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 分析地质构造的力学基础4

第一节 力和应力4

一、力4

二、外力和内力5

三、应力6

第二节 应力状态分析8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8

二、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分析10

三、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分析11

四、三轴应力状态的三维和二维分析15

五、应力集中现象的分析20

六、构造应力场21

一、岩石的变形和应变的概念23

第三节 岩石变形分析23

二、岩石变形的方式25

三、岩石变形的阶段26

四、岩石的力学性质29

五、岩石的蠕变和松弛30

六、岩石的强度和断裂变形方式32

七、岩石剪裂角的分析33

第四节 应变椭球体和递进变形36

一、应变椭球体36

二、递进变形38

第五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的因素41

一、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42

二、围压(静岩压力)42

三、温度43

四、溶液和孔隙压力44

五、时间45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概念48

一、沉积岩层及其层面48

第二章 岩层及其产状和地层接触关系48

二、判别沉积岩层顶、底面和层序的原生构造49

三、划分沉积岩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2

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52

一、岩层产状的概念52

二、岩层的产状要素53

三、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54

第三节 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55

一、岩层的厚度55

二、岩层的埋藏深度56

一、岩层露头和露头线的概念57

二、岩层露头线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57

第四节 岩层的露头57

三、岩层露头的宽度及其影响因素60

四、根据岩层露头宽度换算岩层的真厚度62

第五节 地层接触关系63

一、整合接触63

二、假整合接触64

三、不整合接触64

四、地理式不整合接触66

第三章 褶皱68

第一节 褶皱的概念和褶曲的基本型式68

一、褶皱的概念68

二、褶曲的基本型式68

第二节 褶曲的要素和基本特征69

一、褶曲要素69

一、褶曲在横剖面上的形态分类72

二、褶曲的基本特征72

第三节 褶曲的形态分类72

二、褶曲在地质图上的形态分类77

三、褶曲按轴面和枢纽产状分类79

第四节 褶皱的形态分类82

一、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分类82

二、褶皱在地质图上的形态分类85

三、褶皱的综合分类86

第五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87

一、褶皱形成机制的类型87

二、影响褶皱发育的因素92

第六节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96

一、褶曲基本型式的确定96

三、褶曲类型的确定97

四、褶曲形态深部变化的研究97

二、褶曲要素的测定98

五、叠加褶皱的研究98

六、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99

七、表示褶皱的地质图件100

第四章 节理104

第一节 节理的概念104

第二节 节理的分类105

一、按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05

二、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106

第三节 节理的组合109

一、节理组和节理系110

二、节理的分期111

三、节理的配套112

四、节理的密度116

一、节理的野外观测117

第四节 节理的观察和研究117

二、节理资料的整理118

三、利用节理统计成果分析古构造应力场120

第五章 断层123

第一节 断层的概念123

第二节 断层要素123

第三节 断层的断距、落差和平错125

一、断距125

二、落差和平错127

第四节 断层的分类命名127

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27

二、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类128

三、断层的地层效应130

一、断层面上的特征131

第五节 断层的标志131

二、断层破碎带和构造岩133

三、牵引褶曲和反牵引褶曲135

四、派生小构造136

五、构造中断137

六、地层的重复和缺失137

七、地貌特征139

八、其它标志141

第六节 断层各论141

一、正断层141

二、逆断层146

三、平移断层152

四、顺层断层和圈层滑动158

五、重力滑动构造159

六、韧性断层160

一、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164

第七节 断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的确定164

二、断层多期活动的识别165

第八节 断层的成因分析166

一、均匀介质中断层与主应力轴的关系167

二、非均匀介质中断层与主应力轴的关系169

三、岩性和深度对断层的影响171

第九节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171

一、断层存在的确定171

二、断层类型的确定172

三、断层断距的测定172

四、断层的组合规律、形成时代和力学机制的分析173

五、观察和研究断层时可能遇到的几种特殊情况173

六、表示断层的地质图件174

第二节 岩浆岩体的产状177

一、岩浆侵入体的产状177

第六章 岩浆岩体构造177

第一节 岩浆岩体的概念177

二、岩浆喷出体的产状182

第三节 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184

一、岩浆侵入体的原生流动构造184

二、岩浆侵入体的原生破裂构造186

三、岩浆喷出体的原生构造187

第四节 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189

一、岩浆岩体的次生褶皱190

二、岩浆岩体的次生断裂190

第五节 岩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190

一、侵入接触190

第六节 岩浆岩体形成时代的确定192

四、断层接触192

二、沉积接触192

三、喷出接触192

一、岩浆侵入体形成时代的确定193

二、岩浆喷出体形成时代的确定193

第七节 岩浆岩体构造的观察和研究194

一、观察和研究岩浆岩体构造的方法和内容194

二、表示岩浆岩体构造的地质图件196

三、煤矿中浅成侵入岩体的实例分析196

第七章 变质岩区构造199

第一节 变质岩区构造的基本特征199

第二节 面理和线理200

一、劈理201

二、线理206

第三节 构造置换210

二、置换现象的野外识别211

一、层理的置换过程211

三、变质岩区地层系统的双重概念212

第四节 叠加褶皱212

一、叠加褶皱的干扰型式212

二、叠加褶皱的识别214

第五节 变质岩区不整合接触带和断层的特征及其识别216

一、变质岩区不整合接触带的特征及其识别216

二、变质岩区断层的特征及其识别218

第六节 变质岩区构造的观察和研究218

一、填绘构造岩性图218

二、编制变形面图218

三、选定重点地段及深入进行构造研究219

四、测制地质剖面图及全面建立地层系统219

五、构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219

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组合型式的分析223

一、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组合型式223

第八章 区域地质构 造综合分析223

二、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组合型式225

三、直扭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组合型式227

四、旋扭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组合型式228

五、弯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组合型式230

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历史的研究231

一、构造层及其划分标志232

二、构造旋回、岩浆活动期及其划分233

三、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历史的举例分析234

第九章 极射赤平投影及其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236

第一节 球面投影的基本原理236

一、球面投影的坐标系统236

三、通过投影球原点的平面的球面投影237

四、不通过投影球原点的平面的球面投影237

二、通过投影球原点的直线的球面投影237

第二节 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238

一、通过投影球原点的直线的赤平投影238

二、通过投影球原点的平面的赤平投影239

三、不通过投影球原点的平面的赤平投影241

第三节 赤平投影网的原理245

一、吴氏网246

二、施氏网247

三、极等角距网和极等面积网250

四、普洛宁网251

五、中央密度计和边缘密度计253

第四节 应用吴氏网绘图的基本方法253

一、绘作通过投影球原点的直线和平面在下半球的赤平投影254

二、绘作不通过投影球原点的平面在下半球的赤平投影257

第五节 应用吴氏网旋转赤平投影的操作方法261

一、绕水平轴旋转261

二、绕倾斜轴旋转263

第六节 赤平投影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266

一、岩层产状的解析266

二、褶曲形态要素的解析269

三、节理极点图和节理等密度图的编制、构造应力场主应力轴的解析272

四、断层产状和类型的解析276

五、岩浆岩体原生流动构造及其产状的解析278

赤平投影的应用作业题280

课堂实习指导书282

实习一 基本地质图件的认识和初步阅读282

实习二 编绘水平岩层地形地质图和图切地质剖面图286

实习三 阅读倾斜岩层地形地质图和编绘图切地质剖面图289

实习四 编绘倾斜煤层底板等高线图292

实习五 阅读褶皱岩层地形地质图和编绘图切地质剖面图295

实习六 编绘褶皱岩层横截地质剖面图299

实习七 编绘和分析褶皱煤层底板等高线图301

实习八 构造模拟试验305

实习九 编绘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306

实习十 阅读倾斜岩层、不整合接触、断层地区地形地质图和编绘图切地质剖面图310

实习十一 阅读褶皱岩层、断层地区地形地质图和编绘图切地质剖面图315

实习十二 编绘和分析断层地区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317

实习十三 阅读岩浆岩体地区地质图和编绘图切地质剖面图321

实习十四 综合阅读和分析区域地质图,编绘区域构造纲要图和图切区域地质剖面图323

附表326

附表一 年代地层单位代号和色谱表326

附表二 常见岩浆岩体的代号和色谱表327

附表三 常用岩石花纹图例表328

附表四 常用地质构造图例和地质界线图例表333

附表五 三角函数表334

附表六 倾角换算表335

参考文献336

1991《构造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仁海等编 1991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