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求取 ⇩

目录1

导言1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研究对象1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特点7

三、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9

第一章 在改革和开放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11

一、我国社会发展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8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指导方针20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4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4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28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29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潮流30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34

三、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38

第四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40

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40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44

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46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48

发展战略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8

一、生产力标准是区分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48

二、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51

第二节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53

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53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55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57

四、实现本世纪末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59

第三节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60

一、我国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转变60

二、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要着重解决的问题62

第一节 所有制的形式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69

一、所有制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69

第三章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69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71

第二节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73

一、坚持全民所有制为主导73

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75

第三节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78

一、积极发展个体经济78

二、鼓励发展私营经济79

三、努力发展中外合资、中外合营和外商独营经济80

一、经济联合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82

第四节 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和多种方式的82

经营82

二、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85

三、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的发展87

四、我国城镇企业经营方式的发展90

第四章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96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96

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99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102

四、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体104

五、发展商品经济,增强商品经济观念1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09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单位109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相对独立性110

三、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12

第三节 价值规律与价格体系115

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15

二、社会主义竞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作用119

三、价格和价格体系121

第四节 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24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必要性124

二、社会主义市场的构成126

三、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129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130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131

一、加强宏观经济控制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131

二、宏现经济管理从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134

三、宏观经济间接控制的手段135

一、发展对外贸易,改革外贸体制137

第六节 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137

二、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140

三、建设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地区143

第五章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147

第一节 国民收入实行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147

分配147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147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50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53

四、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积累和消费关系155

第二节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158

一、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58

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体159

三、改革劳动工资制度,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161

四、承认多种分配方式,正确处理各种个人收入关系166

第三节 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168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人民共同富裕168

二、鼓励部分人先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169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73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173

第六章 努力建设民主的政治法律制度17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177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179

第二节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181

一、民主的本质181

二、建设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185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188

政治19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1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191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基本内容193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200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02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202

二、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04

三、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206

四、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208

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长期性211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213

第一节 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13

第七章 人民团结和国家统一213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21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220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23

一、民族问题的实质及其重要性223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途径225

三、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27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228

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正确战略230

第三节 争取祖国和平统一230

二、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234

第八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3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23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23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40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242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44

一、理想建设244

二、道德建设247

三、纪律建设251

一、教育科学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52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52

二、认真贯彻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针254

第四节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258

导作用258

一、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58

二、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260

三、正确坚持精神文明领域的对外开放262

四、批判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264

一、共产党要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267

第九章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267

第一节 新时斯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67

二、实行党政分开,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270

第二节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274

一、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275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276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278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做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284

后记288

198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纯山等主编 198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年09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6年09月第1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俄语自学课本(1983 PDF版)
俄语自学课本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