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求取 ⇩

目录1

第一篇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异性诊断、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1

概述3

第一章 甲型肝炎的病原学、特异性诊断、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5

第一节 甲型肝炎的病原学和特异性诊断研究5

一、病毒特征及分子生物学进展5

二、特异性诊断9

第二节 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9

一、分布9

四、我国甲肝流行特征10

三、预后10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10

第三节 甲型肝炎的预防研究11

一、特异性预防11

二、非特异性预防12

第二章 乙型肝炎的病原学、特异性诊断、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15

第一节 乙型肝炎的病原学和特异性诊断研究15

一、生物学性状15

二、特异性诊断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9

第二节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23

一、我国乙肝流行病学主要特征23

二、HBV感染与发病26

三、传播途径27

四、预防31

第一篇 附一38

乙肝疫苗大范围应用研究综合报告38

(一)北京地区孕妇HBsAg和HBeAg流行率38

(二)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围产期传播的预防38

(三)阻断母婴围产期传播最佳免疫方案的研究40

(四)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的主动免疫41

(五)乙肝疫苗不同免疫对策的比较研究42

(六)乙肝疫苗与计划免疫“四苗”联合免疫的研究44

(七)结论45

第一篇 附二47

“北京地区乙肝疫苗免疫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47

(一)对HBsAg阳性孕妇进一步检查HBeAg47

(二)乙肝疫苗接种对象、程序及剂量47

(三)接种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48

(四)承担接种单位48

(五)统计报告48

(六)有关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G)供应问题49

第三章 丙型肝炎的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51

第一节 丙型肝炎的病原学研究51

一、放射免疫试验(RIA)或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CV53

第二节 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研究53

二、HCVcDNA/聚合酶链反应(HCVcDNA/PolymeraseChainReaction,cPCR)测定肝和血清中HCVRNA54

三、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HCV抗原54

第三节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54

一、传染源54

二、传播途径55

三、人群易感性55

四、流行病学特征56

五、预防59

第一节 丁型肝炎的病原学研究61

第四章 丁型肝炎的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61

第二节 丁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研究63

一、放射免疫试验(RIA)或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DAg、抗-HDIgM和抗-HD63

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HDAg64

三、HDVcDNA探针检测血清中HDVRNA64

第三节 丁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64

一、HDV感染的地区分布64

二、传染源65

三、传播途径66

四、人群易感性67

五、预防67

第一节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研究69

第五章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69

第二节 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研究71

一、酶联免疫试验法(ELISA)检测抗-HEV71

二、免疫电镜(IEM)检测HEV抗原和抗-HEV71

三、免疫荧光法(FA)检测肝组织中HEV抗原71

第三节 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72

一、传染源72

二、传播途径72

三、人群易感性72

四、流行病学特征73

五、预防73

第二篇 病毒性肝炎的发瘸机理研究75

第一章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研究77

第一节 对HBV各种抗原的免疫反应77

一、对HBV各种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78

二、对HBV各种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82

第二节 乙型肝炎的自身免疫反应83

一、对LSP的体液免疫反应84

二、对LSP的细胞免疫反应85

三、动物试验86

第三节 乙型肝炎的免疫调节87

一、细胞免疫调节87

二、免疫调节因子92

第四节 乙型肝炎与HLA的关系96

一、HLA与HBV感染的相关性97

二、HLA抗原的免疫调节作用98

第五节 关于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几种学说98

一、Dudley细胞免疫学说98

二、Eddleston的T、B细胞相互作用假说99

三、Chisari免疫因子调节学说99

四、体会100

第二章 非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研究102

第一节 甲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研究102

第二节 丁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研究104

第三篇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研究109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的研究111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光镜下形态学变化的研究111

一、基本病变111

二、急性的和慢性的肝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分类115

三、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的不同表现118

四、各型病毒性肝炎形态学上的特殊表现118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119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119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120

第一节 甲型肝炎的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分析123

第二章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组化、免疫电镜和分子病理学的研究123

第二节 乙型肝炎的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分析124

一、肝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形态及分布124

二、急性的和慢性的乙型肝炎肝组织内病毒抗原比较性研究133

三、HLA抗原在乙型肝炎肝组织内表达的情况134

四、骨髓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135

五、肝细胞性肝癌内乙肝病毒抗原的存在状态136

第三节 丙型肝炎的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分析136

二、HDAg在肝内的分布137

四、乙肝患者中HDAg阳性率137

三、HD的电镜观察137

一、病毒颗粒及其检测方法137

第四节 丁型肝炎的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分析137

五、HBV和HDV在致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138

六、HDV体外感染的研究138

第三章 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病理学研究141

第一节 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研究141

一、乙型肝炎肝组织内的原位杂交研究141

二、肝细胞性肝癌的原位杂交研究143

第二节 Southern杂交技术的应用研究144

第三节 应用PCR检测肝脏的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中的HBVDNA145

一、聚合酶链反应(PCR)145

二、检测技术145

三、结果及讨论147

第四节 慢性肝炎和肝细胞性肝癌的癌基因研究149

四、结论149

第四篇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研究153

第一章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研究155

第一节 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转归155

一、甲肝的临床表现155

二、甲肝的预后156

第二节 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转归156

二、急性胆汁淤积型肝炎157

三、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57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57

四、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158

第三节 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转归158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158

二、急性丙型肝炎的预后158

第四节 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转归159

第五节 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转归159

第二章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研究162

第一节 慢性迁延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转归162

第二节 慢性活动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转归163

第三章 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研究169

三、慢性重型肝炎170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170

第一节 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70

一、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170

第二节 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171

一、起病至出现肝性脑病的时间171

二、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171

三、急性重型肝炎神经精神症状的特点171

四、低血糖172

五、肝臭172

六、扑翼性震颤172

九、出血倾向与出血173

十、肝脏绝对浊音界缩小或进行性缩小173

八、黄疸迅速加深173

七、锥体束征阳性173

十一、腹水174

十二、体温急骤上升174

十三、顽固性低血压和休克174

十四、急性肾功能衰竭175

十五、急性肺水肿与呼吸衰竭175

十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75

第三节 亚急性重型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175

五、黄疸特点177

四、肝性脑病的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177

六、肝脏大小177

二、腹胀及腹水177

一、全身乏力177

三、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177

第四节 重型肝炎的实验室指标特点178

一、血清胆红素178

二、血清转氨酶178

三、AST/ALT比值(GOT/GPT)179

四、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179

五、血清胆碱酯酶活力180

七、血浆胆固醇181

八、血清蛋白电泳181

六、血清补体CH30和C3181

九、血氨182

十、血浆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值(BCAA/AAA)182

十一、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183

十二、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84

十三、鲎试验(Limulaslysatetest,LLT)184

十四、重型肝炎的病原学检测184

十五、B型超声波检测185

第五节 重型肝炎的诊断要点185

一、急性重型肝炎的诊断185

二、淤胆型肝炎186

一、深度黄疸的急性肝炎186

三、妊娠急性脂肪肝186

三、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186

第六节 重型肝炎的鉴别诊断186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诊断186

四、药物性肝损害187

五、化学性毒剂致肝坏死187

六、毒蕈中毒187

七、急性溶血性黄疸致脑水肿昏迷187

第七节 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187

四、存活病例的远期预后188

三、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188

二、影响亚急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188

一、影响急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188

第四章 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研究192

第一节 急性淤胆型肝炎192

一、发病机理193

二、临床表现194

三、诊断195

四、鉴别诊断196

五、预后197

二、临床表现198

一、发病机理198

第二节 慢性淤胆型肝炎198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199

四、预后199

第五章 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预后及治疗研究201

第一节 小儿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201

一、发病率及病原学谱201

二、发病特点202

第二节 小儿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202

一、急性肝炎202

二、慢性肝炎203

五、挟杂症及并发症204

三、重型肝炎204

四、胆汁淤积型肝炎204

第三节 小儿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05

一、易漏诊的情况205

二、易误诊的情况205

第四节 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205

第五节 治疗206

第六章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预后及治疗研究208

第一节 老年肝炎流行病学特点208

一、老年肝炎的发病率208

四、老年肝炎病原学谱特征209

二、老年肝炎的发病季节209

三、老年肝炎的性别分布特征209

第二节 老年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210

一、临床分型210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210

三、老年肝炎患者的夹杂症及并发症211

四、临床检验211

第三节 老年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12

一、发生漏诊和误诊的原因212

二、预防漏诊和误诊的措施213

第四节 老年肝炎患者的预后213

第六节 老年肝炎的治疗特点214

第五节 老年肝炎与肝癌214

第七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来源、诊断、转归及保健研究218

第一节 HBsAg携带者的名称218

第二节 HBsAg携带者的来源219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播219

二、生活密切接触219

三、微量血液注射传播219

四、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能力低下219

第三节 HBsAg携带者的诊断219

四、其他易伴有HBsAg阳性的疾病患者220

三、乙型肝炎后的HBsAg持续阳性状态220

五、注意对假阳性、假阴性者的鉴别220

一、亚临床型乙型肝炎220

二、乙型肝炎潜伏期220

第四节 HBsAg携带者的鉴别诊断220

六、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肝穿刺活检221

第五节 发生HBsAg携带现象的机理221

第六节 HBsAg携带者的转归222

一、自然转阴222

二、急性发作222

三、慢性化与恶变222

第七节 HBsAg携带者的保健223

第五篇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与伴存病的研究227

第一章 肝性脑病的研究229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29

一、急性肝性脑病229

二、慢性肝性脑病230

三、肝脑变性230

四、痉挛性截瘫230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原理及病理231

一、肝性脑病是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231

二、肝性脑病发病机理的多样化234

一、防治措施235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治疗与预防235

二、不同肝性脑病的主导治疗措施241

第二章 病毒性肝炎合并肾脏疾患的研究244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244

一、命名244

二、发病机理244

三、诊断与治疗246

四、HBV的其他类型肾病和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肾脏疾病246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247

一、命名247

二、发病机理248

三、临床表现24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50

五、治疗250

六、预防253

第三节 慢性肝炎合并肾小管酸中毒253

第三章 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脏病的研究256

第一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并发的心脏病及其诊治256

第二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的心脏病及其诊治258

第三节 重型肝炎并发的心脏病及其诊治258

第四节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脏损伤259

一、临床特点262

第一节 普通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并发急性病毒性肝炎262

第四章 病毒性肝炎并发甲状腺疾患的研究26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263

三、治疗264

第二节 普通型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慢性病毒性肝炎266

一、临床特点266

二、诊断266

三、治疗266

三、治疗267

二、诊断267

一、临床特点267

第三节 甲状腺危象(甲危)伴发病毒性肝炎267

第四节 为病毒性肝炎(包括肝炎后肝硬变)患者检测甲状腺功能的注意事项268

一、肝病对检测甲状腺激素的间接影响268

二、肝病对T3、T4代谢的影响269

第五章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代谢障碍的研究271

第一节 低血糖271

第二节 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272

一、糖耐量异常(IGT)272

二、糖尿病27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279

一、发病率279

第六章 病毒性肝炎与妊娠关系的研究279

第一节 妊娠伴发急性黄疸型肝炎279

三、预后281

四、预防和治疗282

第二节 妊娠伴发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283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283

二、预后284

三、处置284

一、预后285

二、处置285

第三节 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发生妊娠的预后和处置285

第四节 妊娠伴发肝炎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及其预防286

一、流产、早产、死产和新生儿窒息286

二、病毒携带状态286

三、致畸问题291

四、先天性肝炎的问题291

第七章 病毒性肝炎与寄生虫病关系的研究293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与血吸虫病293

一、血吸虫病伴发乙型肝炎的频率、机理与后果293

二、血吸虫病伴发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294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与中华分支睾吸虫295

一、流行病学与发病机理295

二、诊断与治疗296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并发贫血的研究298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298

第八章 病毒性肝炎并发血液系统疾患的研究298

二、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01

三、溶血性贫血301

第二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301

一、白细胞减少症301

二、粒细胞缺乏症302

第三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2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感染305

第九章 病毒性肝炎并发胆道疾病的研究305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红素代谢障碍307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石症308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并发胆道疾病的治疗308

第十章 病毒性肝炎与胰腺炎关系的研究311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与胰腺炎发病率的研究311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312

第三节 病理312

第四节 临床表现313

第五节 治疗与预防314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316

第十一章 肝病伴发胃损害的研究316

第二节 病理学研究317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318

第四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319

第五节 肝病合并胃粘膜病变的治疗320

第十二章 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变关系的研究322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变发病率的研究322

第二节 肝炎后肝硬变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研究324

第十三章 病毒性肝炎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329

第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的研究332

第六篇 病毒性肝炎的西医治疗研究335

一、急性甲型肝炎的治疗339

第一章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339

第一节 抗病毒药物治疗339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340

三、急性丁型肝炎及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治疗342

第二节 一般疗法的研究342

一、适当休息343

二、合理饮食343

三、合理的药物治疗343

第二章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346

第一节 抗病毒药物疗法347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347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360

三、慢性丁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362

第二节 免疫调节药物疗法363

一、白细胞介素2(IL2)及自体LAK细胞回输疗法363

二、胸腺素疗法365

三、免疫核糖核酸(iRNA)疗法366

四、卡介苗、卡介苗多糖及草分枝菌多糖疗法366

五、短程大剂量激素撤除疗法及短程皮质激素撤除后继用抗病毒药物疗法367

六、其他疗效未能肯定的免疫调节药物或疗法373

第三节 从传统医学药物中研制的免疫调节药和抗病毒药377

一、猪苓多糖和猪苓多糖并用乙肝疫苗疗法377

四、苦味叶下珠378

二、肝炎灵注射液378

三、苦参碱注射液378

五、香菇菌多糖379

六、甘草甜素(Glycyrrhizin)379

七、虫草头孢菌丝380

第四节 导向疗法380

第五节 基因疗法381

第六节 肝细胞移植疗法及肝细胞刺激再生因子疗法381

第七节 对症疗法382

第一节 积极综合支持疗法387

一、静脉营养疗法387

第三章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387

二、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防治389

第二节 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疗法392

一、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392

二、前列腺素E1(PGE1)疗法393

三、肝细胞生长因子疗法393

四、人胎肝细胞悬液输注疗法394

第三节 调节免疫功能的疗法394

一、胸腺激素及胸腺肽疗法394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394

三、磷甲酸盐395

第五节 积极防治脑水肿和肝性脑病395

四、无环鸟苷(Acyclovir)395

一、干扰素395

二、阿糖腺苷(Ara-A)与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395

第四节 抗病毒疗法395

一、脱水疗法396

二、氨中毒的治疗396

三、纠正假性神经传递介质的疗法397

四、血浆置换术的应用398

第六节 出血的防治方法398

一、导致出血的机制398

一、DI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99

二、出血的治疗399

第七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399

二、DIC的治疗400

第八节 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401

第九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402

第四章 淤胆型肝炎的治疗研究406

第一节 对症治疗406

一、促进黄疸消退406

二、止痒409

第四节 血浆交换疗法410

第三节 支持疗法410

第二节 病因治疗410

第五节 中医中药治疗411

第六节 一般治疗411

第七篇 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研究413

第一章 急性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416

第一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416

一、湿邪致病的特点416

二、热邪致病的特点417

三、湿热合邪致病的特点417

一、清热利湿存在的矛盾和解决途径418

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证候辨析418

第三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418

二、应用活血药的重要性419

三、解毒药的应用发挥419

四、“复肝2号”的研究420

五、名家临床经验综述421

第二章 慢性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424

第一节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424

一、湿邪作崇说424

四、疫毒内侵,伏于血分,阴阳双损,气血失调,合而为患说425

三、阳气虚弱说425

二、肝郁致病说425

第二节 慢性肝炎的病机演变和证候表现426

一、湿热疫毒羁留体内,肝脾受害的机理426

二、湿邪的演变与证候表现426

二、察舌426

三、热邪的演变与证候表现427

第三节 慢性肝炎的诊察要点427

一、望色427

第四节 慢性肝炎的辨证要点429

六、腹诊429

二、辨正气受损程度,涉及脏腑气血及阴阳属性429

一、辨邪之性质与邪之盛衰429

四、闻诊429

三、察齿龈429

五、切脉429

三、化湿解毒法430

五、凉血解毒法430

四、清肝利胆法430

六、疏肝解郁法430

二、清热解毒法430

一、清热利湿法430

第五节 慢性肝炎治疗大法及常用药物430

三、辨失调性变化430

七、凉血活血法431

八、芳化行气法431

九、健脾益气法431

十、湿补脾胃法431

十一、养血柔肝法431

十二、滋补肝肾法431

十三、化瘀软坚法431

第六节 慢性肝炎的祛邪治疗与方药432

一、清除湿邪的配伍用药432

第七节 慢性肝炎的扶正补虚治疗与方药433

一、脾虚为主者的治疗433

二、清解热邪的醒伍用药433

二、肝肾阴虚为主者的治疗435

三、气血两虚为主者的治疗435

第八节 慢性肝炎的调理气血治疗与方药436

一、气血失调的病机发展与演变436

二、气血失调的治疗与用药437

第九节 名家临床经验综述439

第三章 根据西医理论应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42

第一节 中医中药的抗病毒疗法442

一、从清热利湿药中寻找抗病毒药物442

二、从公认的抗病毒药中寻找抗乙肝病毒药物442

五、通过体外实验筛选抗病毒药物443

三、从清热解毒药中寻找抗病毒药物443

四、从抗肿瘤药中寻找抗病毒药物443

第二节 中医中药的免疫调节疗法444

第三节 促进受损肝组织修复的疗法445

一、降酶446

二、降絮447

三、改善脂肪代谢447

四、改善碳水化合物代谢448

五、退黄448

六、促进肝细胞再生448

七、抗肝纤维化449

三、病机“三连锁”,治则“三结合”,用药“三重点”450

二、联合用药的原则450

第四节 关于药物的联合应用450

一、联合用药的重要性450

四、多环节调整和双向调整452

一、凉血活血解毒457

一、基本处方457

三、温运阳气457

二、祛湿化痰457

第四节 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方药及加减法457

第三节 淤胆型肝炎的治疗原则457

第二节 淤胆型肝炎的辨证要点457

第一节 淤胆型肝炎的病因病机457

第四章 淤胆型肝炎的辨证论治457

二、加减法458

第五节 名家临床经验综述458

第五章 重型肝炎的辨证论治462

第一节 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462

第二节 重型肝炎的辨证治疗463

一、毒热炽盛463

二、湿浊内闭464

三、痰火交攻,三焦不利464

六、清窍受蒙、正虚邪陷465

五、脉络瘀阻465

四、热迫心营465

第三节 名家临床经验综述466

第八篇 新技术诊治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469

第一章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治病毒性肝炎的研究471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及其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471

一、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71

二、肝炎病毒的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473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技术及其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476

一、分子克隆技术476

二、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479

三、基因工程技术对肝炎病毒的应用研究481

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其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493

一、核酸分子杂交原理493

二、核酸探针的制备493

三、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496

四、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499

五、病毒特异性核酸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概况502

第四节 蛋白质亚单位的分离和电泳分析503

一、研究病毒蛋白质亚单位的意义503

二、病毒蛋白质亚单位分离与分析方法503

三、蛋白质分析技术在肝炎研究中的应用506

第一节 小鼠B细胞杂交瘤技术510

第二章 单克隆抗体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510

一、小鼠骨髓瘤细胞511

二、抗原与小鼠免疫511

三、饲养细胞(feedercell)511

四、细胞融合511

五、阳性克隆的筛选与克隆化512

六、腹水型McAb的制备512

七、细胞的保存与复苏512

八、染色体分析513

第二节 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大量培养513

第三节 主要试剂513

一、IgG类McAb的纯化514

第四节 McAb的纯化514

二、IgM类McAb的纯化515

第五节 新型的McAb515

一、双功能抗体515

二、嵌合抗体516

三、新效能抗体516

四、单域抗体516

第六节 McAb的应用517

一、 McAb在生产诊断试剂中的应用517

五、McAb在预防上的应用518

四、McAb在病毒抗原定位中的应用518

三、McAb在病毒亚型分类阳抗原性分析上的应用518

二、 二、McAb在纯化抗原上的应用518

六、McAb在肝炎和肝癌治疗上的应用519

第三章 酶免疫学技术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521

第一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521

一、原理521

二、种类522

三、基本操作步骤526

四、材料及仪器527

五、预备试验535

六、正式试验536

九、影响因素和标准化549

七、结果判断549

八、评价药盒质量的标准549

第二节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551

一、生物素552

二、亲和素552

三、生物素化IgG552

四、生物素化(或亲和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552

五、ABC直接法检测HBsAg554

第三节 酶联荧光试验555

第四节 碱性磷酸酶放大系统555

第五节 微颗粒放大系统556

第四章 生化技术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558

第一节 胆红素代谢试验560

一、黄疸指数(Ⅱ)560

二、凡登白试验(VDBT)560

三、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S′B)561

四、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562

五、尿胆红素定性试验(UBIL)562

七、尿胆素测定(UBIL)563

第二节 蛋白质代谢试验563

六、尿内尿胆原测定(UU)563

一、血清蛋白测定564

二、血清胶体稳定性试验(絮状、浊变试验)569

三、其他有关蛋白质代谢的试验570

第三节 血清酶学检查571

一、主要用于诊断肝实质损害的酶类572

二、主要用于诊断胆道疾病的酶类578

三、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纤维化的酶类581

四、用于诊断肝癌的血清酶582

一、磺溴酞钠(BSP)试验583

二、靛氰绿(ICG)试验583

第四节 色素排泄试验583

第五节 脂肪代谢试验584

一、血清胆固醇测定584

二、血清脂蛋白电泳的临床价值584

三、脂蛋白X(LP-X)585

第六节 糖代谢试验585

一、血糖测定586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586

三、半乳糖耐量试验586

第八节 凝血障碍的实验诊断试验587

第七节 胆汁酸代谢试验587

第九节 肝病时几个有价值的检测指标590

一、Ⅲ型前胶原肽(PⅢP)检测590

二、血清铁和铜的测定591

三、甲胎蛋白的检测592

第五章 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595

第一节 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595

一、甲型肝炎动物模型595

二、乙型肝炎动物模型597

三、与人类HBV相似的动物病毒模型599

六、戊型肝炎动物模型601

七、其它实验动物模型601

五、丁型肝炎动物模型601

四、丙型肝炎动物模型601

第二节 细胞模型的应用研究602

一、甲型肝炎细胞模型602

二、乙型肝炎细胞模型604

三、丁型肝炎细胞模型605

四、北京鸭肝炎细胞模型605

第九篇 影像学技术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609

二、扫描检查方法611

一、仪器的选择611

第一节 检查方法611

第一章 肝炎及肝硬变的超声诊断研究611

第二节 正常肝脾超声所见612

一、肝脏612

二、脾脏613

第三节 急性肝炎的超声诊断613

一、急性肝炎的超声图像表现613

二、超声在诊断急性肝炎中的作用614

第四节 慢性肝炎的超声诊断614

一、肝脏异常所见615

一、肝脏异常所见616

第五节 肝硬化的超声诊断616

三、胆囊的变化616

二、脾肿大616

二、脾脏肿大及门静脉高压617

三、胆囊异常变化617

四、腹水618

第二章 CT扫描技术诊治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619

第一节 CT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范围619

一、CT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介绍619

二、CT扫描的应用范围620

第二节 肝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621

一、肝的CT扫描技术621

二、正常肝脏CT解剖622

三、肝硬化的CT表现623

四、脂肪肝的CT变化623

五、原发性肝癌的CT变化624

六、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变化625

七、肝转移瘤的CT变化626

八、肝囊肿与多囊肝的CT变化626

九、肝包虫病的CT变化626

十、肝脓肿的CT变化627

十一、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变化627

十二、肝细胞腺瘤的CT变化627

附录一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629

附录二 常用生化检测数值的非法定单位与法定单位对照表643

1993《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寿征主编 1993 北京:北京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病毒性肝炎研究(1998 PDF版)
病毒性肝炎研究
1998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1988.03 PDF版)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1988.03
针灸防治病毒性肝炎( PDF版)
针灸防治病毒性肝炎
医科类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复习考试参考资料(1992 PDF版)
医科类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复习考试参考资料
1992
病毒性肝炎(1954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54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1989 PDF版)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1989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防治新知识(1988 PDF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新知识
1988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进展(1997 PDF版)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进展
1997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1982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82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1990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90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1998 PDF版)
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
199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1986 PDF版)
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1986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1997 PDF版)
病毒性肝炎
1997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新亚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速效防治(1995 PDF版)
病毒性肝炎速效防治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  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研讨会论文集(1991 PDF版)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 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研讨会论文集
1991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