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技术史》求取 ⇩

第一章 骨科的起源(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1

第一节 外治法起源1

第二节 早期的骨伤病知识3

第三节 骨科萌芽8

一、病名概念的产生--诊断学萌芽9

二、治疗经验的初步总结--治疗法则的产生10

简短的结语12

第二章 骨科基础理论形成(战国、秦、汉)14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概况14

第二节 理论形成的基础18

一、解剖生理的早期知识18

(一)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和概念19

表1:《内经》骨骼及骨标志和关节名称20

(二)血液循环知识22

二、整体观念的指导思想23

第三节 生理病理的基础理论24

一、气血学说及其与运动系统的关系24

(一)气、血和津液的概念24

(二)气和血的关系28

(三)气血津液与运动系统组织及功能的关系28

二、肾及肾主骨的理论30

(一)关于“肾”30

(二)肾主骨31

三、经络学说33

第四节 病因病机的基础理论34

一、创伤的病机359

(一)亡血耗气,气伤则痛,形伤则肿35

(二)外有所伤,内有所损36

(三)恶血留内,发为痹痛36

二、劳伤的病机36

(一)劳伤损害气血和筋骨等37

(二)劳损及肾等内脏功能37

三、外邪致病的病机38

(一)风邪性动,凝血麻痹38

(二)寒邪伤肾,疼痛收引38

(三)湿邪伤肉,肿胀不仁39

(四)火热劫血,腐肉为脓40

(五)邪气中人的途径40

四、瘀的病因病机41

第五节 诊断学的基础43

一、疾病诊断及早期的病源诊断知识43

(一)创伤的诊断分类43

(二)筋、骨、肌肉痹、痿、厥病46

表2:十二经所主痹痛症49

(三)腰痛的诊断分类50

(四)骨痈、疽、肿瘤的概念54

二、诊断检查方法和辨证论治法56

第六节 治疗学的基础57

一、治疗观点的形成57

(一)“形不动则精不流”和“治未病”的防治观57

(二)整体治疗的观点59

(三)辨证论治的论点60

二、治疗方法和经验61

(一)外治法62

(二)方药内治法68

表3:《本草经》治疗骨科伤病的药物69

(三)导引和按摩疗法71

(四)针灸疗法和药熨疗法74

简短的结语75

第三章 骨科临证医学的进步(三国、两晋、南北朝)79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概况79

一、梗况79

二、主要著作和医家80

(一)葛洪及其《肘后救卒方》80

(二)刘涓子及其《鬼遗方》83

(三)《小品方》、《僧深药方》和胡方等其他著作84

(四)《集验方》及亡佚之外科书目86

第二节 创伤诊断和治疗的进步87

一、创伤危重症候和内伤的诊治87

(一)危重创伤的诊断和治法87

(二)内伤的诊治90

二、开放性创伤的诊治90

三、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整复法、夹板固定法92

四、创伤内外用药疗法的进步94

(一)辛微温或辛平理气活血药的发掘运用94

(二)苦寒攻逐和辛热宣透合用的活血化瘀方95

(三)外用药续筋接骨、生肌灭瘢96

第三节 筋骨痹、腰腿痛诊断和治疗的进步97

一、筋骨痹98

(一)温经活血止痛的内治法98

(二)内外兼治的方药疗法和针灸疗法98

表4:《针灸甲乙经》治筋骨痹(部分记载)99

二、腰痛、腰腿痛99

第四节 骨痈疽、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步101

一、诊断的概念和检查法102

(一)病名概念102

(二)辨脓和并发症的诊断103

二、治疗的方法140

简短的结语108

第四章 骨科的形成(隋、唐、五代十国)111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概况111

一、梗况111

二、主要著作及医家111

(一)《诸病源候论》和《备急千金要方》111

(二)《外台秘要》及其所引方书112

(三)蔺道人及其《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14

(四)《传信方》及亡佚之外科书目116

第二节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116

一、创伤的病因病机117

(一)失血的病机117

(二)瘀的病因病机117

(三)创口化脓的病因病机118

(四)骨折及骨折愈合的病机119

二、骨痈疽、骨肿瘤的病因病机121

第三节 创伤骨科早期的诊断学和治疗学122

一、内伤的诊疗122

(一)瘀血攻心的诊治123

(二)内伤脏腑124

(三)内伤经络气血--蔺氏七步内治伤损法125

二、开放性创伤、开放性骨折的诊疗127

(一)辨证求因的诊断法127

(二)治疗方法的发展128

三、骨折脱位诊断学和治疗学的形成134

(一)诊断学的创新135

(二)骨折脱位的五大疗法136

四、伤筋简介146

第四节 筋骨痹、腰腿痛辨证论治的形成148

一、辨证求因的诊断法149

(一)筋骨痹149

(二)腰腿痛150

二、活血补虚为主的治法151

(一)筋骨痹151

(二)腰腿痛154

第五节 骨痈疽、骨肿瘤诊疗的进步156

一、诊断的进步156

二、治疗的方法158

简短的结语159

第五章 骨科的成长(宋、辽、金、元)163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概况163

一、梗况163

二、主要著作及医家167

(一)《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及其他著作167

(二)危亦林《世医得效方》168

(三)《永类钤方》、《回回药方》169

表5:《回回药方》肩关节脱位整复法来源171

表6:《回回药方》脊柱骨折复位法与《永类钤方》、《世医得效方》对照172

(四)《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和《外科精义》172

第二节 基础理论的进步173

一、解剖生理知识的进步173

二、气化学说及气血病机的发挥175

三、元气和脾、肾学说178

第三节 创伤骨科诊断学的进步179

一、诊断检查法及危重创伤的诊断179

二、内伤的诊断181

三、感染创口的辨证诊断182

四、骨折脱位诊断分类的进步183

第四节 创伤骨科治疗学的进步184

一、内伤论治的特点184

(一)危重创伤的救治184

(二)辨证论治的发展186

二、开放性创伤的治法187

(一)早期处理--扩创术和止血药187

(二)感染创口的辨证论治法189

三、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技术的进步190

(一)麻醉法的进步190

(二)复位方法的进步191

(三)固定器材和固定技术的进步197

(四)固定和活动相结合疗法的运用198

四、创伤方药疗法的发展199

(一)淋、熨、贴、?、膏摩的外治法199

(二)三大治疗原则的运用和发展200

第五节 筋骨痹、腰腿痛辨证论治的进步207

一、筋骨痹的病机、诊断和治疗207

(一)病因病机的理论207

(二)方药疗法的经验208

(三)外治法的发展212

二、腰腿痛214

(一)病因病机的论述214

(二)方药疗法的发展216

(三)摩腰膏的应用219

第六节 骨痈疽、骨肿瘤的诊疗220

一、诊断学的发展220

二、治疗的经验223

(一)外治法的发展及倾向223

(二)内消、内托法228

简短的结语230

第六章 骨科的发展(明、前清)234

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概况234

一、梗况234

二、主要著作和医家236

(一)《普济方·诸疮肿》、《疡医准绳》和《医农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236

(二)薛己、陈文治、胡廷光和钱秀昌及其著作238

(三)异远真人、王瑞伯、江考卿和赵廷海及其著作240

(四)陈凤典、伊桑阿等医家242

(五)《续增洗冤录辨正参考》243

(六)《中国接骨图说》及其他244

三、明清伤科学派的形成245

(一)渊源245

(二)薛已学派246

(三)少林寺学派247

第二节 基础理论的发展249

一、气血学说的发展--“折伤专主血”论和“瘀不去则骨不能接”论249

二、命门学说的发挥--“肾实骨生”论252

三、骨骼系统解剖知识的进步及其对正骨的指导254

第三节 危重创伤和内伤诊疗的发展--伤科两大学派治伤经验简介258

一、危重创伤的救治258

二、内伤的诊断--察目验伤法260

三、薛己学派的学术观点和成就261

(一)薛己学派的学术观点及其论据261

(二)薛己学派的治伤经验263

表7:“肿”的辨证论治264

表8:“痛”的辨证论治264

四、少林寺派学术成就概述264

(一)少林寺派学术观点及其论据264

表9:经络气血流注和血头行走穴道关系示意表266

(二)少林寺派治伤经验概要270

表10:七厘散源流277

表11:十三味总方与七厘散、飞龙夺命丹、地鳖紫金丹药物组成278

第四节 开放性创伤和开放性骨折的诊疗经验279

一、开放性创伤的早期处理279

(一)清创手术的发展279

(二)止血带的运用280

(三)应用止血药的经验280

二、开放性创口感染的辨证论治281

(一)红肿期的外治法281

(二)溃疡期的辨证内外兼治法281

第五节 骨折、关节脱位的诊断和治疗学的发展284

一、诊断学的发展284

(一)检查诊断法284

(二)部位、类型诊断法287

二、治疗学的发展288

(一)麻醉用药的进步288

(二)复位方法的发展及基本手法十二法288

(三)外固定器具和固定技术的发展292

(四)功能锻炼疗法简介296

(五)由博而约的内外用药经验296

表12:《本草纲目》治金疮和跌扑伤损的药物(摘录)297

表13:历代常用内服接骨方药衍变300

三、各部位骨折脱位损伤诊治的发展302

(一)躯干部302

(二)上肢部313

(三)下肢部323

第六节 筋骨痹、腰腿痛329

一、骨折损伤后遗症的论治330

(二)颈、肩背痛330

(一)气虚、血虚、阴虚寒邪病因病机的论述330

(二)针灸、药熨和练功疗法331

(三)补气养血祛邪的方药疗法332

三、足膝痛333

四、腰腿痛333

(一)补肾法333

(二)驱邪法335

(三)按摩练功等外治法336

第七节 骨痈疽、骨肿瘤338

一、病因病机的论述338

(一)骨痈疽338

(二)骨肿瘤(石疽、石瘤)340

二、部位诊断和辨证论治340

三、治疗的经验342

(一)外治法342

(二)内治法346

表14:历代治疗骨肿瘤药物350

简短的结语351

第七章 新骨科产生(太平天国、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55

第一节 社会和医学骨科概况355

第二节 解放前的著作和学术成就357

第三节 西医骨科史概况及中西医骨科的互相传播359

一、起源(十八世纪以前)359

二、形成和发展(十八世纪后)366

三、中西医骨科的相互传播375

第四节 新骨科的产生377

一、事业的建设378

表15:1951-1980年骨科著作一览表379

二、中医骨科的继承和发扬383

三、西医骨科的发展和新骨科的产生384

简短的结语388

附篇391

医案医话选391

创伤类391

攻逐淤血治跌伤案四则391

苏合香丸救跌坠昏死案392

补气活血法治跌伤案二则393

白芨治伤损出血393

振拍消淤血案393

威灵仙治创伤疼痛394

紫藤香治金疮案394

天水牛、硼砂拔箭头案394

降真香、五倍子治金疮394

葱白治伤四则394

自然铜散接骨395

一字方治跌伤案395

妙应散治跌伤案395

辨证论治跌损案五则396

跌伤淤血治验二案397

补脾治金疮久溃不敛案397

调理肝肾治金疮案397

辨证论治杖疮案397

辨证内治关节脱位后疼痛案二则398

补气散淤治验案二则398

调补肝肾治伤案398

过用克伐药误治案399

滋阴调肝肾法治验二则399

混补法治伤案三则399

复元活血汤治伤验案二则400

截肢案二则400

习惯性下鸽关节脱位案401

肩关节脱位复位案401

肋骨骨折复位、固定治验案402

理气活血治伤案402

腰骶挫伤案402

髋关节脱位整复案402

髌骨骨折治验案403

足跟损伤(跟腱撕裂)案403

白矾治折伤403

骨病类403

颈痛、手不能举、足痛案403

腰腿痛案404

筋骨痿案404

骨疽案405

环跳疽案405

手骨疽案405

?骨疸案405

中国骨科技术发展大事年表407

辑引典籍部分书名索引、版本423

432

1983《中国骨科技术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韦以宗编著 198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人口  山西分册(1989 PDF版)
中国人口 山西分册
1989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党史史料丛刊( PDF版)
党史史料丛刊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1982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
1982
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 PDF版)
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0题(1986 PDF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0题
1986
中国骨伤科学史讲义(1980 PDF版)
中国骨伤科学史讲义
1980
中国骨伤科学(1991 PDF版)
中国骨伤科学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  陶瓷卷(1998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陶瓷卷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  人物卷(1998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人物卷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概述(1985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概述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骨科手术学(1982 PDF版)
骨科手术学
198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骨伤科常用治疗技术(1997 PDF版)
骨伤科常用治疗技术
1997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骨科新技术(1989 PDF版)
骨科新技术
1989 北京:文津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  化学卷(1998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化学卷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