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求取 ⇩

第一章 大变局的开端1

第一节 满清帝国由盛而衰1

一、清的建国与入关1

二、清的盛世—康雍乾三朝的经营3

三、清的中衰10

第二节 西力东侵12

一、来自海上的西方商人和冒险家12

二、西教和西学的传入18

三、清初禁教及其影响22

第三节 中西第一次交锋——鸦片战争27

一、战前的中英关系27

二、禁烟问题与中英开战33

三、战争的经过36

四、南京条约与耆英外交39

第四节 列强首次联合行动42

一、英法联军之役42

二、美国要求修约及伯驾侵台野心47

三、俄人趁火打劫强占大半个东北51

第二章 太平天国与自强运动55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亡55

一、洪秀全的时代和思想55

二、太平天国的建立57

三、太平天国的制度与政策60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影响63

五、捻乱、苗乱、回乱66

第二节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68

一、维护传统文化的曾国藩68

二、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的李鸿章72

三、特立独行的左宗棠76

第三节 洋务运动的推动79

一、倡导人物及其言论79

二、重要建树81

三、外人的地位及其影响87

第四节 自强运动的失败91

第三章 帝国主义合力侵逼下的民族危机97

第一节 英俄日攫我边藩97

一、中英滇案交涉与烟台条约97

二、中俄伊犁交涉100

三、日本侵犯台湾与吞并琉球103

第二节 中法战争与西南藩属的丧失107

一、中南半岛与中国107

二、中法战争109

三、英灭缅甸及控制藏南三国113

四、暹罗之脱藩与自立115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117

一、朝鲜问题—日本侵略中国大陆的第一步117

二、甲午战争的爆发121

三、屈辱苛毒的马关条约125

四、三国干涉与台湾抗日128

第四节 瓜分危机与排外灾祸132

一、列强划定势力范围132

二、义和团招来大祸—八国联军之役136

三、辛丑和约139

第五节 列强在华势力的扩张141

一、日俄战争与日本对东北的控制141

二、英俄对西藏的挑唆146

三、商埠、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的扩展148

四、经济的垄断与榨取150

第四章 民族自救的道路—由改革到革命155

第一节 孙中山首倡革命155

一、孙中山的时代与环境155

二、早年的思想158

三、革命的第一步162

四、伦敦蒙难165

第二节 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运动169

一、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活动169

二、梁启超和谭嗣同172

三、百日维新的悲剧175

四、徘徊於勤王与革命之间的自立军之役179

第三节 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183

一、兴中会的第二次革命行动183

二、革命言论与团体186

三、革命力量的团结—同盟会成立189

四、风起云涌的革命行动193

五、革命思想战的胜利197

第四节 立宪派的活动及其趋向202

一、立宪派与立宪团体202

二、各省谘议局与资政院204

三、失败後的路向—赞助革命209

第五章 辛亥革命与民国创建213

第一节 武昌起义前的革命形势213

一、湖北革命团体213

二、广州三二九之役与同盟会中部总会217

三、四川路潮221

第二节 武昌首义与各省光复225

一、武昌起义225

二、各国中立与阳夏对战228

三、各省光复及海军附义231

四、北方革命活动236

第三节 中华民国之建立239

一、组织统一机关的筹议239

二、孙中山回国243

三、临时政府成立246

四、开国规模251

第四节 清帝退位与南北统一255

一、袁世凯的地位与态度255

二、南北议和257

三、清帝退位262

四、临时政府北迁264

第五节 辛亥革命与台湾抗日268

一、台湾革命党人及其活动268

二、罗福星策动台湾抗日270

三、西来庵事件275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政治与外交277

第一节 民初政象277

一、党社林立及其分合277

二、六月政潮与协定政纲282

三、国会选举与宋教仁被刺285

四、蒙藏交涉289

五、日本趁火打劫——苛毒的二十一条294

第二节 讨袁运动298

一、二次革命与中华革命党成立298

二、袁世凯成为「变相的君主」303

三、洪宪帝制一幕丑剧305

四、护国之役308

第三节 法统之争312

一、貌合神离的一年312

二、参战案与溥仪复辟315

三、护法运动319

四、军阀干政及其混战324

第四节 边政与外交331

一、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331

二、外蒙撤消自治及其再度独立336

三、中俄谈判与订约339

第七章 新思潮的激荡345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345

一、五四运动的界说及其本质345

二、胡适、陈独秀与文学革命350

三、反传统与新思潮354

四、国民党人与新文化运动359

第二节 新党社的出现与联治运动364

一、少年中国学会及其分化364

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367

三、中国青年党的成立371

四、联省自治运动374

第三节 反帝国主义运动377

一、反日浪潮377

二、反宗教与收回教育权381

三、五卅惨案385

第八章新局面的开创—北伐39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改组391

一、孙中山决定再举革命391

二、联俄与容共396

三、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99

四、新政治局面的开端404

第二节 革命领导的传承407

一、孙中山的北伐北上与逝世407

二、蒋中正早年革命经历409

三、广东基地的巩固413

四、中山舰事件与党务整理417

第三节 北伐与清党422

一、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422

二、清党驱共与宁汉对立425

三、由分而合430

四、北伐告成432

第四节 北伐期间的对外交涉435

一、北伐初期的外交政策435

二、汉案与浔案437

三、南京事件440

四、济南五三惨案444

第九章 训政时期的忧患与建设449

第一节 训政的实施449

一、孙中山手订的建国程序449

二、胡汉民与训政452

三、政制及法制之确立454

四、国民会议457

第二节 内争与内乱460

一、国军编遣460

二、可耻的内战464

三、中共叛乱与五次围剿467

四、察变、闽变与两广事件471

五、西安事变475

第三节 苏俄寇边与日本入侵478

一、中东路事件478

二、惨痛的九一八和悲壮的一二八482

三、日本侵逼华北与政府对策488

四、知识分子对日本侵略的反应493

第四节 艰苦中的建设495

一、外交成就与政治建树495

二、交通与国防建设498

三、财政改革与经济发展501

四、教育文化与新生活运动505

第十章 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511

第一节 八年奋战的过程511

一、七七事变—中国的最後关头511

二、第一期作战—独力奋战四年516

三、汪兆铭叛国降敌520

四、珍珠港事变後的第二期作战522

五、胜利与受降526

第二节 战时内政530

一、抗战建国纲领530

二、国民参政会之地位及其功能533

三、教育、交通与经济建设536

四、新疆内附541

第三节 战时外交与国际会议544

一、战争初期的国际反应与国联的处理544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549

三、四强宣言与开罗会议553

四、中华民国与联合国的创立556

五、雅尔达密约及其後患560

第四节 中共问题564

一、中共背信与擅行扩张564

二、新四军事件568

三、和谈的过程和教训574

四、公然抗命与阻挠受降578

第十一章 和谈、行宪与戡乱583

第一节 战後的困难583

一、胜利声中的俄患583

二、中共的挑衅588

三、接收与复员的障碍592

四、美苏对立形势下外交因应的困难595

第二节 由政治协商到制宪行宪598

一、政治协商会议598

二、中共阻挠召开国民大会602

三、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605

四、国府扩组与政党活动607

五、宪政政府成立611

第三节 中共叛乱615

一、边打边谈615

二、马歇尔调处618

三、政府明令动员戡乱624

四、社会动荡不安627

第四节 戡乱失利与政府播迁631

一、军事的挫败631

二、蒋总统下野与李宗仁求和635

三、危急存亡之秋638

四、政府迁设台北644

第十二章台海两岸的对比与展望647

第一节 政府在台湾的建设与奋斗647

一、蒋总统复职後的新局面647

二、台湾的建设652

三、国际逆流的冲击658

四、蒋经国的卓越领导662

第二节 大陆中共政权的演变668

一、毛泽东的独裁统治668

二、文革十年—一场大浩劫672

三、投机取利於美、俄之间677

四、邓小平的改革及其困难681

第三节 台海两岸的对比685

一、两种制度的实验685

二、悬殊的差距687

三、科技发展与人心向背691

四、肯定台湾胜过大陆696

第四节 中国统一的道路698

一、中共的统战698

二、政府的对策702

三、中国统一的条件、时机和远景705

1985《中国近代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云汉著 1985 三民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及现代史(1981 PDF版)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及现代史
1981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近代史(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1960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60 沈阳:辽宁大学
中国近代史(194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49 华东新华书店
近代中国史(1941 PDF版)
近代中国史
194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9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99 长沙:岳麓书社
中国近代史(198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4 北京:红旗出版社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1995 PDF版)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1995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9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94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近百年简史(1984 PDF版)
中国近百年简史
198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7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7 长沙:岳麓书社
中国近代史(1977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77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近代史(197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79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4 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90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9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