第九章褶皱的几何分析90

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90

一、褶皱的基本类型90

二、褶皱要素90

第二节褶皱的描述93

一、转折端的形态93

二、翼间角94

三、枢纽94

四、褶皱的大小96

五、褶皱的对称性96

六、褶皱的平面轮廓97

第三节褶皱的方位分析98

一、褶轴及其产状的确定98

二、轴面的确定100

三、褶皱的位态分类100

第四节褶皱的形态分类101

一、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分类101

二、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分类102

三、兰姆赛的褶皱形态分类104

第五节褶皱的组合型式107

一、阿尔卑斯式褶皱108

二、侏罗山式褶皱109

三、日尔曼式褶皱110

第六节叠加褶皱的基本型式111

一、叠加褶皱的三种基本型式111

二、叠加褶皱的野外观察113

第七节褶皱剖面的编制114

一、正交剖面的编制114

二、平行褶皱的剖面编制116

三、相似褶皱的剖面编制117

主要参考文献117

第十章褶皱的成因分析118

第一节 褶皱成因概述118

第二节纵弯褶皱作用119

一、单层褶皱的发育机制119

二、多层岩层的褶皱发育122

第三节纵弯褶皱层内的应变分布与小型构造125

一、中和面褶皱作用126

二、顺层剪切作用128

三、压扁作用的影响130

四、纵弯褶皱中发育的劈理型式131

第四节其它褶皱作用概述135

一、剪切褶皱作用135

二、横弯褶皱作用136

三、底辟作用138

四、柔流褶皱作用140

主要参考文献140

第十一章节理141

第一节节理的分类141

一、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的分类141

二、节理的力学性质的分类141

三、节理组和节理系146

四、节理的分期146

第二节 雁列节理147

第三节 节理的岩脉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148

第四节 羽饰构造150

第五节区域性节理152

一、区域性节理的一般特征152

二、节理在分析区域构造中的作用和问题153

三、节理的应变场图解154

第六节节理的野外观测154

一、观测点的选定154

二、观测内容155

三、测量和记录156

主要参考文献156

第十二章断层概论157

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157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157

二、位移157

第二节断层分类159

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59

二、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159

第三节 断层形成机制162

第四节 断层岩165

第五节断层效应167

一、走向断层引起的效应167

二、横向断层引起的效应168

第六节断层的识别171

一、地貌标志171

二、构造标志173

三、地层标志174

四、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175

五、岩相和厚度标志175

第七节断层的观测175

一、断层面产状的测定175

二、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176

三、断层规模的观测180

第八节断层作用的时间性180

一、断层活动时间的确定180

二、断层长期活动的分析180

三、同沉积断层181

主要参考文献182

第十三章伸展构造及重力滑动构造183

第一节 伸展构造类型183

第二节 伸展构造模式186

第三节 剥离断层与变质核杂岩体189

第四节重力滑动构造190

一、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190

二、重力滑动构造的分带191

三、重力滑动构造的构造样式192

四、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条件194

主要参考文献194

第十四章逆冲推覆构造195

第一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样式195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概念195

二、逆冲断层的构造样式195

第二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197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台阶式197

二、双重逆冲构造199

三、冲断褶隆201

四、反冲断层201

五、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性202

第三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205

第四节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206

一、逆冲推覆与褶皱形成的传统观点208

二、逆冲作用控制下褶皱的发育208

第五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作用209

第六节推覆与滑覆的对比和鉴别210

一、挤压推覆与重力滑覆210

二、逆冲推覆构造与剥离构造211

主要参考文献212

第十五章走向滑动断层213

第一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特征和构造样式213

一、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特征213

二、走向滑动断层的构造样式213

第二节 走向滑动断层的内部应力状态和相关构造214

第三节 走向滑动断层伴生的褶皱217

第四节 拉分盆地218

第五节 花状构造222

第六节走向滑动断层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地位和意义223

一、菱格式构造和发辫式构造224

二、陆块构造225

三、转换断层与走滑断层226

主要参考文献227

第十六章韧性剪切带228

第一节 剪切带的基本类型228

第二节 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230

第三节韧性剪切带的构造特征231

一、简单剪切带的基本几何关系231

二、简单剪切带的组构232

三、鞘褶皱236

第四节糜棱岩237

一、糜棱岩的基本特征237

二、糜棱岩的类型238

第五节 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方向的确定240

第六节区域韧性剪切带及其构造型式242

一、韧性剪切带的规模及产状242

二、韧性剪切带的区域构造样式243

第七节韧性剪切带的观测245

主要参考文献245

第十七章岩浆岩体构造247

第一节岩浆岩体产状247

一、侵入岩体产状247

二、喷出岩体产状249

第二节岩浆岩体构造250

一、侵入岩体原生流动构造250

二、侵入岩体片麻岩带和韧性剪切带251

三、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253

四、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256

第三节岩浆岩体构造的观察与研究258

一、侵入岩体产出地质背景的分析258

二、岩体几何形态的研究258

三、岩体内部构造的观察260

四、岩体围岩构造的观察261

五、观察岩体接触关系和确定岩体形成时代262

六、确定古火山口及恢复古火山机构264

第四节岩浆岩体侵位机制问题266

一、岩浆岩体的主要侵位机制266

二、影响岩浆岩体侵位的因素268

主要参考文献270

第十八章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271

一、构造变形场271

二、构造层次272

三、构造尺度272

四、叠加和置换、继承和新生274

五、世代和序列275

六、岩性介质276

七、构造组合277

八、构造位移指向性277

九、构造相278

十、平衡和复原278

主要参考文献278

第十九章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279

第一节面和线的赤平投影279

一、投影原理279

二、吴尔福投影网280

第二节β图解和π图解285

一、β图解285

二、π图解285

第三节两面夹角的测量及面的旋转方法287

一、两面夹角及角平分线的测量287

二、面的旋转方法287

三、小结288

主要参考文献289

构造地质学实习作业290

实习一读水平岩层地质图290

实习二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293

实习三 读倾斜岩层地质图295

实习四 根据岩层产状编制倾斜岩层地质图297

实习五 构造模拟实验299

实习六 读褶皱区地质图301

实习七 绘制褶皱区剖面图303

实习八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304

实习九 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308

实习十 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311

实习十一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314

实习十二 分析逆冲断层地区地质图317

实习十三 分析岩浆岩发育地区地质图317

实习十四 构造标本及薄片观察319

实习十五 简单剪切卡片模拟320

实习十六 砾石的应变测量321

实习十七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323

附录Ⅰ 地层代号及色谱326

附录Ⅱ 各种常用构造符号327

附录Ⅲ 岩层厚度的计算公式328

附录Ⅳ 各种常见岩石花纹图例329

1990《构造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志澄,宋鸿林主编 199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构造地质学(1999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99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77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77
构造地质学提纲(1957 PDF版)
构造地质学提纲
1957 华东水利学院
构造地质学和野外地质学(1955 PDF版)
构造地质学和野外地质学
1955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1984 PDF版)
构造地质
1984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66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66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石油构造地质学(1989 PDF版)
石油构造地质学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灰色理论油气储层评价(1995 PDF版)
灰色理论油气储层评价
199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进展(1994 PDF版)
构造地质学进展
1994 北京:地震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基础(1988 PDF版)
构造地质学基础
1988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1981 PDF版)
构造地质
1981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纲要(1982 PDF版)
构造地质学纲要
198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  上(1973 PDF版)
构造地质学 上
1973 国立编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