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创造》求取 ⇩

创造,民族振兴的灵魂——代序…………………………肖潇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1

一、什么是创造1

二、创造的分类3

三、创造性思维的含义4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7

一、创造性思维的产生7

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8

三、我国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10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12

一、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对象12

二、创造性思维的理论体系13

一、学习创造性思维的意义14

第四节 学习创造性思维的意义与方法14

二、学习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7

第二章 创造力的结构19

第一节 创造力的定义19

一、关于创造力定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9

二、创造力的科学定义及内涵25

第二节 创造力的结构26

一、创造力与能力、智力的关系26

二、创造力的构成27

第三节 创造过程32

一、创造的发动阶段32

二、创造的准备阶段34

三、创造的潜伏阶段36

四、创造的解决阶段37

五、创造的验证阶段38

第四节 创造力测量39

一、创造力测量的意义39

二、创造力测量的方法40

第三章 创造与环境51

第一节 创造与社会环境51

一、创造与社会政治环境51

二、创造与社会生产力环境57

第二节 创造与职业、生活环境59

一、创造与职业环境60

二、创造与生活环境66

一、职业选择对创造力开发的意义74

第三节 创造与职业选择74

二、职业选择的原则76

三、职业选择步骤与创造力自我实现78

第四章 创造与思维类型82

第一节 经验思维82

一、经验思维的含义及特征83

二、经验思维在实践和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86

第二节 理论思维89

一、理论思维的含义及特征89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形态91

三、理论思维在实践和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94

四、坚持理论思维与经验思维的统一96

第三节 形象思维97

一、形象思维的含义及生理机制97

二、形象思维的过程与特征99

三、形象思维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101

四、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关系103

第四节 直觉思维105

一、直觉思维的含义106

二、直觉思维的特征107

三、直觉思维在实践和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110

第五章 创造与思维活动的多样性113

第一节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113

一、扩散思维及其形式114

二、扩散思维的特点120

三、集中思维及其特点122

四、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关系124

一、单一化思维及其特点128

第二节 单一化思维和多样化思维128

二、多样化思维及其特点131

三、单一化思维和多样化思维的辩证关系135

第三节 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137

一、纵向思维及其特点137

二、横向思维及其特点140

三、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辩证关系142

第四节 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143

一、静态思维及其特点144

二、动态思维及其特点147

三、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的辩证关系150

第五节 后馈思维和超前思维152

一、后馈思维及其特点153

二、超前思维及其特点156

三、后馈思维和超前思维的辩证统一158

第六章 创造与辩证思维方法160

第一节 辩证法在思维方法中的地位160

一、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161

二、辩证思维方法的特点162

三、辩证思维基本方法的作用164

第二节 比较、抽象和概括方法167

一、比较法168

二、抽象和概括方法170

三、比较、抽象和概括方法的运用172

第三节 归纳和演绎方法174

一、归纳方法175

二、演绎方法177

三、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辩证关系179

第四节 分析和综合方法182

一、分析方法182

二、综合方法185

三、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188

第五节 抽象和具体的方法191

一、抽象和具体191

二、由抽象到具体192

第六节 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194

一、历史和逻辑195

二、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196

第七节 辩证思维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200

一、调查和研究的方法200

二、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204

三、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206

第七章 创造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210

第一节 控制论与控制方法210

一、控制论、控制系统和控制211

二、控制方法215

三、控制方法的运用219

第二节 信息论和信息方法222

一、信息论和信息222

二、信息方法224

三、信息方法与管理227

四、树立信息观念的重要性228

第三节 系统论和系统方法229

一、系统论的形成和发展230

二、系统的特点和系统的分类231

三、系统方法234

第四节 结构——功能方法238

一、结构和功能238

二、结构——功能方法241

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与功能246

第五节 模型化方法249

一、模型249

二、模型化方法251

三、模型化方法在现代建设中的作用254

第六节 及时、协调、效率和效益255

一、及时观念256

二、协调观念260

三、效率和效益观念263

第八章 创造与思维方式的功能267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267

一、思维方式认识功能的内在根据267

二、思维方式的选择功能269

三、思维方式的组织功能272

四、思维方式的解释功能274

五、思维方式的解题功能277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实践功能280

一、思维方式的指导功能281

二、思维方式的调节功能284

三、思维方式的动力功能和组织功能286

第九章 创造与创造性思维289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论289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90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291

三、创造性思维的作用293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95

一、逻辑思维与创造295

二、联想、想象与创造298

第三节 直觉、灵感与创造302

一、直觉、灵感的含义及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303

二、激发灵感的艺术304

第四节 知识、经验与创造性思维308

一、知识、经验对创造性的促进作用308

二、知识、经验限制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性312

三、对知识和经验的辩证态度313

一、确立创造目标的意义316

第十章 创造与创造精神316

第一节 树立明确的创造目标316

二、确立创造目标应当注意的问题318

第二节 具有强烈的创造动机319

一、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内动力319

二、创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322

第三节 磨炼坚韧的创造意志326

一、意志的定义及内涵326

二、创造活动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329

第四节 陶冶健康的创造情感332

一、情感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333

二、陶冶健康的情感335

一、什么是创造教育339

第一节 创造教育及特点339

第十一章 创造与创造教育339

二、创造教育的新观点340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兴起342

一、美国创造教育研究概况342

二、日本创造教育研究概况343

三、前苏联创造教育研究概况344

四、西欧创造教育研究概况345

第三节 创造教育与创造力开发345

一、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及其培养346

二、小学教育与创造力培养348

三、中学教育和创造力训练350

四、高等教育和创造力培养352

第四节 专门的创造力训练353

一、提高认识问题能力的训练354

二、解题方法的训练354

三、树立积极态度的训练356

四、提高说服能力的训练358

第十二章 创造与创造技法359

第一节 智力激励法359

一、智力激励法的理论基础359

二、智力激励法的基本原则360

三、智力激励法的局限及改进363

第二节 检核表法365

一、“6W”法365

二、创造发明检核表法366

三、“十二个聪明的办法”371

第三节 列举法373

一、特性列举法373

二、缺点列举法374

三、希望点列举法375

第四节 联想法377

一、联想法的理论基础377

二、几种具体的联想法383

第五节 类比启发法392

一、类比启发法的理论基础393

二、类比启发法的操作机制393

三、类比启发法的组织形式400

四、类比启发法的基本过程402

后记405

1997《思维与创造》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继良著 1997 北京:新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