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病毒性肝炎防治手册》求取 ⇩

1绪言1

2传播与流行4

2.1甲型肝炎4

2.1.1 传播源5

2.1.2 传播途径6

2.1.3 易感人群与免疫力9

2.2乙型肝炎11

2.2.1 传染源12

2.2.2 传播途径13

2.2.3 易感人群与免疫力19

2.3丙型肝炎19

2.3.1 传染源19

2.3.2 传播途径20

2.3.3 易感人群25

2.4丁型肝炎25

2.4.1 流行情况26

2.4.2 传播途径29

2.5戊型肝炎30

2.5.1 传染源31

2.5.2 传播途径31

2.5.3 易感人群33

2.6 已型肝炎33

2.7 庚型肝炎34

3病原学36

3.1甲型肝炎病毒37

3.1.1 形态与结构37

3.1.2 基因分型37

3.1.3 抵抗力38

3.1.4 细胞培养38

3.1.5 敏感动物38

3.2乙型肝炎病毒38

3.2.1 形态与结构38

3.2.2 病毒抗原41

3.2.3 抵抗力43

3.2.4 敏感动物43

3.3丙型肝炎病毒43

3.3.1 形态与结构43

3.3.2 抵抗力45

3.4丁型肝炎病毒45

3.4.1 形态与结构45

3.4.2 抵抗力与敏感动物47

3.5戊型肝炎病毒47

3.5.1 形态与结构47

3.5.2 抵抗力与敏感动物49

3.6 巳型肝炎病毒49

3.7庚型肝炎病毒50

3.7.1 病毒结构50

3.7.2 病毒变异50

4临床表现52

4.1临床类型52

4.1.1 急性肝炎52

4.1.2 慢性肝炎52

4.1.3 重症肝炎52

4.1.4 淤胆型肝炎52

4.1.5 肝炎肝硬变52

4.2各型肝炎临床经过52

4.2.1 急性肝炎53

4.2.2 慢性肝炎53

4.2.3 重症肝炎54

4.2.4 淤胆型肝炎55

4.2.5 肝炎肝硬变55

4.3各型肝炎临床特点56

4.3.1 甲型肝炎56

4.3.2 乙型肝炎57

4.3.3 丙型肝炎58

4.3.4 丙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60

4.3.5 丁型肝炎62

4.3.6 戊型肝炎62

4.3.7 己型肝炎64

4.3.8 庚型肝炎65

4.4重症肝炎与肝功能衰竭66

4.4.1 重症肝炎66

4.4.2 肝功能衰竭67

4.5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67

4.5.1 肝性脑病67

4.5.2 出血68

4.5.3 急性肾功能衰竭69

4.5.4 腹水69

4.5.5 继发感染69

4.6肝性脑病产生因素及其分级方法71

4.6.1 产生因素71

4.6.2 分级方法71

4.7肝肾综合征产生因素73

4.7.1 深度黄疸73

4.7.2 内毒素血症73

4.7.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73

4.7.4 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73

4.7.5 血管活性肠肽增高73

4.7.6 缓激肽减少74

4.7.7 前列腺素增加74

4.8婴儿肝炎综合征74

4.8.1 病 因74

4.8.2 临床类型75

4.8.3 常见并存症与并发症76

4.8.4 预 后76

5诊断与鉴别诊断78

5.1诊断78

5.1.1 流行病学资料78

5.1.2 临床特点78

5.1.3 实验室检查80

5.1.4 确立诊断87

5.1.5 病理组学检查和诊断88

5.2鉴别诊断91

5.2.1 黄 疸91

5.2.2 感染中毒性肝炎93

5.2.3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94

5.2.4 肝豆状核变性94

5.2.5 自身免疫性肝炎95

5.3诊断操作技术98

5.3.1 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98

5.3.2 腹腔穿刺术100

6治疗103

6.1一般治疗103

6.1.1 适当休息103

6.1.2 饮食104

6.1.3 合理使用护肝药104

6.1.4 对症治疗104

6.2抗病毒与免疫调节治疗105

6.2.1 干扰素105

6.2.2 阿糖腺苷(ra-A)及单磷酸阿糖腺苷(ra-AMP)106

6.2.3 无环鸟苷(阿苷洛韦,ACV)107

6.2.4 病毒唑(三氮唑核苷)107

6.2.5 硫胞嘧啶-3TC(Lamivudine)107

6.2.6 Famciclovir(FCV)107

6.2.7 胸腺素肽108

6.2.8 白细胞介素2(IL-2)108

6.2.9 LAK细胞回输疗法108

6.2.10 免疫核糖核酸(iRNA)109

6.2.11 猪苓糖加乙肝疫苗109

6.2.12 潘生丁合用卡介苗109

6.3重型症肝炎的治疗111

6.3.1 综合支持治疗112

6.3.2 减少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113

6.3.3 免疫调节疗法114

6.3.4 抗病毒疗法115

6.3.5 脑水肿的治疗115

6.3.6 肝性脑病的防治116

6.3.7 出血的防治118

6.3.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119

6.3.9 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120

6.3.10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121

6.3.11 原位肝移植122

6.4淤胆型肝炎的治疗123

6.4.1 病因治疗123

6.4.2 对症治疗123

附典型病例125

7合并症133

7.1病毒性肝炎合并糖代谢障碍133

7.1.1 糖耐量异常133

7.1.2 肝性糖尿病133

7.2病毒性肝炎合并肾脏疾患136

7.2.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36

7.2.2 肝性肾小管性酸中毒136

7.3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脏疾患138

7.3.1 病因139

7.3.2 诊断139

7.3.3 治疗和预后140

7.4病毒性肝炎合并血液系统疾患140

7.4.1 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41

7.4.2 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142

7.4.3 病毒性肝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3

7.5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疾患143

7.5.1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感染143

7.5.2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石症145

7.6病毒性肝炎并发胰腺炎145

7.6.1 急性胰腺的临床表现145

7.6.2 实验室检查146

7.6.3 诊断146

7.6.4 治 疗146

7.7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147

7.7.1 临床表现147

7.7.2 实验室检查147

7.7.3 诊 断148

7.7.4 治 疗148

7.8病毒性肝炎与甲状腺疾患149

7.8.1 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急性病毒性肝炎149

7.8.2 甲状腺机能亢进伴慢性病毒性肝炎150

7.8.3 甲状腺危象伴发病毒性肝炎151

7.8.4 病毒性肝炎者检测甲状腺功能结果的判断152

7.9病毒性肝炎与妊娠152

7.9.1 妊娠伴发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53

7.9.2 妊娠伴发慢性病毒性肝炎154

7.9.3 乙肝孕妇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娩出婴儿的处理155

8预防与控制措施157

8.1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措施157

8.1.1 严格控制传染源157

8.1.2 切断传播途径159

8.1.3 对易感人群的保护162

8.2各型肝炎的预防164

8.2.1 甲型肝炎164

8.2.2 乙型肝炎166

8.2.3 丙型肝炎169

8.2.4 丁型肝炎170

8.2.5 戊型肝炎171

8.2.6 已型、庚型肝炎171

1997《新编病毒性肝炎防治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于恩庶,原寿基,江家骥编著 1997 亚洲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病毒性肝炎(1996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96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1988.03 PDF版)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1988.03
病毒性肝炎( PDF版)
病毒性肝炎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针灸防治病毒性肝炎( PDF版)
针灸防治病毒性肝炎
医科类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复习考试参考资料(1992 PDF版)
医科类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复习考试参考资料
1992
病毒性肝炎(1954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54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1989 PDF版)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1989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防治新知识(1988 PDF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新知识
1988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病毒性肝炎(1982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82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1990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90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1998 PDF版)
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
199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1997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97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新亚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速效防治(1995 PDF版)
病毒性肝炎速效防治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1993 PDF版)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
1993 北京:北京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1988 PDF版)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1988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