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作者 | 郑师渠主编;孙燕京等撰稿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24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0303777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5411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1
第一节清政府的禁烟运动1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大势1
二 非法的鸦片贸易5
三 林则徐与禁烟运动10
第二节鸦片战争16
一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16
二 战争经过18
第三节战后的中国社会26
一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26
二 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29
三 民众反侵略斗争的继续35
四 阶级矛盾的激化37
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的勃兴41
第一节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41
一 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酝酿41
二 金田起义与定都天京47
三 太乎军的北伐和西征52
第二节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58
一 《天朝田亩制度》58
二 各项内政措施61
三 对外政策66
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衰败69
第一节第二次鸦片战争69
一 英法挑起战端和《天津条约》69
二 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73
三 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78
第二节咸同时期的朝局83
一 满汉势力的消长和湘淮地方势力的扩展83
二 北京政变86
第三节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89
一 天京变乱89
二 重振天朝的努力93
三 太平天国的败亡97
第四节 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104
第四章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111
第一节思潮与学术111
一 经世思潮的兴起与发展111
二 汉宋学的合流115
第二节诗歌与散文117
一 宋诗运动与桐城派古文的复兴117
二 进步的文学潮流120
第三节 科技与译书123
第五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26
第一节清政府应付变局的抉择126
一 洋务运动的产生126
二 洋务派131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展开136
一 创办军事工业136
二 创办民用工业144
三 编练新式海陆军153
四 举办新式教育事业156
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60
一 民族工业的出现160
二 新的阶级力量164
三 早期的维新思想167
第六章民族危机的加剧170
第一节中国的边疆危机170
一 美日侵略台湾170
二 英国侵略滇藏173
三 俄国侵略新疆176
第二节中法战争184
一 法国侵略越南与清政府的对策184
二 马尾海战与镇南关大捷190
三 清政府乘胜求和195
第三节中日战争198
一 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阴谋198
二 日军的野蛮进攻和清军的败绩204
三 《马关条约》的订立与三国干涉还辽212
四 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216
第七章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220
第一节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220
一 “和平吞并”与割地狂潮220
二 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226
第二节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228
一 维新运动的阶级基础228
二 康有为的早期变法活动229
三 维新运动的开展234
第三节戊戌变法和政变241
一 百日维新241
二 戊戌政变245
三 戊戌变法的意义249
第四节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53
一 反洋教斗争的发展253
二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256
三 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的高涨和全国的响应260
四 义和团的组织和口号267
第五节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定270
一 八国联军入侵和清政府宣战270
二 京津军民的战斗和八国联军的暴行275
三 “东南互保”和沙俄侵占我国东北279
四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义和团与《辛丑条约》的订立282
第八章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287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进化观287
第二节 “诗界革命”291
第三节 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294
第九章 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298
第一节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状况298
一 帝国主义侵略的新态势298
二 清政府推行“新政”303
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08
四 民众的反抗斗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主义运动312
第二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317
一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317
二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小团体的相继出现320
三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建立328
第三节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334
一 与改良派展开论战334
二 发动反清武装起义340
第四节立宪运动的开展和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345
一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势力的兴起345
二 国会请愿运动的失败和反清力量的交汇348
第五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352
一 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352
二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357
三 南北和谈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363
第十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369
第一节袁世凯的独裁与复辟369
一 “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宋教仁遭暗杀369
二 “二次革命”失败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374
三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378
第二节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384
一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384
二 段祺瑞卖国独裁和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388
三 帝国主义趁火打劫392
第三节中国的曙光397
一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397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401
第十一章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408
第一节 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408
第二节 小说与戏曲413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419
1994《中国近代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师渠主编;孙燕京等撰稿 1994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近代史
- 1984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76.04 東方書店
-
- 中国近代史
- 1960 沈阳:辽宁大学
-
- 中国近代史
- 1949 华东新华书店
-
- 近代中国史
- 194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84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 1995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92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87 长沙:岳麓书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77 北京:中华书局
-
- 中国近代史
- 1985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79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83 北京:中华书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