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求取 ⇩

目录2

第一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

第一节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2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8

一、社会主义及其发展的阶段性8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13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主15

义的基本依据15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7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7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19

三、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21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2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6

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提出26

二、生产力标准的决定意义28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31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特点31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34

第三节 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37

一、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37

二、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39

三、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合理调整经济结构40

四、坚持改革和开放44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制度46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46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46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48

三、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50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联合体54

一、经济联合组织的出现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54

二、经济联合组织的形式及其性质5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形式58

一、劳动者个体经济58

二、私营经济59

三、中外合营经济60

四、正确识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和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61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64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64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68

第二节 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计划工作的基础69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69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70

三、社会主义计划工作必须以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为基础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73

一、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73

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76

三、建立和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79

第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83

一、社会主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细胞83

二、社会主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86

一、企业有充分活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88

二、搞活企业的主要途径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98

一、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98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10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和价格106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106

济的客观要求106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必然联系106

二、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1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价格和价格体系116

一、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基础117

二、价格体系及其改革1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竞争124

一、商品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124

二、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127

第七章 社会主义财政和信贷1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及其主要职能130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与特征130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主要职能134

三、财政和税收在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节作用1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及其主要职能141

一、社会主义信贷141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147

第三节 社会主义银行及其作用149

一、社会主义银行的职能和作用149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1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150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150

二、我国的银行体系152

三、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153

二、国民收八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63

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170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7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主要特点1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补充形式178

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178

二、正确处理各种个人收入的关系180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消费182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182

二、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185

三、正确引导和调节社会主义消费189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对外开放的经济194

第一节 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94

战略措施194

一、经济生活的国际化是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194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96

三、对外开放的原则200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202

一、对外贸易……………202

二、利用外国资金204

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外国先进管理方法207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地区209

一、设置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地区的必要性209

二、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特点和作用210

三、必须走国际大循环的道路215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19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19

第十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21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223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关键223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2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是更高更切实的民主226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联系和区别226

二、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228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31

一、我国的政治体制必须改革231

三、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236

第四节 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238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作用238

二、坚持依法办事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241

三、加强经济立法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45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4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48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指导方针251

一、理想建设2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想建设253

二、道德建设2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64

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64

二、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26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6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68

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269

一、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党27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73

第十二章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273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75

第二节 正确实现党的领导276

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276

二、实行党政分开,从体制上改善党的领导277

三、自觉坚持党的领导278

第三节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279

一、加强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279

二、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280

198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砚秋,李明清主编 1988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年09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6年09月第1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92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9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俄语自学课本(1983 PDF版)
俄语自学课本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6 上海:学林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