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鉴别诊断》求取 ⇩

第一章 外观病变1

第一节 头颅增大1

1.1 先天性脑积水1

1.2 儿童颅内占位病1

1.3 儿童颅后窝蛛网膜粘连2

1.4 Dandy-Walker氏囊肿2

1.5 Alexander氏病2

1.6 颅骨畸形性骨炎3

1.7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3

第二节 头颅狭小4

2.1 小头畸形4

2.2 小颅畸形4

第三节 舟形头和塔形头5

第四节 头颅限局性膨隆5

4.1 骨性隆起5

4.2 脑膜膨出6

4.3 脑膜脑膨出7

4.4 颅骨骨膜窦7

4.5 头面部的神经纤维瘤8

第五节 面半侧萎缩8

第六节 面半侧肥大9

第七节 面部皮肤血管痣9

第八节 面部蝴蝶状分布的皮脂痣10

第九节 肌病性面容10

9.1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10

9.2 肌无力症10

9.3 萎缩性肌强直10

第十节 肢端肥大11

第十一节 肥胖和生殖机能低下11

第十二节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11

第十三节 颞动脉炎12

第十四节 面部表情障碍13

第十五节 强迫头位13

第十六节 短颈14

16.1 颈椎融合14

16.2 枕大孔区畸形14

16.2.1 扁平颅底14

16.2.2 颅底凹陷14

16.2.3 寰枕融合14

16.2.4 寰枕、寰枢畸形14

16.2.5 Arnold-Chiari二氏畸形14

16.2.6 枕大孔区畸形的症状和体征15

第十七节 蹼颈15

第十八节 神经纤维瘤病16

第十九节 神经皮肤黑色素痣和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17

19.1 神经皮肤黑色素痣17

19.2 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18

第二十节 脊膜膨出18

第二十一节 隐性脊椎裂和皮毛窦18

第二十二节 脊柱侧屈19

第二十三节 翼状肩胛19

第二十四节 胸大肌缺如19

第二十五节 Charcot氏关节20

第二十六节 Laurence-Moon-Biedl三氏综合征20

第二十七节 Marfan氏病20

第二十八节 手脚畸形21

第二十九节 步态异常21

29.1 偏瘫性步态21

29.2 痉挛性步态21

29.3 慌张步态21

29.4 共济失调步态22

29.5 垂足性步态22

29.6 鸭步22

第二章 脑神经病变23

第一节 嗅神经病变23

1.1 嗅觉丧失23

第二节 视神经病变23

2.1 视野缺损23

2.1.1 视网膜病变23

2.1.2 视神经病变23

2.1.2.1 视神经炎和球后视神经炎23

2.1.2.2 视神经压迫23

2.1.3 视交叉病变24

2.1.3.1 垂体腺瘤24

2.1.3.2 鞍结节脑膜瘤、鞍背脊索瘤、颈内动脉瘤26

2.1.3.3 颅咽管瘤26

2.1.4 视径病变26

2.1.5 视辐射病变27

2.1.5.1 内囊后肢病变27

2.1.5.2 颞叶病变27

2.1.5.3 顶叶病变27

2.1.5.4 枕叶病变27

2.2 视神经炎和球后视神经炎27

2.3 视神经乳头水肿28

2.3.1 颅内占位病29

2.3.2 颅内蛛网膜粘连29

2.3.3 良性颅内压增高29

2.3.4 脑膜炎30

2.3.5 散发性脑炎30

2.3.6 颈内动脉闭塞30

2.3.7 蛛网膜下腔出血31

2.3.8 颈静脉梗阻31

2.3.9 静脉窦血栓形成32

2.3.10 贫血33

2.3.11 高血压33

2.3.12 结节性硬化34

2.3.13 Guillain-Barrè二氏综合征(GBS)34

2.4 视神经萎缩35

2.4.1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35

2.4.1.1 视神经压迫35

2.4.1.2 多发性硬化36

2.4.1.3 遗传性家族性疾病36

2.4.1.4 中毒36

2.4.1.5 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36

2.4.2 续发性视神经萎缩37

2.4.3 Foster Kennedy氏综合征37

第三节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病变37

3.1 核上性病变37

3.1.1 眼球同向运动瘫痪37

3.1.2 眼球同向痉挛38

3.1.3 眼球运动失用症38

3.1.4 进行性核上性变性39

3.1.5 眼旋动危象39

3.1.6 眼肌瘫痪合并视网膜变性和共济失调39

3.2 皮质下眼球同向运动中枢及其纤维的病变39

3.2.1 垂直眼球同向运动瘫痪40

3.2.1.1 松果体区肿瘤41

3.2.1.2 四叠体上丘的血管病42

3.2.1.3 四叠体上丘炎症42

3.2.1.4 丘脑出血43

3.2.1.5 脑积水43

3.2.2 水平眼球同向运动瘫痪44

3.2.2.1 脑桥肿瘤44

3.2.2.2 基底动脉或其分支闭塞或脑桥出血45

3.2.2.3 脑桥炎症45

3.2.2.4 多发性硬化45

3.2.3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46

3.2.3.1 基底动脉或其分支闭塞47

3.2.3.2 脑桥出血48

3.2.3.3 多发性硬化48

3.2.3.4 脑干脑炎49

3.2.3.5 脑外伤49

3.2.4 一个半综合征49

3.2.5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50

3.3 眼球运动神经核及其神经纤维病变50

3.3.1 Wernicke氏病51

3.3.2 中脑出血51

3.4 眼球运动神经病变52

3.4.1 动眼神经瘫痪52

3.4.1.1 Werber氏综合征53

3.4.1.2 Benedikt氏综合征53

3.4.1.3 海马回钩疝53

3.4.1.4 脑底蛛网膜粘连53

3.4.1.5 动脉瘤53

3.4.1.6 鼻咽癌入侵颅内54

3.4.1.7 糖尿病引起动眼神经瘫痪55

3.4.1.8 Fisher氏综合征56

3.4.1.9 三叉神经眼支带状疱疹合并动眼神经瘫痪56

3.4.1.10 发作性动眼神经瘫痪56

3.4.1.11 脊髓痨56

3.4.1.12 基底神经节钙化合并动眼神经瘫痪57

3.4.1.13 面半侧萎缩合并动眼神经瘫痪57

3.4.1.14 Marcus Gunn氏综合征57

3.4.2 滑车神经瘫痪59

3.4.3 外展神经瘫痪59

3.4.3.1 Millard-Gubler二氏综合征59

3.4.3.2 颅内高压引起外展神经瘫痪59

3.4.3.3 鼻咽癌入侵颅内60

3.4.3.4 Gradenigo氏综合征61

3.4.3.5 糖尿病引起外展神经瘫痪61

3.4.3.6 翼腭窝综合征61

3.4.3.7 鞍区占位病累及外展神经61

3.4.3.8 斜坡脊索瘤和外展神经瘫痪62

3.4.3.9 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神经节细胞瘤或神经纤维瘤62

3.4.3.10 Duane氏眼球后退运动综合征63

3.4.3.11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合并外展神经瘫痪64

3.4.3.12 白喉64

3.4.4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瘫痪64

3.4.4.1 鞍区占位性病变64

3.4.4.2 蝶骨嵴脑膜瘤65

3.4.4.3 海绵窦附近病变65

3.4.4.4 眶上裂综合征67

3.4.4.5 眶尖综合征68

3.4.4.6 眶内肿瘤68

3.4.4.7 眶内假性肿瘤69

3.4.4.8 眶壁缺损69

3.4.4.9 颅内或眶内动静脉畸形69

3.4.4.10 Fisher氏综合征70

3.4.4.11 斜视眼阵挛(Opsoclonus)70

3.4.5 眼外肌病变71

3.4.5.1 眼肌型肌无力症71

3.4.5.2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71

3.4.5.3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72

3.4.5.4 突眼性眼肌瘫痪73

3.4.5.5 药物引起的眼肌瘫痪74

3.4.6 眼内肌病变74

3.4.6.1 Horner氏综合征和反Horner氏综合征74

3.4.6.2 Adie氏瞳孔74

3.4.6.3 Ross氏综合征76

3.4.6.4 Argyll Robertson氏瞳孔76

3.4.6.5 逆AR氏瞳孔77

第四节 三叉神经病变77

4.1 三叉神经运动支病变77

4.1.1 核上性病变77

4.1.2 核性病变77

4.1.3 运动神经纤维病变78

4.2 三叉神经感觉支病变78

4.2.1 核上性病变78

4.2.2 核性病变78

4.2.3 感觉神经纤维病变79

4.2.3.1 三叉神经眼支带状疱疹79

4.2.3.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0

4.2.3.3 蝶腭节神经痛81

第五节 面神经病变81

5.1 核上性病变82

5.2 核性病变82

5.3 神经纤维病变82

5.3.1 面神经麻痹84

5.3.2 Ramsay Hunt氏综合征84

5.3.3 面肌痉挛85

5.3.4 Marin Amat氏综合征85

5.3.5 Meige氏综合征85

5.3.6 顿挫型格林-巴利二氏综合征(GBS)86

5.3.7 Moebius氏综合征86

5.3.8 Melkersson氏综合征88

5.3.9 麻风引起双侧面神经麻痹89

5.3.10 糖尿病引起双侧面神经麻痹89

5.3.11 白血病引起的面神经麻痹89

5.4 面肌病89

5.4.1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89

5.4.2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89

5.4.3 肌无力症89

第六节 听神经病变89

6.1 核上性病变89

6.2 核性病变90

6.3 核下性病变90

6.3.1 听神经瘤90

6.3.2 桥小脑角脑膜瘤91

6.3.3 桥小脑角胆脂瘤91

6.3.4 桥小脑角蛛网膜粘连91

6.3.5 桥小脑角脑脓肿91

6.3.6 桥小脑角其他占位病91

6.4 椎基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1

6.5 颈性眩晕92

6.6 苯妥英钠副作用92

6.7 高位颈段脊髓病变和眼球震颤92

6.8 Ménièr氏综合征92

6.9 原因不明的眼球震颤92

6.10 先天性眼球震颤92

6.11 潜伏性眼球震颤92

第七节 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病变93

7.1 核上性病变93

7.1.1 假性球麻痹93

7.1.1.1 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脑梗塞、脑萎缩93

7.1.1.2 散发性脑炎94

7.1.1.3 运动神经元病95

7.1.2 一侧舌下神经核上性瘫痪96

7.1.3 一侧副神经核上性刺激现象96

7.2 核性病变96

7.2.1 进行性球麻痹96

7.2.2 延髓空洞症97

7.2.3 延髓肿瘤97

7.2.4 延髓外侧综合征98

7.2.5 森林脑炎98

7.3 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纤维病变98

7.3.1 颈静脉孔综合征98

7.3.2 颅底凹陷、寰枕融合99

7.3.3 急性舌咽、迷走神经瘫痪99

7.3.4 白喉并发症100

7.3.5 舌咽神经痛101

7.3.6 鼻咽癌入侵颅内101

7.3.7 扭转痉挛102

7.3.8 脑底转移癌102

7.4 末组脑神经支配的肌肉病102

7.4.1 肌无力症102

7.4.2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02

7.4.3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102

7.4.4 肌强直102

7.4.5 面半侧萎缩102

7.4.6 面半侧肥大103

第八节 累及多数脑神经的病变103

8.1 脑底蛛网膜粘连103

8.2 GBS和Fisher氏综合征103

8.3 鼻咽癌入侵颅内和脑底转移癌103

第三章 随意运动系统病变105

第一节 单瘫105

1.1 上神经单位性单瘫105

1.1.1上 肢上神经单位性单瘫,无感觉障碍105

1.1.1.1 脑性轻瘫105

1.1.1.2 腔隙性脑梗塞105

1.1.2 下肢上神经单位性单瘫,无或有感觉障碍106

1.1.3 下肢上神经单位性单瘫无感觉障碍或同侧感觉障碍106

1.1.4 下肢上神经单位性单瘫合并对侧传导束型浅感觉障碍、同侧下肢深感觉障碍106

1.2 下神经单位性单瘫107

1.2.1 下神经单位性单瘫合并感觉障碍107

1.2.1.1 单瘫合并脊髓节段型感觉障碍107

1.2.1.2 单瘫合并神经根型感觉障碍107

1.2.1.3 单瘫合并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107

1.2.1.4 下神经单位性单瘫无感觉障碍111

1.3 原因不明的单瘫113

第二节 一侧上下肢瘫痪113

2.1 一侧上下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113

2.1.1 Brown-Séquard氏综合征113

2.1.1.1 椎管内肿瘤113

2.1.1.2 脊髓前动脉闭塞的一个罕见类型114

2.1.1.3 滥行针刺疗法的合并症114

2.1.1.4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15

2.1.2 逆Brown-Séquard氏综合征115

2.1.3 Brown-Séquard氏综合征逆转116

2.2 一侧上肢的下神经单位性瘫痪、下肢的上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同侧的节段型感觉障碍116

2.2.1 脊髓空洞症116

2.2.2 脊髓内肿瘤116

2.3 一侧上肢的上下神经单位性瘫痪、下肢的上神经单位性瘫痪、无感觉障碍116

2.3.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17

第三节 双下肢瘫痪117

3.1 双下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117

3.1.1 双下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117

3.1.1.1 脊髓压迫118

3.1.1.2 脊髓压迫的定位诊断118

3.1.1.3 胸椎椎管内肿瘤121

3.1.1.4 急性脊髓炎和狂犬疫苗接肿后脊髓炎的恢复期124

3.1.1.5 放射性脊髓病124

3.1.1.6 硬脊膜外脓肿125

3.1.1.7 化脓性脊髓炎和脊髓脓肿125

3.1.1.8 胸段脊髓前动脉闭塞126

3.1.1.9 视神经脊髓炎或多发性硬化126

3.1.1.10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27

3.1.1.11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早期128

3.1.2 双下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无感觉障碍128

3.1.2.1 运动神经元病早期128

3.1.2.2 脊髓压迫早期128

3.1.2.3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128

3.1.2.4 家族性痉挛性麻痹129

3.1.2.5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9

3.1.2.6 肝性脊髓病130

3.1.2.7 糙皮病(Pellagra)性脊髓病130

3.1.2.8 磷(有机)中毒性脊髓病131

3.1.2.9 大脑半球的广泛病变131

3.2 双下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132

3.2.1 双下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132

3.2.1.1 腰骶段脊髓压迫132

3.2.1.2 急性脊髓炎132

3.2.1.3 糖尿病性脊髓病132

3.2.1.4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晚期132

3.2.2 双下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神经根型感觉障碍133

3.2.2.1 腰间盘突出133

3.2.2.2 椎管内先天性肿瘤133

3.2.2.3 骶椎脊索瘤134

3.2.3 双下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134

3.2.3.1 各种原因和类型的神经炎的轻型者134

3.2.3.2 进行性神经病性肌萎缩早期135

3.2.3.3 其他类型多发神经病136

3.2.4 双下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无感觉障碍136

第四节 双上肢瘫痪137

4.1 双上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137

4.2 双上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137

4.2.1 双上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脊髓节段型分离性感觉障碍137

4.2.1.1 脊髓空洞症137

4.2.2 双上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138

4.2.2.1 双侧尺神经麻痹138

4.2.2.2 始于上肢的进行性神经病性肌萎缩138

4.2.3 双上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神经根型感觉障碍138

4.2.4 双下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无感觉障碍139

4.2.4.1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139

4.2.4.2 铅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141

4.2.4.3 面肩肱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41

第五节 三肢瘫痪141

第六节 四肢瘫痪141

6.1 四肢瘫痪无脑神经障碍142

6.1.1 四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142

6.1.1.1 颈段脊髓压迫142

6.1.1.2 因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而引起的四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148

6.1.2 双上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双下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149

6.1.2.1 累及浅感觉者149

6.1.2.2 累及深浅感觉者151

6.1.3 双上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双下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节段型感觉障碍152

6.1.4 四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152

6.1.4.1 高位颈段脊髓病变急性期152

6.1.4.2 上升性脊髓炎152

6.1.5 四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合并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153

6.1.5.1 各种原因的多发性神经炎(病)153

6.1.6 四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无感觉障碍167

6.1.6.1 运动神经元病的过渡阶段167

6.1.6.2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168

6.1.6.3 婴儿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168

6.1.6.4 慢性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169

6.2 四肢瘫痪合并脑神经麻痹170

6.2.1 四肢瘫痪合并假性球麻痹170

6.2.1.1 Alzheimer氏病171

6.2.1.2 Pick氏病171

6.2.1.3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71

6.2.1.4 Jakob氏病171

6.2.1.5 Bingswanger氏病171

6.2.1.6 同心圆性硬化172

6.2.1.7 弥散性硬化172

6.2.2 四肢瘫痪合并双侧动眼神经瘫痪172

6.2.3 四肢瘫痪合并双侧面神经瘫痪、双侧外展神经瘫痪或双侧眼球同向运动瘫痪172

6.2.3.1 闭锁综合征172

6.2.3.2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173

6.2.4 四肢瘫痪合并球麻痹173

6.2.4.1 四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合并球麻痹173

6.2.4. 2双上肢下神经单位性瘫痪,双下肢上神经单位性瘫痪,脊髓节段型感觉障碍合并球麻痹176

6.2.5 四肢瘫痪合并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177

第七节 交叉性瘫痪178

7.1 一侧上下肢瘫痪合并对侧动眼神经瘫痪178

7.1.1 中脑肿瘤178

7.1.2 中脑血管病179

7.1.3 中脑炎症180

7.1.4 后交通动脉或颈内动脉之动脉瘤180

7.1.5 海马回钩疝181

7.2 一侧上下肢瘫痪合并对侧外展神经或同向运动瘫痪、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瘫痪182

7.2.1 脑桥肿瘤183

7.2.2 基底动脉闭塞184

7.2.3 脑桥出血185

7.2.4 脑桥炎症185

7.2.5 多发性硬化185

7.3 一侧上下肢瘫痪合并对侧末组脑神经瘫痪186

第八节 半身瘫痪186

8.1 脑血管病186

8.1.1 缺血性脑血管病186

8.1.1.1 颈内动脉闭塞186

8.1.1.2 大脑中动脉闭塞190

8.1.1.3 大脑前动脉闭塞191

8.1.1.4 大脑后动脉闭塞191

8.1.1.5 脑栓塞191

8.1.2 脑出血191

8.1.3 梗塞性脑出血193

8.1.4 脑血管Moyamoya病193

8.1.5 蛛网膜下腔出血194

8.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可逆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IND)195

8.1.7 脑肿瘤195

8.1.8 脑脓肿196

8.1.9 散发性脑炎196

8.1.10 脑寄生虫病197

8.1.11 脑霉菌病197

8.1.12 其他可引起半身瘫痪的疾病198

第九节 皮质性运动障碍198

9.1 运动性失语症198

9.2 命名性失语症199

9.3 失书(写)症199

9.4 失计算力199

9.5 失用症200

第四章 感觉系统病变201

第一节 异常感觉201

1.1 发作性异常感觉201

1.2 传导束性异常感觉201

1.3 Lhermitte氏征202

1.4 奇痒202

1.5 疼痛202

1.5.1 周围神经性疼痛202

1.5.1.1 周围神经病(炎)202

1.5.1.2 肢端红痛症203

1.5.1.3 Raynaud氏病203

1.5.1.4 幻肢痛204

1.5.1.5 神经根痛204

1.5.2 后角病变引起的疼痛206

1.5.2.1 脊髓前动脉闭塞207

1.5.2.2 脊髓空洞症207

1.5.2.3 脊髓内肿瘤207

1.5.3 丘脑性疼痛207

1.5.4 疼痛性强直性痉挛207

1.5.5 头痛性癫痫208

1.5.6 腹痛型癫痫208

1.5.7 血管神经性头痛209

1.5.8 组织胺性头痛209

1.5.9 基底动脉性偏头痛209

第二节 感觉障碍209

2.1 浅感觉障碍209

2.1.1 分离性感觉障碍209

2.1.1.1 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210

2.1.1.2 节段型分离性感觉障碍213

2.1.2 先天性无痛症217

2.2 深感觉障碍217

2.2.1 脊髓痨217

2.2.2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217

2.2.3 共济失调型Guillain-Barrè二氏综合征218

2.3 丘脑病变引起的感觉障碍218

2.4 大脑皮质型感觉障碍218

2.4.1 躯体感觉障碍218

2.4.2 视觉性认识不能219

2.4.3 听觉性失语症219

2.4.4 视觉性失语症219

第五章 异常运动220

第一节 癫痫大发作220

1.1 癫痫的局部发作220

1.2 原发性癫痫221

1.3 症状性癫痫221

1.3.1 颅内肿瘤221

1.3.2 脑血管病221

1.3.3 高血压脑病221

1.3.4 脑囊虫病222

1.3.5 脑肺吸虫病227

1.3.6 脑包虫病227

1.3.7 结节性硬化228

1.3.8 Sturge-Weber二氏病230

1.3.9 弥散性硬化231

1.3.10 高胱氨酸尿症231

1.3.11 家族性黑蒙性痴呆231

1.3.12 脑性轻瘫232

1.3.13 基底神经节钙化232

1.3.14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233

1.3.15 单纯疱疹性脑炎233

1.3.16 其他可以引起癫痫发作的疾病234

第二节 颞叶癫痫234

第三节 癫痫小发作234

3.1 运动不能发作234

3.2 失神发作234

3.3 肌阵挛发作234

第四节 发笑性癫痫235

第五节 反射性癫痫236

第六节 震颤236

6.1 Parkinson氏综合征236

6.1.1 震颤麻痹236

6.1.2 动脉硬化性Parkinson氏综合征237

6.1.3 一氧化碳中毒性Parkinson氏综合征238

6.1.4 锰中毒性Parkinson氏综合征238

6.1.5 药物性Parkinson氏综合征238

6.1.6 家族性Parkinson氏综合征238

6.2 肝豆状核变性239

6.3 起立性低血压和Shy-Drager二氏综合征240

第七节 舞蹈样运动241

7.1 感染性舞蹈病241

7.2 遗传性舞蹈病242

7.3 半身舞蹈病243

第八节 半身跳跃244

第九节 扭转痉挛245

第十节 手足徐动症245

第十一节 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247

第十二节 多发性纤维性肌阵挛(Myokymia)247

第十三节 发作性睡病和猝倒症248

第六章 共济失调249

第一节 感觉性共济失调249

第二节 后索性共济失调249

第三节 运动性共济失调249

第四节 脊髓性共济失调249

第五节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51

第六节 小脑性共济失调252

第七节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252

第八节 遗传性无反射性共济失调253

第九节 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254

第十节 小脑炎254

第十一节 小脑发育不全255

第十二节 小脑肿瘤256

第十三节 小脑出血257

第十四节 小脑梗塞257

第十五节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258

第十六节 共济失调型Jakob氏病259

第七章 肌肉病变260

第一节 肌肉病变的特点260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260

2.1 小儿重症肌无力260

2.1.1 新生儿一时性重症肌无力260

2.1.2 新生儿持续性重症肌无力260

2.1.3 儿童型重症肌无力260

2.2 成人重症肌无力261

2.3 重症肌无力需要和以下疾病鉴别262

2.3.1 Fisher氏综合征和GBS262

2.3.2 单纯突眼262

2.3.3 Easton-Lambert二氏综合征262

2.3.4 胆硷能危象262

2.3.5 神经官能症263

第三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263

3.1 面肩肱型264

3.2 假肥大型264

3.3 肢带型265

3.4 远端型265

3.5 眼外肌型266

3.6 眼咽型267

第四节 先天性肌强直267

第五节 先天性副肌强直268

第六节 萎缩性肌强直268

第七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269

第八节 癌性肌病270

第九节 囊虫性假肥大型肌病270

第十节 先天性肌弛缓271

第十一节 周期性麻痹271

11.1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271

11.2 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272

第十二节 僵人综合征272

第八章 脑脊髓液病变273

第一节 脑脊髓液压力增高273

1.1 颅内肿瘤273

1.1.1 是否肿瘤273

1.1.2 肿瘤的部位273

1.1.3 肿瘤的性质273

1.2 脑脓肿274

1.3 脑囊虫和脑室囊虫274

1.3.1 颅内高压型274

1.3.2 癫痫发作型274

1.3.3 脑膜炎型274

1.3.4 精神症状型274

1.3.5 混合型274

1.4 慢性硬膜下血肿274

1.5 无占位病的颅内压力增高276

第二节 脑脊髓液流通梗阻276

2.1 脑积水276

2.2 正常颅压脑积水276

2.3 脑疝276

2.3.1 小脑幕切迹疝276

2.3.1.1 下行疝277

2.3.1.2 上行疝277

2.3.2 枕骨大孔疝278

2.4 椎管梗阻278

第三节 血性脑脊髓液278

3.1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278

3.2 脑蛛网膜下腔有血的其他疾病279

3.2.1 无定位体征的脑出血279

3.2.2 轻度脑室出血279

3.2.3 颅内肿瘤出血279

3.3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279

3.4 脑室出血280

3.5 脑出血280

第四节 脑脊髓液细胞增多281

4.1 脑膜炎281

4.1.1 化脓性脑膜炎281

4.1.2 结核性脑膜炎281

4.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81

4.1.4 囊虫性脑膜炎282

4.1.5 癌性脑膜炎282

4.1.6 Mollaret氏脑膜炎283

1993《神经病鉴别诊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文萃;张格非 1993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