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导弹空气动力学 下 预估方法》
作者 | (美)Mixhael R.Mendenhall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宇航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746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144341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5899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15章战术导弹的阻力1
符号1
15.1引言2
15.2弹身阻力6
15.2.1摩擦阻力7
15.2.2亚声速前弹身压差阻力8
15.2.3跨声速前弹身压差阻力9
15.2.4超声速前弹身压差阻力13
15.2.5底部阻力15
15.3翼片阻力18
15.3.1摩擦阻力19
15.3.2亚声速压差阻力19
15.3.3跨声速压差阻力20
15.3.4超声速压差阻力21
15.3.5钝前缘和钝后缘阻力23
15.3.6有攻角时的阻力24
15.4进气道阻力27
15.4.1数据库28
15.4.2其它程序30
第16章轴对称弹体阻力预估方法35
符号35
16.1引言36
16.2轴对称弹体波阻36
16.2.1跨/超声速面积律39
16.2.2二阶超声速流动理论44
16.2.3全位势计算跨声速前体阻力47
16.3羽流-船尾干扰分区流动方法48
16.3.1Kost-Chapman分区流动模型49
16.3.2底排对后体阻力影响51
16.4结束语56
第17章超声速导弹气动加热分析引论59
符号59
17.1引言60
17.1.1现代导弹特性60
17.1.2传热过程61
17.1.3流场63
17.2气动加热的基本参数64
17.2.1传热率64
17.2.2传热系数64
17.2.3恢复温度64
17.2.4斯坦顿数65
17.2.5雷诺相似因子65
17.2.6参考温度67
17.2.7可压缩到不可压缩的变换67
17.3基本工程方法68
17.3.1驻点区的方法69
17.3.2近头部区域的方法71
17.3.3远离驻点区域的方法71
17.3.4一般数据相关性参数72
17.3.5锥形表面上的气动加热73
17.3.6熵变化效应74
17.3.7穿过交界点的传热75
17.3.8非等温壁效应76
17.3.9向飞行条件外推的方法77
17.3.10计算流体力学77
17.4在相互作用流场中的加热80
17.4.1二维干扰81
17.4.2后掠激波干扰83
17.4.3圆柱前面的传热85
17.4.4在实际导弹设计中方法的应用87
17.5风洞试验93
17.5.1试验方法93
17.5.2超声速传热试验设备98
17.5.3恢复温度测量100
17.5.4模型尺度对气动加热的影响102
17.5.5冷风洞中传热测量105
第18章从小攻角到大攻角导弹工程分析的部件组拆方法112
符号112
18.1引言114
18.2NACA Report 1307方法117
18.2.1弹翼-弹身干扰117
18.2.2弹翼-尾翼干扰120
18.3当量攻角方法121
18.3.1零滚转角的线性表示121
18.3.2有滚转角时125
18.3.3涡影响的确定128
18.3.4调整翼片间干扰计入马赫数影响129
18.3.5大攻角的公式130
18.4部件特性预估134
18.4.1相似律135
18.4.2单独弹身136
18.4.3单独弹翼139
18.5涡的表示145
18.5.1体涡145
18.5.2翼涡150
18.5.3涡的迁移150
18.6高横流马赫数对部件干扰的影响151
18.6.1数据的讨论151
18.6.2当量攻角方法的修改156
18.7结束语158
第19章非圆形弹体导弹的分析和实验方法167
符号167
19.1细长体理论168
19.1.1分析168
19.1.2非圆形弹体的解析解170
19.1.3数值解171
19.1.4翼-体干扰因子172
19.2横流方法173
19.2.1方法的原理173
19.2.2推广到非圆形弹体的方法176
19.2.3横流阻力数据177
19.2.4横流阻力比例因子182
19.2.5横流方法的改进182
19.2.6俯仰-偏航耦合186
19.3其他方法187
19.3.1牛顿方法187
19.3.2部件组拆方法188
19.3.3其他方法189
19.4实验数据和比较189
19.4.1数据库189
19.4.2前体190
19.4.3弹体202
19.4.4布局203
19.5结束语209
19.5.1单独弹体209
19.5.2布局209
第20章弹体涡脱落和示踪的涡云模型219
符号219
20.1引言221
20.2历史背景223
20.3分析方法225
20.3.1弹体模型225
20.3.2保角变换228
20.3.3流动模型231
20.3.4旋涡轨迹235
20.3.5表面压力分布235
20.3.6分离236
20.3.7尾迹模型238
20.3.8力和力矩242
20.4结果244
20.4.1亚声速流244
20.4.2超声速流260
20.5结束语268
第21章有涡影响的面元法和非线性压缩性修正276
符号276
21.1引言277
21.2技术描述279
21.2.1超声速面元和线奇性方法279
21.2.2翼片边缘涡的特性281
21.2.3涡迹和涡诱导的影响287
21.2.4后体涡脱落模型290
21.2.5用于计算压力系数的激波-膨胀波理论/线化理论组合和牛顿理论/线化理论组合291
21.2.6用来估算与超声速二元进气道有关的附加力和外流场的面元方法296
21.2.7线化理论计算流场的非线性修正300
21.3算例及与试验数据的比较305
21.3.1作用在TF-4风洞模型上的力和力矩305
21.3.2对作用在弹翼上的压力分布进行非线性压缩性的修正310
21.3.3超声速二元进气道316
21.3.4机身和机翼的流场321
21.4结束语323
第22章用于导弹弹体分析的超声速全位势方法328
符号328
22.1引言329
22.1.1NCOREL和SIMP全位势程序的比较332
22.1.2 NCOREL和SIMP程序结果的比较336
22.2弹体上的非线性气动力效应339
22.2.1一般方法339
22.2.2横截面几何形状的影响341
22.2.3纵向几何形状的影响344
22.2.4轴向力分析347
22.2.5NCOREL的应用348
22.3 SIMP的应用356
22.4结束语361
第23章空间推进Euler解算器367
符号367
23.1引言368
23.2定常超声速流的数值方法371
23.2.1定常超声速流的Euler方程371
23.2.2数值格式374
23.2.3边界条件379
23.2.4网格生成383
23.3战术导弹计算方法385
23.3.1超声速弹翼进气道尾翼386
23.3.2分区Euler解算器387
23.4结果388
23.4.1单独弹体和单独弹翼388
23.4.2弹体-弹翼和弹体-尾翼模型396
23.4.3弹体-尾翼导弹的尾翼法向力409
23.4.4弹体-弹翼-尾翼外形410
23.5分离模型414
23.6结束语420
第24章亚、跨声速绕流的Euler方程、N-S方程时间渐近解法428
符号428
24.1引言429
24.2技术概述430
24.3分块网格生成431
24.4流动解算器432
24.4.1流体动力学方程432
24.4.2隐式算法433
24.4.3无粘通量的计算435
24.4.4边界条件437
24.5网格生成的应用445
24.5.1孤立弹446
24.5.2多个相互干扰的有翼弹体447
24.5.3机翼-挂架-外挂物外形452
24.6计算结果457
24.6.1孤立弹457
24.6.2多个相互干扰的有翼弹体466
24.6.3机翼-挂架-外挂物外形477
24.6.4粘性解484
24.7结束语486
第25章导弹三维边界层490
符号490
25.1引言491
25.2方程、边界条件和湍流模型493
25.2.1边界层方程496
25.2.2湍流模型500
25.2.3变换方程502
25.2.4小结505
25.3求解方法506
25.4结果和讨论512
25.4.1绕圆锥层流流动513
25.4.3绕圆锥湍流流动516
25.4.3绕椭球层流流动519
25.4.4绕椭球湍流流动526
25.5结束语531
第26章细长构形绕流的N-S分析541
符号541
26.1引言542
26.2控制方程543
26.3空间差分549
26.3.1无粘通量的差分概念549
26.3.2粘性剪切通量的离散556
26.4时间差分556
26.4.1近似因式分解方法558
26.4.2松弛方法561
26.4.3混合方法563
26.4.4收敛加速563
26.5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565
26.6网格问题565
26.7湍流和转捩的模拟568
26.8应用571
26.8.1三角翼573
26.8.2双三角翼582
26.8.3圆锥583
26.8.4椭球590
26.8.5正切尖拱头-圆柱体594
26.8.6导弹和弹丸604
26.8.7飞机前机身608
26.9结束语614
第27章排气羽流及其与导弹构形干扰的一种新见解632
27.1引言632
27.2战术导弹排气羽流的特性636
27.2.1常规战术导弹排气羽流场动力学636
27.2.2羽流热化学639
27.2.3二相流动过程644
27.2.4广义二相流动方程648
27.2.5湍流现象/单相流650
27.2.6湍流现象/二相流659
27.3羽流与导弹构形干扰的分区-部件模型的模拟660
27.3.1分区-部件羽流模型660
27.3.2超声速飞行时羽流与导弹构形的干扰669
27.4羽流与导弹构形干扰的N-S程序的模拟684
27.4.1概述684
27.4.2FNS方法的新进展686
27.4.3 PNS方法的新进展690
27.4.4 PARCH FNS程序与气相方程693
27.4.5矩阵分裂法695
27.4.6 PARCH中的数值方法696
27.4.7化学组分与反应速率动力学算法697
27.4.8多相流性能697
27.4.9 SCHAFT PNS程序概述699
27.4.10对战术导弹/构形干扰RNS程序有效性验证的观察结果700
27.4.11 PARCH及SCHAFT程序的有效性验证研究701
27.4.12喷流干扰的基本研究703
27.4.13 PARCH/RN火箭喷管研究716
27.4.14战术导弹构形/羽流干扰的研究718
27.5结束语724
作者索引743
1999《战术导弹空气动力学 下 预估方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Mixhael R.Mendenhall主编 1999 北京:宇航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空气动力学
- 1976 国立编译馆
-
- 空气动力学
- 1966年10月第1版
-
- 空气动力学基础 空气动力设计的基础
- 1982
-
- 实验空气动力学 下册
- 1957
-
- 空气动力学 下
- 195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空气动力学 下
- 195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微波通信
- 198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空气动力学
- 195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弹丸空气动力学
- 1958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 空气动力学 运动空气的科学
- 1987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实验空气动力学 下
- 195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弹丸空气动力学
- 1984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弹丸空气动力学
- 1958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