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料选辑 高中第2册》求取 ⇩

目录1

前言1

一 猎户(吴伯箫)1

1.作者简介和对作品思想主旨的争议1

2.是“写人为主”的散文吗?3

3.结构和线索5

4.巧妙的过渡和伏笔照应8

5.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10

6.为何把董昆的猎豹故事放在最后写?13

7.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14

8.对作品的意见16

二 土地(秦牧)18

1.作者简介18

2.作者谈《土地》19

3.关于主题19

4.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色20

5.艺术构思的主要手法21

6.《左传》中有关重耳的记载23

7.对一个长句的研究24

8.对“野人与之块”注释的质疑26

9.原稿和修改稿对照示例27

10.作者答问33

三 樱花赞(冰心)36

1.作者谈《樱花赞》36

2.叶圣陶谈《樱花赞》37

3.平凡的题材如何获得了新意37

4.关于结构38

5.描绘樱花的技巧40

6.象征手法的运用43

7.借景抒情的特色44

8.对“瑞雪灵峰”一解46

四 秋色赋(峻青)48

1.作者简介48

2.时代背景及写作过程48

3.命题的含义50

5.补注与质疑51

4.作者谈文章中的写景51

6.文章的立意55

7.为何要引欧阳修的《秋声赋》56

8.布局营构58

9.艺术特色61

五 “老虎团”的结局(谢雪涛)63

1.作者简介63

2.作者谈《“老虎团”的结局》的主题与谋篇63

3.时代背景66

4.我军对布防严密的“老虎团”采取什么对策?67

5.凶狠顽强的“老虎团”,为什么终于被歼灭?68

6.写作特点70

六 词二首(毛泽东)73

1.《沁园春·长沙》的时代背景73

2.补充注释与质疑74

3.析句“独立寒秋……橘子洲头”75

4.上阕中的情与景79

5.对下阕的理解80

6.“携来百侣曾游”二句在词中的作用81

7.“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义82

8.对“曾记否”三句的理解83

9.《长沙》的艺术特色86

10.《水调歌头·游泳》的时代背景87

11.补充注释87

12.《游泳》上阕的思想意义88

13.《游泳》下阕的奇妙想象89

1.作者简介91

七 一月的哀思(李瑛)91

2.时代背景92

3.解题93

4.作者谈写作经过94

5.全诗的结构97

6.全诗的基本感情98

7.第二章的结构特色99

8.作品怎样抒写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场景101

9.作者答问102

10.作品怎样描绘周总理的形象106

11.作者谈本诗的艺术特色109

八 王贵与李香香(李季)115

1.作者简介115

2.本诗发表以后115

3.全诗故事梗概116

4.长诗的线索117

5.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117

6.青年农民王贵的形象118

7.农村少女李香香的形象121

8.反面人物崔二爷122

9.长诗的情节构思123

10.信天游126

11.什么叫“比兴”126

12.艺术特色127

九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129

1.一篇记述性说明文129

2.本文的三个特点129

3.什么是“景泰蓝”?130

4.顺序说明——“言之有序”的典范131

5.制作工艺示意133

6.本文第四段的写法讨论134

7.有详有略,重心突现135

8.鲜明的语言特色136

一○ 眼睛与仿生学(王谷岩)139

1.仿生学简介139

2.本文内容简介140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141

4.“人的眼睛”列表简析示例145

5.本文语言特色146

6.仿生学新课题举隅147

7.什么叫“信息”?148

一一 人类的出现(李四光)150

1.作者简介150

2.文章的缘起151

3.补充注释152

4.本文属于何种说明文155

5.说明的行文顺序155

6.结构特点156

7.说明方法158

8.语言特点161

一二 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165

1.课文有关常识介绍165

2.补充注释167

3.说明顺序和组材方法170

4.说明方法172

5.本文属于何种说明文175

1.时代背景177

一三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177

2.关于文学大众化问题178

3.结构形式180

4.怎样对待民族的和外国的文化180

5.怎样论述科学地对待我国古代文化183

6.为什么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185

7.中心思想185

8.写作特点186

1.作者简介188

一四 崇高的理想(陶铸)188

2.补充注释189

3.怎样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191

4.本文的论证特点是什么192

5.怎样论证“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的193

6.怎样论证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194

7.怎样论述理想与世界观的关系196

8.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196

9.写作特点一瞥197

 1.时代背景200

一五 拿来主义(鲁迅)200

 2.“拿来主义”指什么201

 3.关于主题的争议202

 4.关于结构的争议204

 5.关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207

6.关于“抛来”和“抛给”的争议208

7.关于“拿来”和“送来”209

8.对三种错误态度的批判210

9.冷嘲热讽的杂文语言213

10.对“喻证”的导议217

11.在新形势下如何理解“拿来主义”219

一六 祝福(鲁迅)223

1.关于作者的小说223

2.时代背景224

3.补释与质疑225

4.对祥林嫂形象的评析235

5.祥林嫂结局何以这样悲惨238

6.鲁四老爷形象评析245

7.小说中的“我”259

8.小说的主题261

9.艺术特色264

10.作者的话268

一七 荷花淀(孙犁)270

1.作者的作品简介270

2.作者谈《荷花淀》271

3.对主题的争议273

5.通过对话描写展示人物性格275

4.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275

6.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79

7.写情——独特的艺术风格281

8.作者的反批评284

一八 母亲(高尔基)286

1.作者介绍286

2.《母亲》是一部什么样的书?287

3.《母亲》的素材来源289

4.作品的时代背景290

5.作品的发表291

6.母亲的成长道路293

7.母亲思想发展的脉络294

8.人物的自我感觉、幻觉和心理活动297

9.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色?299

10.母亲的行动仅是出于对儿子的爱吗?301

11.母亲形象的典型意义302

12.写作特点302

 13.谁是作者笔下的“母亲”?305

1.《水浒传》的作者307

一九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307

2.《宣和遗事》对《智取生辰纲》的记载308

3.《智取生辰纲》斗争的性质309

4.文章的线索310

5.对杨志人物形象的评析312

 6.小说为何侧重写杨志一方面?314

 7.吴用等好汉怎样智取生辰纲的?314

8.艺术特色317

  9.评金圣叹批“生辰纲之失”的原因321

10.评金圣叹批关于黄泥冈上的斗争323

二○ 劝学(荀况)327

1.作者简介327

2.荀子文章的特色328

3.“劝”是什么意思?329

4.关于结构层次的争议330

5.本文的中心论点332

6.从三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333

7.比喻与论点之间的关系335

8.关于用喻的争议336

9.对注释的商榷340

10.对节录的异议342

二一 鸿门宴(司马迁)343

1.“鸿门相争”的背景343

2.关于作品思想教育意义的争议345

3.关于结构的争议347

4.刻划人物性格的五个特色349

5.对课文注释的争议351

6.归纳通假字、活用词、一词多义359

7.作品的败笔和糟粕361

二二 琵琶行(白居易)363

1.写作背景363

2.对主旨和社会意义的争议365

  3.对主人公出场的描写368

4.出色的音乐描写及其作用370

5.音乐描写和琵琶女身世的内在关系376

6.对“同是天涯沦落人”两句理解的争议379

7.对注释的争议381

8.江州司马为何穿“青衫”?385

二三 石钟山记(苏轼)387

1.石钟山概况387

2.石钟山名的由来388

3.谋篇布局的特点390

4.对“夜探石钟山”看法的争议392

5.“焉”字用法和三种特殊句式396

6.对注释的争议397

7.苏轼游石钟山的路线401

2.《梦溪笔谈》简介404

1.作者简介404

二四 《梦溪笔谈》二则(沈括)404

 3.注释和质疑406

 4.《采草药》的中心411

5.《采草药》的艺术特点411

 6.《采草药》的说明方法412

7.《雁荡山》的中心413

8.《雁荡山》的艺术特点413

9.《雁荡山》的说明方法416

1.作者简介418

二五 五人墓碑记(张溥)418

2.本文的历史背景419

3.补注与质疑420

4.写作特点439

5.总评443

二六 狱中杂记(方苞)444

1.作者和《狱中杂记》444

2.作者被捕、囚禁和写作本文的时间444

4.作者为何写本文的争议446

3.关于“古文义法”446

5.疑难字词句的补释449

6.写作特点450

7.对注释的商榷453

8.对“作而言曰”的“作”的争议456

9.“朱翁”、“余生”是谁?457

  10.“僧某”是什么意思?459

11.本文的局限性459

  1.作者简介462

二七 梅花岭记(全祖望)462

  2.时代背景463

  3.关于结构的讨论465

4.“忠烈遗言”的内容是什么?466

  5.文章紧扣“忠烈”二字落笔466

  6.史可法为何称得上是民族英雄?468

7.关于末段议论中心论点、论据的争议469

8.末段作者对“冒其未死之名者”是否贬抑?471

9.疑难字词句补释473

10.扬州史公祠的对联474

11.史料两则475

二八 病梅馆记(龚自珍)477

1.作者简介477

2.评注与质疑478

3.对评梅标准的争议484

4.对封建统治者扼杀人才的控诉486

5.“疗梅”的决心487

6.关于本文的主题487

1.作者简介490

二九 谭嗣同(梁启超)490

2.谭嗣同简介491

3.谭嗣同生活的历史背景492

4.对谭嗣同的评价493

5.谭嗣同为何要忠于光绪皇帝494

6.对“酬圣主”的看法494

7.关于谭嗣同视死如归的问题495

8.两面三刀的袁世凯496

9.本文的历史真实性问题497

10.语言特点499

11.写作特点501

三○ 与妻书(林觉民)504

1.烈士生平简介504

2.本文的写作经过505

3.烈士夫人陈意映简况506

4.补充注释506

5.全信的写作思路513

6.艺术特色521

1988《中学语文教学资料选辑 高中第2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谭惟翰,陈钟梁主编 1988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