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科长手册 下》求取 ⇩

第一节 人事管理是一门科学3

一、人事管理学的涵义3

第一编 人事与人事管理3

第一章 人事管理是一门科学3

二、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5

一、人事管理的产生6

第二节 人事管理的产生和发展6

一、人事管理的地位7

第三节 人事管理的地位、作用和原则7

二、人事管理的发展7

二、人事管理的作用8

三、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9

二、现代管理学科的发展丰富人事管理学的理论11

一、社会环境巨变催促人事管理学的发展11

第二章 人事管理学的未来与发展11

第一节 人事管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1

三、人事制度改革扩大人事管理学的理论源泉12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积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13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13

二、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14

三、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15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6

五、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情况17

一、人事统一律19

第三节 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19

二、人法统一律20

三、育用统一律22

第一节 人事科在人事管理组织系统中的地位27

第一章 人事科长工作综述27

第二编 人事科长工作综述27

第二节 人事科的管理运行机制29

一、决策机制30

三、控制机制31

二、执行机制31

第三节 人事科的职责32

四、反馈机制32

第一节 人事科长工作的内容33

第二章 人事科长工作综述33

第二节 人事科长工作的职责34

一、实事求是与理论联系实际作风35

第三节 人事科长的领导作风35

二、民主作风36

三、严于律己作风37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8

第一节 党管干部的原则38

第三章 人事科长的工作原则38

二、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39

二、正确处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40

一、德才兼备的概念及意义40

第二节 德才兼备的原则40

一、对法制管理原则的基本认识41

第三节 法制管理的原则41

三、德才兼备要具体化41

一、对人事管理民主监督的认识42

第四节 民主监督的原则42

二、为了认真贯彻我国人事工作的法制管理原则,必须首先抓好立法工作42

一、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必要性43

第五节 分类管理的原则43

二、人事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方面43

一、“五湖四海”原则的含义44

第六节 “五湖四海”的原则44

二、我国目前人事管理分类的基本情况44

三、与“五湖四海”的原则相悖的观念及相应的行为表现45

二、在干部管理中强调“五湖四海”的重要性45

四、人事管理搞“五湖四海”的基本措施46

一、综述49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综述49

第三编 人事科长的素质修养49

第一章 人事科长的职业道德素质49

二、内容50

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52

第二节 人事科长的道德观52

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53

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社会54

一、能力综述55

第一节 人事科长能力综述55

第二章 人事科长的能力素质55

二、能力构成57

一、感知能力58

第二节 人事科长能力素质的构成58

三、提高能力的意议58

二、思维能力65

三、创造能力70

四、激励能力73

五、凝聚能力76

六、组织协调能力80

一、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一——学习83

第三节 人事科长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83

二、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二——能力锻炼90

一、人事科长应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96

第一节 人事科长的知识结构96

第三章 人事科长的文化知识素质96

二、人事科长应具备的知识结构97

三、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辩证统一98

二、政治制度99

一、政治学99

第二节 人事科长的政治学知识99

三、政党100

四、权力和政治权力101

六、国家的概念102

五、选举制度102

七、政治参与103

一、法学104

第三节 法律知识104

八、利益集团104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共产党的政策106

三、宪法107

四、行政法108

五、刑法109

六、民法111

八、婚姻法114

七、经济法114

九、民事诉讼法115

十、国际法116

一、管理学117

第四节 人事科长的组织管理学117

二、行政管理学127

三、组织行为学135

一、职业生涯(career)144

第一节 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概述144

第四章 人事科长的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艺术144

三、职业生涯发展阶段145

二、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145

四、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作用146

一、终身计划和职业生涯意识147

第二节 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147

二、职业选择148

三、自我评价149

四、做有效的管理者的准备工作150

五、做有效的管理者151

六、职业生涯发展战略152

七、跟踪与再评价154

第三节 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和管理155

二、组织职业生涯通路计划156

一、职业咨询156

三、职业评价157

四、管理发展计划158

第四节 管理者失败的原因159

二、群体因素160

一、个人因素160

三、案例与思考161

一、改革与创新163

第一节 对改革与创新的管理概述163

第五章 人事科长的改革与创新意识163

二、改革与创新的两种模式164

三、处长在改革与创新中的意识165

一、外部诱因166

第二节 改革与创新的诱因166

二、内部诱因167

一、改革与创新需求的认知169

第三节 改革与创新的过程169

三、改革与创新方案的确立与选择170

二、行政诊断170

五、改革与创新的评估171

四、改革与创新方案的实施171

一、改革与创新的阻力172

第四节 改革与创新的阻力与对策172

二、克服改革与创新阻力的对策173

三、改革与创新管理中的重点问题174

四、案例与思考177

一、什么是沟通178

第一节 理解沟通178

第六章 人事科长的公共关系艺术178

二、沟通的基本形式180

三、沟通的障碍182

四、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184

一、冲突的性质与功能187

第二节 冲突管理187

二、冲突的基本类型188

三、冲突的根源189

四、冲突的解决190

第三节 训导技能191

二、有效训导的技能192

一、有效训导的原则192

三、人事科长正确处理协调好人际关系的“十忌”、“十要”193

四、案例与思考195

一、统计与人事统计的涵义203

第一节 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的涵义及意义203

第四编 人事科长业务知识修养203

第一章 人事统计与信息管理203

二、信息与人事信息的涵义204

三、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的意义207

一、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10

第二节 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的内容210

三、人事统计调查211

二、人事统计与信息管理的内容211

四、人事统计分析213

五、人事预测214

一、人事统计与信息管理的原则215

第三节 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的原则与方法215

二、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的方法216

三、人事统计的主要指标和计算方法224

一、电子计算机在人事统计与信息管理中的应用226

第四节 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的现代化手段226

二、人事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227

一、人事计划管理的概念230

第一节 人事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230

第二章 人事计划与编制管理230

二、人事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232

一、实事求是原则233

第二节 人事计划管理的原则233

三、政策性原则234

二、整体性原则234

五、协调性原则235

四、重点性原则235

一、人事计划管理程序236

第三节 人事计划管理程序和方法236

六、时限性原则236

二、人事计划管理方法237

二、人事编制管理的历史渊源239

一、人事编制管理的概念239

第四节 人事编制管理239

七、就业训练中心的经费 (1240

三、我国人事编制管理的原则240

四、我国人事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42

一、人事档案的涵义245

第三章 人事档案管理245

第一节 人事档案的涵义及作用245

二、人事档案的作用246

三、人事档案作用实现的条件247

二、人事档案的正、副本248

第二节 人事档案的内容、特征及其与其他档案的区别248

一、人事档案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48

三、人事档案所具有的特征249

四、人事档案与其他档案的区别250

一、必须坚持为人事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的宗旨251

第三节 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251

二、必须集中统一、分级管理252

第四节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及要求253

三、必须维护人事档案的准确、完整和安全253

一、人事档案的收集工作254

二、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255

三、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256

四、人事档案的保管257

五、人事档案的转递和利用258

六、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259

一、概述260

第四章 劳动人事管理与计算机应用260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主结构信息系统260

二、模式设计261

三、劳动人事管理主结构系统软件274

二、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279

第二节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279

一、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79

三、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运行设计286

一、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的基本设计288

第三节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288

二、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系统290

三、个人信息数据结构292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293

四、集体信息数据结构293

一、系统硬件设备的特点294

二、单机、联机和网络系统的结构形式296

三、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298

一、评估——德才原则303

第五编 人事科长的用人艺术303

第一章 人事科长与用人艺术303

第一节 用人是一门艺术303

第二节 用人的基本原则303

二、遴选——目标原则313

三、使用——开发原则323

四、激励——实绩原则333

五、我国新时期的用人战略方针339

一、扬其所长原则341

第三节 用人的具体原则341

二、提携超已原则346

三、充分信赖原则350

四、选用偏长原则353

五、因事用人原则358

六、容短护短原则361

七、无功即过原则365

八、用人处事原则368

九、等距接触原则371

十、发掘优点原则373

十一、承担责任原则377

十二、鼓励冒尖原则379

商汤重才用伊尹381

第二章 名人用人范例381

  第一节 求贤若渴381

穆公智求百里奚382

齐桓公庭燎求贤382

“市骨”筑台引贤才383

善待士卒振军心384

威王视才胜珠宝385

无忌诚招天下才386

罗尽英才成帝业387

韩信重才纳敌手387

武帝良策致良才388

刘秀诚请严子陵389

陈蕃悬榻敬贤才390

曹操三下求贤令391

三顾茅庐请诸葛392

武皇爱才敬国老393

太宗宏论重人才393

重待贤臣创伟业394

宣宗用才振唐室395

重才堪称“小尧舜”396

神宗重用王安石397

弯弓射雕亦重贤398

左公惜才激后生399

朱元璋求贤若渴399

遣用良将固边防400

康熙开科征鸿儒401

肃顺力荐举汉臣402

宰牛人实是非凡之士403

第二节 慧眼识珠403

不计私怨识将才404

拜阶下囚为相国404

孟尝君慧眼识冯谖405

缪贤举荐蔺相如406

开明始皇用李斯407

萧何月下追韩信408

细柳营中识大将409

仇家成为股肱巨410

少年英才堪大任410

孔明识“社稷之器”411

苻坚“草堆”挖“珍珠”412

行伍之中拔俊才413

门客马周宰相才414

识人以本委重任414

临危识将度难关415

独具慧眼识诗才416

穆宗识人重清廉417

不以小疪掩大贤417

小中见大任良将418

选良将宁冒摘冠险419

新人新作有新意420

落榜者中觅遗才420

从奴隶到宰相421

第三节 不拘一格421

宁戚潦倒知遇桓公422

樵夫识得千里马423

刘邦大度封仇敌424

毛遂自荐说楚王424

厚待燕雀以引鹤425

一代文豪出狱中426

从马馆中选贤能426

诸葛亮破格用才427

孙权大胆用新人428

破格任人伐蜀成功429

倡导选官废门资430

李世民放手用人431

从敌对营垒中揽才432

降将才高亦重用433

仇虏之中拔良相433

贬官莫弃为我用434

化敌为友诚相待435

用人不拘出身436

不问新旧惟贤是用437

明太祖三论身资438

改过迁善亦举用438

上书军卒得迁升439

朱瞻基越级拔人才440

张居正议用人不唯资441

重用汉将收台湾442

闯王用人不计前嫌442

任官不以年龄论443

祁奚举贤不避亲与仇444

第四节 举贤任能444

子产量才用人445

脱袍让位荐贤相446

治国用人重德行446

李克秉公选良相447

栋梁何妨出身低448

诸葛亮爱才收姜维449

曹操重用荀彧449

许允举贤不避嫌450

李世民内举不避亲451

谢安荐侄充大任451

太宗不偏老部下452

狄仁杰桃李满天下453

两老臣同荐杜如晦453

宋璟力除裙带风454

不计前过用异已455

赵普犯颜荐俊杰455

吕蒙正选贤无私456

老宰相力举寇准457

不忽木为国让相458

欧阳修知人爱贤458

荐贤不分亲与疏459

王翱用人不徇私460

魏象枢广荐清官461

黄孔昭举才唯贤461

雍正重用鄂尔泰462

沈葆桢为国举官463

人各有能 因异而任464

第五节 人尽其才464

子思识苟变之长464

用其所长 因人授任465

大有大使 小有小用465

汉武帝起用汲黯466

燕昭王重用乐毅466

是才皆须取 岂可闭馆外467

陆贽论用人所长468

赵匡胤促张美改过469

宋太祖重用读书人469

奉旨填词成大家470

晏殊重才不重名470

刘基荐人重其所长471

章宗皇帝用孝子471

岳钟琪变盗贼为功臣472

赵鞅重赏全军奋勇473

第六节 赏罚分明473

有功必赏之军不可攻473

勾践揽过灭吴雪耻474

齐威王明察行赏罚475

司马穰苴军纪严明475

宿仇受封疑惧消476

恩威并施用猛将477

诛吕复汉奖功臣478

行赏论功不论资479

张释之依法论罪479

王莽严明纪法481

依法论处昭平君481

光武帝严办作假官482

硬脖子县令董宣483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484

刘秀奖来歙484

严惩贪污受贿者485

高欢支持弹劾权贵486

孝文帝治吏有方486

隋文帝奖赏绩优官员487

赵绰执法如山量刑分明488

奖惩不分贵与贱489

太宗重赏进谏人490

唐太宗论功定赏490

大义灭亲明奖惩491

明太祖执法不徇私492

重奖贤臣 严惩赃吏492

朱元璋擢升无私官员493

“考成法”奖优罚庸494

戚继光治军严明惩舅父494

彭玉麟峻法除民害495

秦穆公归过于己496

第七节 用才有方496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497

赵王释疑用姚贾498

魏文侯用人不疑499

始皇自责请王翦500

凡事皆由卿作主501

曹孟德宽容部下502

刘秀以诚收冯异502

不念旧恶重用陈琳503

诸葛亮平等待人激人勇504

以信为本服人心504

孝文帝善用慕容契505

七擒七纵攻心为上505

李世民用人知长短506

关心侍臣臣尽责507

皇太极攻心得降将508

清世宗重才更护才509

用才不为人言遮眼509

敬贤尊才为国安510

雍正量才用所长510

第八节 爱才惜才510

楚惠王创造机会炼人才511

赏贤诚得肝胆照512

以礼相待贤才献计513

孟尝君舍家招门客513

设公车广揽人才514

不信谗言抚将才515

曹操惜才收刘备516

解后顾之忧请鲁肃出山517

蔡邕倒履迎才子517

力排众议选主帅518

举天下之才授天下之务519

才子檄文恕骂女皇拍案叫绝520

真才大事不糊涂521

惜才不吝破军制522

宋仁宗苦心孤诣锤炼良才522

将功补过委重任523

明太祖劝将惜人才524

左光斗惜才如子524

一、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取决于挑选出能干的人526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家论用人526

第一节 马恩列斯论用人526

二、干部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是人民的公仆527

三、大胆提拔年轻干部,让接班人挑重担528

四、充分发挥优秀专业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530

五、细心考察和培养干部正确挑选和使用干部532

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534

六、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534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用人534

二、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535

三、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要搞“五湖四海”538

四、选择中青年干部是一个战略问题542

二、人才的特征551

第六编 人才的开发与管理551

第一章 人才的概念和素质551

第一节 人才的基本概念551

一、何谓人才551

三、人才的类型和层次553

一、德554

第二节 人才成长的四大素质要求554

二、智558

四、美564

三、体564

一、安定的社会条件568

第二章 人才成长的外部条件568

二、正确的方针政策569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570

四、良好的教育571

五、名师的指导572

六、幸福的家庭574

一、领导的概念577

第三章 领导与人才成长的关系577

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共性与类型577

二、领导的共性578

第二节 领导素质与人才成长579

三、领导意识行为类型579

二、为人才开发创造适宜的“组织气候”580

一、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580

三、重视和运用科学管理人才的方法581

四、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582

五、善于调查研究584

一、现代人才选拔与人才管理的理论要求586

第四章 人才选拔与管理586

二、人才选拔制度587

三、人才管理的原则592

一、我国古代人才思想和人才制度简介599

第五章 我国古代近代人才思想和人才制度简介599

二、我国近代人才思想的历史特点和基本内容609

量大 面大 质优613

第六章 美、德、日三国对人才的开发与管理613

第一节 美国吸引国际人才的招数613

得益巨大614

主要做法—在吸引中争夺616

第二节 德国重新崛起的原因618

由模仿走向创造620

第三节 日本培养人才的决窍620

施行危机感的教育和措施621

日本式的广集人才622

第一节 关于人员素质的概念627

第七编 人员素质测评627

第一章 人员素质测评概述627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法的概念与分类628

二、定量法629

一、定性法629

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633

三、定性法与定量法的关系633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633

八、素质测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634

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634

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634

四、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634

五、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相结合635

六、要素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635

七、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635

二、静态定量分析阶段636

第四节 国外人员素质测评法的发展636

一、传统的评定阶段636

二、特定的测定方法637

第二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及作用637

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637

一、评定量表的编制和运用方法637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638

三、职务分析及其相关测评方法638

四、人员选择和考核的综合程序638

一、选拔性测评639

二、配置性测评640

三、开发性测评642

五、考核性测评643

四、诊断性测评643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研究有利于知人善任,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645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645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研究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645

四、人员素质测评有利于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646

三、人员素质测评有利于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646

二、集中趋势分析647

第四节 人员素质测评常用统计方法647

一、次数分布分析647

三、离中趋势分析649

一、测定法的特点653

第三章 人员素质测定的基本方法653

第一节 测定法的基本概念653

二、测定法的分类654

三、测定方法选择与设计的基本程序655

第二节 智力测验656

一、知识考试的特点和作用660

第三节 知识考试660

二、知识考试的形式和运用661

二、操作能力测验662

第四节 特点能力测验662

一、文书倾向测验662

三、注意测验663

五、创造能力测验664

四、机械能力倾向测验664

一、操作类情境模拟测验665

第五节 情境模拟测验665

二、管理类情境模拟测验666

三、案例分析669

四、现场模拟测验671

第六节 群体讨论测定法672

一、专家面谈法的三种形式674

第七节 专家面谈法674

二、专家面谈法的不足之处675

一、测定法的优点676

第八节 测定法的利弊分析676

二、测定法的缺点677

一、选择方法的多样性与局限性679

第四章 评定法和测定法的综合运用679

第一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679

一、方法和制度相结合681

二、参加人员的多层次和主观性681

第二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原则681

二、评定和测定相结合682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683

四、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685

一、对党政部门领导人员阶段性考核的一般程序686

第三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一般程序686

二、对担任领导职务人选全面考核选拔的一般程序687

三、对担任领导职务人选公开竞争选拔的一般程序689

一、推荐信692

第五章 其它测评方法与应用692

第一节 书面介绍信息的分析692

二、申请表693

一、履历表695

第二节 履历档案的分析695

二、档案698

三、产品分析699

第三节 实证分析699

一、现场调查699

二、体检699

四、测评方法的比较与选择700

二、非生产性工作701

第四节 绩效考评701

一、生产性工作701

四、绩效考评方法比较702

三、中、高层管理人员工作702

五、有关问题的研究703

第五节 流行民间的几种测评方法704

二、面相分析与批判705

一、骨相分析与批判705

五、体型分析与批判706

三、手相分析与批判706

四、血型分析706

七、个体经验体察707

六、姿势窥测707

第六节 测评方法在人员录用中的综合运用708

八、笔迹分析与批判708

一、基本依据709

三、几种可参考的组合程序710

二、基本原则710

二、微型计算机基础712

第六章 计算机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应用712

第一节 素质测评与计算机应用712

一、计算机分类712

三、测评工作的步骤713

四、微型机的应用方法714

第二节 软件的设计与构成715

一、XMZBZ.PRG716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程序716

二、XMZBZ1.PRG718

三、XMZBZ2.PRG719

四、XMZBZ3.PRG720

五、XMZBZ4.PRG721

六、人员素质测评结果报告单打印程序722

一、一般工人素质测评表728

第四节 几种常用素质测评表728

三、生产班组群体素质测定表729

二、一般业务干部人员素质测评表729

五、企业科技人员素质调查表730

四、职能组群体素质测评表730

六、企业科技人员测评标准732

七、问题式测评表735

二、干部吸收录用制度的历史沿革739

第八编 干部的管理和使用739

第一章 干部的吸收录用739

第一节 干部吸收录用的涵义和意义739

一、干部吸收录用制度739

三、干部吸收录用的意义741

二、干部吸收录用的条件742

第二节 干部吸收录用的对象和条件742

一、干部吸收录用的对象742

一、国家机关干部录用的原则743

第三节 国家机关干部录用的原则和方式743

二、干部录用的方式744

三、干部录用的程序747

一、毕业生分配的录用制实质748

第四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748

三、毕业生分配、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749

二、现行的毕业生分配录用制度749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751

第二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751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751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753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754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756

一、国家公务员的权利757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757

二、国家公务员的义务765

三、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教育769

四、规定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现实意义770

二、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指导思想772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772

一、我国确立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772

三、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内容773

四、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特征784

一、科举制度对考试录用制度的影响785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785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基本原则788

三、国家公务员的报考条件791

四、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792

五、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796

六、国家公务员的录用800

七、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组织机构与组织管理802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808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操作808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注意事项815

一、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涵义与意义817

第六节 国家公务员考核817

二、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822

三、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操作839

一、政治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843

第七节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843

二、廉政行为规范的要求852

三、业务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856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861

五、保密行为规范866

六、公务员外事行为规范872

七、撰制和处理公文行为规范878

八、公务员各种场合的语言行为规范885

九、仪表举止的基本要求890

二、惩罚的种类和方式898

十、交际行为规范的内容898

第八节 申诉制度与控告制度904

一、申诉控告制度概述904

二、申诉制度的内容906

三、控告制度的内容910

四、申诉制度与控告制度的共同内容913

第九节 职务升降程序与任免规定916

一、职务升降的原则917

二、职务晋升的标准条件918

三、职务晋升的程序920

四、降职921

五、任用方式923

六、任免权限925

七、任免情形和任免程序926

八、有关职务任免的其他规定927

第十节 公务员辞职辞退及退休制度930

一、辞职制度930

二、辞退制度935

三、退休制度概述940

四、退休的方式、条件及退休审批943

五、退休后的待遇、安置和管理946

第十一节 管理与监督950

一、管理950

二、监督953

第三章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956

第一节 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的内涵及意义956

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956

二、职务资格评定的内涵及意义957

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内涵及意义959

第二节 职务系列及其设置960

一、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划分依据960

二、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的原则和范围961

三、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分类、名称961

第三节 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的原则和条件961

一、资格评审的原则961

二、职务聘任的原则964

第四节 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的方法和程序965

一、任职资格评审方法965

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966

三、职务聘任方法和程序967

第五节 职称制度改革的展望968

一、职称制度发展的必然性968

二、处理好职称改革中的几个关系969

第四章 人事考核971

第一节 人事考核的涵义971

一、人事考核的由来和发展971

二、人事考核的含义972

第二节 人事考核的作用973

一、人事考核是了解识别干部的途径973

二、人事考核是合理使用干部的基础973

三、人事考核是实施干部培训的依据973

四、人事考核是激励干部奋进的动力974

第三节 人事考核的种类974

一、按时间可分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974

二、按用途可分为晋升考核、转任考核、培训考核、增资考核等各种专项考核974

第四节 人事考核的内容975

一、考德975

二、考能975

三、考勤975

四、考绩975

第五节 人事考核的方法976

一、阅卷法976

二、访问法977

三、述职法977

四、臆断考核法977

五、测评法977

六、考试法978

七、鉴定法978

第六节 人事考核的原则979

一、实事求是原则979

二、立体考核原则980

三、民主化原则980

四、重实绩原则981

第七节 人事考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982

一、在人事考核中,重定性考核、轻定量考核的现象依然存在,两者结合尚不够好982

二、在考核标准的确定和掌握上还常常出现偏差,影响考核的效果982

三、考核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983

第五章 奖惩984

第一节 奖惩的涵义和作用984

一、奖惩的涵义984

二、奖惩的作用984

三、奖惩的原则985

第二节 奖励的条件、种类和方式986

一、奖励的条件986

二、奖励的种类和方式987

第三节 惩罚的条件、种类和方式988

一、惩罚的条件988

三、惩罚的权限990

第四节 奖惩的权限和程序990

一、奖励的权限990

二、奖励的程序990

四、惩罚的程序991

一、奖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992

第五节 奖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992

二、惩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993

三、解决方法994

二、教育培训的意义995

第六章 干部的教育培训995

第一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涵义和意义995

一、教育培训的涵义995

一、教育培训的方针和原则997

第二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方针、原则和途径997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途径998

第三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1000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制度1001

一、教育培训的内容1001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1001

三、转业军官安置工作的作用1002

第七章 转业军官安置工作1002

第一节 转业军官安置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002

一、转业军官设置工作的性质1002

二、转业军官安置工作的地位1002

一、转业军官的安置去向1004

第二节 转业军官的安置去向、工作和待遇1004

二、转业军官的工作安排1005

三、转业军官的待遇1006

第三节 转业军官的培训1008

二、专业培训的原则1009

一、培训工作的性质、地位和意义1009

三、转业军官培训的内容1010

四、转业军官培训的形式和方法1011

一、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与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1012

第四节 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中的基本关系1012

三、转业军官安置部门与有关方面的关系1013

二、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与培训工作的关系1013

五、转业军官安置改革与各项改革的关系1014

四、社会各方面与广大转业军官的关系1014

一、退休、离休、退职的涵义1015

第八章 退休 离休 退职1015

第一节 退休、离休、退职的涵义、性质及其作用1015

三、退休的作用1016

二、退休的性质1016

二、离休条件与程序1017

第三节 退休、离休、退职的条件与程序1017

一、退休条件与程序1017

四、延迟退休、离休条件1018

三、退职条件与程序1018

一、生活待遇1019

第三节 退休、离休、退职的待遇1019

二、政治待遇1024

三、退休、离休干部待遇的性质1025

一、退休、离休、退职干部的安置1026

第四节 退休、离休、退职干部的安置与管理1026

二、退休、离休、退职干部的管理1027

三、退休、离休干部再工作的管理1028

一、退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029

第五节 退休 离休、退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9

二、退休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思考1030

一、人事监察的涵义1035

第九编 人事法制建设1035

第一章 人事监察1035

第一节 人事监察的作用1035

二、人事监察的作用1036

一、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官僚主义、违法失职行为的监察1038

第二节 人事监察的内容1038

三、控告、检举和申诉的受理1039

二、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行为的监察1039

二、依法监察的原则1040

第三节 人事监察的原则和方法1040

一、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的原则1040

四、依靠人民群众的原则1041

三、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1041

一、党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监察1042

五、公开性原则1042

第四节 人事监察的类型1042

二、行政系统自身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1043

四、舆论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1044

三、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1044

一、人事立法的涵义1047

第五节 人事监察的改革与发展1047

第二章 人事立法1047

第一节 人事立法的作用1047

一、人事立法的基本内容1048

二、人事立法的作用1048

第二节 人事立法的基本内容和分类1048

二、人事立法的分类1049

第三节 人类立法的原则1050

一、人事立法的程序1051

第四节 人事立法的程序与实施1051

二 人事法律规范的实施1052

二、现有人事法规的实施1053

第五节 我国近期人事立法和现有法规的实施1053

一、人事立法规则1053

二、工资的实质与职能1061

第十编 工资 保险和福利1061

第一章 工资1061

第一节 工资概述1061

一、社会生产决定社会分配1061

三、社会主义国家工资的主要原则1062

四、工资形式1063

一、结构工资的特点和构成1065

第二节 现行结构工资制1065

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行的结构工资制度1066

三、军官转业工资待遇1069

第三节 干部工资待遇及其管理1069

一、工资管理体制1069

二、毕业生工资待遇1069

六、工作人员职务变动后的工资待遇1070

四、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后的工资待遇1070

五、工作人员调动工作后的工资待遇1070

七、录用、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1071

九、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1072

八、工作人员学习期间工资待遇1072

十、做好工资基金和奖金的管理工作1073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及特征1075

第二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1075

第一节 社会保险基本知识1075

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1077

三、社会保险主体1079

四、社会保险基金1080

五、社会保险制度改革1082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1087

第二节 养老保险1087

一、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1087

三、养老保险的主要资格条件1088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1092

五、养老保险的待遇给付1093

二、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1101

第三节 医疗保险1101

一、医疗保险的意义1101

四、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1102

三、医疗保险的资格条例1102

六、医疗保险的待遇给付1103

五、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1103

七、医疗保险的管理1104

一、工伤保险的原则和实施范围1108

第四节 工伤保险1108

二、工伤保险待遇及基金费率1111

三、劳动能力及评残鉴定标准1115

四、工伤事故的调查与处理1119

五、工伤的预防措施1121

六、我国工伤保险改革的主内容1124

一、生育保险的特征1135

第五节 生育保险1135

三、生育待遇的内容1136

二、生育保险的范围1136

四、生育保险费用的补偿方式1137

五、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1138

六、计划生育系列保险1141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1143

第六节 失业保险1143

二、失业保险的性质1144

三、失业保险待遇及享受条件1145

四、我国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148

一、职工福利的概念及类型1162

第七节 职工福利1162

二、职工福利的性质和特征1164

三、职工福利的实行原则1166

四、我国职工福利制度改革的内容1167

住房贷款的概念、实质和作用1169

第八节 住房贷款1169

住房贷款的条件1171

住房抵押贷款1173

国外住房贷款简介1175

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贷款1180

休假政策规定与企业实施1183

第九节 休假 探亲1183

探亲政策规定与企业实施1187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195

第十一编 职业教育1195

第一章 职业教育1195

第一节 职业教育综述1195

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196

二、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1196

四、职业教育的原则1197

五、职业教育的管理1198

一、职业教育法的调整对象1199

第二节 职业教育法1199

二、职业教育法的作用1200

三、职业教育法的法律渊源1201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和建立原则1202

第三节 职业教育体系1202

三、职业培训的形式1203

二、职业学校教育的种类1203

二、职业培训实体1204

第四节 职业教育机构1204

一、职业教育机构概述1204

一、职业教育实施的主体1211

三、技工学校1213

四、职业高中1218

五、技术学校1219

第五节 职业教育的实施1221

二、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1221

三、职业教育的实施1222

一、职业教育经费1223

第六节 职业教育的保障1223

二、职业教育师资1224

四、职业教育教材1225

三、职业教育实习基地1225

五、违反职业教育法的责任1226

一、就业训练的概念1228

第二章 就业训练1228

第一节 就业训练的概念和原则1228

三、就业训练的作用1229

二、我国就业训练的历史发展1229

四、就业训练的原则1230

五、就业训练的管理1231

第二节 就业训练合同1232

一、报名1233

第三节 就业训练的程序1233

四、考核发证1234

二、自选专业1234

三、进行就业训练1234

一、就业训练中心的概念和任务1235

五、择优推荐就业1235

第四节 就业训练中心1235

二、就业训练中心的成立和终止1236

三、就业训练中心的管理1237

五、就业训练中心的教材1238

四、就业训练中心的师资1238

六、就业训练中心的考核和鉴定1239

一、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的含义1240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责划分的通知1240

第五节 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1240

四、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的管理1241

二、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的条件和程序1241

三、非劳动部门就业训练单位的变更、终止1241

一、就业训练经费的收取1242

五、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的考核鉴定1242

第六节 就业训练经费1242

三、就业训练费用管理制度1243

二、就业训练经费的使用1243

二、违反就业训练规定法律责任的形式1244

第七节 违反就业训练规定的法律责任1244

一、违反《就业训练规定》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244

四、相关人违反《规定》的责任1245

三、就业训练单位违反《规定》的责任1245

一、在职培训的涵义1246

第三章 在职培训1246

第一节 在职培训的涵义和特点1246

二、我国在职培训制度的历史发展1247

四、在职培训制度的特点1248

三、在职培训的基本原则1248

第二节 在职培训的必要性1249

五、在职培训与就业前培训的关系1249

一、在职培训制度的内容1251

第三节 在职培训制度1251

三、在职培训合同与技术培训合同的区别1252

二、在职培训合同1252

一、岗位培训概述1253

第四节 工人岗位培训1253

三、工人岗位培训的种类1256

二、工人岗位培训的概念和意义1256

六、工人岗位培训的实施1257

四、工人岗位培训的原则1257

五、工人岗位培训的内容1257

二、停产、半停产和生产任务不足企业职工培训的主要内容1258

第五节 停产半停产和生产任务不足企业的职业培训1258

一、停产、半停产和生产任务不足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必要性1258

一、厂校合作培训1259

三、培训形式1259

第六节 特殊人员的在职培训1259

二、企业班组长的在职培训1260

四、职业培训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1261

三、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1261

五、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1263

二、专业证书教育的对象及其管理1264

第七节 专业证书制度1264

一、专业证书制度的性质1264

三、职业技术培训教师专业证书制度1265

一、转业培训的概念1267

第四章 转业培训1267

第一节 转业培训的概念和特点1267

三、转业培训的特点1268

二、转业培训的种类1268

第二节 转业培训的意义1269

第三节 转业培训的原则1270

二、转业培训合同1271

第四节 转业培训的实施1271

一、转业培训主体1271

三、转业培训考核鉴定1272

一、转业培训的经费保障1273

四、转业培训结业证书的发放1273

第五节 转业培训的保障1273

二、转业培训的制度保障1274

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276

第五章 技术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1276

第一节 职业分类和国家技能标准1276

一、职业分类1276

三、工人岗位规范1277

一、工人技术考核的涵义1278

第二节 工人技术考核1278

三、工人技术考核的适用范围1279

二、建立工人技术考核制度的意义1279

四、工人技术考核的种类1280

五、工人技术考核的内容1282

六、工人技术考核的方法1282

七、工人考核组织的建立和管理1283

八、证书的核发和管理1283

九、违反《工人考核条例》的法律责任1284

第三节 职业技能鉴定1284

一、职业技能鉴定的涵义1284

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适用范围1285

三、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体制1286

四、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职责1286

五、职业技能鉴定站(所)1287

六、职业技能鉴定1287

七、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289

八、违反《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的法律责任1289

第四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290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涵义1290

三、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1291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作用1291

四、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1292

第十二编 政策法规篇1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295

人事工作1996—2000年规划纲要1303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外事工作2000年规划》的通知1314

人事部关于印发《“九五”期间人事系统留学人员工作规划》的通知1317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1320

人事部关于印发《1996—2010年全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的通知1323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九五”计划1324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1328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问题的通知1330

人事部 国家经贸委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的通知1331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更换补发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1336

人事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职称改革工作统一管理的通知》的通知1337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的通知133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职称改革工作统一管理的通知1338

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职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339

劳动部 人事部关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的通知1341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1342

人事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1343

人事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国际商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1347

人事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国际商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1347

人事部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民营科技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1349

审计署 人事部关于印发《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1350

建设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1353

人事部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1357

人事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执业中药师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1361

人事部 审计署关于印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13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1369

建设部 人事部关于建立注册建筑师制度及有关工作的通知1373

人事部 国家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1373

人事部 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执业药师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1382

人事部 国家经贸委 司法部关于印发《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1384

人事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1392

人事部关于非在职人员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问题的通知1395

人事部关于当前金融系统经常化评聘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1396

人事部 建设部关于印发《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1397

人事部 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珠宝玉石质量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1400

人事部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印发《民用航空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1403

国家技术监督局 人事部关于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414

人事部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1419

人事部关于印发《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的通知1424

人事部关于加强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综合管理的通知1428

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的通知1428

人事部关于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监督巡视员有关工作的通知1431

公安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素质考试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1433

人事部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管理的通知1435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调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工作的通知1438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调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种类、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439

建设部 人事部关于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1440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行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442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会计人员解除专业技术职务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451

人事部 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部分科目免试的通知1451

人事部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印发《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和《关于〈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的通知1452

人事部 办公厅 关于转发福建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人事局1458

《关于重申全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1458

人事部关于新建事业单位核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数额、结构比例有关问题的通知145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1460

人事部 国家计委 国家教委关于下达一九九七年从合格民办教师中转公办教师专项指标的通知1462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1462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所属在京单位接收中专以上毕业生有关问题的通知1465

人事部、公安部、国家粮食储备局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的通知1467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审批办法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468

人事部关于下发《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到非教育系统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1469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471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做好为新疆选派干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472

公安部 人事部关于在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中录用人民警察问题的通知1474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东西部地区人才市场建设对口支援试点工作的通知1475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公安部关于从全国高等学校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培养的通知1476

劳动部 公安部 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颁发《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通知1477

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的通知1482

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务院所属部门成立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审批暂行办法》、《国务院所属部门成立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年审暂行办法》及全国性人才交流会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1483

人事部关于同意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人事厅共同组建中国济南企业管理人才市场的复函1487

人事部关于同意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组建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的复函1491

人事部关于同意与兰州市人民政府、甘肃省人事厅共同组建中国兰州工程技术人才市场的复函149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1492

人事部 公安部关于下达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中第一批专项增干指标的通知1496

国务院关于研究水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1496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定国家税务局系统和地方税务所人员编制及有关问题的通知1497

人事部 劳动部善于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工作协调意见的通知1499

人事部关于委托国家教委等部门对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认定的通知1500

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依照执行《劳动法》有关问题的复函1502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进行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有关问题的通知1502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职务)考试、考核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1503

人事部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1505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统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1514

“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151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等部门关于培养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意见的通知1520

中共中央组织部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国家教育委员会 财政部 人事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1522

人事部 国家科委 国家教委 财政部国家计委 中国科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强化“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培养的通知1524

中共中共组织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的通知1525

公安部 国家教委关于做好全国高等学校公安机构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1527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1528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1531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1533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1536

人事部关于落实《企业管理人才测评系统》常模抽样工作的通知1539

人事部关于给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获得者奖励晋升职务工资档次的通知1542

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1543

人事部关于印发《新录用国家公务员任职定级暂行规定》的通知1544

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154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通知1546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报送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情况的通知1547

人事部关于公务员受到行政处分能否办理退休手续问题的函1548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的通知1548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551

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1553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1553

各地迅速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1555

股份有限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规定1557

劳动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各类企业全面实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制度的通知155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1559

国家统计局 劳动部 人事部关于认真执行《统计法》准确统计工资数据的通知1560

人事部关于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奖励晋升工资有关问题的通知1561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办法1562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暂行办法》的通知1563

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1567

人事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确定问题的通知1569

高等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570

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576

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581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中纳入新工资标准的物价、福利性补贴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586

体育教练员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590

文化艺术表演团体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592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597

地震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03

农业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07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12

水产事业单位船员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19

水利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24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艰苦地震台站津贴标准的批复1629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计发问题的通知1630

技工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30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增加中国科学院院士津贴的通知1635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探亲假工资和探亲路费计算基数后题的通知1635

测绘系统测绘队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36

国家海洋局所属事业单位船员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43

图书、文物、博物、档案、群众文化等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48

野外地质勘探队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53

气象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60

技术监督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65

林业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670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抓紧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问题的通知1676

人事部关于早期离退休中小学教师增加离退休费问题的复函1676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1677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1677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1679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审批早期回国定居专家生活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1680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确定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1680

人事部关于“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获得者奖励晋升职务工资档次的通知1681

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的通知1683

人事部关于转发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事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1685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国家科委 国家计委 国家经贸委 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学习、宣传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通知1686

人事部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管理工作的通知1691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692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1693

劳动部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1693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694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695

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在人事工作中进一步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见》的通知1696

人事部关于转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的通知》的通知1697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的通知1697

人事部关于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的函1698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699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的通知1701

劳动部 人事部 民政部关于保持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稳定的通知1702

人事部 司法部 财政部 国家体改委关于在监狱系统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1702

国务院关于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1703

国家体改委 财政部 劳动部 卫生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的通知1712

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1716

人事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1725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1726

民政部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172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来华定居工作专家工作安排及待遇等问题规定的通知1727

人事部 劳动部 公安部关于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流动期间工作安置等1730

问题的通知1730

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1739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744

关于开展劳动合同鉴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749

人事部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在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和军械工程学院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通知1750

人事部关于编报一九九七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的通知1751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下达1996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增加干部计划的通知1752

建设部办公厅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1997年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1753

人事部关于印发《副省级市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实施办法》的通知1754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标准及部分气象台站列入艰苦气象台站范围的批复1755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等部门关于做好1997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1757

人事部关于做好199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的通知1759

人事部关于加强计划管理,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过快增长的通知1761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1997年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等问题的通知1762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进行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有关问题的通知1772

体育运动员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994

1998《人事科长手册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宇寰主编 1998 北京:北京燕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