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高等文科教育的改革与建设》求取 ⇩

第一章正确认识文科教育的地位与作用3

第一节 科学地认识文科学科的本质与功能3

一 文科的学科属性与本质3

二 现实赋予文科的地位与功能7

第二节 文科教育在跨世纪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2

一 培养适应两个转变的人才,促进两个文明建设12

二 文科教育在优化、调整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16

一 改造旧式体系21

第一节 建国初17年的探索和建设21

第二章四十余年历程的反观与沉思21

二 调整院校、系科23

三 纠偏、整顿、改革25

第二节 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26

一 拨乱反正,恢复秩序26

二 解放思想,推进改革28

三 深刻反思,加强思想教育29

一 “文革”前的17年30

第三节 四十余年的功与过30

二 “文革”10年33

三 “文革”结束以来34

第四节 历史的经验与教训35

一 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6

二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37

三 立足本国国情,学习外国经验37

四 依靠广大教师搞好教学改革38

五 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与建设39

第三章目前的形势与发展中的困扰41

第一节 不可多得的有利形势41

一 治国方针与宏观导向41

二 转变体制与增强适应能力43

三 改革教学与提高质量46

第二节 不可忽视的困难与问题50

一 经费不足,举步艰难50

二 教学忧患尚存,改革任务仍重54

三 校风失范,急需加强管理59

第四章21世纪对文科人才培养的要求65

第一节 挑战与怎样培养人才65

一 科技革命与两个转变的时代挑战65

二 社会运行方式与人才培养机制68

第二节 机遇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70

一 社会的整体发展与人才的全面素质70

二 知识的普遍融合与人才的一专多能74

第五章面向21世纪深化文科教学改革的思路79

第一节 深化教学改革的设想、任务79

一 教学思想与战略目标79

二 教学改革的任务与措施82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下教学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85

一 既要加强,又要改进马克思主义教育85

二 既要借鉴市场机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86

三 既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要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88

四 既要注重规模,又要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89

五 既要鼓励竞争,又要加强协调90

第六章新形势下文科教育的培养目标93

第一节 党的教育方针与总体培养目标93

一 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与现实要求93

二 贯彻教育方针,确定总体培养目标96

第二节 层次、科类区别与具体培养目标99

一 对应人才层次的分层培养目标99

二 适应多种科类的分类培养目标103

一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势在必行106

第七章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106

第一节 跨学校的联合培养106

二 联合培养的形式与渠道109

第二节 跨学科的交叉培养111

一 综合化培养的大趋势111

二 交叉培养的探索与选择114

三 学位层次的统筹培养117

一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调整思路121

第一节 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的思路与原则121

第八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121

二 积极慎重、统筹兼顾的优化原则123

第二节 调整布局,逐步优化专业的分类结构127

一 构建门类齐全、比例合适的科类结构127

二 构建协调发展、适应需要的区域结构130

第三节 深化改革,建立专业调整的有效运行机制132

一 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建立宏观有效的运行机制132

二 深化两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微观有效的运行机制134

一 对人才的适应性、应变性以及与之相应的基础性、开放性的要求137

第九章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137

第一节 时代对文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涵的要求与当前尚存的问题137

二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单一、陈旧、重复而产生的终结性、封闭性弊端140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43

一 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144

二 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能动人才,强调课程设置的创新与发展146

三 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人才,强调课程体系、内容的厚与博148

一 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的框架150

第三节 深化课程改革的若干举措150

二 打通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152

三 重视基础训练,抓好核心课程建设153

四 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积极开发新兴课程155

五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156

第四节 推进课程改革的基本保障158

一 优质、高效地完成“高等文科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立项158

项目158

二 依托教师,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强劲的改革合力160

三 开展优秀课程评估,奖励优秀教学成果,以评估促进课程改革与课程质量的提高162

第十章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与改进“两课”教育165

第一节 世纪之交“两课”教育的历史使命165

一 “两课”教育目的与功能的时代特征165

二 现实的挑战与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的任务168

第二节 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的“两课”的内涵式建设与发展171

一 加强与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171

二 加强与改进思想品德课教育174

第三节 “两课”建设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177

一 课程设置必须服从“两课”的功能与目的177

二 课程内容必须兼顾事实叙述与价值评断178

三 教学必须兼顾观点的讲解与方法的传授180

第十一章加强跨世纪的教材建设181

第一节 抓好重点、扩大品种、优化配套、提高质量181

一 文科教材建设的态势与走向181

二 文科教材建设的目标与任务184

第二节 改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187

一 文科教材管理格局变动的趋向187

二 建立文科教材管理的新机制190

第三节 文科教材建设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193

一 教材建设要与课程建设密切配合193

二 既要改进课程内容,又要保持学科特色194

三 编写教材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为基础195

四 教材建设要体现“创新”、“现代”、“特色”与“精品”的时代要求196

五 对文科基础学科的教材建设应高度重视与支持197

第十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199

第一节 教学技术的革新刻不容缓199

一 适应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时代呼唤199

二 适应世界先进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202

第二节 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204

一 “教”循“学”规,以教导学204

二 知行统一,以知促行208

一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及其意义212

第三节 引进现代技术,革新教学手段212

二 抓住机遇,加速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216

余论 关于文科学科建设几个问题的理论反思220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贯彻“双百”方针220

二 加强基础学科与发展应用学科224

三 高度重视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227

四 大胆借鉴有益的东西与勇于抵制错误的东西230

五 教育教学观念、成果的继承与发展234

六 进取与管理两手抓、两手硬238

1998《面向21世纪高等文科教育的改革与建设》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石亚军著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面向21世纪的远程开放教育(1999 PDF版)
面向21世纪的远程开放教育
1999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1999 PDF版)
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
1999
三个面向与教育改革( PDF版)
三个面向与教育改革
面向21世纪的云南教育(1996 PDF版)
面向21世纪的云南教育
1996
面向21世纪高等财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8 PDF版)
面向21世纪高等财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998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业建设(1998 PDF版)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业建设
1998 北京:人民出版社
面向21世纪  改革高等医药教育  1(1997 PDF版)
面向21世纪 改革高等医药教育 1
1997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理科教育(1996 PDF版)
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理科教育
199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面向21世纪的教育  资料汇编(1989 PDF版)
面向21世纪的教育 资料汇编
1989 求实出版社
实用医学论文写作(1995 PDF版)
实用医学论文写作
1995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面向21世纪的辽宁教育思考(1998 PDF版)
面向21世纪的辽宁教育思考
1998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新教育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1999 PDF版)
创新教育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
1999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1997 PDF版)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
1997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面向21世纪的体育改革实践与思考(1998 PDF版)
面向21世纪的体育改革实践与思考
1998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业教育(1998 PDF版)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业教育
1998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