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求取 ⇩

第一章 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1

一、内容提要1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3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

二、疑难解答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是什么?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有什么区别?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8

(四)怎样正确理解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9

(五)怎样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及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10

三、名词解释12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2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2

社会主义原则12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机械论13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空想论13

生产力标准13

商品化14

生产社会化14

现代化14

四、理论争鸣14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讨论14

(二)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主要观点20

五、参考资料23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件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论述23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提法24

第二章 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27

一、内容提要27

(一)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27

(二)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28

(三)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29

二、疑难解答31

(一)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什么关系31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的客观依据和意义是什么32

(三)为什么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位34

(四)为什么要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36

(五)为什么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怎样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38

三、名词解释40

经济发展战略40

小康水平40

粗放经营41

集约经营41

星火计划41

新技术革命41

劳动密集型经济42

资金密集型经济2

技术密集型经济42

十字型大农业42

四、理论争鸣43

(一) 关于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讨论情况43

(二)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调整的讨论46

五、参考资料51

(一)世界上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51

(二)苏联“加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52

(三)世界上有关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情况53

(四)我国各五年计划时期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53

(五)我国产业结构的情况54

第三章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56

一、内容提要56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56

(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57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59

二、疑难解答60

(一) 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60

(二)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和重大意义是什么?62

(三)衡量外资规模和外债结构的适宜标准是什么?64

(四)我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哪些根本区别?67

(五)外国资本家来我国投资所赚取的利润是不是剥削?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68

三、名词解释70

外向型经济70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70

国际经济大循环70

补偿贸易71

祖赁贸易71

经济技术开发区71

汇率72

货币升值72

顺差、逆差72

四、理论争鸣73

(一)关于外向型经济的研究观点综述73

(二)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综述76

五、参考资料81

(一)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81

(二)新加坡吸引外资的措施82

(三)世界特区种种83

第四章 探索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85

一、内容提要85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85

(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86

(三)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87

二、疑难解答88

(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88

(二)为什么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90

(三)怎样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性质92

(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为什么必须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93

(五)怎样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96

三、名词解释99

经济体制99

经济模式99

自然经济99

商品经济100

产品经济100

计划经济100

市场经济101

宏观经济101

中观经济101

微观经济101

四、理论争鸣102

(一)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本质的讨论102

(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讨论103

五、参考资料105

(一)关于经济模式的分类105

(二)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106

(三)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107

(四)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109

第五章 建立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111

一、内容提要111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111

(二)建立责权利紧密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112

(三)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12

(四)逐步健全宏观经济调节体系113

二、疑难解答114

(一)为什么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运行机制114

(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依据及其意义是什么?怎样有效地实行两权分离116

(三)为什么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18

(四)为什么要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当前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120

(五)我国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有效地控制物价上涨121

三、名词解释124

经济机制124

指令性计划124

指导性计划124

价格体系124

股份制124

租赁制125

劳动合同制125

资产经营责任制125

满负荷工作法126

产权转让126

四、理论争鸣126

(一)关于价格改革问题的讨论126

(二)关于企业经营方式问题的讨论129

(三)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讨论131

五、参考资料133

(一)1987年我国物价上涨情况133

(二)南朝鲜控制物价的措施134

(三)玻利维亚强行抑制恶性通货膨胀的成就和社会代价136

第六章 改革所有制结构138

一、内容提要138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138

(二)公有制经济139

(三)其他所有制经济140

二、疑难解答141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141

(二)怎样正确地看待私营经济144

(三)怎样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147

(四)为什么要发展公有制本身的多种形式149

(五)怎样认识“三资企业”的作用和意义151

三、名词解释154

个体经济154

私营经济154

中外合资企业154

中外合营企业154

外商独资企业155

合作经济155

经济联合体155

所有制结构155

四、理论争鸣155

(一)关于全民所有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的讨论155

(二)关于私营经济和雇工经营问题的讨论160

五、参考资料164

(一)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发展情况164

(二)我国“三资企业”的发展情况164

(三)苏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社165

第七章 完善分配方式,科学指导消费167

一、内容提要16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16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169

二、疑难解答170

(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170

(二)如何正确认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非劳动收入172

(三)现阶段分配中必须坚持哪些正确的原则和政策174

(四)怎样正确理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174

(五)怎样看待消费超前?如何防止消费膨胀175

三、名词解释181

非劳动收入181

股息、红利182

浮动工资182

自费工资182

职务工资182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183

消费结构183

消费方式183

消费心理183

消费早熟184

消费膨胀184

四、理论争鸣181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理论的讨论情况181

(二)关于我国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讨论情况187

五、参考资料191

(一)工资与物价挂钩的三种方案191

(二)城镇居民与农民生活差距比较192

(三)中外消费结构对比192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5

一、内容提要195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95

(二)我国国家制度的本质内容与特点196

(三)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而又复杂的历史任务196

(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197

二、疑难解答198

(一)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8

(二)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特点是什么199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是什么200

(四)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203

(五)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在我国是行不通的205

三、名词解释207

政治体制20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8

三权分立208

党政分开208

国家公务员制度208

行政法209

行政机关编制法209

行政诉讼法209

人民申诉制度209

差额选举制度209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210

四、理论争鸣210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讨论210

(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讨论213

五、参考资料215

(一)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215

(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16

(三)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情况217

第九章 发展统一战线 增强民族团结221

一、内容提要221

(一)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221

(二)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222

(三)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223

二、疑难解答224

(一) 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意义224

(二) “一国两制”方针的客观依据及其意义是什么226

(三)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228

(四)社会主义时期党在民族问题上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是什么230

(五)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32

三、名词解释234

统一战线234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235

政治协商制度235

多党轮流执政235

“一国两制”235

民族区域自治236

民族自决权236

四、理论争鸣236

(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问题的讨论236

(二)关于“一国两制”的讨论239

五、参考资料240

(一)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情况的统计240

(二)台湾、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241

(三)我国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243

第十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45

一、内容提要24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45

(二)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246

(三)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47

(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248

二、疑难解答249

(一)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其意义24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251

(三)如何认识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254

(四)既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不要提倡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255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58

三、名词解释259

物质文明259

道德260

职业道德260

社会公德260

民族自尊心260

民族自豪感260

理想260

纪律261

四、理论争鸣261

(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261

(二)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关系262

(三)关于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263

(四)关于对外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264

五、参考资料264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状况264

(二)精神文明建设典型事例摘要265

(三)国外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和做法266

(四)对《西方社会病》一书关于享乐主义的章节摘要267

第十一章 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防272

一、内容提要272

(一)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方针272

(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73

(三)提高国防经济效益、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274

二、疑难解答275

(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75

(二)国防建设为什么必须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277

(三)提高国防经济效益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79

(四)加快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路是什么281

(五)如何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283

三、名词解释286

星球大战计划286

国防经济效益286

阿波罗登月计划286

曼啥顿计划287

国防现代化287

国防观念287

国防体制287

国防发展战略288

四、理论争鸣288

(一)关于“增殖型”国防的讨论288

(二)关于国防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291

五、参考资料294

(一)发达国家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294

(二)外军实行军衔制的有关情况297

(三)外军实行文职人员制度的有关情况298

第十二章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300

一、内容提要300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00

(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01

(三)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302

二、疑难解答303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03

(二)在改革开放的件下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05

(三) 为什么说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307

(四)党政分开后如何实现党的领导309

(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党风312

三、名词解释314

政党314

无产阶级政党315

一党制315

两党制315

多党制316

党纲316

党风316

民主集中制316

四、理论争鸣317

(一)关于党政分开的讨论317

(二)关于党风问题的几种观点320

五、参考资料323

(一)苏联、东欧关于党政分开的做法和动向323

(二)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的方法325

后记327

1989《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安翔,王连平主编 1989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
1989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学指导(1990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学指导
1990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6 上海:学林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学习指导(1995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学习指导
1995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学习导引(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学习导引
1991 北京:开明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
1989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1990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导
1990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复习(199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复习
1998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