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原理》求取 ⇩

第一章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现象的科学1

第一节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2

一、什么是道德2

二、什么是伦理学10

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13

第二节 伦理学的任务16

第三节 伦理学的方法20

第二章 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27

第一节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概述27

一、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28

二、秦汉至明清时期的伦理思想33

三、清末到五四时期的伦理思想39

第二节 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概述43

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伦理思想43

二、中世纪的伦理思想49

三、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52

四、现代西方伦理思想5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58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58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深化60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60

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62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历史类型和发展规律65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65

一、历史上的几种“起源论”65

二、道德的萌发与形成68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71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71

二、私有制社会的阶级道德75

三、公有制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84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87

一、道德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前进过程88

二、道德的发展体现着社会经济及利益关系的变化88

三、道德的发展伴随着对道德文化的扬弃89

四、道德的发展伴随着自身能动性的不断增强89

五、道德的发展伴随着新与旧、善与恶的斗争90

第四章 道德的本质特征92

第一节 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93

一、劳动是理解道德本质的锁钥93

二、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性作用9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变革98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与道德100

一、科学技术影响道德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100

二、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102

三、现代科技革命与人类道德前景105

第三节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106

第五章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110

第一节 道德与社会心理、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10

一、道德与社会心理110

二、道德与法律111

三、道德与政治112

四、道德与文艺114

五、道德与宗教114

第二节 道德的能动作用和特殊社会功能115

一、道德的能动作用115

二、道德的社会功能117

第六章 道德主体和道德标准121

第一节 道德主体和道德活动的主体121

一、什么叫道德主体和道德活动的主体121

二、道德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系统性124

第二节 道德标准127

一、道德标准的含义127

二、历史上的思想家们的道德标准128

三、道德标准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131

四、道德标准的时代性和民族性132

五、道德标准的客观性134

第三节 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135

一、两个标准在历史上的分离135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道德标准和生产力标准138

三、生产活动与道德标准的制约139

第七章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143

第一节 道德准则体系及其基本原则143

一、道德的基本原则在道德准则体系中的地位143

二、构成道德基本原则的条件和依据145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准则体系1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147

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客观依据147

二、全面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154

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利己主义1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163

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作用163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联系与区别165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16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正原则171

一、对公正原则的历史考察171

二、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基本特征174

三、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主要要求178

第八章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一)——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和交友道德181

第一节 公民道德181

一、热爱祖国182

二、热爱人民185

三、热爱劳动188

四、热爱科学190

五、热爱社会主义191

第二节 社会公德193

一、什么是社会公德193

二、社会公德的特质194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97

四、倡导和遵守社会公德200

第三节 交友道德203

一、友谊的内涵和特征203

二、交友的原则和作用206

三、交友的途径和障碍207

四、交友的形态和方法212

第九章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二)——职业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218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特征218

一、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218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和特殊作用2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226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226

二、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233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几项措施235

第三节 婚姻家庭道德236

一、婚姻以爱情和义务的统一为基础237

二、尊重、赡养和照顾老人247

三、抚养、教育子女249

四、同辈人要团结和睦250

第四节 恋爱中的道德250

一、正确处理恋爱和事业的关系251

二、择偶要有健康的标准252

三、恋爱过程中要谨慎持重254

四、恋爱双方要真诚相待255

五、理智地对待恋爱中的挫折255

第十章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三)——人与自然关系道德257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意义257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257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意义261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道德的基础和特性263

一、人与自然关系道德的基础263

二、人与自然关系道德的特性268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道德的原则和规范270

一、人与自然关系道德的基本原则270

二、人与自然关系道德的主要规范274

第十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四)——人与自身关系道德278

第一节 人与自身关系道德的内涵和特性278

一、人与自身关系道德的内涵278

二、人与自身关系道德的特性281

第二节 自我认识282

一、自我认识的原则282

二、自我认识的误区和障碍286

三、自我认识的主要道德规范289

第三节 自我调控291

一、自我调控的原则291

二、自我调控的过程和环节292

三、自我调控的主要道德规范293

第四节 自我发展296

一、自我发展的原则296

二、自我发展的途径299

三、自我发展的主要道德规范303

第十二章 道德行为的选择308

第一节 伦理行为和道德行为308

一、人类行为的本质308

二、伦理行为和非伦理行为309

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312

第二节 道德选择中的意志自由和道德责任312

一、道德选择的客观可能性313

二、选择行为的意志自由314

三、选择行为的主观能力317

第三节 正确进行道德选择318

一、自由选择与道德必然性318

二、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价值321

三、道德选择中的目的和手段323

第十三章 道德评价327

第一节 道德评价及其特点327

一、什么叫道德评价327

二、道德评价的特点328

第二节 道德评价的形式和作用330

一、社会舆论330

二、内心信念333

三、传统习惯335

第三节 道德评价的根据338

一、什么叫动机和效果338

二、动机论和效果论338

三、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341

第十四章 人生观和人生价值348

第一节 人生观的形成348

一、什么叫人生观348

二、人生观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350

第二节 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352

一、人生目的352

二、人生价值354

第三节 人生态度357

一、人生态度的涵义357

二、荣誉与耻辱358

三、顺境与逆境359

四、幸福与痛苦361

五、生命与死亡363

第四节 几种人生观评析364

一、享乐主义人生观364

二、悲观厌世主义人生观365

三、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366

四、实用主义人生观367

第十五章 人生理想369

第一节 人生理想的含义及内容369

一、科学理想的本质特征369

二、理想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371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373

一、理想源于现实373

二、理想高于现实374

三、理想与现实的发展一致375

第三节 为人生理想奋斗376

一、理想与物质利益376

二、远大理想与阶段理想379

第十六章 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382

第一节 道德心理382

一、道德与心理382

二、道德心理的结构和特征385

三、道德心理与社会文明389

第二节 道德品质390

一、道德品质的涵义和特征390

二、道德品质的构成因素392

三、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393

第三节 道德品质规范395

一、西方历史上的道德品质规范395

二、中国传统的道德品质规范397

三、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品质规范399

第十七章 道德人格和理想人格402

第一节 人格402

一、人格的涵义402

二、人格的形成和变迁405

三、人格的构成因素406

第二节 道德人格407

一、道德人格的涵义407

二、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409

三、道德人格的基本类型410

第三节 理想人格414

一、理想人格的涵义414

二、理想人格的现实功能415

三、中国古代的理想人格模式416

第十八章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419

第一节 道德教育419

一、道德教育的过程及其特点419

二、道德教育的一般方法422

三、道德教育的社会制约因素424

第二节 道德修养426

一、道德修养的基本矛盾及实质426

二、道德修养的一般途径427

三、中国古代的道德修养方法428

第三节 道德境界431

一、境界与道德境界431

二、道德境界的层次433

三、在实践中提升道德境界435

后记438

1995《伦理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广银主编 1995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伦理学原理(1974 PDF版)
伦理学原理
1974 聊经出版事业公司
伦理学(1983 PDF版)
伦理学
1983
伦理学原理(1992 PDF版)
伦理学原理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伦理学(1958 PDF版)
伦理学
1958 北京:商务印书馆
伦理学(1988 PDF版)
伦理学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原理(1988 PDF版)
伦理学原理
1988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原理(1981 PDF版)
伦理学原理
198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
1982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
198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1  伦理学原理卷(1993 PDF版)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1 伦理学原理卷
199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从信仰到理性  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1993 PDF版)
从信仰到理性 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1993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伦理学(1989 PDF版)
伦理学
1989 北京:人民出版社
伦理经济学原理(1997 PDF版)
伦理经济学原理
199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明伦理学原理(1991 PDF版)
简明伦理学原理
199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伦理学原理(1994 PDF版)
伦理学原理
1994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