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作者 | 韩敏,邵宏谟主编 编者 |
---|---|
出版 |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64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130077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626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1
英国对华的殖民掠夺政策1
腐朽衰败的清王朝9
二鸦片战争15
禁烟运动15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23
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30
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33
三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7
政治上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37
自然经济受到冲击41
战后通商口岸的反侵略斗争46
四新思潮的兴起50
进步思潮的产生50
龚自珍的改革思想51
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思想55
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57
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61
一金田起义61
鸦片战后阶级矛盾的激化61
洪秀全冯云山的初期革命活动65
金田起义72
二太平天国革命的胜利发展77
定都南京77
清政府的反动措施83
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88
《天朝田亩制度》和各项政策94
各地人民起义105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11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11
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17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121
四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123
领导集团的严重分裂123
重整朝纲131
军事斗争的胜利138
安庆失守和内部危机的加深142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151
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57
太平军余部及各族人民坚持斗争163
五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化168
太平天国对封建文化的批判168
太平天国的文化教育改革171
第三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176
一洋务运动176
列强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176
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扩大和加深178
洋务运动的出现186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189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193
洋务派创建的近代海军200
洋务运动评价202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03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203
民族资本主义初期的概况205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207
三中国近代阶级的新变化210
早期官僚买办阶级210
早期民族资产阶级211
早期无产阶级212
四洋务思潮和早期的维新思想217
洋务思潮217
西方自然科学的引进220
早期的维新思想224
五边疆危机229
历史背景229
美、日侵台230
英国入侵云南231
阿古柏入侵新疆232
左宗棠收复新疆237
《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240
英、俄对西藏的侵略242
六 中法战争243
法国侵略越南和黑旗军的抗法斗争243
中国军民的抗法斗争246
“不败而败”的结局255
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257
七 中日甲午战争261
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261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268
《马关条约》的签订274
中国人民反对《马关条约》的斗争278
第四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形成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284
一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284
三国干涉还辽与《中俄密约》的签订284
租借港湾与划分势力范围287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289
对华的资本输出291
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95
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及概况295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299
三 维新运动的兴起300
康有为早期的变法活动300
维新派的宣传和组织活动306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312
百日维新与戊戌政变318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325
四 维新思潮329
维新思想的发展329
西方社会科学的介绍332
维新思潮与文化改革334
五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36
义和团运动发生的社会条件336
义和团的源流、组织和口号341
义和团在山东的斗争347
义和团运动的高潮350
清廷的宣战和东南互保的出现356
六 反对八国联军的战争362
八国联军的入侵与中国军民的抵抗362
天津、北京保卫战365
沙俄对东北的侵略和东北人民的抗俄斗争375
七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378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义和团378
《辛丑条约》的签订382
义和团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各派的活动386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390
第五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97
一 20世纪初深重的民族灾难397
和群众反抗斗争的新形势397
帝国主义加紧掠夺通商、路矿等特权397
日俄战争与英国侵略西藏399
清政府的“新政”402
城乡群众的反抗斗争404
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407
二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新高潮411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新高潮411
资产阶级中、下层力量的增长412
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416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416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22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出现432
四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437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437
革命派同改良派的大论战445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452
五 立宪运动和保路风潮461
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461
群众斗争和保路风潮466
六 辛亥革命及其失败471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471
各省光复479
帝国主义的假中立与袁世凯的再起483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486
“南北议和”与袁世凯窃取政权494
七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499
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译介499
梁启超的“新史学”观502
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503
第六章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507
一袁世凯的独栽与护国运动507
辛亥革命后的政局507
孙中山的“实业救国”与宋教仁的“政党政治”511
二次革命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破产516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521
二段祺瑞的独裁卖国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530
军阀割据的形成530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533
段祺瑞的独栽卖国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538
三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543 )沙俄操纵下的外蒙独立543
沙俄在新疆的侵略和分裂活动546
英国分裂西藏的阴谋547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549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549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553
五新文化运动555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55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559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562
新文化运动向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的转变564
1988《中国近代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韩敏,邵宏谟主编 1988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及现代史
- 1981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 中国近代史
- 1960 沈阳:辽宁大学
-
- 中国近代史
- 1949 华东新华书店
-
- 近代中国史
- 194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99 长沙:岳麓书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84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 1995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94 北京:中华书局
-
- 中国近百年简史
- 198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87 长沙:岳麓书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77 北京:中华书局
-
- 中国近代史
- 1979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84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
- 199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