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纲要》求取 ⇩

目录1

前言1

译者的话1

绪论1

第一章 力学概论4

1.1 引言4

1.2 应力分析4

1.2.1 应力的分量 一点上的应力6

1.2.2 应力椭球体11

1.2.3 岩石中应力状态的实例15

1.3 变形的分析16

1.3.1 应变 应变椭球体19

1.3.2 非均匀变形28

1.3.3 渐进应变 应变路线 变形路线29

1.3.4 变形岩石中应变的测定35

1.3.5 应变分布的实例37

1.4 岩石受应力作用的反应38

1.4.2 力学反应分类39

1.4.1 材料分类39

1.4.3 岩石的韧性42

第二章 显微组构49

2.1 引言49

2.2 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50

2.2.1 晶体缺陷50

2.2.2 显微构造发育的原理66

2.2.3 遭受变形岩石中发育的显微构造69

2.3 变形岩石中结晶学优选方位72

2.3.1 由于滑移和旋转而发育的优选方位74

2.3.2 再结晶所发育的优选84

方位84

第三章 原生构造88

3.1 引言88

3.2 作为标志的原生构造88

3.3 判别新老层序的原生构造89

3.4 在变形岩石中层理的辨认和性质93

3.5 不整合95

3.6 沉积构造与变动构造之比较96

第四章 褶皱100

4.1 引言100

4.2 单个褶皱的描述100

4.3 褶皱系的描述103

4.4 剖面上褶皱的描述105

4.5 褶皱的方位109

4.6 褶皱的分类110

4.7 褶皱中的应变分布112

4.7.1 褶皱形成的经典模式113

4.7.2 褶皱形成的较真实模式118

4.8 褶皱的发育119

第五章 面理128

5.1 引言128

5.2 轴面面理:概述129

5.2.1 引言129

5.2.2 破劈理130

5.2.3 折劈理130

5.2.4 板劈理132

5.2.6 分异层理134

5.2.5 片理134

5.3.1 引言136

5.3 轴面面理的成因136

5.3.2 面理方位与应变的关系137

5.3.3 层状硅酸盐的优选方位143

5.3.4 优选的空间方位146

5.3.5 分异作用146

5.4 置换面理148

5.4.1 引言148

5.3.6 总结148

5.4.2 置换面理的实例149

5.4.3 置换岩石中个别褶皱的实例149

5.4.4 置换面理的发育过程150

5.4.5 置换的识别155

5.5 其他变质面理155

第六章 线理158

6.1 引言158

6.2.2 褶皱线理159

6.2.1 擦痕159

6.2 线理的描述159

6.2.3 由面理交切而成的线理160

6.2.4 矿物线理160

6.2.5 卵石、漂砾和鲕石162

6.2.6 杆状构造、窗棂构造和香肠构造162

6.3 线理的成因164

6.3.1 引言164

6.3.2 矿物线理165

6.3.3 鲕石和卵石165

6.4 线理指示平行于褶皱轴伸长问题166

6.3.4 杆状构造、窗棂构造和香肠构造166

第七章 节理和断层170

7.1 引言170

7.2 节理170

7.2.1 节理组和节理系170

7.2.2 节理面170

7.2.3 节理与其他构造的关系171

7.2.4 节理的成因174

7.3.1 断层术语177

7.3 断层177

7.3.2 角砾岩和糜棱岩178

7.3.3 擦痕面和牵引构造179

7.3.4 断层位移的测定181

7.3.5 断层的末端182

7.3.6 干燥岩石的抗剪阻力185

7.3.7 含孔隙流体岩石的抗剪阻力190

7.3.8 张节理的最大深度193

7.3.9 剪破裂方位与主应力方向的关系194

7.3.10 根据野外资料确定主应力方位197

7.3.11 断层历史198

7.3.12 震源机制解203

第八章 几何分析207

8.1 引言207

8.2 基本概念207

8.2.1 尺度207

8.2.2 样式208

8.2.3 叠加209

8.2.4 世代210

8.3 变形地区的褶皱形态和露头型式211

8.4 简单构造区的分析214

8.5 复杂构造区的分析217

8.5.1 资料的收集217

8.5.2 解释220

8.5.3 方法的局限性222

9.1 引言224

9.2 平缓沉积岩层224

第九章 构造组合224

9.3 块断区和裂谷区226

9.4 平移断层及伴生构造228

9.5 表层褶皱和冲断层带231

9.6 构造混杂岩233

9.7 穹窿和盆地构造234

9.8 盐丘238

9.9 具有陡倾轴面的简单褶皱系240

9.10 板岩带241

9.11 中浅变质的多期变形带242

9.12 推覆构造245

9.13 具缓倾斜片理的地区250

9.14 糜棱岩带251

9.15 披盖片麻岩穹窿256

9.16 片麻岩区257

第十章 大地构造学260

10.1 引言260

10.2 板块构造学260

10.2.1 中脊262

10.2.2 海沟265

10.2.3 转换断层267

10.2.4 板内应变269

10.2.5 板块运动的几何学270

10.2.6 板块构造和造山带283

10.2.7 板块构造学中更进一步的问题288

10.3 有关地壳变形的其他解释289

附录A294

附录B303

参考文献313

1982《构造地质学纲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澳大利亚)霍布斯(B.E.Hobbs)等著;刘和甫译 198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构造地质学纲要  第5版(1954 PDF版)
构造地质学纲要 第5版
1954 龙门联合书局
构造地质学(1977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77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PDF版)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北京:科学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提纲(1957 PDF版)
构造地质学提纲
1957 华东水利学院
构造地质学和野外地质学(1955 PDF版)
构造地质学和野外地质学
1955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1984 PDF版)
构造地质
1984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66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66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基础(1988 PDF版)
构造地质学基础
1988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1981 PDF版)
构造地质
1981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纲要(1952 PDF版)
构造地质学纲要
1952 龙门联合书局
构造地质学  上(1973 PDF版)
构造地质学 上
1973 国立编译馆
构造地质学(1999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99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及地质制图学(1958 PDF版)
构造地质学及地质制图学
195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